鬼吹燈II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記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恐怖>> 鬼吹燈II >>鬼吹燈II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記錄

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記錄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分類: 懸疑探險 | 恐怖 | 靈異 | 鬼吹燈 | 本物天下霸唱 | 本物天下霸唱 | 鬼吹燈II 
»»鬼吹燈II鬼吹燈2第三卷怒晴湘西

字體大小:tT200821516:07鬼吹燈II鬼吹燈2第三卷怒晴湘西我記得陳瞎子對我們講述盜墓往事的時候,曾經提到過觀山太保,搬山卸嶺合盜瓶山古墓的時候,在無量宮丹井下的鐵閣露房的山腹回廊中見到過一具形容詭異的尸體,根據尸身上的遺物,推測其為明代的盜墓賊觀山太保。

以當年卸嶺盜魁陳瞎子與搬山道人鷓鴣哨的閱歷見識,尚且對觀山太保只聞其名,不知其實,只聽聞此輩行蹤詭秘無方,觀山之事,神仙也猜他不到,當時卸嶺群盜正在尋找瓶山古墓,只把那具觀山太保的尸體匆匆焚化了事。

陳瞎子的這番話言猶在耳,但我和Shirley楊卻完全沒有料到,在孫教授遺落的這本工作記錄中,竟會提到觀山太保。

我與孫教授只在陜西古藍縣見過兩次,雙方話不投機,而且此人脾氣古怪,喜怒無常,說起話來遮遮掩掩,屢屢欲言又止,似乎對倒斗的手藝人格外痛恨。但他身為考古專家,竟又偷偷摸摸潛入博物館里窺探文物,還在工作記錄中研究古代盜墓賊的歷史,我看這孫教授一定是個有許多秘密的人,他做的事情才是連神仙也猜不透。

但知道秘密太多,而又不能說出來的人,日子一定不好過,時間久了,那些秘密就變成了對知情者內心的煎熬和折磨,所以有些人就會選擇一些特殊的渠道給自己減壓,例如把事情詳細地用文字記錄下來。孫學武大概就是這種人,他的工作筆記中,除了詳細記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也從字里行間流露出許多他個人的主觀意識。

我和Shirley楊仔細閱讀了這本記錄,陳教授與孫學武是多年的老朋友,以前也常對我們提起他的事情,加上一些我們的揣測,很容易就能理解記事本中的內容。原來孫教授提到的國家機密,也確實是“國家機密”不過他所謂的“國家機密”,并不是現在當代的,而大多是古時候的絕對機密。

占卜、征兆、預言、暗示之類的古老文獻記載,不僅東方有,西方也有,內容和形式大多都非常神秘、隱晦。中國古代的秘密文獻,最早見于殷商時期的龍骨,也就是刻在龜甲上的銘文與符號,后世學者將這些古怪難解的神秘文字,稱為天書、謎文。

龍骨天書中記載著大量巫卜、天兆、不死、長生之類的內容,專家對于“天書”的破解工作,是極其艱難枯燥的,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很少。雖然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些巫卜內容多是不可信的,是科學尚未開化的古老產物,但對于研究幾千年前的社會、經濟、軍事、政治活動,龍骨天書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孫學武的工作內容,就是破譯解讀古代秘密文獻,也專門負責從各地發掘收集刻有各種古文字符號的龜甲、獸骨,雖然收集整理容易,解讀起來卻沒任何參考資料,破解那些體系與歷史背景不同的古代密文,實在是難于上青天。有時一個簡單的符號,就要用掉幾個月的時間研究考證。長期面對這種艱難枯燥的工作,養成了孫教授孤僻的性格,但他仍然癡迷于此道不可自拔,甚至用“走火人魔”來形容也不為過。

直到后來出土了唐代的《龍骨謎文譜》,對龍骨天書的研究終于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可隨之而來的,又是另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那就是卦象、機數。

西周時期盛行演卦,照燭龜卜所產生的卦象,是巫卜的最高境界,也是所謂的“天機”,可能現在有許多人難以理解,既然古人有預測吉兇禍福之術,為何要將結果用卦象顯示,而不直接描述結果?

其實不僅是演卦獲天機,包括后來中國歷史上各種預言,諸如推背圖、馬前課、梅花詩、燒餅歌之類,無不隱晦難解,多有故弄玄虛之意,把所謂的預測和秘密,都用暗示的方法流傳下來,或圖畫,或詩詞,種類五花八門,事后方解其意,似乎故意不肯預先告訴人們結果。

這種形式,實際正是古代傳統觀念的一種體現,古人認為“幽深微妙,天之機也;造化變移,天之理也。論天理應人,可也:泄天機以惑人,天必罰之”。

意思是說,牛生不息的“天道”可以談論,讓人們懂得天人相應的道理,但“天機”則不可明言,因為天機微妙,容易使人迷惑妖妄,正如常言所說“天機不可泄露”,君子應當“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西周時期的周天十六卦,卻窮通天地之變化,燭萬物而無所隱。據“龍骨天書”上記載,周天卦數出世之時,夜有鬼哭,隨后黃河泛濫,淹死人畜無數,只因造化中的秘密,從此發泄盡了,所以才被迫毀去二分之一,僅留八卦存世。

這些失落的古卦,也成了孫教授研究中的瓶頸,記載古時卦象的龜甲數以萬計,是一個龐大無比的信息寶藏,但沒有周天卦數,就根本無法解讀,他一生傾心竭力的研究成果,只缺少最關鍵的一把鑰匙。

又因為孫教授性格古板,不通人情,打點不好人際關系,所以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死鉆牛角尖,打算找出周天卦數,把西周的古卦龍骨徹底破解,到時候必定震驚中外,也不負這許多年耗費的無數心血。

古代的秘密文獻,大多藏在遺址、古墓,或者洞窟里。因為古墓深處地下,空間相對封閉,里面的陪葬晶,往往能完好地保留下來,孫教授寄希望于此,每當考古部門發現古墓陵寢,他總是格外關注墓中的龜甲、獸骨和鐘鼎銘文,指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但解放后的考古發掘,大多是被動發掘,而對那些尚未遭到破壞的古墓,則是按規定原封不動地保護起來。孫教授常年在基層和考古現場工作,這些年來所見所聞,各地的古墓大多是十墓十空,早不知被歷代盜墓賊濾了多少遍坑。

有幾次考古人員發現古墓盜洞比較少,還滿心歡喜,以為里面多少能保存下來一些東西,誰知進去一看,墓底下都被挖成蜂窩了。原來古時候的盜墓賊能觀山尋藏,打盜洞可以直搗地宮,故意避開了厚土巨石的墓頂。跟那些經驗、器械、手藝傳承了幾千年的盜墓賊相比,當代考古的方法顯得格外笨拙、落后、緩慢。

孫教授對此痛心疾首,恨盜墓賊入骨。這些家伙從古到今前赴后繼,不停地盜墓盜了幾千年,才導致大量埋藏珍貴文物的陵墓,都只剩下一個個空蕩蕩的土坑。要不是盜墓的賊人太多,那龍骨天書里的種種神秘卦象早就破解了,而他孫教授的價值和研究成果也會得到認可,走到哪都受人尊敬,可現在只能飽受排擠,整日怨命苦挨,一時半會兒掙不出這口氣來。

在學術地位上的這點私心只是其一,另外孫教授已經對龍骨天書中的內容著了迷,他倘若搞不明白龜甲上的古卦天機之謎,便每日每夜都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有一次,孫教授意外獲悉了一條重要線索。在明代,四川省境內有—支豪族,近似神棍邪祟之輩,擅于妖術,通曉一種稱為“觀山指迷”的風水方術,男稱“太保”,女為“師娘”。這伙人蠱惑人心,勢力極大,明末政府統治能力薄弱,對其也無可奈何。

觀山太保為首之人,是地方上的巨富,姓封,懂得爐火之道,煉氣養形,有通天的本領、敵國的家私,收得門徒弟子無數,自封為“地仙”。此人不僅有盜墓之廦,盜發了不少各朝古墓,而且還有造陵之癮,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山里造了座“地仙村”。雖稱村莊,實為陰宅,也就是墓穴。

他將盜挖來的明器棺槨、丹鼎陶俑,甚至別的古墓中貴重罕見的建筑材料、墓磚木槨,一律收藏在自己的墓城之中,建造了許多風格詭異的墓室,又在墓室中布設種種機括銷器,地仙城中鑄有“銀屏鐵壁”,內置“璇璣樓”,歷朝山陵中的秘器珍物,多在其中。

拿現代的眼光來看,這位觀山太保可能有某種精神異常的癥狀,多牛是個瘋子,對機關、風水、陵墓過度癡迷,不知出于什么動機,竟然花了半輩子時間,為他自己造了這樣一座“古墓博物館”。也有傳說此人在當地盜挖過一座大古冢,掘出龍骨卦圖,竟然從中窺得天機,從此后性情大變,所以才造了地仙村為百年之后藏真之所。至于他建造觀山陵的真實原因,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等到明末流寇張獻忠帶兵大舉人川之際,他就率眾避入深山,將舉族男女老幼和所有造陵挖山的工匠,都殺死在了墓中,啟動機關放下斷龍石,把自己活生生埋在了其中。土人們也稱這座神秘的“地仙村”為“封王墳”,而且從此后再沒人知道地仙村的位置所在。

此事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只是孫教授在四川工作的時候,聽山民們提起過“地仙陰宅”的各種傳說,各種說法并不一致,甚至難以肯定這些傳說是真是假,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知道的人越來越少了。

不過孫教授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信息,使他深信,在明代確實曾經有過觀山太保和地仙村。當年張獻忠的流寇部隊人川后曾大舉挖山掘墓,史書上記載“流寇人山穴地,以求地仙所藏之金書玉咒、龍骨天機,未逞,屠戮萬人,填尸平壑”,這很可能是說,農民軍意圖盜掘觀山古冢,但沒有找到位置,于是殺了許多當地民眾泄憤,把盜墓時挖山掘開的深溝都填滿了。

另外還有些零星的記載,都從側面證實了此事。這座由盜墓者苦心建造,深藏在蜀地的古墓博物館,里面收藏了歷朝歷代古冢中的奇珍異寶,不單如此,其中極有可能存在西周時期的古卦秘器。

于是孫教授就打報告,請求上級批準他組織一個專家組,專門去四川尋找地仙村,結果被許多人指責說他是異想天開。觀山太保只不過是民間傳說,目前人力資金都很緊張,怎么可能憑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就耗費人力物力去找一座根本不存在的古墓?這不符合咱們的工作原則。

孫教授碰了釘子,被人說成是精神病,只好忍下性子,暗中收集資料,每次出差去四川,總是會擠出時間走鄉串寨,多方打聽調查,可是隨著逐漸深入接觸,他發現觀山古墓的具體位置根本就無跡可尋。

據說中國傳統行業中獨占鰲頭的摸金校尉,精于尋龍搜山、分金定穴,而觀山太保的觀山指迷之道,也脫身于后漢時期發丘摸金之輩流傳下來的古術,對青烏堪輿的掌握深不可測,而且觀山太保本就是盜墓行里的高手,他們建造的陵墓,防盜手段肯定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甚至讓人連確切地點都無法找到。可能即便再過上千百年,地仙古冢的謎團,仍然只是一個民間傳說。

200821516:24鬼吹燈II鬼吹燈2第三卷怒晴湘西第五十五章瞞天過海孫教授為了找到地仙城這處古墓博物館,頗下了一番苦功,最終卻毫無所獲。他將這些年來從民間搜集整理有關明代盜墓賊觀山太保的資料,全部記載在了這本工作筆記之中,到最后未免有些心灰意冷了。

但在研究觀山太保的過程中,他從鄉間野談以及各種史料方志上,了解了許多古代盜墓活動的秘聞,知道這世上自古無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冢,只要是古墓,就早晚有被挖盜的一天。盜墓之術,不外乎“望、聞、問、切”四門。

“望”是指觀望風水形勢,通過上觀天星、下審地脈來確定古墓的位置和布局,這需要洞悉山川河流與日月星辰的脈搏,極為深奧龐駁,不是普通盜墓者可以掌握的;另外這望墓之法,還可以觀察地表、土壤、植被的差異來尋找墓穴,又稱“觀泥痕、辨草色”。

“聞”字訣,也可分為兩種方法,有一種人天賦異秉,嗅覺極其敏銳,可以通過鼻子辨別深山老林中的特殊氣息;“聞”又指盜墓者敏銳的耳音,練到“雞伺晨、犬守夜”的境界,就可以通過聆聽自然界的聲音,推斷地底的情形,耳音普通之輩,也可借助工具,比如埋甕于地以耳認穴的“甕聽法”。

據說“問”字訣是通過向當地土人“咨詢”,從側面了解古墓的情報和方位,運氣好的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問’’字訣另有一種比較神秘的方式,即問天,據說古代盜墓賊可以通過占卜推演,來確定古墓結構和墓中吉兇,但此術在很早以前就絕跡了,再也無人通曉。

最后是“切”字訣,主要是盜墓者挖掘古墓的各種辦法,是如何避實就虛地利用各種工具來挖掘盜洞,有分金定穴、直搗中宮,也有長鋤大鏟的崩山揭天頂,更有施術驅獸的穿山穴陵甲。

孫教授知道歸知道,但這“望、聞、問、切”之術,多是傳了幾千年的倒斗絕學,或許在民間可以打聽到這些事,可要真想學會這些本事,不得真實傳授,是完全不可能掌握的,何況大部分盜墓之術都是失傳已久。

按說到廠這個地步,差不多該死心了,可孫學武性格偏執,對認準的事情格外執著,他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仍是沒黑沒白廢寢忘食地想找地仙,妄想窺探璇璣樓中所藏的古卦天機。

也許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孫教授在一次整理古籍文獻時,意外了解到一則秘史。在周穆王時期,曾有過一尊以南海龍火鍛造的古鼎,鼎上有卦鏡卦符,古鼎出自歸墟,其材質是青銅器中罕見的器物,由于鼎器中的海氣凝結,其銅性歷千年而不失,年代愈久銅色之幽綠愈深。

古鼎上鑲嵌的卦符、卦鏡,都是西周時期照燭演卦的精髓,可以利用青銅中蘊藏的海氣,推演喪葬之象。古代人迷信風水中的形勢理氣,其中最看重的是“氣”,也就是所渭龍脈中的“生氣”,大海上的海市蜃樓異象多是由于海氣變幻所生。歸墟中的海氣即是“龍脈龍氣”。這尊歸墟古鼎上的任何一塊碎片,都可以將普普通通的墓穴,變為生氣凝結的風水寶地,而鼎上的卦鏡,更可以用來窺測推演古墓方位。

孫教授開始并不相信真有歸墟古鼎,但順藤摸瓜地略加考證,才知道此事絕非空穴來風。不過此鼎曾作為陪葬品隨周穆王下葬,后來周穆王陵寢被人挖開的時候,發現銅鼎已被雷擊碎,卦鏡和四枚古符分別被人取走,就此散落四方。

歷史上盜墓者問天卜卦尋找古墓大藏的傳說,很可能就來源于歸墟古鼎。據說歸墟卦鏡上機駁繁奧,通過卦符的指引,便能根據周圍生氣聚散變化呈現不同卦象。孫教授知道周天卦符共計一十六枚,古鼎上僅有龍、鬼、人、魚四枚,專是觀取陰陽氣穴所用,想以此破解西周的龍骨卦象雖然不太實際,但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憑他幾十年潛心研究古代密文符號的積累,自問還有幾分把握能解讀四枚卦符呈現出的卦象,只要有了這面玄機無窮的古銅鏡,也許有一線機會能找到地仙城。

可到此時為止,這些設想還僅是孫教授腦海里的一座空中樓閣。歸墟古鼎碎裂之后,銅鼎被熔化改鑄為丹爐,卦符卦鏡更是下落不明,它們都是古人眼中的風水秘器,天知道是否被哪個識貨的墓主帶著長眠地下了。孫教授無財無勢,僅憑一己之力,想把它們重新收集起來,又談何容易。

不過有道是天意難料,天機最巧,也是機緣巧合,還就真讓他等到了機會。兩年前孫教授到內蒙出差,借宿的時候,有位牧民對他談起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當時內蒙草原已經沙化嚴重,但有一片沙草地上的青草卻格外茂盛,遠遠看去就像片綠色的草甸子,面積不是很大,約有幾十米的范圍。

這片草甸子里藏有許多黃鼠狼,成群結隊地進進出出,神態極其鬼祟。從前當地牧民很少見過黃鼠狼,以為此兆不祥,就相約帶了大批牧犬獵槍前去剿殺。草原上的牧犬最擅長捕捉地鼠,捉起黃鼠狼來也不遜色,不到一天的工夫,就咬死了大小上百只黃鼠狼子,尸體亂糟糟地擺滿了一地。

清剿干凈之后,牧民們開始剝黃鼠狼的皮筒子,也有人點火焚燒草叢,其中一人見里面的土窩子中,有一枚青銅的龍形器物,看起來也不值得什么,并不知是古物,隨手掛在了坐騎卜當裝飾品,想過幾天去旗里趕集的時候,帶到供銷社換點紙煙。

孫教授是個有心之人,聽到這個消息,二話沒說就連夜到供銷社買了一條香煙,向那撿到無眼龍符的牧民毫不費力地將此物換了回來,暗中收藏起來,第一枚卦符,就被他瞎貓撞上死耗子般地弄到手了。

此后孫教授對卦鏡古符之事更加上心,但一直沒有其余幾件秘器的下落,直到不久前才又有了一些眉目。原來卦鏡早已在清末流到境外,并在一次走私途中,隨船沉入大海。孫學武知道自己的老朋友陳教授有海外關系,就編了個謊話,告訴陳教授沉人海里的是秦王八鏡之一的秦于照骨鏡,是件價值連城的國寶,讓陳教授想辦法找人打撈。

那卦鏡背后都是密密麻麻的符號圖形,非常精細復雜,收藏者擔心遭到磨損,另外也是為了使銅鏡中的海氣持久凝聚,就以火漆封蓋儲存。孫學武事先早已獲悉此事,卻瞞天過海,告訴陳教授說:“那是由于照骨鏡鎮尸千年,鏡中陰晦猶存,不可照人面目。”

孫學武知道沉船茫茫大海之中,不易打撈,他利用陳教授的關系打撈歸墟卦鏡,也是存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念頭,并未抱有太大希望,想不到竟然真的從南海完好無損地取回古鏡,實是意外之喜。拿到手后并未上交,而是秘密地藏在家中,暗中分析鏡背的卦圖。陳教授在美國治療期間耽誤了不少工作,回國后始終忙碌不停,又對他的老朋友深信不疑,心甘情愿將找到國寶的功勞讓給了孫學武,從來都沒追問過他是否已將國寶獻出,更不知道那面南海古鏡根本不是秦王照骨鏡。

四枚古符中的銅魚,歷時幾千載,仍然嵌在古鏡上未曾分離,孫學武連做夢都沒想到,兩符一鏡已到了自己手中,看來合該自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如今只差一人一鬼兩枚銅符,把這些東西都湊齊了,就可以人川開啟觀山古墓,周天卦數的秘密似乎已近在咫尺了。

孫教授近日得知,解放前有人從湖南盜墓賊手里買到一批文物,在民間輾轉多年,幸未殘缺丟失,前不久由愛國僑胞捐獻了出來,目前正在全國各地巡回展出,其中就包括由歸墟古鼎改鑄成的丹爐,以及另外兩枚青銅卦符,而且在鑄造丹爐的時候,還將古鼎從周穆王陵寢中的出土經過,以及鼎身原本的形制—一在丹爐上鑄成圖形記載。

孫教授當時恰好回到北京,見這批古物就在天津展出,便再也忍耐不住。他本就性格孤僻,竟然連假都沒請,就直接趕到博物館來看個究竟。不過在博物館的展室中離遠了看怎能過癮,而且也不想讓任何人知道他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歸墟古鼎,所以不能通過正式渠道接觸,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深夜里溜進博物館,把丹爐上的銘文和圖形都抄錄下來,想要從中窺探到卦符、卦鏡的使用方法。

筆記本的最后幾頁,都是丹爐上的銘文和圖案,但只有一半便截然而止,這本記載著孫教授秘密的筆記本,也就再沒有接下來的內容了。想來那時恰巧被我撞見,孫教授唯恐暴露身份,匆匆逃離了博物館,他百密一疏,把他最重要的筆記本丟在了現場。

我看完之后合上了工作記錄本,冷哼了一聲,罵道:“這老小子平時裝得一本正經,實際上整個就一黑后臺,藏得比觀山太保還深,真是他媽的老奸巨猾,竟然拿胡爺當槍使了。我這輩子沒讓人這么耍過,在驚濤駭浪中提著腦袋出生入死走了一個來回,險些把命都丟在南海,要不是這會兒看到這本變天賬,到現在還得被他蒙在鼓里——跟傻帽兒似的以為自己是為國立功了。可他放屁瞞得了響,卻瞞不了臭,只手遮天的陰謀詭計終有敗露之時,既然被我知道了真相,定要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Shirley楊卻搖頭道:“你先別急著動火,我看此事未必如此簡單,恐怕尚有隱情亦末可知。”


上一章  |  鬼吹燈II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