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第219章 六塔河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文豪 >>大宋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9章 六塔河案

第219章 六塔河案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30日  作者:西湖遇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西湖遇雨 | 大宋文豪 


門很快開了,曾鞏一身半舊的長衫,面帶笑容:“陸賢弟,快請進!”

其他幾人不知道都在干什么,院落還挺安靜的。

曾鞏的房間內,桌上堆滿了書籍文稿。

寒暄幾句,陸北顧便道明來意:“子固兄,小弟此番冒昧前來,實有一事相求。”

他拿出張方平的推薦信:“此乃張方平張公寫給歐陽公的薦書,只是小弟初至東京,與歐陽公素未謀面,恐貿然持信拜謁,失禮且未必得見。久聞子固兄乃歐陽公高足,情誼深厚,不知可否請兄臺代為引薦一二?擇一歐陽公得閑的時候,小弟再行登門拜訪。”

“陸賢弟考慮周全,確該如此。”

曾鞏沒推脫,爽快應承:“歐陽公近來為修《新唐書》,常焚膏繼晷,案牘公務也頗為勞形,白日確實難得閑暇不過今晚戌時一刻,青松社在清風樓三樓有一場集會,有不少青年才俊都會出席,賢弟到時候可憑玉竹禪珠入場。”

倒是可以見識見識天下英雄了。

陸北顧開口問道:“不知清風樓在何處?”

曾鞏反問道:“賢弟可去禮部貢院交家狀、解狀了?”

“去了。”陸北顧確認道,“便是東大街南邊的那處?”

“對,從那里順著東大街繼續向西,經過西大街,在‘新橋’跨過蔡河往北走,這家正店就在蔡河與內城護城河之間的朱雀門外街上,臨河而建,應該不難找若是實在找不到就尋人問問,市井百姓應該都知道。”

曾鞏笑道:“只是歐陽公性喜詼諧,又好飲,若得空而興致高時,談興必濃,飲酒必醉,你可要做好喝很多酒的準備。”

這能理解,畢竟是寫下了《醉翁亭記》的“醉翁”歐陽修嘛。

“好,多謝子固兄!”

陸北顧解決了這樁心事,又與曾鞏交流了些備考心得,眼見日頭漸高,他不敢耽擱宋庠那邊的功課,便起身告辭離去。

他特意提前了一陣子抵達宋府所在的街巷。

遙遙望去,朱漆大門依舊緊閉,門前清凈。

陸北顧沒有立刻上前叩門,而是在不遠處尋了塊干凈的石階坐下,靜靜等候。

當未時的鐘聲響起,陸北顧才起身走到門前,輕輕叩響了門環。

“篤、篤篤。”

府上管事昨晚便認真囑咐了門房,門房見是陸北顧,不敢怠慢,直接請了進來。

“有勞。”陸北顧頷首致意。

書房軒榭門敞,已經從午睡中清醒了過來的宋庠立于窗邊,負手觀魚。

宋庠聞聲轉身,見陸北顧氣息沉穩,顯然不是急匆匆地卡時間趕過來,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學生陸北顧,拜見先生!”陸北顧深揖見禮道。

宋庠頷首道:“坐。”

書案上,文房四寶齊備。

而取代昨日試卷的,是一張邸報。

《說文解字》曰“邸,從國舍也”,在唐代,地方節度使在京城都設有邸,而到了唐代宗大歷十二年,這些邸統一改稱進奏院,負責人稱進奏官,代表地方節度使呈報奏章、下達文書以及辦理其他交涉事宜。

而進奏官們還有一項日常性的重要任務,就是及時向地方節度使報告朝廷發生的事件,這些信息都是以書面形式傳遞到地方的,稱“進奏院狀”,也稱“邸吏狀報”。

宋承唐制,同樣設立了進奏院,不過進奏院就不是地方派人到中樞了,而是中樞專門管理的信息發布機構,正如《宋會要輯稿》中所載“國朝置進奏院于京師,而諸路州郡亦各有進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達于四方,謂之邸報”。

大宋的邸報并非定期刊行,發行頻率大概是一到五日之間發一份,得益于印刷術的進步,刊印的速度還是挺快的。

在內容方面,邸報刊登的主要是四方面,第一是官家起居情況;第二是官員的任免、升遷、貶謫、致仕、離世情況;第三是經過審核的奏章;第四是軍事、科舉、刑名方面的重要事件。

總而言之,邸報是大宋官員們了解朝廷動態最重要的手段,通常來講,進奏院編輯的邸報初稿,先要經過門下省“判報”來決定稿件的取舍,之后報到兩府,由兩府相公共同審定“定本”,然后邸報才能以步遞、馬遞、急腳遞、水運遞等形式向各地分發。

不過一些敏感的事情,經過門下省和兩府層層審查,延遲發布會導致邸報的時效性大打折扣。

所以,開封城里還有不少私人小報在流傳,以供沒有資格閱讀邸報的平民了解大宋的時事,而官員們其實也養成了先看小報再看邸報的習慣。

“昨日點你之弊,在于實務未深,行文之‘度’未精,今日便以不久前一件震動朝野之事為例。”

宋庠拿起邸報,翻到朱筆圈注處,念了起來。

“嘉祐元年四月,李仲昌等人堵塞商胡口黃河北流河道,使河水導入六塔河分洪河道,因河道狹窄不能容納以至于決口,洪水肆虐,淹沒民田、廬舍無算,溺斃人畜甚眾,朝廷耗費巨萬、征發民夫上萬之工程,甫成即潰!”

六塔河工程嗎?這確實是緊跟時事了。

陸北顧雖未親歷,但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他在來開封的路上,就聽人聊到過。

此工程由剛拜相不久的文彥博、富弼力主推動,旨在分泄黃河水勢,減輕京東水患。

當時其實有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河北轉運使周沆提交的,疏通和加固現有的河道,需要柴草一千六百四十五萬束,人工十三萬人,耗時五年;第二個方案是李仲昌提交的,堵商胡口把黃河分流到六塔河,需要柴草三百萬束,人工一萬人,耗時一年。

李仲昌是治河專家李垂的兒子,李垂曾上《導河形勝書》,而李仲昌又曾在工部任職多年,有著豐富的工程經驗,所以文彥博和富弼權衡利弊之后,選擇相信了他。

一方面是從錢上考慮,大宋財政危機非常嚴重,而李仲昌方案明顯更省錢,完工時間也更快,能一年時間就做出政績來。

另一方面是廟堂斗爭,河北轉運使周沆的方案,其實就是以前賈昌朝還在相位的時候提的修黃河方案,穩妥歸穩妥,但文彥博、富弼是絕對不可能用的,否則即便成功也不是他們的功勞。

不過既然李仲昌已經搞砸了,那么在朝野巨大的壓力下,文彥博和富弼也只能吞下苦果,并追究相關責任人。

而被罷相貶為大名府知府的賈昌朝,因為此前就反復上疏預警提醒了六塔河方案可能導致的后果,并且在大名府轄境內提前搞了相關的防洪、疏散措施,所以反而立功。

當然了,這遭大禍雖然文彥博和富弼私心作祟釀成的,但賈昌朝也不是什么好人,作為呂夷簡的門徒,他從恩師那里學來的陰私手段多著呢.這不,一轉頭就勾結禁中右班副都知武繼隆,指使兩名司天監官員直接當著仁宗面給文彥博和富弼上眼藥,聲稱正是因為國家不當在北方穿鑿黃河,才導致圣體不安。

文彥博和富弼雖然事后把這兩個司天監官員給整了,但還是吃了啞巴虧,仁宗因此起了重新任用賈昌朝的心思。

宋庠念完之后,將邸報推到陸北顧面前。

邸報是最新的,上面不僅有賑災情況的摘要,還有份朝廷處置方案的簡述。

令河北路各州府全力救災;暫停黃河東堤一切河工;追查工程主持官員李仲昌、張懷恩等人責任;遣殿中侍御史里行吳中復、文思副使鄧守恭勘察實情。

“此非尋常水患,乃人禍!”

宋庠問道:“若明年科舉時務策以此為題,論六塔河潰決之失與河務善后之策,你當如何立意?如何剖析其敗因?又如何條陳那‘務實可行’的善后良策?”


上一章  |  大宋文豪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