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文豪 >>大宋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

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7日  作者:西湖遇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西湖遇雨 | 大宋文豪 


“下船了!拿好行李,當心腳下!”

船老大盡力扯著嗓子吆喝,但聲音在嘈雜中依舊顯得單薄。

剛一下船,開封東水門外那混合著汗味、牲口糞便、新糧谷香、熟食油脂以及遠處飄來的不知名香料的氣息,就濃烈而鮮活地撲面而來。

哪怕捂著鼻子也沒用,這股味道依舊能夠霸道地涌入鼻腔。

他們要進城,所以順著隊伍自然而然地來到了稅吏所在的棚屋前,上面掛著“場務”的牌子。

在這里,商賈們或焦急、或諂媚、或據理力爭地圍著執筆持籌的稅吏,爭執聲、報價聲、驗貨呼喝聲混雜一片。

“幾位郎君,是應考的舉子?”

一個機靈的牙人眼尖,見他們一行人雖風塵仆仆但氣度不凡,立刻擠上前來,滿臉堆笑地作揖道:“可需尋個清凈雅致的邸店落腳?小人熟門熟路,保管安排得妥妥當當!”

曾鞏作為長者,沉穩地回禮道:“多謝好意,我等自有安排。”

隨后,等牙人離開了,曾鞏轉頭對陸北顧他們解釋道:“邸店太貴不劃算,進了城之后,若是沒有落腳的地方,可以尋寺廟去借住,開封城中寺廟眾多,絕大多數都可以借住,價格便宜又安靜,更適合備考.而且即便為了交往應酬方便需要去邸店,也沒必要跟這種城外的牙人走,很容易被坑騙。”

“多謝子固兄。”王韶率先點了點頭。

“嗯,無妨,我也只是來的次數比你們多了些。”

交談間,排隊也輪到了他們。

曾鞏扭頭轉向稅吏方向,從懷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公驗,提高聲音說道:“我等乃是進京赴考的舉子。”

稅吏挨個看過公驗,確認無誤,態度稍微好了點:“舉子入京,舟船課稅可免,只是攜帶貨物若超過定例,仍需按市價納錢。”

他目光掃過幾人攜帶的岳州特產——柑橘和湖蟹路上已經吃沒了,就剩下兩匹布和幾包魚干。

這些土產的價值不算特別高,而且主要是自用,再加上數量也在“土儀”的范圍內,所以稅吏略作盤算,象征性地收了些稅錢,便揮手放行。

進入開封城,城內的景象極為繁華。

街道寬闊筆直,鋪著平整的大塊青石板,但依舊被行人、車馬塞得滿滿當當,兩側店鋪林立,望子高懸,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

有氣派的正店,門口掛著彩帛裝飾的歡門,酒博士的吆喝聲洪亮,也有售賣各色吃食的“分茶”,誘人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還有綢緞莊、金銀鋪、香藥鋪、紙墨店各色貨物琳瑯滿目,仿佛全天下的珍奇都匯聚于此。

行人摩肩接踵,服飾各異,有正在乘車或騎騾的峨冠博帶士大夫,有身著錦袍的富商大賈,有短衣幫閑、行色匆匆的伙計小販,更有不少身著異域服飾、高鼻深目的蕃客。

身著皂衣的巡街鋪兵手持水火棍,在人群中警惕地巡視。

“真乃人煙浩穰,花光滿路!”

曾布年輕,看得目不轉睛,忍不住驚嘆出聲。

行至一處相對開闊的路口,曾鞏停下腳步,對陸北顧、呂惠卿、王韶、崔文璟四人拱手道。

“諸位賢弟,我等去太平興國寺浴室院借住,雖簡陋些,但勝在清靜,便于溫書。若是有同去的可以一起,若是諸位有去處,我等便在此與諸位暫別了。”

“我住民居。”

王韶有自己的打算,至于他說的民居是親戚家還是那種出租的民居,就不清楚了。

“呂賢弟呢?”崔文璟問道。

“我、我想住邸店。”呂惠卿沒抬頭看他,盯著腳下的行李說道。

崔文璟好心勸道:“邸店挺貴的,不如跟我倆去天清寺借宿吧,那邊的老和尚我認得。”

“不用了。”

崔文璟點點頭不再多言。

在旁邊看著的陸北顧亦是看破不說破.呂惠卿這小子挺有心眼,他肯定是要去如今剛剛權知開封府的曾公亮家里住,因為呂惠卿的父親呂璹是景佑元年進士,官至光祿寺卿,如今雖然不在朝中,但跟曾公亮關系非常地好,兩家是姻親。

而且,兩家的老家還都是泉州晉江縣人,前些年曾家欲擴建府第,呂璹甚至直接把自家地皮騰出來贈予曾家,在大師黃應鐘的指點下另擇新地。

這種鐵的不能再鐵的關系,呂惠卿來京考試不去曾公亮家里住,曾公亮都不可能同意。

而呂惠卿不跟他們這些路上認識的朋友說,無非就是不想讓人知道這層關系,或者讓人借助他的關系認識曾公亮。

于是,同行了很久的眾人紛紛告別散去。

“子固兄。”崔文璟道,“待我倆安頓下來,再尋機去太平興國寺拜訪兄臺。”

“好,改日再敘。”

曾鞏很真誠地說道。

“諸位,那便就此別過。”王韶灑脫地一拱手,“待尋得民居住處,安頓下來,再去兩座寺廟尋你們互通消息,共游這東京勝景!”

“善!”

“后會有期!”

隨后,曾鞏帶著家人們,扛著行李,匯入向前的人群,而呂惠卿和王韶的身影,也很快各自消失在街巷深處。

轉瞬間,熱鬧的十字路口,只剩下陸北顧和崔文璟,和他們那裝著幾件換洗衣物、大量書籍以及岳州特產的簡單行囊。

“就剩咱倆了,走吧,去天清寺,那地方清凈得很,老和尚慧明法師跟我是舊識,定能安排妥當。”

陸北顧點點頭,城內的喧囂并未因他們改變方向而有任何變化,各種聲音、氣味、色彩交織纏繞,形成一股令人眩暈的五感洪流。

“讓開!讓開!急腳遞!”

一聲急促的呼喝伴隨著清脆的馬蹄聲自身后傳來,人群像被刀劈開般向兩旁急閃。

一名身著赭紅色公服、頭戴交腳幞頭的驛卒,策馬緩馳而過,馬蹄鐵敲擊石板發出清脆急促的“噠噠”聲,馬臀上插著一面小小的三角紅旗,上書一個醒目的“急”字。

風塵仆仆的驛卒伏在馬背上,無視兩旁的一切,只為將手中的軍情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出去。

——這是帝國血脈奔流不息的證明。

“好險!”

崔文璟拉著陸北顧躲到一家香藥鋪的屋檐下,看著驛卒遠去的背影。

“這東京城里,真是片刻不得閑。”

沿著街道又走了約莫一刻多鐘,喧鬧的市聲漸漸被拋在身后。

前方出現一座寺院,在深秋澄澈的陽光下顯得莊嚴肅穆。

山門高大,上書三個鎏金大字——“天清寺”。

寺門前頗為開闊,植有幾株高大的銀杏,金黃的落葉鋪了一地。

與剛才城內的喧囂相比,這里仿佛是兩個世界,只有僧人的誦經聲和悠揚的鐘磬聲隱隱傳來,空氣中彌漫著香燭特有的氣息。

“就是這兒了!”

崔文璟臉上露出輕松的笑容,熟門熟路地引著陸北顧走向側門,向守門的知客僧通報了姓名,并言明尋訪慧明長老。

知客僧合十行禮,進去通傳。

他們等了好一會兒,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僧迎了出來。

“阿彌陀佛!”慧明法師聲音平和,“一別數年,施主風采更勝往昔了。”

“慧明法師!”

崔文璟恭敬地深施一禮:“此番再次進京應考,叨擾寶剎了.這位是與我同來的好友,瀘州舉子陸北顧。”

陸北顧也連忙行禮:“晚生陸北顧,見過慧明法師。”

“好,好,都是讀書種子,好生用功,前途無量。”

慧明長老含笑點頭,目光溫和地掃過兩人肩上的行囊。

“一路舟車勞頓,辛苦了,寺中尚有數間清凈僧寮可供借住,隨老衲來吧。”

跟著慧明長老穿過幾重院落,繞過香煙繚繞的大雄寶殿,來到寺院后方一處相對僻靜的跨院,院內青磚鋪地,幾間不算寬的僧寮整齊排列,屋前種著幾叢修竹,環境果然清幽雅致。

慧明長老為他們安排了兩間相鄰的僧寮。

房間面積不大,僅容納一床、一桌、一凳,還有一個簡陋的書架,不過雖然簡單,卻收拾得異常干凈整潔。

從房間里推開木窗,窗外便是幾竿翠竹,秋陽透過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

慧明長老說道:“齋飯在齋堂,辰時、午時、酉時各一次,熱水可去茶房自取,若有其他所需,可隨時尋老衲或這邊的僧人。”

“多謝長老!此處甚好,已是極好的安身之所了。”崔文璟和陸北顧連聲道謝。

送走慧明長老,兩人終于卸下沉重的行囊,長長地吁了口氣。

陸北顧揉著被書箱勒得生疼的肩膀,走到窗邊,深深吸了一口帶著竹葉清香的空氣,緊繃了多日的神經,在這份突如其來的寧靜中緩緩松弛下來。

窗外,幾只麻雀在竹枝間跳躍,發出細碎的啁啾聲,更襯出院落的幽靜。

“總算到了。”陸北顧感嘆道。

崔文璟也走過來,與他并肩而立,望著窗外的秋日晴空。

“是啊,總算到了。”

崔文璟扭過頭問道:“接下來有什么打算嗎?”

陸北顧從自己的笈囊里拿出了兩封被他珍藏著的信箋,說道:“得去拜見兩個重要的人。”


上一章  |  大宋文豪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