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在上112【不懼風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相國在上 >>相國在上最新章節列表 >> 112【不懼風雨】

112【不懼風雨】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7日  作者:上湯豆苗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上湯豆苗 | 相國在上 
沈青鸞神態堅定,顯然早就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而非單純為了在薛淮面前表現。

不過她也知道這件事的難度,想了想說道:“淮哥哥,劉家根基深厚,無論在官場還是民間都有扎實的人脈,而且劉傅肯定會提防淮哥哥的手段。我這些只是淺薄見識,存在諸多思慮不周之處,淮哥哥你且姑妄聽之。”

在薛淮的視角看來,這就是沈青鸞和姜璃最大的不同。

他和姜璃打了大半年的交道,后者固然給他提供了不少幫助,但是因為出身太過尊貴的緣故,言行之間有著天然的傲氣和不容置疑的強勢。

譬如她讓薛淮在會試中幫太子徇私,雖說她這樣做確實是出于對兩人后續合作的考慮,但并未考慮薛淮本人的意見。

薛淮甚至有種感覺,倘若姜璃身為皇子,她極有可能是太子最大的對手——不只是能力強弱的區別,關鍵在于姜璃這種果決的性格更有希望成事。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薛淮亦能感受到姜璃對他態度的轉變,不再高高在上盛氣凌人,但那也只是和以前的她相比,她很難做到像沈青鸞這般處處為薛淮著想。

“我這是怎么了?”

薛淮心中納罕,姜璃和沈青鸞原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一個從小失去父母的陪伴和教導,偏偏又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身份和地位,另一個則生活在愛與包容之中,江南水鄉養成她明媚靈動的性情。

簡而言之,這兩人似乎沒有放在一起比較的必要。

他隨即收斂心神,望向沈青鸞微笑道:“我在運河上的時候,反復思量過揚州的沉疴難解,最終得出的看法與你一致。想要撬動這里的一灘渾水,最好的辦法便是將矛頭指向劉家。”

“淮哥哥,你真是這般想的?”

沈青鸞的眼睛倏地亮了起來,如同星辰落入凡間。

這世上最美好的事大抵便是與傾心之人形成思緒的共鳴。

她不想薛淮始終將她當做當年的跟屁蟲,這種觀念很容易導致她在薛淮心里始終是長不大需要照顧的小丫頭,所以前幾年在薛淮于科舉場上嶄露鋒芒的時候,沈青鸞亦在用心學習經商之道。

在沈秉文的培養下,兼之她自身的天資悟性,沈家大小姐的名頭很快在江南商界傳開。

沈青鸞不在意閑雜人等的評價,她只希望能夠跟上薛淮的腳步,而如今當面得到薛淮的認可,這毫無疑問是最令她開心的結果。

薛淮隱約察覺少女的心緒變化,望著她明亮的雙眸,他亦發現室內氛圍的悄然轉變,于是深入問道:“看來我們在對待劉家的態度上不謀而合。青鸞,你對劉家有多少了解?”

沈青鸞迎著他的目光,感受到那份真誠的信任與重視,心中微暖,也愈發慎重。

她纖細的手指無意識地在光滑的螺鈿鑲嵌桌面上輕輕劃過一道無形的線,似乎在梳理腦海中的脈絡:“淮哥哥,在我看來,劉家的命脈集中在三處。”

“第一處是鹽引勘合,暗結關竅。兩淮鹽課為國之大脈,鹽引的發放、勘合、轉運,看似按部就班由鹽運司及府衙戶房經手,實則每一張鹽引從京城戶部發下來,到最終落到揚州大小鹽商手里,中間經手的每一道環節,都繞不開劉家在戶房及鹽運衙門里安插的鑰匙。”

她頓了頓,看到薛淮眉頭微蹙,便盡量詳細地解釋道:“鹽引發放的程序繁瑣至極,真正掌握核心環節和操作規矩的人當中便有劉家的心腹骨干。他們編織了一張無形的網,那些不按劉家規矩來的鹽商,要么鹽引被耽擱、理由層出不窮,要么就在轉運途中意外頻出損失慘重。放眼整個揚州,只有我們沈家和喬家暫時不受劉家的制約,其他大小鹽商或多或少都要依附于其。”

薛淮沉吟道:“劉家想要做到這一點,僅靠那些積年老吏顯然不行,他們只能保證劉家在具體操作中的影響力。除此之外,劉家必須擁有穩固的靠山,不單是江蘇巡撫的庇護,朝中也得有人。”

他腦海中浮現寧黨二字。

一條脈絡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揚州鹽商富甲天下,素來是朝廷賦稅的重要來源之一,寧黨自然不會忽視這偌大的利益。

寧珩之動不了戶部尚書,但他可以利用江南官紳插手鹽政,從江蘇巡撫、鹽運司到揚州府衙的官吏皆能為他所用,而劉家則是具體辦事的人選。

沈青鸞點頭道:“淮哥哥所言極是,劉家靠著上面的關系,將觸角深入鹽政的方方面面,若想將他們連根拔起,勢必會震動整個江蘇官場。”

她的分析條理清晰切中肯綮,展現出不俗的邏輯思辨能力。

望著少女侃侃而談時專注的眉眼,薛淮不禁頗為感觸。

今日之前,沈青鸞給他的印象就是執念于過往的小女孩,現今他已明白那只是她在他面前不加掩飾的真心。

每個人都有很多面,他如此,沈青鸞亦如此。

薛淮將盞中微涼的清茶飲盡,又問道:“第二處呢?”

沈青鸞注意到他的眼神變化,耳根不易察覺地微微發熱,卻更努力地穩住心神,繼續說道:“第二處便是漕糧河工。揚州乃漕運重鎮,運河即命脈。每年朝廷撥付的漕糧轉運、河道疏浚、堤防維護等款項,數目巨大,皆經府庫流轉。”

薛淮對此自然早有了解,他接過話頭說道:“看來每年運河清淤、閘壩修繕這些肥差,最終幾乎都會落在與劉家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工頭、商號手中。”

“不止如此。”沈青鸞神情凝重地說道:“淮哥哥,如果劉傅是貪心不足、欲壑難填之輩,他很難與我爹斗得難解難分。漕運牽扯的利益太大,劉家根本吃不下,所以他們聯合本地其他大族一同參與其中,形成一股共同進退的龐大勢力。”

閣內一時靜謐,只有窗外流水淙淙,微風拂過芭蕉葉發出的沙沙聲響,更襯得氣氛凝滯。

沈青鸞所描繪的圖景,比薛淮預想中更加盤根錯節,暗流洶涌。

劉家以鹽引為基礎,以漕運河工的巨大利益為紐帶,編織出一張從上到下、內外勾結的巨網,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地方豪強,而是寄生在官府命脈上的龐然大物。

薛淮心中生出明悟,天子允許他外放揚州的時候,應該就已經看見這一點。

座師沈望的提醒言猶在耳,他讓薛淮莫要瞻前顧后,只要他在揚州鬧出的動靜夠大,京城便能給予足夠默契的配合。

一念及此,薛淮愈發冷靜地問道:“劉家的第三處底氣在于何處?”

沈青鸞小口喝著清茶,輕聲道:“淮哥哥莫要被揚州表面的繁華太平迷惑。府衙三班衙役,名義上歸屬知府和同知管轄,實則大半已被本地豪族滲透控制,成了他們的眼線和打手。但這并非最麻煩的,劉家私下豢養著一支力量,專司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諸如私鹽護送、威懾商旅、打壓異己,甚至……”

她欲言又止,薛淮卻已明晰。

以劉家為首的本地豪族,官面上有三班衙役做遮掩,暗地里又養著一群亡命徒,一明一暗,互為表里,當真令人防不勝防。

“方才我提過那位儀真知縣章大人,”沈青鸞眼中浮現一抹喟然與沉重,“我爹說去年決堤后,章知縣痛心疾首,密信上告布政司,言及河道款項被貪瀆之巨……然而沒過多久,他派去送信的心腹幕僚便失足落水而亡,密信和證據不知所蹤,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薛淮沉聲道:“如此膽大包天肆意妄為,劉家真當自己能瞞天過海么?”

沈青鸞嘆道:“淮哥哥,我并非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家志氣,只是揚州局勢復雜兇險叢生,我爹亦只能小心謹慎步步為營。這里與京城不同,有些人狗急跳墻難免會兵行險著,你千萬要保護好自己。”

“放心,我明白。”

薛淮沉著的語調沖淡了室內彌漫的陰霾,“青鸞,若非你今日這番剖析,我恐需數月才能摸清個中門道。你所說的這些信息,沈叔父可曾知悉?”

他這個問題并非試探,而是想知道沈秉文對此事的態度。

沈青鸞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抬起頭望著薛淮,眼神清澈且堅定:“淮哥哥,這些都是我這幾年幫爹爹處理賬目、留意各路傳言,再結合府城一些隱秘渠道的消息,自己整理猜測出來的。爹爹與劉傅斗了幾十年,自然知道劉家不好惹,許多事或是不屑,或是為了保護沈家根基,選擇了隱忍之道、權宜之計,也刻意不讓我知道太多污糟之事。他總說,商賈之道和氣生財,能不撕破臉最好。”

少女對他的信任溢于言表。

薛淮完全能夠理解沈秉文的難處,揚州的問題之復雜恐怕連內閣大學士都會感到棘手,更遑論一個扎根于此的商人。

沈家走到如今這個地步極其不易,沈秉文身為當家之人,自然不可能快意恩仇只求心安,他必須要考慮整個沈家的安危。

“青鸞。”

薛淮的聲音柔和下來,他徐徐道:“你提供的信息幫了我大忙,茲事體大,我需要仔細籌謀,不會輕舉妄動。等沈叔父回揚州之后,我會找個合適的時機與他商議。”

“能幫到淮哥哥就好。”

沈青鸞嫣然一笑,繼而道:“淮哥哥,以后我們可以時常見面嗎?”

薛淮點頭道:“當然可以。”

沈青鸞眼波流轉,忽地朝薛淮伸出白皙的手掌,勾起小拇指道:“那我們拉勾!”

“好。”

薛淮應允。

兩人的小指纏繞鉤住,沈青鸞笑盈盈道:“不許失約哦!”

薛淮微笑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上一章  |  相國在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