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朱鸞第63章 長春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引朱鸞 >>引朱鸞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章 長春殿

第63章 長春殿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9日  作者:青銅穗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青銅穗 | 引朱鸞 
在高安眼中,自家王爺固然是敏銳的。

這位郡主僅僅提了個讓他去朝上挑明何張兩家的兇案,他就已經不動聲色想到了這一層。

但月棠不過須臾之間就看透了晏北的想法,還順道把各種利害分析的透透徹徹予自己聽——更難得的是,這一切最初的謀劃,全都是出自于她!

他忍住萬千思緒,把腰彎下去:“多謝郡主解惑!在下立刻就去辦事!”

晏北望著高安眉開眼笑離去,不太高興:“我怎么覺得他對你比對我還恭敬?”

“少疑神疑鬼了。咱們接著說正事。”月棠挪開桌上空著的茶杯茶壺,“我跟你打聽件事。

“沈、穆、褚這三家,我知道沈家和禇家原先有世仇,不來往。

“穆家與沈家互為政敵,這我也知道。

“但為何穆家與禇家也生了嫌隙?”

難得兩個人如今有這么多話題,放在三年前可是從未有過之事。

晏北也就沒讓人去接阿籬了,反正來日方長。

他讓人重新布了正席,秋葉之下,微風之中,把所知道的說了出來。

月棠又跟他說了一些端王府的舊人舊事。

這一頓飯便吃了有將近一個時辰之久。

此時正好高安也回來了,帶回了杜家那邊的結果。

起先沈黎一口咬定杜家有謀害之心,非要去告官,高安去了之后,和了一把稀泥,主張讓杜家低頭認錯。

沈家當然不干。

高安便抬出了靖陽王的名號,說沈家只是捉到了幾個人,并沒有他們行刺的證據,問沈黎是不是要王爺親自出面來說情?

沈黎不可能選擇硬杠,最后便說了句給王爺面子,沉著臉走了。

月棠道:“沈家也知道杜家不敢刺殺,但心里總歸存著疑。多半還會懷疑是王府讓杜家盯的。

“所以明日,這劑藥你還得下得猛一點才成。”

“知道了。”

晏北喝完了杯里最后一口酒。

出來的時候,被蘭琴帶著在附近玩耍的阿籬已經望眼欲穿。

月棠彎腰抱起他來,讓他指著平日喜歡游玩的去處,跟著走了一圈。又去看了他養的“嘻嘻哈哈”,最后陪著玩了會兒沙子,又去湖邊撈了魚蝦,作為鴨子們的晚餐。

晏北起初遠遠的站著,后來阿籬喊他拿小鏟子,一會兒又喊他拎小水桶,后來就一路跟在他們娘倆后頭,專門干些挽袖子、投喂打窩的差事。

不知不覺天邊轉紅,晚霞已上來。阿籬大約也知道阿娘該走了,小手緊緊拽著月棠袖子一直不肯放人。

月棠便又帶著他蕩了會兒秋千。

她心下雖然也難舍,但此時更明白如何往下走才是長久之計。

好在孩子興奮了一天也累了,才蕩了幾下,就耷拉著腦袋不吭聲了。

月棠將睡著了的他抱回床上,掖好被子,又看了他一會兒,直到那小肚子一起一伏的,呼吸已然均勻了,然后才與蘭琴回到了徐家。

晏北送她們到角門下。

按他的話說是要盡到東主之儀。

只不過馬車都跑遠了,他才把目光從暮色中收回來。

月棠回到徐家時,月色已漸沉。

這一進門,便覺得氛圍比起之前更為舒適。就連門外探頭探腦的符氏的人也不見了。

等魏章過來之后一問,才知道晏北來了這趟之后,徐鶴不但被鎮壓的服服貼貼,而且腦子也清醒了許多,從中書省一回來,就立刻交代里里外外,不得再有任何人任何事來干擾月棠這邊。

“就連廚房那邊都主動問咱們送菜的事兒呢。”

蘭琴正好進來,聽到這里,便笑著接上。

來徐家后,所有吃喝都是月棠他們自己的花銷,院子里自己辟出來的一間廚房。反正人少,地方也不需多大。

知道徐鶴這是在晏北跟前看到了希望,點上了一爐香來的月棠便道:“收下吧,那就。魚兒看到了誘餌,才會緊緊的盯著鉤子。也得讓他有點盼頭,他才不會三心二意。”

“明白了。”

蘭琴笑著出去。

魏章走上前來,先問了問阿籬的情況,得知一切安好,便又看向月棠:“看主子的神情,此番去王府,事情應該是辦成了。”

“辦成了。”月棠把帶回來的盟書給他看,“徐鶴這邊,晏北會派出一個侍衛過來貼身盯著他。這樣更好,徐鶴更加不敢造次。

“而你也可以脫身出來,待明日晏北在朝上掀起風波之后,你就死死地盯住杜明煥。”

魏章點頭。“禇家和穆家之間,不知有何齟齬?”

“卻沒有什么大事。”月棠皺了皺眉頭,“晏北說,不過是在皇上登基之初,兩家在某件事上政見不同。”

魏章皺眉:“可是這兩家都是大族,按說不該只有這點胸襟。”

“不知何解。”月棠坐下來,“目前面上就是如此。”

魏章點點頭。在有新的頭緒之前,急于猜測反而容易走入歧途。

“對了,”月棠接過蘭琴端進來的湯藥,一口氣喝了一半,“吃了飯,你去打聽一下端王府。

“哥哥的忌日既然快到了,去看看王府那邊有什么準備?”

繼端王與永嘉郡主相“繼”死去,早年門庭若市的端王府如今只剩下月溶的妻子禇氏獨守門庭。

端王雖說死前遭受先帝斥責,卻并未被降職獲罪,新帝登基之后,再拿端王提議大皇子去迎接自己這個弟弟來橫加指責,也實在站不住腳。

且因為王府還有禇氏這個世子妃在,王府和爵位自然不能被廢除,宗室女眷也沒有打發回娘家去的道理。

月溶死后滿三年,禇妃上書請旨,從已然沒落的宗室旁支中撫養了一個孩子,作為端王府的血脈傳承。

如今那孩子已按規制請封為世子,按原本的軌跡來講,他年滿十歲之后便可請封為王。

如今褚嫣已升為了端王太妃。

——二十二歲的太妃。

月棠回京之后,還從來沒有與端王府任何人聯絡過。只因王府當差的下人,大半都認識她。

一旦她靠近王府,認出她來的人不可能不走漏出一點風聲,那便是弊多于利了。

況且,那時她也不愿去驚擾褚嫣。

魏章答應著往門口走去。

卻又在門下停步:“禇妃已經有了養子,到時候咱們世子……”

月棠聽到這里,繼續端起藥碗送到嘴邊:“阿籬已經有了先帝御賜的世孫身份,這該有爭議嗎?”

從先帝允許月棠招贅生子那天開始,王府的繼承人就從月溶那一支傳到了月棠手上。

如今阿籬還在。

他有先帝已經賜下了的世孫身份,那他拿回屬于自己的地位也屬天經地義。

何況,月溶死后兩年,月棠才出事。

也就是說,禇妃守了足足兩年的寡,又直到端王和月棠雙雙出事一年之后,她才開始請旨過繼。

倘若褚嫣也有爭奪的意思,早年就應該有想過繼的苗頭了。

魏章釋然。

只要小阿籬不再受委屈,什么都好。

待他出去,月棠又摸了摸食指指甲上,阿籬在玩耍中途給她認真涂上的鳳仙花汁。

小時候褚嫣也給她涂過鳳仙花汁。

禇家因為那場變故,也快速地壯大了實力,他們誠然也是得利者之一。

但褚嫣卻是褚家這座大山之下的受害者。

她是真正的高門貴女,她的祖父是太傅,她的父親不到三十歲就已是禮部侍郎。

這也意味著,褚嫣的存在就像當朝很多同門第的貴女一樣,天生就是用來締結利益的。

褚嫣那時說,她這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夠如愿嫁給青梅竹馬的、深深喜愛著她的月溶。

可她后來又失去了月溶。

她曾經趴在月溶的遺體上,幾度痛不欲生。

褚嫣為月溶過繼了嗣子,那么月溶的忌日,她也應該會好好準備才是。

早朝。

長春殿里諸臣按次序上前稟事。

年輕的皇帝坐于上首,下方二側,左邊椅子上坐的是靖陽王晏北,他下手站著中書令沈奕。另一邊坐著太師穆昶,站著的是御史大夫禇瑛。

底下才是廣陵侯等文武百官。

上奏的大小諸事,幾乎由上首四人先過問,拿捏好之后再傳到皇帝手上。

但嚴格說起來也只有那三家說話,晏北一向不怎么吭聲。

大家習以為常,知道問過他之后,他不說話通常就是默許,收集了奏折,便打算如常退朝。

卻聽茶碗蓋一下輕響,晏北把捧著茶的左手緩緩托在了膝上。

剛剛放松的氣氛頓時又凝滯,所有人都把目光投了過來。

“前幾日本王聽說了一件大事。”晏北目光掃視著滿殿中人,“皇城司副使何建忠一家慘遭滅門。時隔三日,他的親家,同樣也在皇城司任副使的張少德又被何建中僅剩的兒子刺死在飛云寺。

“你們都沒聽說嗎?”

大家面面相覷,唯獨廣陵侯臉色一白。

“這不應該呀,”晏北把手畔一迭奏折拿起來揚了揚,“這城里頭偷雞摸狗,城外頭兩村打架這樣的破事都報上來了,前后十來條人命的大案,是都看不見?”

這下面面相覷的人們臉色也白了,而杜明煥的臉色就變得更白!

晏北移開目光,又一一看過去:“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你們都啞了嗎?”

他下首的沈奕望著他,又掃了一眼杜明煥。

點到名的三御司都走出人來:“回王爺的話,此事,此事下官確實略有耳聞,只不過據說都是家宅矛盾引起……”

“據說?”晏北望著回話的人,撫著額頭笑起來,“本王竟不知,堂堂法司衙門遇事不去查事實,尋證據,只靠兩個字:據說?”

他站起來,緩步走到這人面前:“那何建忠與張少德均是朝廷命官。是堂堂的四品將軍。還在皇城司身居要職。

“無緣無故這么死去,你相信是家宅矛盾?”

官員已經不敢看他了:“下官,下官未曾接到下方報案……”

“沒接到報案,就不該過問?”晏北又看向順天府尹:“這么大的案子,順天府又為何不往上報?”

順天府尹身子一震:“下官,下官也是尚未查出不妥之處來!”

“查不出來,那就是吃不了這碗飯。吃不了這碗飯,還占據著這個位置做甚?”

順天府尹撲通跪下來:“王爺恕罪!王爺饒命!……”

諸官已經連大氣也不敢出。

都知靖陽王位高權重,脾氣也不好。卻從未有人見他當眾如此發威。

原本聽說過這樁案子,但也隨著時間過去而淡忘的一部分官員,此時也全都提溜起了心肝,豎耳傾聽起來。

上首的皇帝看到此處,也冷哼了一聲:“你還敢求饒?來人,把他拖下去!”

順天府尹當時可是收過杜家好處的,此時杜明煥不得不出列:“皇上,王爺!何家案子的確有蹊蹺,但從頭至尾邏輯嚴密,沒有什么漏洞,府尹興許不曾說謊!”

“當真?”晏北瞥他一眼。

杜明煥接觸到他的目光,頓時啞然。

晏北拿起茶幾上一卷案卷:“何建忠與張少德幾乎在同一時間死去。

“湊巧的是,三年前,他們又幾乎同一時間升任皇城司副使,升將軍銜,甚至又幾乎都是在那個時候家產翻番,兩家的血案雖說讓人瞠目,但你們更應該查一查三年前他們到底發生過什么?以便也印證印證廣陵侯這句‘邏輯嚴密’,究竟屬不屬實!”

三衙司的人再笨此時也反應過來了:“下官定然將此案查個水落石出,向皇上交代!”

皇帝凝眉:“起來吧,一切聽靖陽王的安排,把事辦好比什么都要緊。”

說完他又面向晏北:“愛卿可還有要囑咐的?”

晏北微微頜首,看著下方人群:“何張二人都是皇城司的人,以便查案需要,臣擬調皇城司副使竇允,即日起去大理寺協同辦案。”

站在人群末尾的一名四旬上下的官員這時驚愕地抬起頭來,望著目光精準投過來的晏北原地頓了兩息,然后才快步走出陣列:“竇允在!”

皇帝看他一眼,點點頭:“準奏。”


上一章  |  引朱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