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北望著斑斕秋色襯托下一身素雅的月棠,一時啞然。
本朝歷經五代君王,在第二代——也就是月棠的祖父那代時,出過個大亂子。
那時御帝親征,本就由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晏北祖父是御前第一先鋒將,那場亂子里君臣一心,奪回了失去的燕地幾個州。
除了月棠祖父是毫無爭議的首功以外,就數晏北祖父的功勞最大,所以被冊封為靖陽王。
受封那年晏北的祖父年方三十,正值年富力強之時,照當時的功績以及皇帝對晏家的恩寵,只怕家族還有再壯大的可能。
可王府手上已經掌有西北三十萬兵馬,再壯大下去就不是福,而是禍了。
但御賜的恩寵又沒有推辭的道理,并且還得為子弟后代留個保障不是?
于是晏北爺爺當機立斷,一個月后跟皇帝請奏闔府搬去北地鎮守邊關。
按規制王府手里只有統兵權沒有調兵權,況且底下將領也是要輪換的,皇帝本就對晏家信任有加,這樣一來也沒有什么不放心的。
于是為顯恩德,就又在漠北也敕建了一座王府,令晏家世代為王,保月家守住江山。
一晃三四十年過去,君臣都到了第三代。
邊關高等的將領雖是輪換的,中低層的將領和士兵卻是長駐于漠北。
這些人跟隨王府守國,已有情份,晏北從小就聽父輩訓示要愛護這些士兵,明面上不敢表露私下卻也總是將他們視為家人的。
朝廷年年雖有拔餉,但那等苦寒之地,所需之物總歸比京內要多。
晏北入京三年,日日看這些高官世族錦衣玉食,未必就沒想到過與他們晏家并肩作戰的那些將士?
自然有。
何況如今他還掌著樞密院,就更是時常地想要為屬下將士謀些福利。
別的都好說,只銀子方面,卻不是他說給就能隨時有的。
況且大批將士分攤下來也不是一星半點。
這也正是晏北感到無奈之處,眼下月棠竟然出了這么個主意——
杜家實際投靠的這人處心積慮為禍朝堂,傷及無辜,砍他的人頭抄他的家,拿去周濟戍邊將士不是很合情理嗎?
她說的有道理啊!
他摸著下巴點起了頭,但很快就梗起了脖子:“這不對,杜家背后的兇手不光是你們端王府的仇人,那也是我靖陽王的仇人,我出面是天經地義,這怎么叫做是讓我得利?”
“我這也是為你好,”月棠語重心長,“你要是覺得天經地義,那將來這筆錢我是給你還是不給你?不給你,顯得我這人不上道。
“給的話,你堂堂靖陽王要手心朝上接我的錢,臉面往哪兒擱?
“還是合伙的好,到時候事成了,人歸我,錢就歸你,咱倆都不白忙活,也不誰欠誰。怎樣?”
晏北嘶地一聲:“你有這么好心?”
這話乍聽是全有道理,但他怎么就是覺得不對勁?
什么叫誰也不欠誰?
什么叫合伙?
明擺著他應該挺身而出的事,他要是合伙,那他不成了圖錢去了嗎?雖然這錢也是為了補貼將士,可這初衷就已經歪了。
他晏北成什么人了?
“我不干。”他板起了臉,“我為我兒子報仇,干嘛跟你合伙?杜家我來收拾,不用你來。回頭我把人揪出來了,你想要,我再交給你便是。”
被下堂就已經顯得他夫綱不振了,這事兒要還能讓步,他還是男人嗎?
月棠笑一笑,卻說道:“晏北啊,你我祖上也是老好的交情了。明人不說暗話,我問你,你是打算只干這一票,報這個仇呢,還是也為靖陽王府的未來作作長久打算?”
晏北看過來:“啥意思?”
“只干一票的意思就是,針對我和阿籬被害之事。倘若你只為這一樁,那我當然可以聽你的,讓你出面,我只得人就是。此后你管你的靖陽王府,我管我的端王府,大家各奔前程。”
晏北尋思了一下:“那要是不呢?”
“不是的話,那你就聽我的,別跟我逞什么大丈夫氣概,該出力就出力。”月棠笑微微,“因為除了這一樁,后面還有很多樁。
“三年前的陰謀牽涉甚廣,從沈家目前露出的端倪來看,他們即便與殺我和阿籬無關,在那場皇權更迭的事故之上,手上也必然不干凈。
“你身為手握兵權的靖陽王,本就有維護社稷安穩之責,又被先帝一紙遺詔傳回京城推上風口浪尖,你莫非不曾考慮過王府的處境,和家族的未來?”
晏北啞口無言。
沒想到這家伙朝局要害一樁接一樁,滿腦子都是家國天下。
誠然,他早就聽說過端王府這位寶貝疙瘩不是一般人,從小一個人在外生活,肯定是有見識有思想,有野心也正常。
但眼前這位,她簡直都快鉆到他腦子里去了!
身為靖陽王府執掌人的他,的確早在進京之初就對京城一切保持了警惕。
要不當初怎么會隱姓埋名潛到京城來探聽消息呢?
又怎會直到如今朝上幾黨誰也不靠,誰的殷勤示好也不接呢?
晏北情不自禁把身子坐直:“便是如此,你又待如何?”
“光除一個杜家,安穩不下來,得徹底揭穿陰謀,肅清朝堂,你才能把心放安穩下來。”月棠淡定給他添上酒,“這些年你為什么容忍杜家我知道,你自己心里也很清楚。
“晏家是大權在握不假,可你頭頂上到底還有皇權二字。
“你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濕鞋。
“留著杜家,不也是怕萬一那頂上的誰誰聯起手來,晏家當真落得勢單力孤難以抵抗嗎?
“我端王府雖說失勢,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月棠既然沒死,就遲早得回王府。
“等我回歸之后,我父王死后不得不分散的那些殘部,是不是我都得想辦法歸集回來?
“待他們歸集回來,我端王府是不是仍然有一擊之力?
“更別說當年先帝可是允諾過哪怕父王過世,皇城司也會轉由王府的繼承人掌管。
“哪怕我端王府的繼承人還有十幾年才長大,這期間我也可以想辦法指認一個親信代掌。
“你說,有我端王府這個故友在朝上背靠背對敵,是不是對你來說有好處?
“我月棠,是不是比杜明煥更靠譜?”
秋風拂過,黃葉娑娑,被撩動了衣裙的她神態安定,揮灑自如,飄飄如林中謫仙。
最初太妃來信讓晏北與杜家保持聯絡,就是怕他一個人在京城孤掌難鳴。
雖然杜家給他帶來的麻煩還多過他們起到的跑腿的作用,可看到朝局如此,到底沒有下定決心與他們劃清界限。
王府多年來經營的勢力全在漠北,也全在軍中,陡然回到朝堂,還真是須得步步小心。
若能有新的勢力可以聯手,何必還在乎一個杜家呢?
晏北已經完全犟不出來。
他收回目光,抻身沉了一息:“不愧是永嘉郡主。不過你該不會想要我跟你干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吧?”
“什么逆不逆的,你我干的可都是有利蒼生的正經事。”
月棠瞥他一眼,又喝了一口酒。“我知道扯上沈家,就扯上了皇權,但你也別跟我說你不是月家人,宮闈爭斗與你無關。
“有端王府先例在前,手握重權,就是逆水行舟,你不主動,就得被動。
“你靖陽王掌著如此之重的權力,想明哲保身,不可能的。
“如今你是有先帝遺旨護身,沈家卻奉旨掌印。
“有朝一日皇上和沈家若決出了勝負,你說勝出的一方接下來又將如何?
“那時候,你已沒得選擇。就算不想入局,也得入局。”
說到這里月棠又瞄他一眼,“我如今不是以舊識的身份與你說這些,是以端王獨女的身份。
“哪怕你我之間沒有阿籬,相信憑我以上所說,也值得你認真考慮。”
晏北抿住雙唇。
自己的心思已完全被她攤在了臺面上。
而他更明白,他哪里是要到宮中決出勝負才入局?
分明從接到圣旨的那一刻,就已經入局!
他把下巴捏了又捏,片刻道:“這么說來,我要是不答應你這條件,便是不識時務了。”
月棠把酒盞放下:“如今我在暗,你在明,火我已經點了起來。
“你我今日立個盟書,日后就一力對外,共同應敵了。”
別的都心服,唯獨盟書兩個字讓晏北心里不爽。
當初還立婚書呢,最后不還是又給了他一張和離書?
如今又來立盟書,將來把他用完了,該不是又得割袍斷義吧?
晏北不想那么快答應。
不過想到前幾天剛見面她還給自己下毒……立盟書,最起碼是把他當成了個同盟看待,這都已經不是敵人了,他還求啥呢?
晏北認命。
跟小太監揮手取筆墨。
“簽就簽!”
都是從小見慣場面的人,盟書條款什么的自然是手到拈來,況且也沒有什么復雜的內容,無非是約定雙方互通有無,一致對敵。
晏北在盟書上蓋了印。
到月棠蓋的時候,看她只簽了個字,蓋了指印,想起她當年掛在了替身尸體上的郡主印璽,頓時什么也沒說,默默把盟書折了,收進懷里。
“高公公……”
這時候甬道上又來人,到了正旁觀得入神的高安面前,垂頭輕語起來。
晏北認出是先前被派去跟隨徐鶴的人。
高安立刻把人帶上來:“王爺,徐鶴那邊有回話來了。”
那侍衛道:“稟王爺,杜鈺讓徐鶴去中書省,是為了找胡尉手上的宗人府的龜符。”
月棠聞言看向晏北:“怎么回事?”
晏北便把先前杜鈺去找過徐鶴的事兒說了。然后問侍衛:“他找這個做什么?宗人府與他何干?”
“胡尉前陣子因公事之便從禮部動用過宗人府的龜符,據杜鈺說,這龜符還在胡尉手上。
“但卻未曾透露拿它做什么。”
龜符就是驗證身份的通行令。
每個衙門都有收藏文書卷宗或者機密案的庫房,用于合法開啟的憑證便是一枚分成兩半的銅制龜符,守庫的人持一半,對應的衙司持一半,若需動用,兩枚半符須得完全契合方能予以開啟。
宗人府與杜家的職權毫不相干,眼下沈家正找杜家出氣,這杜鈺不趕緊回府應對,卻跑來找這龜符?
“先前去見沈黎的那人也姓胡,而且他也是中書省的官吏,難道他就是胡尉?”
月棠立刻想到了先前沈黎密會官員的那一幕。
“那就有譜了,杜鈺拿對宗人府多半也有企圖,而他如此急切,一定也是為了給自家解圍。”
晏北抻身,轉過身去,面朝高安:“你去趟廣陵侯府,把這事給圓了。”
高安聽到這與之前態度大相徑庭的號令,微訝地看向月棠。這不是都立了盟書了,怎么反倒還幫起杜家來了呢?
月棠笑著點點頭:“是這么回事兒。王府出面去和了這個稀泥,沈家不能不給面子。
“但這口氣出不來,肯定過不去。
“明日王爺去了朝堂,再把何家和張家的兇案一挑,刑部各司肯定不敢怠慢,必然得立刻接手徹查。
“由于此事跟杜家沒有明面上的關系,杜家又信誓旦旦在你們王爺面前說跟兇案不相干,自然也沒有理由阻止王爺下令讓刑部各司嚴加查辦。
“如此一來,衙門里會很快就查到杜家頭上。
“這個時候吃了悶虧的沈家,難道不會借機泄憤,湊上來給刑部各司施壓么?
“那時候的杜家,才叫做真正的走投無路。
“而走投無路之時,他們又會如何抉擇呢?”
高安雙眼綻亮:“在下明白了!他當然是去找最能保他們命的人求助!”
而這個最能保他們命的人,除了設下陰謀的幕后真兇,還能有誰呢?
不費吹灰之力,屆時線索就自己出來了。
哪怕真兇不會輕易露面,也一定會有跡可循!
想通了這一層,高安不禁深吸了一口氣。
一路看著這二人斗嘴下來,月棠所列舉的說服晏北的那些理由,已經讓高安這個從老王爺在時就接觸起政務的掌事太監暗自贊許。
此時聽到她的這一番解說,心下更只剩一個“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