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山席地而坐,一只手伸到嘴里摳牙。瞧見殷啟過來,他懶散的抬抬眼皮,瞥向殷啟:“殷大人,哪股風給您吹來了。”
殷啟眉頭微蹙,問道:“你怎么在這兒,當班的衙役呢?”
黃柏山坐在椅子上,二郎腿:“衙役多忙啊,哪兒有時間再來這兒看大門。我姐夫體恤衙役,以后這活兒包給我了。我安排我們幾個兄弟,每天來輪流看大門。”
看守鹽庫,不僅是要防盜,還要在各種天氣下做好相應的準備措施。比如下雨前要對倉庫進行防水保護,高溫天氣要在倉庫外面放冰塊確保倉庫里的溫度不會過高。
所以負責這里的衙役是經過特殊的培訓。
黃柏山和他的兄弟不過是街市上游手好閑的痞子,哪里能負責這么重要的事。
殷啟轉身朝后衙走去。
聽完殷啟的話,韋毅把桌子上點心盤朝他推了推,一副不在意的樣子:“早上吃飯了么?吃點,城里新開的那家鋪子做的,老香了。”
殷啟表情嚴肅,“多謝大人好意,我吃過了。”
韋毅起身,拍拍殷啟的肩膀,笑呵呵著:“你知道的,衙役每個月的俸銀不過五兩,既要看顧倉廩又要查緝私販,太辛苦了,我與師爺議定,自鹽課經費里撥給黃柏山等人每月一兩雪銀,許他們在倉廩當值。”
殷啟目光落在青石磚縫間,眉眼之間寫滿憂慮,道:“可是鹽倉非同一般倉庫,看守的人還需要負責官鹽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黃柏山幾個人……怕是很難承擔得了。若將那兩銀子添到衙役餉銀里,想必他們巡查往返更肯出力。”
韋毅面帶微笑著搖搖頭:“黃柏山他們不懂,那就找人教嘛。這事兒呀,我定好了,你就不用管了。該忙啥忙啥去。”
時光流轉回到了殷啟此時此刻所住的紅磚瓦房里。
聽后,宋清荷道:“韋毅把如此重要的鹽倉交給自己人看管,他是打著動鹽倉的主意。”
殷啟點點頭,雙手搭在腿上,指尖因為發力而泛白:“那個時候我就應該向知府大人稟告,也不會后來被韋毅一盆臟水扣頭上,指我稽緩公文、越職言事、監守自盜了。”
“監守自盜?是指鹽倉?”宋清荷問。
“不,是縣衙里的一塊澄泥硯,韋毅用公賬買給自己用的,放在倉庫里,不見了說是我偷盜。”
“韋毅用黃柏山看守鹽倉,再后來呢?”
殷啟陷入四年前的回憶之中。
圣文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八。
殷啟看著這半月來猛增的入庫數量心生疑惑,幾次去問韋毅都被搪塞回來。一直到七月十一的晚上,殷啟在衙門處理公文到深夜,處理好了起身吹滅蠟燭,走出屋子準備從后門回家。
途徑后院時忽然聽到有人壓低聲音在說話。
“要不咱偷著弄點回家吧,我可買不起私鹽。”
“黃哥不是說了么,咱需要可以隨便來取,咱偷著弄萬一被黃哥發現了,他肯定會罵。”
“唉,你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么?”
“快了吧,大概月底?”
說話間,東側的木板門吱呀作響,兩名男子并肩邁出門檻往倉院走。一人拎著一個裝酒的葫蘆,左右兩邊各坐一個。
躲在房子拐角后頭的殷啟聽得云里霧里,可直覺告訴他,必有大事要發生。
一直到七月二十七日,鹽倉再未有入庫和出庫記錄。二十八日晚,倉庫失竊,官鹽的數量銳減,韋毅下令,減少每日發往各大鹽莊的官鹽數量。
殷啟拿著賬本去找韋毅,把那日聽到的對話告訴給韋毅,“黃柏山有問題。”
韋毅拿過賬本,上面都有他的簽字,因為殷啟會親自監督入庫和出庫,并且一定要找他簽字。
韋毅翻了翻賬本,他眉峰突地一跳,眼尾掃向殷啟:“錙銖必較地記著流水,如今倉庫失竊,你這工整筆跡的賬本不就是個廢紙。”
“大人?”殷啟話尾猶自帶三分遲疑,不敢確定韋毅的話是什么意思。
韋毅笑笑:“你呀,就老老實實的做你的縣丞。你寒窗苦讀十年,千里迢迢跑來五姑娘縣這小地方做縣丞,我呢,仗著家里的祖業豐厚,捐官都捐出個縣令,你就說,讀書有啥用?”
殷啟臉色難看,半晌說不出一個字。
韋毅繼續道:“不該你問的事兒別操心,十年寒窗不容易,是吧。”
五姑娘縣陷入了鬧鹽荒的困境,私鹽橫行,直到年底,韋毅突然入庫了一大批鹽,說是朝廷下發的賑災鹽。而殷啟也是在十二月三十一日這天接到了一紙罷官的文書。
宋清荷聽完殷啟的講述,想起父親卷宗里記載過,圣文三十二年五姑娘縣出現過私鹽,后來又突然消失。
十二月三十日這天,圣文帝駕崩。
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聯系?
“韋毅現在不在五姑娘縣了么?”宋清荷問道。
“聽說升官了,去了京城,好像是大理寺。”殷啟并不愿意多提,泛起澀然笑意。
正如韋毅所說,他垂眸盯著自己磨出繭子的虎口。十年寒窗磨穿青硯,換作一紙罷官文書,而韋毅靠捐官一路生花到了京城,甚至與娘家斷了聯系的妻子還要低著頭回去幫自己托關系找人,挫敗感籠罩著殷啟整個人,他垂著頭,仿佛有千斤重。
崇北府衙。
陸觀棋邁進府衙的大門,腰間掛著的金牌令箭與玉佩碰撞發出聲響。知府鄭茂從堂下的梨花木椅上起身,恭順的候著。
坐在鄭茂對面的李淺不屑的瞥一眼陸觀棋,一動不動,直到陸觀棋走近了,他才極不樂意的起身。
只因這興懿皇帝的金牌令箭整個朝廷也只發了三塊出去,金牌令箭所到之處,如皇帝親臨。
陸觀棋坐到案幾之后,語氣平淡:“鄭大人,還有侯爺,請坐。”
“謝大人。”鄭茂拱拱手,陪著笑臉。
陸觀棋道:“今天邀請各位過來,是因為皇城司在追查糧案時發現了新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