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沈青云看著窗外的陽光還沒褪色,忽然生出個念頭。
不如去羊城的街巷里走走,看看這座城市的模樣。
他沒有聯系酒店的禮賓部,而是翻出手機里的普通租車軟件,撥通了附近一家評分高的租車行電話。
悄悄前來,就要徹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這樣才能聽到真話、看到實情。
“喂?您好,請問是誠信租車行嗎?我想租一輛家用轎車,用兩天。”
沈青云的聲音剛落,電話那頭就傳來個洪亮的男聲,帶著粵式普通話的軟糯:“老板您好,要什么車型?我們這里有豐田、本田,都是省油的,適合在城里開。您在哪個位置?我讓師傅送車過去?”
“不用送,我自己過去取吧,正好看看路。”
沈青云報了酒店地址,沒提任何特殊身份,對方爽快地應下:“我們在體育西路,離您那兒走路十分鐘。我叫阿強,您到了打電話,我出來接您。”
掛了電話,沈青云換了件淺藍色的襯衫,套上薄外套,揣著手機和錢包就出了門。
沒有秘書跟著,沒有司機等候,他像個普通游客一樣,跟著導航往租車行走。
街上的紫荊花樹沿著人行道排開,粉色的花瓣落在地上,被行人的腳步碾出淡淡的香。
他路過一家糖水鋪,玻璃柜里擺著紅豆沙、芝麻糊,熱氣騰騰的,幾個老人坐在里面,用粵語聊著天,聲音慢悠悠的。
沈青云停下腳步看了會兒,這場景像極了濱州老城區的早點鋪,只是少了雪,多了幾分暖意。要是有秘書跟著,他恐怕很難這樣隨意駐足,更難捕捉到這種不摻任何表演的市井氣息。
十分鐘后,他在體育西路的巷口看到了“誠信租車行”的招牌,紅色的字在騎樓的陰影里格外醒目。
一個穿著黑色夾克的中年男人迎上來,臉上堆著笑:“是沈老板吧,我是阿強。”
阿強的手很有力,握著沈青云的手時,掌心帶著薄汗:“剛看您不像本地人,是來出差的?”
“嗯,來工作的。”
沈青云跟著阿強走進租車行,不大的店面里停著三輛轎車,墻角堆著清潔工具,墻上貼著“租車須知”,字里行間透著實在。
“想租輛省油的,明天去逛逛,熟悉下環境。”
他沒說自己要去考察,只說逛逛”刻意弱化目的性。
“那必須給您推薦這輛豐田卡羅拉。”
阿強指著門口的白色轎車,車身上還沾著淡淡的水珠,笑著說道:“剛洗干凈的,昨天才做的保養,您開著放心。”
他打開車門,讓沈青云坐進去試試:“空間大,坐著舒服,城里堵車也不怕,油耗低。”
沈青云坐進駕駛座,座椅的角度正合適,方向盤握著順手。
和他在濱州的公務車比,這輛車更顯家常,沒有任何特殊標識。
“多少錢一天?”
他隨口問道,語氣像普通消費者一樣自然。
“看您是外地來的,給您算便宜點,兩百一天。油費自理,還車的時候加滿就行。”
阿強遞過來鑰匙,還塞了張紙條,對沈青云解釋道:“這上面是我推薦的地方,您要是想逛老城區,就去上下九。想看看江,就去珠江邊的濱江路;想吃好吃的,西華路全是老字號。”
沈青云接過紙條,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卻寫得認真。
笑了笑,他對這位熱情的老板說道:“謝謝,很貼心。”
“嗨,應該的。”
阿強撓了撓頭,笑著說道:“您是來工作的?要是在羊城有什么事,比如找地方吃飯、問路,都能給我打電話。我是本地人,熟!”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對了,您要是去上下九,注意保管好手機錢包,那邊人多,偶爾有小偷。不過最近警察巡邏多了,比以前安全多了!”
這句話像根針,輕輕刺了沈青云一下。
他下意識地問:“以前治安不好嗎?”
這才是他想知道的真實情況,不是報表上的數字,而是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感受。
“前兩年挺亂的,跨境詐騙、小偷小摸多,尤其是火車站、老街區。”
阿強的語氣沉了些,沒有任何避諱:“后來警察抓得嚴了,好多了。聽說最近來了個新的公安廳長,是從北方調來的,不知道會不會更嚴點。我們老百姓就盼著治安好,出門放心。”
沈青云心里一動,沒說自己就是那個新廳長,只是點點頭:“會好的,放心吧。”
他接過鑰匙,發動車子,阿強在車外揮著手:“沈老板,路上小心,有問題隨時打電話。”
車子駛出巷口,匯入羊城的車流。
沒有警燈開道,沒有車隊跟隨,他就像千千萬萬個普通司機一樣,在車流里慢慢前行。
握著方向盤,看著窗外掠過的騎樓、綠樹,阿強的話還在耳邊。
老百姓盼著治安好,這和濱州的老百姓盼著路修好、水燒熱,是一樣的心愿。
他忽然覺得,這次悄悄前來的決定是對的:只有卸下“官員”的身份,才能聽到這樣不加修飾的真心話,才能摸到這座城市最真實的脈搏。
沈青云沒有先去阿強推薦的上下九,而是順著體育西路往老城區開。
羊城的路比濱州復雜,高架橋層層疊疊,騎樓老街彎彎曲曲,但導航的聲音很清晰,加上他在濱州跑遍各區縣練出的認路本事,倒也沒走岔。
開了二十分鐘,他把車停在西華路的巷口。
這里沒有天河區的高樓,只有兩層高的騎樓,招牌從二樓垂下來,“老字號云吞面”、“廣式燒臘”的字樣透著煙火氣。
他鎖好車,刻意把車停在普通車位里,沒有任何特殊標記,這樣才不會引起注意。
走進巷子里,風裹著燒臘的油香、云吞面的湯底香撲過來,比酒店的早餐更勾人。
幾個穿著校服的孩子背著書包跑過,手里拿著剛買的魚蛋,嘴里說著粵語,笑聲脆生生的。沈青云跟著人流往前走,沒有前呼后擁的陪同,他能自由地觀察每一個細節:路邊攤位的衛生狀況、行人的表情、街巷里的安全設施。
路過一家云吞面店,玻璃柜里的云吞個個飽滿,老板正用竹勺把面撈進碗里,動作麻利。
他停下腳步,看著老板給客人端面。
客人是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老板特意把面碗往老人面前推了推,用粵語說“阿婆,小心燙”,老人笑著點頭,眼里滿是熟稔。
這場景讓沈青云想起濱州香房區的早點鋪,張大媽每次去買豆漿,老板都會多給她加半勺糖。他忽然覺得,不管南北,老百姓的善意都是一樣的,藏在一碗熱面、一勺糖里。
要是他以“廳長”的身份來,恐怕只會看到提前準備好的“樣板店”,而不是這樣自然流露的溫情。
“老板,要一碗云吞面,細面。”
沈青云走進店里,學著本地人的語氣說,刻意壓低了聲音,怕口音太明顯引起關注。
老板抬頭看他,笑著說道:“好嘞!要不要加個鹵蛋?”
“加一個。”
沈青云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看著窗外的人來人往。
賣糖水的阿姨推著小車走過,車身上的紅豆沙字樣很醒目。
修鞋的大爺坐在巷口,手里拿著針線,面前擺著幾雙要修的鞋。
還有情侶手牽手逛著,指著路邊的盆栽小聲說笑。
這煙火氣,和濱州冬天里的熱紅薯攤、冰糖葫蘆車一樣,都讓人心安。
沒有記者跟隨,沒有干部陪同,他能像個普通食客一樣,聽鄰桌客人聊天。
左邊桌的兩個年輕人在說“昨天在火車站差點被偷手機”,右邊桌的老人在聊“最近晚上散步,能看到警察巡邏了”,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比任何工作報告都更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