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衛東在面對滬海的銷售隊伍、高校學子的時候,是大言不慚的提過要朝著全世界賣東西。
豪言要帶著大家去丈量全世界。
但那是順口畫大餅。
更是來了滬海,下意識的抨擊把出國當成人生目標的矯情和鼠目寸光。
真要賣東西,起碼也是十多二十年后的中遠期目標。
眼前這位思考出來的意思卻是立刻,馬上!
讓衛東有點愕然,但又馬上涌現出個背影。
那個把通訊設備賣到遙遙領先的前線身影,這個全國皆知的案例說明了這種戰略是能成功的。
所以現在慢慢點頭:“有難度,但一定能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八十年代還是制造業全球化的爬坡期,得讓全世界人民都理解相信,協作生產制造將是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到處都還在談地球村概念。
絕大多數消費者還覺得匪夷所思,怎么就一屋子東西就萬國造了。
可實際上對讓衛東這種習慣了幾十年后的思維,已經跳過了全球化,到了崩離期。
各種貿易戰才是全球化的主題。
所以他不但覺得這事兒是理所當然,更下意識的就當成是打仗。
要跟各種制造大國對壘交戰的局面。
思考的角度都是主公級:“現在的情況是差距太大,有能力的出國人員還奔著個人條件改善去,我會著力培養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從眼光跟經濟上都能超越普通人,嗯,謝謝領導的指示,我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其實從他點頭,四五十歲的幾人就已經笑著在鼓掌了。
做人做事就是從這些細節可以判斷。
絕大多數人聽見這個石破天驚的思路,首先都會覺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算才識卓絕的人物,可能都下意識的會否定。
現在國內才什么艱難的情況,家底兒破到都快吃不起飯了。
商品經濟,國內貿易都舉步維艱。
怎么就開始看著國外貿易。
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
又或者迎合領導指示去滿口堅定的應承,轉頭要么敷衍,要么不切實際的去枉顧推動。
讓衛東卻明顯是動了念頭,而且迅速厘清其中的重點。
賣什么對他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支銷售隊伍的建立。
有思考的反應立刻得了認同:“好,那我們就把這個重擔交給你,交給東升貿易,希望你能帶著滬海造,華東造,中國造,走向全球市場。”
讓衛東的確沒那么多體制內的套路。
更有點技術直男的嗯:“這將是我們新一代銷售人員努力的方向,但目前還要一一梳理,滬海作為老牌生產制造重地,很多國營廠的老毛病也比較嚴重,江州是重工業、三線廠的頑癥很嚴重,都需要根據市場來改革。”
馬上吸引人問他舉例說明這些老毛病和頑癥細節。
讓衛東自然是張口就來這個把月沿著長江沿線的考察,再到江浙地區的各種一線調研,肚子里裝滿了貨,說起來就頭頭是道。
于是本來好幾位都是因著有幾千萬美元外資項目,才湊著來提高接待規格的領導。
不由自主的傾聽交流了兩三個小時!
是他們密集的公務,不斷有秘書來提醒還有會議或者會面等著,才陸續離場。
可結論也就很清晰了,滬海市全力支持蘋果電腦在本地投資生產的項目,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代工廠的技術引進,拉動一系列的相關電子產業發展,并且促進外貿銷售工作的展開。
這意味著滬海市要爭取把外貿工作更進一步的展開探索。
還沒聽懂這意味著什么的讓衛東同志,要當仁不讓的帶領好隊伍。
告別時語重心長的拍拍他手:“來之前,本來是有些擔心,你會把實際工作中這些妖魔鬼怪當成了阻礙,現在看起來完全沒有這些包袱,那就可以放心的把工作交給你!”
讓衛東半懵懂的領命。
出來老章和商務投資代表拿著協議,肯定都還不知道性質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所以讓衛東也不得不再停留下來,要搞定眼前局面才能成行返回江州。
原本只是意向性的投資協議,現在變成了雷厲風行的立刻展開工作。
滬海市本來就有電子工業重點發展的規劃,只是受到目前銀根緊縮的局勢影響停滯下來。
節骨眼兒上的蘋果電腦代工廠投資直接成為龍頭項目。
西郊現成的地塊劃撥給項目立刻開始籌建生產線,從技術到人員全都優先支持調集。
不過這種從市里面傾力支持是一回事,真正落實到具體執行又是另一回事。
政策支持往往就只有文件和光禿禿的地,具體辦事都隔著多少個層級了,啥都得自己干。
滬海這會兒的城區也沒多大,蒲東那邊就不用說,根本是隔壁臨縣,連西郊這邊都是農田野地。
但已經有些城鎮化改造痕跡,先劃六十畝作為電子工業開發建設用地。
讓衛東同志能克服困難,完成工作吧?
只能說這家伙也是經驗豐富,在江州、商州都已經非常熟悉這種工作模式了。
現成地塊上的極少數公社房屋騰出來作為前線指揮部。
這會兒又不是沒錢,外資調撥先到位五百萬美元投入建設。
力爭先把零件裝配車間、顯像管生產車間、鍵盤鼠標生產車間建立起來。
市里面特批給外方專家的工作簽證,馬上請外籍生產技術人員過來指導工作。
而且讓衛東有大量的高校隊伍做支撐。
六月嘛,本就是畢業季,他恰好可以讓自己的銷售人員,去相關高校宣傳招攬應屆畢業生,更有滬海市各單位協助調令,迅速點齊兵馬上陣。
原本還有些忐忑,感到自身工作被針對,被不公正對待的年輕人們。
現在只覺得是老大出馬,局勢立刻扭轉過來,所有被查封的環節都被解開,之前面目可憎的對待又變成了春風拂面。
還不更加頂禮膜拜的信任追隨?
歡呼雀躍的跟著立刻投入!
更是對面前豁然開朗的巨大前景激動到戰栗。
明明我們只是跟著老大,賣賣相機,賣賣牛仔褲,好像還說以后要賣電腦,怎么突然就變成我們要生產電腦,并且建設新城區了呢?
老大是要變區長嗎?
因為六十畝大概就是四萬平米的空間。
雖然還沒江州廠區一半大,在滬海近郊已經是很闊綽的地界。
而且這邊距離機場比市區更近,利用滬海周邊水鄉河渠縱橫的特點,蠻好蠻好。
讓衛東哪怕再不熟悉三四十年后的滬海地界兒,但也估摸著未來城區多半會擴張包含眼前地塊。
買什么房,比得上自己在滬海直接興建一片街區呢。
這可是利用外資建設產業新城的機會。
江州那邊關于小街區規劃和建設的專家,連同老耿的施工建設專家,立刻調個小組來滬海。
滬海在這方面的底蘊絕對是全國領先。
但讓衛東也要有自己的人手來掌控局面,嚴格執行他的主旨思路。
哪怕目前只是廠區規劃,也要按照小街區模式來展開。
很顯然這片規模,大概會劃分出七八個小街區的電子工業園區,會很快超越商州和江州的開發區建設進展。
因為這邊用的是美刀啊。
按照讓衛東和史蒂夫的銷售協議,這七千五百萬美刀的外資銀行本票,其實里面有兩千五百萬是讓衛東的“新款上市”提成!
五千萬美元才是史蒂夫重掌蘋果電腦話事權以后,要求董事會對東亞地區代工廠生產的投資。
哪怕所有人對于去中國內地投資,還感到難以置信。
史蒂夫對天才的縱容跟溺愛都毫不猶豫,最舍得砸錢給天才干這種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讓衛東實際上明白,只要隨著后面的改進、生產展開,自己只要幫蘋果電腦“正確”的把脈,這代工廠規模會越來越大。
根本不用影響自己在內地的銷售資金,就借雞生蛋的把規模做起來。
而且由于目前對外資引進的政策沒有完全開放,現在所有資金都是以東升貿易的名義展開。
如果不是他跟史蒂夫的關系,蘋果電腦肯定也不允許這種產權模糊的情況出現。
所以他也要盡快做出個樣板讓史蒂夫能消除董事會的質疑。
加上滬海地區冠絕全國的物資調撥能力。
于是這建設進度就可想而知的高效。
也就目前建筑成本稍微比江州、商州高點吧。
可沒想到的是,隨著江州專家組過來的,居然還有港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