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明顯,在能夠意識到政策傾斜向商品經濟,巨輪在明顯轉向趨勢的人眼里。
讓衛東立刻成了香餑餑。
開發區跟江南區圍著讓衛東的聲音簡直有點諂媚。
這在八四年的局面看起來簡直匪夷所思。
工人就是吃皇糧的牛皮哄哄了,穿四個兜的干部哪怕平易近人的披著衣裳跟群眾交流,那也是俯下身的姿態。
商人絕對的沒地位。
相親如果聽說是個體戶,基本就只有二婚帶娃看能不能瞧得上。
但找了個二婚帶娃的讓衛東,現在顯然跳過了個體戶的階段,真正成為可以投資改變一方經濟的那種商人。
而且還是極為罕見的內資。
在各方求爹爹告奶奶跪著找港臺商人討要點的時候,他這種內燃機車太珍貴了。
連通知江州本地汽車廠來跟“大投資商”上門服務估計都跟下達命令差不多,中午吃飯前呼啦啦的來了四五家。
當然如讓衛東認知的那樣,目前合資如火如荼,銷售供不應求的兩三家大型國企肯定要怠慢些,要么產品型號不對應,要么還在籌備產線,來的都是周邊小廠,本身是國營農用機械廠、部隊后勤汽修廠之類底子。
說是中巴面包車,能裝十幾個人,其實基本都是拿載重卡車的底盤改造。
別看手搓外殼盡量刷漆都光鮮亮麗,讓衛東叫搬運公司的老司機上手一開,都心知肚明的來給老板匯報是用的什么底盤,問題在哪。
這些廠里的工程師,甚至廠長都連忙捧著遞煙說好話,車有什么問題我們都能改,用上就能一直維護。
搬運公司自己肯定也有汽修隊,這時候的現狀就是所有用車單位都得自己養汽修工,因為車三天兩頭都會壞,而且沒有商業修理廠,全都得自己維護,所以說國營廠的運營成本怎么不高。
就是個濃縮的小社會,從幼兒園到醫務室、汽修隊、鍋爐房啥都得有。
讓衛東也好奇的跟著嘗試了,他好歹也是自駕東風卡車往返江浙到平京回來的人,行家一說就明白。
這些基本其實都算改裝車,而且是試制車。
也就國家沒那么完備的車輛制造上路標準限制,誰手搓出來都能上路,嗯,就跟后來小視頻里看過巴鐵師傅手搓車輛、改裝大軸之類一樣,我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
一直都在抬手拒絕抽煙的讓衛東看了圈,五輛大小不一的客車,最大的普通公交車尺寸,其他三輛才算是十九座上下的中巴車,最小的十一座也就比他那四驅小面包大點。
造型千奇百怪,報價也從三萬多到六萬。
其中最貴的那輛十九座中巴車,還帶了空調。
車廠的銷售科長、工程師、廠長隱隱有點投標的意思,我們可以再少點,我們降兩千,還有個腦瓜子不靈光的居然拉著讓衛東遞眼色可能是要給他回扣!
這特么是民營企業老板,這個公司就是他的,要什么回扣。
讓衛東好不容易忍住不笑出聲,耐住性子討價還價,引著這些位相互砍價。
還拉著去剛建好的二階廠房里的“臨時食堂”吃過麻辣燙午飯,才笑瞇瞇的收網:“好,按照剛才的價格,全都買了,現款現貨,車留下。”
大家愕然又喜悅,車是賣出去了,可我這報價是想賣好幾輛給你吧。
讓衛東都不慌不忙:“我們是幫大家解決問題,起碼開了個好頭賣掉了,以后我們廠也會發展壯大買更多車,你們能精益求精的出更多好車,就肯定會被我們多買,你們看這工地,未來要容納幾千上萬工人,哪里是這么幾臺車就夠的,這是我們掏錢買來做測試,最后經久耐用、配件維護充足的才會成為最終勝者。”
大家又被畫的餅填得心頭滿滿,興高采烈的拿著成本價回去了。
沈翠月馬上通知財務陪著這些人到外面銀行劃撥款項。
搬運公司的老司機們剛才還嫌貨,現在也立刻歡呼雀躍,因為老板有錢不就證明公司有前途么。
而且讓衛東還馬上給他們生計:“你們立刻去辦手續,每天早晚上下班拉我們的人來上班……不,應該是錯峰出行,我們廠以后是早上七點開始上班,下午三點半下班,晚班十一點交接也這樣,你們就能在高峰期外去拉別的市民賺錢,公司適當的收點承包費車輛回本就行。”
之前還懶洋洋磨洋工的老司機們,恨不得跪下來叫老爺!
作為一兩百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每天早晚那路邊擠著等公交車的市民黑壓壓一片。
現在那都是錢啊!
讓衛東還興致勃勃的跟他們盤算,公交車五分一毛,我們也都按照一毛錢收,優勢在于固定線路招手即停,隨時上下客。
每輛車分兩三班人,一個司機一個售票員,換人不換車。
來來來,先把車都刷成統一顏色,紅色是消防隊,綠色要帶帽,黃色是校車吧,藍色,就用淺藍色。
說干就干,這邊還在申請牌照線路,那邊已經跑出去買了油漆回來涂刷!
真就是欺負這年頭的車輛行駛證沒照片。
讓衛東再現場給施工方確認宿舍和廠區邊要搞個車輛維修車間,光這么會兒有輛車的半軸螺絲已經開始松動,跑起來車身跟打雷似的轟隆隆!
沈翠月帶著司機財務開讓衛東的車,去外面把款項辦好回來,就坐在車上算賬。
偶爾抬頭看那個跟司機們開心得比手劃腳的男人,低頭輕笑的把各條線卡得再緊些,車隊更是要把所有進出加油手續嚴格起來,別想隨便薅自家油水。
反正就是縱容他怎么都可以。
慷慨豪爽的大哥他來做,精打細算的摳門婆娘必須要看緊,還打電話給董雪瑩那邊合計。
這也是開發區最優先裝上的公司電話,只等這輪半自動程控系統技改成功,也將是第一輪就開通長途權限的企業。
下午三點過再去房地產公司,那就更是一片圍捧。
在車上還開心得手舞足蹈,讓衛東給沈老三描繪:“我們有了超大型的工廠,吃喝拉撒都要管,這年頭汽車質量就這么差,運輸公司以后肯定也調過來停放管理,差不多近五十臺車了,維護維修得不少人,這汽車維修廠可不就立起來了,只要看著政策允許,側面開個門對外修車,這又是自己養活自己的生意。”
沈翠月只嗯:“是生意,那就找個可靠的自己人看住,搬運公司哪家人的女兒還不錯,納個妾就成了。”
她不是開玩笑揶揄,而是一本正經的提議這種根系管理模式。
讓衛東好大的死魚眼翻給她看,懶得跟你說,你自己慢慢體會。
但確實會增加好多管理細節,這跟讓衛東本來像是在打模擬經營游戲的思路,多了很多現實考量。
譬如房地產公司,那就絕對是跟經濟體制改革生死攸關的行業。
要徹底顛覆以前超級龐大的福利分房制度,在八十年代是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連房地產公司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在做樣子。
讓衛東隱約記得好像九十年了,滬海都還有人信寧愿等著單位分房,不愿去蒲東便宜買房。
現在的江州更難展開。
但聽到政策進一步放開經濟體制改革,尤其還強調了城市住房改革為重點。
就非常雀躍的從讓衛東進門,所有人都鼓掌,都聽說他去平京開會了嘛。
讓衛東吃驚:“要黨員的,我只是參加了點經濟工作會議,沒參加大會你們不用擺出這樣子。”
眾人才稍微少了點質樸的景仰,但開會就事事問顧問同志有什么意見。
讓衛東絕對不想做房地產,從稅務的角度看,搞房地產沒什么好人,好人干不了這活兒,壞人下場又不好。
純屬參與了解情況,保證自家廠區建設就行了,但對這充滿時代特征的現實情況也能理解。
“不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嘛,我們那一百八十套房為什么能買,因為工人工資高,你非得逼四五十塊錢工資的人去買一兩萬一套的房,誰敢下決心,分期付款也是十年不吃不喝,怎么可能。”
所謂打破思想禁錮,就是跳出那個思維模式,很難的。
讓衛東這么隨口一句,角度就與眾不同,所有人都轉頭看他。
“所以關鍵還是得有錢買,之前放到某個企業內部賣,是為了方便企業代收每月的分期房貸,有沒有想過直接拿棟樓出來對全市人民賣呢,絕大部分買不起,總有些人做生意賺了點錢,或者有海外親戚朋友,一兩百萬人口,湊幾十套房的全款買家不難吧?”
大家肯定會問:“怎么湊這幾十套買家,哪里去找這些賺了點錢,或者有海外親戚朋友給錢的買家?”
讓衛東理所當然:“江州本地的報紙上打廣告呀。”
連陽光日報都不敢明目張膽的做那種大幅廣告,甚至現在凱旋杯攝影大賽專欄,都不好直接收廣告費,反而給讓衛東和膠卷廠撿了便宜,幾乎是免費做了這倆三月的廣告!
磚兒臺打廣告都戰戰兢兢的還要拉著讓衛東做那些試探。
更別提江州日報了。
大家頓時又覺得腦瓜子里倒冰水,凍腦就得死!
這會不會犯原則性的錯誤?
讓衛東還是有把握的:“市里面應該允許,你們試試看唄。”
沒想到大家都不愿賭這個事兒:“萬一省里看到消息,市里頂不住批評呢,尤其我們房地產公司也是新生事物,別一棍子打死了,要不衛東你試試看?你先做個產品廣告試試,我馬上打電話給報社,請他們協調個版面免費給你試試看……”
哪有這樣做生意的,還逼著咱家免費上廣告了?
讓衛東只能拼命做著勉為其難的樣子,艱難同意試試看吧。
大家還鼓掌感謝他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