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燃丹青第一百四十章 那在哪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墨燃丹青 >>墨燃丹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章 那在哪里?

第一百四十章 那在哪里?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25日  作者:董無淵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董無淵 | 墨燃丹青 
→、、、、、、、、、、、、、、、、、、、、、、、、、

禁宮就在響水巷的西北側,護城河如玉帶繞翡石,一架馬車自東偏門入內,銀甲侍衛伸手攔下,疾風修完《門房之道》,改修馭馬之術,化身馬夫埋頭恭恭敬敬遞上名帖。

侍衛看了眼帖子上的“薛”字,冷臉陡變向陽花,自身側掏了封粘得死死的折信,透過馬車的簾子,遞給山月:“是夫人吧?薛御史交待過了,您進去若遇事糾纏不清,便將這名帖交給六司向尚宮,她自會找路子幫您解決。”

宮門一關,便是隔絕,若遇險境,手里捏個保命符當然更保險。

只是,薛梟的手這么長?竟伸得進內宮六司?

山月詫異,手伸出車簾接下,笑道:“勞您費心——”。

心里卻想,昨日薛梟在家時,怎么不給?

侍衛看穿山月疑慮,壓低聲音笑瞇瞇:“因您入宮時辰不定,今日十五,六司值班的掌事姑姑每一個時辰一換,薛御史交了三封折信給我,您若午時入宮就給您向尚宮的名帖,若未時就給崔尚儀的,若申時就給譚尚衣的。”

山月出門時,薛梟早已出府,他確實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啟程入宮,只知道授課是下午,便備好了午時、未時和申時分別對應的值班姑姑...

有時候薛梟做事,經不得深想,一深想,就讓人忍不住多想。

山月下了馬車,疾風被留在禁宮二門。

良家子并不在東西六宮之中,反而六司女官所在的十二巷。

巷道青磚黛瓦,古樸平實。

山月跟隨前來接應的嬤嬤,沿著紅墻,不急不緩地朝里走。

偶爾路過的外宮女侍,衣著簡樸,麻衣烏裙,素面朝天。

前頭引路的嬤嬤慈眉善目,話很少,一口的京腔,只說了:“...暫定初八、十五上丹青課,太后的意思是上三個月先看看進展,入秋就該放這批良家子當值了。”

是京腔,不是吳儂軟語。

山月本欲開口打聽松江府良家子,想了想,還是住了口,一邊走,一邊低著頭,思索昨日薛梟在側水畔講的那些往事。

大魏朝后妃大多出身平民,太宗皇帝祖訓“凡天子、親王之后、妃、宮嬪,慎選良家,進者弗受”,良家便指無過錯的清白之家,非下九流出身皆可應選,商賈之女、鄉紳之女、小官小吏之女、進士之女,無所謂門楣均可報采選名錄。

而選入宮闈的良家子也不是一開始就當后妃的,需在六司習規矩、明禮儀、受任官職并履職一段時間后,若能入皇帝眼便由女官轉為妃嬪,若不得眼亦可在宮中任職之后或一路青云直上,或受恩出宮好好過小日子。

這個規矩好處有三,一是防備有實權的外戚干政,“馬夫皇帝”魏太宗本就是從士族手里奪下的江山,怎么可能放任后代再次慢慢被士族稀釋、蠶食?

二是,可遴選出一批可“以民間所見朝夕陳說,使九重之上知閭閻情苦”的上諫之妃;

三是采選為女官后轉妃嬪的規矩,能讓一批真正有才學、能干事的女子充盈后宮,從而養育出下一代實干為上的后嗣,這套規矩一直運行得不錯,甚至史冊中出現了“后妃多出民間,勛妻大臣不得立,于國家有益”的贊譽。

但這現行的規矩,在先帝昭德朝被打破——昭德帝是個有理想、有文化的風雅青年,喜歡的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偶爾種種竹子盤一盤玉竹,尤其對丹青一脈非常有見解,既愛瀟灑狂狷的水墨丹青,也愛精致奢靡的燙金工筆,延申下至,自然也愛價值不菲的澄心堂紙、順滑稀有的狼毫筆、觸而生暖的和田玉鎮紙...還愛精致繁復的燈、古樸卻昂貴的檀木、燙金的青磚、一兩金的茶...

其原配季皇后,原也是書香門第出身,其父為京畿一帶崇山書院山長。雖說也通曉書畫,但季皇后通的書是四書五經,曉的畫是佛像神光,屬實太過正經,與昭德帝的愛好有種南轅北轍的錯位——就像錯的鑰匙對上了錯的鎖。

當書香門第出身的季皇后都滿足不了昭德帝的靈魂出口時,闔宮上下平民出身、樸實的良家子,自然也契合不了昭德帝風雅的愛好。

昭德帝很苦惱。

上朝,朝臣“叭叭叭叭叭叭”正經得很;

下朝,后妃“叭叭叭叭叭叭”也正經得很。

他的身邊,到處都是一本正經的太傅大人。

他跟后妃說:“蟬鳴有時薄如翼,似光似塵終入土。”

后妃說:“嘚嘚嘚,蟬鳴確實煩死了,明天我就拿粘竿給它們都捅下來!絕不能叫這討厭的蟬打攪圣人讀書——”然后話鋒一轉:“圣人這幾日讀書了嗎?讀了什么書?有注解嗎?有體悟嗎?有想法嗎?想法和朝堂相關聯嗎?”

他的后宮,到處都是討厭的太傅大人!

昭德帝無助,無助到有時候看季皇后那張臉,都覺得她馬上兩腮要長出花白胡須了。

平民出身的良家子領會不了他的愛好,但尊貴富裕了幾百年的士族,卻領會得很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登基六年,昭德帝父皇為其定下的太傅身亡之后兩年,昭德帝身邊出現了第一位出身士族的妃嬪,緊跟著就出現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多數來自于江南,其中最得寵的就是皇六子榮王之母、武安侯嫡長女王氏。

隨著這群貴女入宮,宮闈中,盛行了一甲子的平實之風被打破。

細細算來,也就是這個時候,“青鳳”初見雛形,隨著后宮的失守,出身江南士族的官員亦慢慢占據朝堂實權之位。

“...柳夫人,善育司到了。”引路嬤嬤低聲說,打斷山月的回想。

山月斂眸,自袖中摸了一個香囊遞到引路嬤嬤手中。

嬤嬤笑著推拒:“您是劉幺娘教出來的,自己人,不需這些身外物套近乎。”

劉幺娘,柳家從六司請來的劉嬤嬤。

連,引路嬤嬤也是一只“青鳳”。

而她的來歷,在“青鳳”中,早已人盡皆知。

山月慶幸剛剛未莽撞開口打探,將香囊收回來,垂眸抿唇淺笑。

善育司中軸處,有一坐北朝南的堂屋,其中密密麻麻擺放三十只桌凳,桌子上早已備好筆墨紙硯,桌后坐著統一青色服飾的今屆良家子。

山月抬步入內,謹慎抬頭左右掃量。

心下“咯噔”,像一塊大石,重重砸入深井。

三十張桌凳并沒坐滿。

最后一排,還余四張空桌椅。

二十六張面孔,清純的、端莊的、精致的、玲瓏的、大氣的、靈動的、精明的...

年歲不大的良家子,漂亮是她們最基本的底色。

二十六張漂亮的臉蛋里,并沒有那張眼睛圓圓大大的、鼻頭挺翹的、膚色不算白皙卻很潤亮的、朝思暮想的臉,屬于水光的臉。

水光不在這里。

山月腳下一軟,險些砸在階上。


上一章  |  墨燃丹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