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八百九十章 山雨欲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九十章 山雨欲來

第八百九十章 山雨欲來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02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不可否認,監察府經手的第一樁案子辦砸了。

辦砸的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沒能領會圣意。

從監察府到皇城司,所有人都以為官家只想撒泡尿,結果官家想拉坨大的。

這就意味著以前的官場規則不好使了,監察府想要立威,就必須打破這些舊規則,配合官家建立起新的規則。

韓忠彥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屋子里一片沉寂。

良久,韓忠彥道:“如此,就麻煩皇城司重新查一查了,你們出結果,我監察府出名單,這一次定不能再讓官家失望了。”

在座眾人紛紛應是。

韓忠彥望向甄慶,道:“老夫聽說皇城司分為兩個部分,一明一暗,甄勾當在明,此外還有一部分在暗處的官員和眼線,甄勾當是否向官家請示,動用那暗處的一部分?”

甄慶渾身一凜,腦海里閃過趙歙那張明艷卻清冷的絕色臉龐,下意識地搖頭:“不必!此事是我辦砸了,但還沒到動用皇城司另一個部分的地步,若因這點小事勞師動眾,不夠丟人的。”

半個時辰后,沉寂已久的皇城司官署突然大門敞開,許多官員和差役行色匆匆地出了官署,直奔城門而去。

與此同時,汴京街頭許多穿著普通百姓衣裳的男子也紛紛朝城門走去。

皇城司的動作對汴京的普通百姓來說,并未造成任何影響,普通人的生活跟皇城司根本沒有任何交集。

但落在汴京官員的眼里,皇城司今日的舉動就不尋常了。

政事堂內,章惇整理著桌案上的奏疏,另外一些朝臣也各自在忙著自己的事,殿內一片寂靜,只聽到翻閱紙張的聲音。

尚書左丞蔡卞匆匆入殿,走到章惇的身邊,湊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話。

章惇整理奏疏的動作突然一滯,神情浮起幾分復雜。

“監察府和皇城司有了動作?他們要做什么?這件事他們真就一點風聲都不給政事堂透露嗎?”章惇沉聲問道。

蔡卞苦笑道:“官家的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監察權獨立于兩府之外,從今以后,監察府諸事,政事堂根本無權過問,問一句都是僭越。”

章惇沉默片刻,認命般嘆了口氣,道:“官家既然堅持如此,我等臣子夫復何言?”

頓了頓,章惇不解地道:“皇城司今日幾乎傾巢而出,而且大多出了汴京城,莫非地方上出了什么事?”

蔡卞眸光閃動,輕聲道:“這次應該是監察府和皇城司聯起手了,章相公可能要做好準備,監察府興許會拿地方官員開刀立威了。”

“下官以為,無論監察府拿出任何結果,政事堂最好莫太干預,以免惹官家不悅,引火燒身。”

章惇嘆道:“官家打破朝堂和地方上的平衡,但愿能形成新的平衡,否則天下會亂的。”

蔡卞卻道:“下官仔細參詳過官家即位后的種種舉動,倒是覺得官家謀而后動,每一步都走得很穩妥,監察權獨立出來后,天下不僅不會亂,反而會實現天下大治……”

章惇沉默不語,良久方才嘆道:“歷朝歷代打破舊規者,無不需要流血殺人,大宋未來或許可見大治,但這其中的過程,恐怕要填上不少人命。”

蔡卞微微一笑:“不破不立,新規則的建立,本就需要無數人命奠基的,這是世人的宿命,章相公若欲繼承介甫公的遺志,繼續推行新政,下官私以為,新規則便是新政的基礎,兩者是互相成就的。”

“只要新規則樹立了權威,天下官員莫敢不從,那么新政的推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天下吏治清明,新政方可見曙光。”

“只知一味推行新政,罔顧天下吏治的混亂腐敗,卻是治標不治本,百年未必可見成效,而官家先清吏治,再推新政,下官以為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見章惇表情復雜,蔡卞拱了拱手,道:“下官這點陋見,或許與章相公相悖,您莫怪。”

章惇搖搖頭,道:“不必說這些,咱們先看看監察府和皇城司到底要做什么吧,是先清吏治,還是先推新政,老夫也在迷茫中,我等且拭目以待。”

大宋的京畿路是以國都開封府為圓心向外輻射的,包括曹州,陳州,拱州,鄭州,澶州以及潁昌府,即所謂“四輔州府”,“東輔拱州,南輔潁昌,西輔鄭州,北輔澶州”。

四輔州府的格局,早在皇祐五年時定下,這些州府形成了如今大宋的京畿路,可以理解為明清朝代的直隸省。

此時已是深夜,陳州城的州衙二堂一間廂房內仍然燈火通明。

幾名官員在陰暗的屋子里坐著,大家的眼睛都只盯著桌案上那盞昏暗的燭臺,集體陷入了沉默。

這么晚還沒回家,不是陳州州衙的官員們多么愛崗敬業,而是在消化一個來自汴京的消息。

汴京有一位大佬派人緊急送來了消息,說是皇城司今日突然傾巢而出,偵騎出城,直奔京畿各州府而去。

陳州作為京畿路的城池之一,很有可能會被皇城司光顧,至于皇城司的偵騎來做什么,目前還沒有準確的說法,只知道這次是監察府牽頭,皇城司辦事,事情做得很隱秘,就連政事堂也不清楚。

這個消息傳到的地方不止是陳州,京畿路所有的州府縣應該都收到了消息。

天下官場,本就是一張巨大的網,官員們都是網上的一根線。

此時的陳州知州曾叔禮坐在桌案后的主位上,表情頗為復雜。

有擔憂,也有輕視,還有幾分連他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沉重。

而屋子里的其他幾位官員,皆是陳州的主官,有轄下的知縣,也有州衙的推官,州提刑司,提舉司官員等。

能讓這些官員齊聚一堂的原因,自然是來自汴京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

監察府牽頭,皇城司出動,實在有些詭異,隱隱間似乎將要發生什么大事。

而陳州這些官員此刻的心情都有些惴惴不安,因為他們心虛。

自己干過什么事,自己當然最清楚。

陳州這些年的吏治,可以說很壞。

而這種很壞的吏治,其實并非從曾叔禮這一任開始的,事實上,早在當年王安石變法,朝廷新舊兩黨互相攻訐爭斗開始,陳州的吏治便烏煙瘴氣了。

對地方官員來說,新政也好,舊法也好,無論朝廷推行什么,廢除什么,地方官員都無所謂。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無論推行新政還是舊法,地方官員都能準確地找到政策里的漏洞,或者索性假傳政令,故意歪曲條款,巧立各種名目,將新政或是舊法推行下去。

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搞錢。

如果搞不到錢,那就收地。

田產當然不能落在官員的名下,于是他們便與本地勢力強大的宗族或地主合作,各種巧立名目的苛稅也好,農戶還不起官服的高利貸被迫賣出的田地也好,都成了輸送給官員和地主們源源不斷的利益。

這是一條龐大且周密的利益鏈條,官員到士商,再到他們的靠山后臺,這些人像一條條貪婪邪惡的吸血蟲,趴在百姓的身上瘋狂地吸血,直到百姓的血被吸干他們便轉向下一個目標。

惡事做多了會不會有報應,在座的官員們不一定相信。

但新即位的官家設立監察府,對地方官員來說,絕不是什么好兆頭。

比如今日,監察府和皇城司突然有了動作,這在以前是非常罕見的。

此刻陳州一眾官員齊聚,為的便是商議此事。

沒人知道監察府和皇城司要干什么,但地方上不能沒有防備。

萬一監察府官員突然來了,州衙必須做到賬目清晰,數據精準,每條每款對得上賬,如此才能駛得萬年船。

靜謐的屋子里,最大的官兒知州曾叔禮終于打破了沉默。

“諸位不必擔心,朝廷設立監察府,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根本不足懼也。”

曾叔禮微微一笑,接著道:“監察府里的官員,他們是人,也是官兒,只要是官兒,就要按官場的規則來辦事,他們若是做出格了,汴京諸多權貴重臣也不會放過他們。”

“若是監察府官員來了陳州,我等好生款待,賬目也要做得明明白白,不讓人找到一絲錯處,萬一真叫他們抓住了把柄,咱們也要提前安排好替罪之人,把事情扛下來。”

曾叔禮說得輕描淡寫,努力安撫眾人低落不安的情緒。

一名知縣嘆了口氣,忍不住道:“就怕監察府官員和皇城司根本不聽我等述職,不看州衙的賬目,而是收集民間的訴狀和傳聞,這些年咱們借著新政的名頭,攤派下去的各種雜稅雜捐,可經不起查啊。”

眾人剛剛松緩下來的情緒,立馬又懸了起來。

陳州推官這時也捋了捋須,沉聲道:“還有咱們打著推行青苗法的名頭,強行逼著各縣各鄉農戶向官府借貸,僅此一項,逼死了不少農戶,還有許多農戶攜家帶口逃離本地,淪為流民……”

“以往朝廷下來監察的是御史臺官員,很多事情都能遮掩過去,可是官家新設的監察府,據汴京傳來的消息,這個監察府有點邪門,咱們不得不防。”去讀書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