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八百五十一章 加封邊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五十一章 加封邊帥

第八百五十一章 加封邊帥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4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選秀充實后宮,是天家的規矩。

這一點上,趙孝騫當然不會立什么深情人設,義正嚴詞說什么除了自家婆娘誰也不碰。

畢竟,自家婆娘都有七八個了,趙孝騫的深情比草還賤。

規矩是規矩,趙孝騫不反對。

人都當皇帝了,誰還會拒絕美色?

不過趙孝騫并不是很熱衷,他與自己的幾個婆娘都有一個相識相愛的過程,而選秀,卻真的只能是脫了褲子辦事,相比之下,再絕色的美人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副皮囊罷了。

論內心的感情,終究比不上自家的婆娘。

缺少了感情的滋養,剩下的只是純粹的男女欲望了。

“但凡家世清白的官吏平民之女,皆可選入宮中,在皇后回京以前,禮部會擬出名冊,只待呈給皇后批允……”

章惇突然加重了語氣,道:“官家勵精圖治之余,不妨……嗯,多在后宮努力一下,最好能多誕下幾位皇子,可定天下人心。”

趙孝騫一怔,然后幽幽地道:“子厚先生,朕把你當忠臣,你把朕當種馬?生多少皇子是朕能決定的事兒嗎?”

章惇畢竟也是有名的道德君子,說起皇帝的宮闈床笫之事,他很不習慣。

不自在地笑了笑,章惇道:“官家至少能決定一半,總之,帝王無子嗣的后果,官家想必最清楚,為了社稷長治久安,多誕皇子總是沒錯的。”

趙孝騫哂然道:“李淵也生了好幾個,結果呢?依然是玄武門繼承制,生那么多皇子真有用嗎?”

章惇不由語滯,張了張嘴,發現自己無言可駁。

趙孝騫沉默半晌,道:“將來不管朕有多少個皇子,成年以后都不準留在汴京養尊處優,全部下放各地貧苦鄉村勞作,體察民間疾苦,并且針對百姓的疾苦要拿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大宋皇帝不立嫡長而立賢,在朕這里已經開了頭,那么,就把這個規矩一直傳承下去吧,在朕之后,皇位唯賢者居之,不管排位順序年齡長幼,諸皇子成年后,朕只觀察他們的品性與能力。”

“誰適合當皇帝,朕說了算。”

章惇聞言一驚,這又是要打破祖制了?

趙孝騫見章惇欲言又止,想勸諫又不敢勸,他也不多解釋。

華夏數千年來皇位傳承,為何大多都以嫡長繼承,而非立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嫡長的排位順序是明明白白看得見的,而“賢”這個字,卻很抽象很籠統。

誰是賢,誰不賢,誰說了算?只要拉攏的勢力夠多夠大,眾口一詞之下,哪怕是條狗,大家也會說它是條賢明的狗,有帝王氣象,這跟誰說理去?

這便是自古以來為何只立嫡長不立賢的原因所在了,因為一旦立賢,反而會激起更大的動亂。

如何保證歷代帝王立賢的皇子,是真正的賢明,而不是結黨后人多勢眾的產物,這是個千古未能解決的問題。

趙孝騫目前也解決不了。

幸好他還年輕,人生的路還很漫長,總有一日會想到解決的辦法。

趙孝騫這時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道:“登基大典后,各地官員皆上表,其中可有西北邊帥章楶的表奏?”

章惇毫不遲疑地道:“政事堂昨日收到了章楶的表奏,章楶愿效忠官家,并表示繼續為國戍邊,拒西夏人于國境之外。”

趙孝騫迅速瞥了章惇一眼。

章惇與章楶,二人都姓章,難不成有什么親戚關系?

沒錯,還真是親戚。

章惇與章楶是同宗兄弟,大家都是一個祖宗。

如今倆兄弟一個是當朝宰相,一個是手握重兵的西北邊帥,可謂是門庭顯赫,權勢無雙,老章家的祖墳大約也炸出了嘉年華的效果……

當然,據趙孝騫所知,這倆兄弟平日的來往相處上,都很懂得避嫌,就如同不認識一般,所有的來往事務也都是公事公辦的態度,所以朝臣們盡管知道他們的關系,但朝中甚少有人參劾。

說起來,趙孝騫登基冊封功臣時,并沒有封賞章楶。

倒不是他忘記了,而是他在等章楶的態度。

章楶若是上表支持他即位,并且表示效忠,那么章楶就應該被封賞,因為他確實是功臣。

趙孝騫沒忘記當年率龍衛營突入西夏國境內,正是章楶在后方默默地指揮大軍配合他的戰術,牽制西夏軍主力在邊境鏖戰,才讓趙孝騫抓住西夏國都空虛的機會,一舉攻破西夏都城,立下不世之功。

更何況,趙孝騫在北方抗擊遼軍這幾年,沒少從章楶的麾下部將里挖墻角,折可適,郭成等將領,都是趙孝騫挖過來的。

章楶在背后有沒有跳腳罵娘,不可考,但趙孝騫確實欠了章楶不小的人情。

這人情得還。

沉吟半晌,趙孝騫緩緩道:“子厚先生,政事堂擬一道封賞旨意,加封章楶為資政殿大學士,同知樞密院事,賜‘朔方縣侯’,仍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知慶州府。”

章惇不由震驚地看著趙孝騫。

這道封賞旨意可謂是皇恩浩蕩,章惇都沒想到,官家對這位同宗的西北邊帥如此看重,不僅賜勛封爵,就連樞密院也給他掛了官銜。

縱觀登基之后,趙孝騫對群臣的封賞,其中很大比例都是封賞武將,而且不吝賜爵,種建中,宗澤,折可適等將領,皆被封了爵位,如今又輪到章楶,仍然賜爵。

由此可見,官家即位后,對武將甚為看重,武夫將士的地位肉眼可見地提高了許多,大宋的朝堂已漸漸減弱了重文輕武的習氣。

盡管封的是同宗兄弟,章惇還是感激地躬身長揖:“臣代同宗族兄章楶,叩謝官家天恩。”

趙孝騫擺手:“不必謝朕,這是章帥應得的,章帥戍守西北國門,常年餐風露宿,皆是一片報國之心,朕不能寒了章帥和西北將士的心。”

“后勤方面,政事堂不妨酌情安排,對大宋各地的戍邊駐軍多給些福利,糧食和肉類盡量增補一些,兵餉也不可拖欠,同時各地的廂軍也應酌情多增補糧草甲胄兵器等。”

“廂軍的戰力雖說差了一點,終歸是大宋的國防力量,也莫寒了他們的心。”

章惇苦笑道:“官家一句話,國庫可就多了不小的壓力……”

“慢慢來,開源節流,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咱們不妨定個三年五年的計劃,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必須完成的短期目標,如此君臣的壓力都不會太重。”

“京官下放的事,政事堂處理得怎樣了?”趙孝騫接著問道。

章惇神情閃過一絲復雜,平靜地道:“元祐黨官員打算借此事對新黨開戰,他們紛紛主動上疏,要求參與下放,估摸要對地方上落實新政的事作文章。”

趙孝騫卻敏銳地道:“你只說元祐黨,新黨呢?他們難道沒有別的心思?”

章惇露出難堪之色,低聲道:“新黨官員……心思大多與元祐黨一致,都存了打擊政敵的意思。”

趙孝騫淡淡地道:“那么就不必考慮那些主張上疏要求參與的人,政事堂和吏部從在京官員里挑選,此次下放的百名官員,以多年來的吏部考評和德行為優先。”

“朕要的是敢作敢為敢說的正直官員,將民間的新政落實情況實實在在地上奏,而不是拿這件事當作對付政敵的武器,新黨舊黨皆如是。”

章惇渾身一凜,他聽出來了,趙孝騫的最后一句話其實是在敲打他和新黨。

畢竟如今朝堂的格局上,新黨陣營是占優勢,趙孝騫這是警告他不要拿官員下放一事作文章,行打擊政敵之舉,否則后果會很嚴重。

“臣謹遵官家旨意。”章惇垂頭道。

趙孝騫語氣不覺重了許多,道:“官員下放,關乎社稷興衰,君臣對待此事宜當謹慎躬行,朕的皇城司會有密探眼線盯著這些下放的官員,若發現官員在民間有不法事,當即嚴懲治罪。”

說著趙孝騫唇角一勾,淡淡地道:“也該讓滿朝文武知道,在大宋當官兒其實沒有那么輕松,他們也該有點壓力了,不然真以為當了官兒便一生富貴,無憂無慮了么?呵呵,天真了。”

章惇感受到趙孝騫此刻的鋒芒畢露,想想當初在面對哲宗先帝時,章惇甚至有底氣跟趙煦當面爭吵,互生悶氣。

可如今這位新即位的天子氣場實在太強了,在他面前,章惇根本不敢有絲毫反抗頂撞之心。

“臣……定謹遵官家旨意,將此事辦妥。”章惇老實地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章惇在趙煦面前是一個模樣,在趙孝騫面前又是另一個模樣,歷經三朝的老狐貍,這點適應能力還是有的。

正事說完,趙孝騫扭頭看了看殿外的天色,嘆了口氣,道:“說好的不蹭飯的,你磨磨蹭蹭混到現在,不還是打算蹭飯么……”

章惇頓時輕松地笑了,毫不客氣地道:“如此,臣便多謝官家賜宴之恩了。”

趙孝騫一怔,上下打量著他:“子厚先生還真是……一點都不跟朕見外啊。”

章惇笑吟吟地道:“臣的官職做到今日的地步,有個最大的優點便是臉皮厚,順桿子往上爬的事兒沒少干。”

趙孝騫摸了摸下巴,喃喃道:“如此說來,朕能當上皇帝,恐怕臉皮比你更厚……”

“宮里節約開支,想蹭飯必須自己掏錢,子厚先生多少貢獻一點吧。不然這頓飯被你白蹭到了,朕晚上會睡不著的。”去讀書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