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司天監,主掌天文,氣象,占卜。
總之,這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封建迷信部門,現代科學的死敵,同時又是現代科學的盡頭……
司天監的權力看似不大,但十分重要。
正史上記述王朝某年某月發生了某事,開篇第一句便是年月日,然后記述當日的星象如何,它預示了什么,最后才說到正事。
一句“臣夜觀星象……”出口,你可以不信,但在古代的環境里,你心里會不會打鼓犯嘀咕?最后潛意識里終究還是被這句“夜觀星象”影響了傾向。
正因為司天監對君臣十分有話語權,也就導致了這個部門人員不多,但歷來卻是朝堂黨爭的激烈爭取對象。
奇怪嗎?
一點也不奇怪。
朝堂黨爭里,但凡司天監站出來說一句“臣夜觀星象”,然后巴拉巴拉巴拉……
以星象玄學的名義,給敵對陣營扣個大黑鍋,比如敵對陣營干了啥不長臉的事兒,而致這顆星暗淡了,那顆星墜落了。星象示警,國有大禍,若不嚴懲則社稷必受天咎……
你若是皇帝,聽到這句話你慌不慌?
所以,這就是歷來朝堂黨爭,為何雙方都拼了命地拉攏司天監官員的原因。
人家干的就是壟斷行業,星象也好,占卜也好,只有他們能懂,也就是說,最終的解釋權歸司天監。
得罪了司天監,等于給自己埋了一顆大雷,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給你爆一下,炸你個尸骨無存。
而拉攏司天監后的好處,也是十分巨大的。
比如宰相章惇,這貨就很聰明,在紹圣元年正式拜相后立馬拉攏了司天監正,然后司天監在朝會上稟奏天象時就多次暗示,大宋如今天象大吉,紫微星熾亮,謂之曰“賢臣在位”。
一句“賢臣在位”,指的是誰,滿朝文武自然清楚。
這就讓章惇這個宰相有了更深一層的合理合法性,他還合了天意,誰敢跟老天對著干?
大宋司天監的監正名叫蔣束,他本是道家人,后來神宗時期被特召為官,元祐六年被升為司天監正。
司天監本是個清閑衙門,基本上每天只要抬頭看看太陽月亮星星,沒有太多公務可辦。
聽到官家趙煦的急召,正在扮演一條咸魚的蔣束夢中驚坐起,慌忙穿戴好官服,匆匆入宮。
走入福寧殿,趙煦面色鐵青地坐在桌案后,身旁站著鄭春和,半躬著身子大氣也不敢出。
蔣束心頭一緊,急忙見禮。
趙煦擺了擺手,陰沉著臉讓他過來,遞給他一張字條。
字條上寫著十幾個字,“龍子終,蟒袍繼。天狼醒,朱雀興。”
蔣束只掃了一眼,頓時倒吸一口涼氣,臉色難看道:“這,這這……何人如此大膽?簡直大逆不道!”
趙煦目光冰冷地注視著他,道:“蔣監正看出什么了?”
蔣束深吸口氣,小心地問道:“官家,不知這句話從何而來?”
趙煦冷冷道:“蜀地遂寧城,大街小巷四處流傳的童謠,當地稚齡孩童皆在傳唱,被皇城司探得,緊急奏予京師。”
蔣束嚴肅地道:“官家說這是童謠?”
“是童謠,皇城司是如此奏報的。”
蔣束嘆道:“官家,恕臣放肆,這句話可不是什么童謠,是蠱惑人心的大逆之言,官家不可不究。”
趙煦淡淡地道:“朕召你來,便是要你解一解這句話的意思。”
蔣束道:“‘龍子終’的意思,官家想必明白,意謂官家的小皇子薨逝……”
“‘蟒袍繼’的意思也很容易懂,‘蟒袍’者,親王也,指的是官家的親兄弟,這兩句合起來,意思就是官家的小皇子薨逝,將來必是兄終弟及,即位大統者將是官家的親兄弟。”
趙煦沉默地坐在桌案后,臉色愈見陰沉。
“‘天狼醒’,‘天狼’又稱犬星,屬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一宿井宿,此星意寓侵犯與奪占,非正也。‘天狼醒’的意思,是有邪惡的人將現世,天下將有動蕩,不吉也。”
“‘朱雀興’這句,正好呼應了‘天狼醒’,朱雀者,屬火,位南,主光明繁盛,意思就是說,若是讓此人得了大統,天下必將興盛,而這句童謠所現之地在蜀地遂寧城,恰好位于南方……”
蔣束頓了頓,小心地看了看趙煦鐵青的臉色,還是硬著頭皮說道:“也就是說,遂寧城將有主宰天下之人現世,童謠里的意思,他是順應天命之人……”
話沒說完,趙煦終于忍不住,猛地一拍桌案,勃然怒道:“他若是順應天命之人,朕是什么?是暴君,昏君嗎?朕逆了天命嗎?”
蔣束和鄭春和嚇得慌忙跪地,面色蒼白。
趙煦咬牙道:“鄭春和,讓皇城司魏節馬上派人去遂寧城嚴查!查清楚這句童謠究竟是何人所傳,此人罪大惡極,當誅九族!”
鄭春和急忙領旨,匆匆出殿。
蔣束一臉惶然仍跪在殿內。
趙煦喘息半晌才緩過神來,慢慢恢復了情緒,看了蔣束一眼,道:“蔣監正請起,朕并無針對你的意思。”
蔣束起身,額頭的冷汗也不敢擦拭,陪笑躬身不語。
“蔣監正,大宋自朕之后,果真是‘蟒袍繼’嗎?你有通神之能,不知可否為朕解之?”
蔣束苦笑道:“官家恕罪,臣只能說天意難測,因為天象和星象不是一成不變的,故而世事也是變幻不定的。”
“不過數日前臣聽聞河間郡王殿下率王師破河間府,兵指燕云十六州后,臣在司天監設下法壇,為大宋國運氣數占了一卦。”
趙煦不禁坐直了身子,沉聲道:“天意如何?”
蔣束躬身長揖,笑道:“大吉之象,大宋國祚已非昔年那般暗淡,而是愈見明亮綿長。”
“王師收復燕云,至少可為大宋延國祚二百年。此后百年內,我大宋將會迎來不遜漢唐的盛世,而官家,正是大宋中興之明君,可名垂青史,后人盛贊。”
趙煦大喜,雖說心里清楚,司天監的官員向來是報喜不報憂,凡事都揀好聽的說,可這番有理有據的封建迷信之厥詞說出來,他還是由衷感到高興。
如此動聽且權威的好話,真是令人無法反駁呢。
蔣束解釋了童謠,又吹噓了幾句大宋盛世后,趙煦的情緒漸漸好轉,揮退了他。
蔣束退出后,趙煦臉上剛露出的笑容又漸漸黯淡,腦海里不停浮現兩張熟悉的面孔。
其中一張是趙孝騫,另一張,則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趙佶。
“龍子終,蟒袍繼……”趙煦喃喃念叨,眉頭越蹙越緊。
為何他的腦海里浮現趙佶的臉龐?
因為趙佶的爵號便是“遂寧郡王”,而童謠最初流傳之地,便是蜀地的遂寧城。
偏偏趙佶又恰好是他的親弟弟,正合了“蟒袍”二字,以及大宋立國以來便存在的優良傳統,那就是“兄終弟及”。
趙煦默默盤算了一下大宋趙氏皇族的族譜,然后,越盤算心越涼。
趙煦的父親神宗先帝,子嗣方面與大宋其他的帝王比起來,還算是頗為高產的。
神宗在世時,共計生了十四個兒子,十個女兒。
不少了吧?
可惜的是,高產固然高產,但質量實在不高。
神宗的十四個兒子里,其中大部分都幼年夭折了,趙煦排名老六,前面五個哥哥全是早殤,以長幼來算,神宗駕崩時,繼承皇位的居然輪到老六,可見這一代的皇子血條低得多么可怕。
而趙煦的后面,還有八個弟弟,可這八個弟弟里,幼年夭折的有三個,把夭折的排除在外,趙煦若無后,那么只能從剩下的五個弟弟里挑選繼承人。
按長幼排序的規矩,趙煦之后即位的應該是九弟申王趙佖,可趙佖幼年時患了一場急驚風,導致雙目失明,是個瞎子。
大宋的皇帝自然不能由一個瞎子繼承,所以,九弟趙佖……OUT。
接下來呢?
接下來,皇十弟趙偉依舊是早殤。
趙煦盤算之后,神情復雜地嘆了口氣。
再接下來,便是皇十一弟,遂寧郡王趙佶了。
趙煦若駕崩時無后,那么趙佶便是皇位繼承人。
結合如今蜀地遂寧城流傳的童謠,所謂的“蟒袍繼”,趙煦心里堵得慌。
“佶弟……已如此急不可待了么?”趙煦失神地喃喃道。
沒錯,趙煦若死了,趙佶確實是合理合法的繼承人,可皇權這東西太敏感太犯忌。
朕給你,你可以收著,朕若不給,你不能搶。
現在趙佶主動冒了出來,他的爵號封地到處流傳童謠,這性質基本就等同于動手搶了。
趙煦深深地感到被冒犯。朕才二十多歲,還沒死呢,你就打算搶了?
現在趙煦要確定的是,遂寧城的童謠究竟是不是趙佶授意傳唱的,如果是他,趙煦可就真容不得了。
此時的趙煦,滿心都被這句童謠占著,根本無暇分心想別的事,甚至遠在千里之外擁兵甚重的趙孝騫,他都沒心情多想了。
在帝王的心里,童謠的威力是不遜于擁兵甚重的臣子的。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他們的崛起往往都伴隨著一些神奇的事件和預示性強烈的童謠歌謠。
陳勝吳廣的“大楚興,陳勝王”,漢高祖劉邦的斬白蛇等等。
更令趙煦寢食難安的是,本朝開國太祖趙匡胤也有!
“點檢做天子”,這是后周柴氏為帝時,民間和軍隊中流傳甚廣的一句話。
最后,這位趙點檢果然做了天子。
所以,童謠的威力,趙煦怎能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