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六百四十九章 遼奸相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九章 遼奸相認

第六百四十九章 遼奸相認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5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遼國的官制在中國歷史上比較特殊,它相當于古代版的“一國兩制”。

即“南北院”制度。

通俗來說,北院管自家契丹族人,南院管漢人。

當然,無論南院北院,核心的高級官員都是契丹人擔任。

就比如金老先生的《天龍八部》里,遼帝封蕭峰為“南院大王”,這個官職是真實存在,并非老先生杜撰的。

所謂南院大王,已經算是遼國朝堂的核心人物,權力很大,對遼國境內的漢人有生殺予奪之權,正是因為蕭峰雖是契丹人,但他在宋國長大,這樣的經歷更適合幫遼帝管理漢人。

此刻坐在酒樓二樓的蕭兀納和蕭奉先,一個是北院知樞密院事,相當于遼國樞密院的二號人物,另一個是南院樞密院副使,相當于三號人物。

可實際上在今日之前,蕭兀納和蕭奉先其實并不熟,二人雖同殿為臣,可交集并不多。

畢竟二人根本不是一個系統,也根本不在一個圈子。

蕭兀納是靠個人能力升遷上來的,是耶律洪基的老班底,耶律洪基對他很看重,曾經評價他“忠誠純正”,將他比作唐朝武周的狄仁杰,這個評價很高了。

而蕭奉先,眾所周知,他是皇室外戚,靠著妹妹蕭貴哥才被皇太孫耶律延禧信任,最近幾個月才驟然升上來的。

至于本事和功績……不好意思,暫時沒發現他有任何治國安邦的能力。

反倒是經常登上娛樂版新聞頭條,在上京各種風流不羈各種爭風吃醋,這都不能說他投胎技術強了,事實上,全靠他妹妹投胎技術強。

蕭兀納和蕭奉先,可以說是完全不對路數的兩個人,此刻二人居然坐在同一張桌上談笑風生,畫面怎么看都顯得格格不入。

包夜八百的中年失足婦女,跟全國首富的兒子互訴衷腸,那像話嗎?

下蠱了吧。

二人坐在靠窗的桌邊,桌上幾樣精致的小菜,一壺酒。

互相敬了幾杯,二人本不是一個圈子的,也沒什么共同話題,遼人也沒學會漢人官場上那套云山霧罩的話術,蕭兀納直奔主題。

議和。

對遼國來說,是一個悲哀的話題。

這個字眼出現在遼國君臣的腦海里,都有一種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悲涼感。

曾幾何時,強盛無敵的大遼,居然有主動向南人議和的一天?簡直恍如做夢一般。

這個國家,肉眼可見地衰敗了,而且任何人都無法阻止,任何努力都無法挽回。

“陛下確實打算議和了,”蕭奉先嘆了口氣,眼神卻終究沒露出任何悲哀之色。

蕭奉先的為人,或許趙孝騫看得比遼人更準確。

他是一個只重利益的人,這樣的人是不存在所謂的忠誠的,誰有利他就跟誰走,利益不分國界。

所以此刻蕭奉先語氣說得沉重,但情緒卻十分穩定,仿佛說著一件與他毫無相干的事。

蕭兀納眼睛一瞬不瞬地盯著他,觀察著蕭奉先臉上的表情,包括他的眼神,剛才說到議和,蕭奉先眼神里的淡漠色彩被他捕捉到了。

蕭兀納目光閃動了一下,有了一個模糊且大膽的猜測,但仍不動聲色地為蕭奉先斟酒,敬酒。

“陛下欲議和,愿意給宋國怎樣的條件?”蕭兀納問道。

蕭奉先神情遲疑,按說大家同殿為臣,沒什么好隱瞞的,但議和的條件終究是國家機密,再說他與蕭兀納也不算熟,犯不著對他知無不言。

于是蕭奉先打了個哈哈兒,端杯抿了一口,笑道:“蕭使相品味不凡,這酒不錯,應該是宋國所釀吧?”

蕭兀納淡淡一笑,道:“副使不必對我隱瞞,或許你我是同路人呢。”

蕭奉先一怔,眼神瞬間閃過慌亂,接著很快鎮定下來,認真地打量蕭兀納。

“使相說的同路人……下官不太明白。”

蕭兀納啜了一口酒,頭望向窗外,悠悠地道:“我蕭家近年從宋人那里拿了一樁買賣,獲利頗豐,此物名叫‘雪鹽’,不知副使聽說過否?”

蕭奉先一驚,立馬明白了什么,失聲道:“我大遼販賣的雪鹽,竟出自你蕭家?原來不是宋遼的商隊帶來的……”

蕭兀納嘴角一勾,繼續道:“我也聽說,副使最近手頭頗寬裕,好像也在販賣一種來自宋國的風雅之物,名叫‘明雨茶’,對嗎?”

蕭奉先愈發吃驚,臉色數變,一時怔怔無言以對。

此時他不知該承認還是矢口否認,畢竟干系太大了。

蕭兀納嘆道:“雪鹽和明雨茶,出自宋國何人之手,想必你我心知肚明,剛才老夫說你我是同路人,現在明白意思了嗎?”

雪鹽和明雨茶,是趙孝騫分別送給二人的買賣,兩家算是遼國一級代理商。

這兩樣東西在遼國都售賣得比較隱晦,畢竟有心人稍微一調查,就知它們與趙孝騫的關系,兩家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售賣,不然他們的身份就暴露了。

于是兩家都用了七彎八拐的方式,建了幾支商隊,買了幾家商鋪,從上到下單線聯系,一旦遼國朝廷有察覺,可以第一時間滅口,掐死所有的線索,不至于引火燒身。

這本是兩家最大的秘密,蕭奉先不明白蕭兀納是怎么發現的,他也不敢問。

但是蕭兀納已經主動表露出態度,蕭奉先倒是稍微放下了戒心,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

“你,你也是……趙,”蕭奉先說得結結巴巴,而且語無倫次:“河間郡……宋國……”

每個詞都無法連貫,不在局中的人根本聽不懂。

但蕭兀納卻露出了釋然的微笑。

他在局中,他聽懂了。

聲音壓得很低,蕭兀納道:“不錯,我是趙孝騫的人,你也是。”

話說得很肯定,根本不是疑問句,蕭兀納很篤定自己的判斷。

蕭奉先臉色時紅時白,神情掙扎踟躇,良久,終于一咬牙:“果然,你我是同路人。”

眼球充血死死盯著蕭兀納,蕭奉先低聲道:“你我都已被趙孝騫收買,出了事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一損俱損,蕭使相想必明白這個道理吧?”

蕭兀納失笑搖頭。

這貨還是太年輕了,一點都隱藏不住心思,也缺乏每臨大事該有的靜氣,也不知趙孝騫看上他哪一點,竟把這種人也發展過來了。

不過有一點不得不承認的是,趙孝騫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蕭奉先能力和人品都很渣,可人家官運好呀。

三十來歲已入了樞密院,能夠影響遼國國策了,就憑這一點,蕭兀納就不得不給趙孝騫寫個大大的“服”字。

“副使,日后朝堂上,你我可守望相助,互相配合,無論對錯,你我終歸上了這條船,只能同舟共濟,副使意下如何?”蕭兀納沉聲道。

蕭奉先點頭:“不錯,同舟共濟,齊心為郡王殿下辦事,將來我還能去宋國當官。”

蕭兀納淡淡一笑,轉回了正題,道:“陛下欲議和,所遣使臣是誰?”

“還沒決定。”

蕭兀納目光閃動:“陛下肯付出怎樣的條件,換宋國退兵?”

蕭奉先道:“陛下愿割河間府一座城池,以及河間府以北三百里土地給宋國,但要求宋國簽下盟書,與澶淵之盟一樣,至少保證兩國百年無戰事。”

蕭兀納冷笑:“這點條件,怎么可能滿足宋國皇帝和趙孝騫?他們要的,是燕云十六州,甚至更多。”

蕭奉先嘆了口氣,道:“陛下讓出一座城池,已經很屈辱了,我當時也不敢多說什么,怕惹陛下暴怒。”

蕭兀納淡淡地道:“不出十日,趙孝騫所部宋軍必克河間府,那時陛下興許會改變主意了,時也勢也,半點不由人。”

蕭奉先遲疑道:“蕭使相的意思是?”

“既然時勢不如人,索性痛快一點,把燕云十六州全部送給宋國,這個籌碼才有資格上桌跟宋國談,不然人家理都懶得理你,陛下不愿給,趙孝騫自己動手拿,結果是一樣的,反而陛下已經沒有任何籌碼了。”

蕭奉先聞言笑了:“使相所言有理,但這話誰敢跟陛下說?說起議和二字,朝堂都瘋了,更別提送出燕云十六州。”

蕭兀納卻老神在在,微微一笑道:“那就讓事實說話吧,十日之后,趙孝騫攻克河間府,再看朝堂君臣是什么態度,一群躺在曾經輝煌的功勞簿上吃老本的人,硬生生挨了大耳光之后,約莫會清醒了。”

蕭奉先低聲道:“陛下欲議和,但也做了另一手準備,他已調集了西北路招討司,烏古敵烈統軍司,黃龍府,遼陽府,大定府等諸路兵馬,共計二十余萬人,緊急開赴燕云,抵御宋軍進犯。”

蕭兀納垂下眼瞼,沉沉一嘆:“這二十余萬兵馬若折了,我大遼的氣數恐怕真就盡了。”

蕭奉先也嘆了口氣,二十余萬遼軍,已是遼國如今全國常備兵馬的一大半了,如果這次仍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遼國基本就像大街上被扒光了衣裳的小姑娘,再也不設防了,只能任人為所欲為。

隨著宋國頒下宣戰檄文,耶律洪基已不得不賭上了國運。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