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第二百五十八章:要拆遷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八章:要拆遷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要拆遷了……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03日  作者:快穿狂魔  分類: 言情 | 科幻空間 | 時空穿梭 | 快穿狂魔 |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 
出門的高天養并沒有抱著那些書回自己家,而是很快騎上自行車,載著那些書,前往與好友們約定好的圖書館。

在那跟他們說了下高蕓的建議。

“如果通過盧教授他們的考核就能跳級,迅速畢業,然后繼續跟原先項目的話,那我覺得這個高考是能參加的。

更別說學習期間好像還有補貼。”

“我還是有些糾結,我不像你們都沒有結婚,一個人吃飽全家不愁,我媳婦現在沒有工作,懷著三胎,另外還有兩個孩子,前些年也沒攢下什么錢。”

“哎呀,你怕啥?都是朋友,還能餓著你孩子不成,或者實在不行拜托天養,看著給你媳婦找個輕松點的工作。

孩子送到托兒所去就是了。

也就是你跟你媳婦非說孩子要自己養,現在其他人家,誰不是孩子送托兒所去,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時候接回來。

廠里有廠辦托兒所,街道有街道托兒所,回頭大學可能還有校辦托兒所。

在里面照顧孩子的還都是熟人。

不是鄰居就是工友媳婦。

有啥不放心的。”

“養老院也不錯,我爺爺奶奶他們都住進養老院了,就在家附近,中午和晚上還能把他們接回來吃中飯或者吃晚飯,晚上要有人在家,就讓他們在家里睡覺,上夜班則把他們再送回養老院。

我也是不懂,你媽放著孫子孫女不來照顧,非去照顧你爺爺奶奶,還說送養老院不孝順,我爺爺奶奶在養老院住的挺開心的,有時晚上都不想回來睡。

要跟院里幾個老頭決戰到天明。”

“唉,他們是覺得送養老院不但需要花錢,同時也容易被大隊里其他人說三道四的,你們也知道,現在咱們這養老院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城里人把家里老人送過去,有幾個村里大隊出來的。

把家里老人送到養老院去的。

真送去,不但老人可能不愿意,回大隊都得被親戚鄰居指著脊梁骨說。”

“這個我知道,我姐前段時間有想過在各大隊搞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名義上叫這個名字,實際上也是養老院的一種形式,把村里的老人都聚到一起,找幾個照顧一下,再提供些娛樂消遣啥。

晚上有家人的各回各家,實在沒有家人的,就留在老年人活動中心睡覺。

不過因為最近事情太多。

好像可能要耽擱一段時間。”

“天養,你姐是真沒話說,這年頭讓我衷心敬佩的沒幾個人,你姐絕對算一個,真的是養老養小全都弄齊了,出去上班干活啥,是一丁點顧慮沒有。”

“現在還要加個高考念書沒顧慮。”

“我覺得大家也別太有信心,好像只要參加高考就能考上似的,你們看這些個書,好多知識我們都已經有五六年沒有碰過了。咱都不是什么天才,過目不忘啥的,還是趕緊考慮好到底要不要參加高考,如果真的決定要參加高考。

得抓緊時間復習啊!

回頭那些實在自學不會的,還得趁相關教授老師有空,抓緊去請教下。”

“大家自己考慮吧,我只是稍微轉述一下我姐的看法,你們具體是個什么想法還得你們自己判斷,回頭自己別后悔就行,我先拿幾本回去復習,你們要是要參加高考的話,自己也挑幾本回去復習吧,過半個月咱們來這交換下。”

高天養肯定是已經做好決定,是要去參加高考的,所以也懶得在這跟大家繼續廢話了,很快從自己帶過來的那一大堆書當中挑了五本出來,就先走了。

這么多書,他不可能同時復習,只能先挑一部分復習,剩下的慢慢來唄。

而他姐雖然印刷了好多,準備分到各大圖書館當中,但相比較于可能想要參加的高考人數而言,應該還是杯水車薪。因為據他姐說這,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未來幾年的總發行量達到了七千多萬,上萬份與之相比,簡直連個小水花都濺不起來,所以他手里這一套十分完整的復習材料,無疑還是相當珍貴的。

與同學分享也算是他的一片好心。

之后已經明確有復習想法的,當然也是趕緊分別拿了幾本,至于太過于猶豫的,不管他們最終有沒有下定決心。

反正也沒書分了。

只能把書單給他們抄一份,然后如果他們想復習,自己回去設法購買唄。

東西就這么一份,過時不候。

與此同時,本省很多已經跟著教授導師參加工作,或者做項目研究,又或者說成家立業有好幾個孩子的那些知青們,大多也都糾結的討論打聽了起來。

他們不同于那些下鄉干活,只能拿工分,一分錢工資都沒有的知青,那些知青哪怕已經在大隊成家立業,有了孩子,也肯定選擇參加高考,想回去。但他們有工資有收入的,同時日常福利也不差,要不要放棄參加高考很難抉擇。

好在高蕓送走她弟弟后,便猜到了不少知青糾結為難的地方,所以很快通知了一下各大教授,由他們往下傳達。

就是說,高考結束后,如果他們報考本地新建的大學,并且成績足夠得以錄取的話,那么他們只要保證學業能正常完成,便可以保留工作。也可以在停職留薪,拿大學生補貼的情況下迅速跳級畢業,然后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甚至于最終選擇外地大學的。

只要簽份保證書,保證畢業后還會回到他們這邊工作,也可以給他們在保留職位的同時,發放一半數額的薪水。

回來工作之后再每月稍微扣點。

實際來講肯定是劃算的。

畢竟貨幣往后必然貶值。

總體來講就是,高蕓已經竭盡全力的讓那些知青們,盡量沒有后顧之憂的去參加高考。經濟收入問題,包括擔心離開之后職位被頂替等問題全部都有幫他們考慮到。就連不想報他們本地新建大學,想去其他大學的,也給予幫助。

當然了,這些都有個前提。

只有理科有這些優待,文科方面的話是沒有的,比如說什么歷史音樂,影視戲劇或表演之類的,肯定是沒有的。

他們只是國家的一個省,沒有必要各方各面十全十美,十全十能,反正高蕓目前主抓的是經濟和科技發展,文化娛樂不著急,也不差他們一個省,況且她只是沒有給予幫扶,又沒有去限制。

想搞這些的還是可以搞嘛!

晚上,高天養在自己的房子里安心復習,高蕓則是前往快遞驛站閣樓那。

一晃十六年過去。

兩具身體融合后的她,也再次邁入了三十大關,成功達到三十二歲,而她母親楊琴則是已經年近七旬,甚至于按虛歲算的話,今年都能過七十大壽了。

這把年紀高蕓當然不放心他們老兩口再繼續出去旅游亂跑啥的,所以他們都快一年沒有出去了,正好去年樓上那戶人家大兒子在一線城市找到工作,要把他們接過去,或者說要把樓上的房子賣了,換一線城市的首付,高蕓得知消息,當即便出手,把樓上那套房拿下。

之后楊琴高虎夫妻倆旅游回來。

就搬到了高蕓樓上居住。

彼此來往走動也方便了許多。

至于活動范圍,即便高蕓把樓上那套房子落在了自己名下,她也依舊無法離開快遞驛站,更無法上樓,只能她父母下樓找她,可見限制應該是固定了。

不會因為房產等因素出現變化。

回來之后,高虎和楊琴兩人也沒能徹底閑下來,最近一年一直都在幫高蕓打印過去十幾年收集到的那些個資料。

沒錯,是打印。

雖然七七年已經有電腦存在,但主要存在于科研和特定領域,并未廣泛普及到普通家庭或者日常辦公。直到八七年往后,國內互聯網才正式開始發展。

全面普及更是要到二十一世紀。

再者就是,高蕓即便能在七七年找到電腦來使用,很難在二十一世紀四十年代,找到可以匹配七七年電腦的數據盤,怕是可能得去電子博物館里面找。

而且七七年的數據盤。

真的裝不了多少數據。

所以想把相關資料帶到七七年那邊學習,只能用古早辦法,也就是打印。

實際來講,對于搬運一些體量十分龐大的數據,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四十年代,最簡便的方法也不是用數據傳輸的形式進行數據轉移,而是直接把裝有數據的設備轉運過去,更加快捷方便。

高虎和楊琴夫妻倆雖然能幫高蕓打印那些資料,但對那些資料進行后期的整理分類,就有些力不從心了,他們最多能按文件夾的名稱,那些打印出來的資料裝訂好,按順序放到不同紙箱里。

后續的細致整理搬運工作之類。

還得高蕓自己來。

有時忙不過來還會將這些東西搬到七十年代的世界,把高天養叫來幫忙。

今天高蕓剛到驛站閣樓。

就看到她媽楊琴拿著張紙,站在客廳那邊焦急的來回徘徊著,一看到高蕓現身就趕緊快步上前,把紙遞給高蕓:

“小蕓,不好了,要拆遷了……”

“你看,通知都下來了!!”

“?”高蕓聽的也有些懵,什么時候要拆遷了,她怎么不知道?按理講難道不是她這個房屋主人最先得到消息嗎?

手機里也沒看到什么通知啊。

低頭一看,手里那張紙明顯算通知單,不過上面的小區也不是她現在住的這個小區啊,是他們小區對面,學校邊上的一個老校區,只有六層高的那種:

“哦,我想起來了。

十幾年前樓上那家沒有一丁點賣房打算,然后你們倆就是在那個小區買了一套房住的是吧,當時那個小區的房價最低,不過這么多年你們一直沒賣嗎?

而且要拆應該也無所謂吧。

現在拆遷是不像以前那樣能夠發財啥的了,但咱們這也不算虧吧,我記得前段時間的政策不是說拆一補一,然后再賠個裝修錢,以及兩三年的房租錢。

你們那套房當初只是做了簡裝吧。

怎么也不至于虧啊!咋不好了?”

“哎呀,拆遷能不能賺錢,虧不虧無所謂,咱們家現在也不缺這點,關鍵是那邊那個老小區要拆遷了,咱們這離那邊也沒多遠,就隔了一條街,現在看著好像沒拆遷的跡象,可再過幾年呢?

要是咱們這邊也拆遷了的話。到時候我們是在這當釘子戶還是怎么辦?要是真拆了,你又該怎么辦?”

楊琴看高蕓還沒把握住重點。

當即便十分焦慮的說道。

她焦慮擔心的當然不是學校邊上那套老小區已經好幾年沒住過,也沒租出去的房子會不會虧錢。她擔心的是很多時候拆遷都是一片一片的拆,萬一她閨女的快遞驛站也要拆,那可該怎么辦。

不當釘子戶,放任被拆。

哪怕不影響她閨女回來,她閨女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方便回來啊。

要是影響回來或無法回來。

那就更完犢子了。

可要是當釘子戶,先不提會不會有很多人同意,然后針對她閨女啥的,即便沒人針對她閨女,負責拆遷的,肯定也會設法詳細調查一下她閨女的情況。

可她閨女的情況明顯也禁不住查。

擔心的事太多,能不焦慮嗎?

“哎呀,媽,不至于,你也不看看咱們這小區的樓有多高,又有多少戶人家,三十層高的樓,一個單元就是六十戶人家,總共二十八棟樓,一棟樓,少的有四個單元,多的好像有六個單元。

這都拆了,得花多少代價成本。

又得建多高才能回本啊!

我估摸著,是不是附近又有高中倒閉了,或者說合并啥的,都并到這邊來了。然后這邊的學校要擴張還是啥情況才要邊上那個老小區,咱們這都七八年沒聽說過搞拆遷了,邊上還有不少小區好多房子沒賣的出去,一直空著閑著。

你等等啊,我查一下,問一下。”

相比較于楊琴的擔心,高蕓是真不擔心,雖然他們小區與要拆遷的那個小區僅僅隔了一條街,但兩個小區拆遷的代價,差距至少七八倍,本地財政已經赤字好多年,地產公司也倒的差不多。

不少爛尾樓都是本地城投兜底。

有的兜到現在還沒交貨。

應該沒什么冤大頭過來拆遷吧。

相比較于城投公司拆遷建樓,又或者其他地方的地產商投資拆遷,高蕓無疑更愿意相信是生源減少,導致一些學校倒閉合并,邊上本地最好的學校可能要擴招,地方不夠,有錢有資本,斥巨資把左邊那個老小區拿下,擴建校區。

說著的同時,高蕓就已經拿出手機上本地的一些相關網站上面搜索查看。

并且沒一會就了解具體情況了:

“媽,沒事的,我查了一下,又有好幾個小學初中因為生源不夠,準備倒閉合并過來,這邊學校教室不夠,整體搬遷代價更大,所以就向上申請,把邊上占地最大,最便宜的老小區拿下了。

不僅如此呢,后面那個公墓也拿下了,目前正準備整體搬到更偏的地方。

算下來的話,咱們小區對面那個學校總面積至少得擴大一倍有余,短期內應該很難再繼續擴張了,即便生源數量再怎么減少,一個地級縣也不能就只有一個小學和初中,不可能拆到我們這。

所以您就放寬心吧,沒事的。”


上一章  |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