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351章、大族在行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1章、大族在行動

第351章、大族在行動


更新時間:2024年10月31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正月初春,大明涼熱交加。

涼的是氣氛:官吏大考、京察、學籍監察,由于省府縣首官即將全面由都察院官員出任這個風向而開始瘋狂行動找茬的都察院御史們,還有去年大戰之中那些愚蠢而躁動的士紳們。

大明大勝、皇帝威望如日中天的當下,朝野率先感受到的是他的目光重新投回內政的冷漠和決意。

熱的是希望:即將大大改變的官制會帶來無窮機會,新拓疆土正由施政院和樞密院、宗人府一同研究何處布防、何處為遷邊宗室賜田并交宗明號打理、何處可向民間發賣。

都說北面邊陲貧瘠、苦寒,但那畢竟是憑空多出來的千里山田河湖。

《學用》朝報的下一期將十分關鍵,聽說會刊告如何競買承德府、遼寧省新拓之地甚至宣府鎮開平軍民府一帶、遼西鎮大寧臨潢一帶和遼東鎮通遼、扶州、遼源軍民府等許多田土的章程。

與此同時展開的則是鼓勵遷徙實邊的政策:遷邊百姓所買、所佃田土免賦稅五年,更能以出丁應諸邊筑城筑堡及修路、建橋等許多工役折為買田銀。

新任承德府知府舒柏卿已經啟程赴任,但他先呆在通州。

因為準備建于哈喇河套一帶灤河東面的承德府城還根本不存在,舒柏卿底下還沒多少百姓。

通州是個好地方,南來北往,不知多少人在這里匯聚,財貨都多。

他有很多資源,也有不小的權力。

穿著朱紅官袍,他在通州碼頭旁的一座客棧前支了攤位,旁邊是他親筆寫的告示。

當然,舒柏卿本人不坐攤,坐攤的是他的師爺。

“蒙陛下恩準,進賢院首肯,承德府新設,府臺可舉賢才,如今府衙及各縣州衙門尚有官缺如下……”

舒柏卿的權力就是直接面試一些八九品的小官。

從太學大學苑和百家苑的學子離,其實已經任用了一批承德府的新任低品官員。

但他們的社會閱歷還不夠,舒柏卿需要從那些年紀比較大的秀才、舉人當中再尋找一些。

現在舒柏卿坐在客棧里面的雅間里看著信。

當然有很多同僚來信推薦一些人。有官缺,哪里會少人想做?

在通州這里大張旗鼓地宣揚,無非讓朝野都知道承德府干勁十足,效率很高,并且借通州寶地與那些有意去承德府發展的官紳之家甚至百姓聯絡一二。

等他到了承德府,要帶著許多人、帶著許多財貨去。

去了第一件事就是先修筑承德府城,同時要組織人手清丈田土,為發賣田面權等諸多事做好準備,建立屬于承德府的黃冊、魚鱗圖冊。

消息不脛而走,遼西走廊一帶的許多百姓、商人、富戶,他們是最有意愿的,畢竟附近很熟悉。

同樣還沿著運河往南,山東、北直隸和河南省諸府同樣十分熱切,他們正在往這邊趕。

“府臺,曲阜孔家求見……”

聽到管家通告,舒柏卿愕然抬頭:“曲阜孔家?”

“正是。”管家古怪地說著,“說是山東原是馬政大省,朝廷墾邊、教化夷民,衍圣公一脈也責無旁貸,人手資財,山東都不缺……”

舒柏卿嘴角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大買賣啊,那要見一見,請進來吧。”

說得很光明正大,但確實是響應朝廷號召。

見到人之后,舒柏卿聽到他們自報名號,看著的是其中那個中年人:“原來是秦掌柜,大名如雷貫耳啊!”

秦永泰心里一緊,彎腰低頭:“小人賤名有辱府臺清聽,世子……”

衍圣公孔尚賢的兩個親兒子都死得早,沒有留下后代,如今是從族弟那里過繼了一個兒子過來。

這孔胤植剛剛虛歲十八,雖然有了個衍圣公世子名分,但舒柏卿反而先對秦永泰說話,似乎對孔胤植顯得不夠尊重。

“世子是出門歷練吧?”舒柏卿卻只笑了笑,請他們坐下之后才對秦永泰說,“秦掌柜不必自謙。我進京做鑒察院臺閣僉書后,倒是聽聞了不少舊事。衍圣公遣秦掌柜陪伴世子前來,有什么指教不妨直言。”

“豈敢……”秦永泰這下更加確定了,這承德知府知道當年他們試圖抬高京城糧價的事,“衍圣公爺只吩咐小人來聽府臺調遣。承德府新設,要人要糧,要磚要木,衍圣公府本支旁支并山東各府皆愿襄助。”

“糧有昌明糧行。”舒柏卿先說了這個,“營造所需,這回卻是工部遣侍郎專門巡督新邊筑城堡。我這里愁的正是人和錢,大工和墾田所需人力極多,但依旨意,優先附籍承德府之百姓,漢夷不論。要附籍承德府,又要有些田產店產,或者是以雇工身份有個遷籍的主家。”

“……附籍?”秦永泰有些意外地問,“朝廷的意思,是先募流民?”

所謂附籍,是因為災荒或各種人為因素失去了田地和宅產流落他鄉,又因為官府管理的需要必須擁有戶籍而產生的處理辦法。一般而言,就是流民就近編入到當地。不論是先佃租官田還是去大戶家里成為雇工“奴仆”甚至義男義女,總歸要有個身份。

所以舒柏卿又說道:“既有新田地,安排一些安置流民自然是上上選。倒也不拘于此,雇工、義男義女也行。”舒柏卿看著他,“曲阜孔氏本支旁支,這樣的人不少吧?造好冊落了籍,大工之時,府衙自會組織人手應募。”

“原來如此……”秦永泰點了點頭,又問道,“適才府臺還說,還愁錢?”

“不錯。”舒柏卿嘆道,“朝廷恩免承德府賦稅五年,但所撥銀兩都是城防、水利路橋大工之銀和官吏俸祿。然則百廢待興,用錢之處何止于此?因此陛下給了恩典,待下了旨意劃定可發賣之田面權及其他礦權、山權、湖權之后,府衙主持承德府境內諸權競買,所得五成解送國庫,五成用于地方。”

他頓了頓之后看著秦永泰:“若想競買,同樣要落籍承德府,并視戶口人丁多少有限額。秦掌柜,明白了嗎?”

“……小人明白了。”秦永泰說罷看了孔胤植一眼,又從袖子里掏出了兩錠銀子出來,堆著笑臉擱到舒柏卿面前的桌子上,“小小心意,實不足為敬。府臺放心,小人速速請衍圣公爺做主,看看山東各家本支旁支有多少人能落籍承德。到時若大工人手不足,也請撫臺吩咐。別的不敢說,小人在臨清就不知能拉來多少力工……”

舒柏卿看著這兩錠銀子,看了一會之后就欣然笑道:“好!曲阜孔氏競買承德府民田保證金白銀五十兩,本府先記在賬上!”

說罷站了起來作了個揖:“靜候佳音!”

秦永泰愕然聽著舒柏卿的說辭,見他有送客之意也只能先行告辭。

當然,先由孔胤植與舒柏卿說了兩句前輩和后學末進之間的客套話。

舒柏卿笑著看他們離開,隨后想了想,提筆給沈鯉先寫封信。

山東孔家的情況,他是清楚的。

厲行優免之后,孔尚賢不愿做出頭鳥,該執行的當然是帶頭執行了。

這意味著整個孔氏的本支旁支還有許多與他們有關聯的本地姻親、投獻豪奴及富商大戶都“申報”出來了許多隱田隱丁。

兼并多年,除了朝廷恩典賜予衍圣公的山東孔廟祭田是確定不交稅的,孔氏這個大利益集團名下田土到底有多少萬頃?不知道。

但過去,大量的隱田隱丁都不交賦稅。厲行優免之后,不論是分攤到那些丁口之上的地方科則,還是巨大田土面積扣除優免額度之后要上交的田賦,對孔氏來說都是巨大負擔。

現在他們這么積極,無非是因為新邊免稅五年,他們可以把大量不能解除附庸關系的雇工、義男義女安置過去,節省大量的賦稅,又能緩和他們內部的人地矛盾。

看來孔尚賢已經察覺到危險了,想用響應朝廷號召一舉多得。

但是,如果孔氏名下一口氣遷出以萬為單位的人丁,山東地方能答應嗎?

不用想,他們遷出去的必定都是沒有功名在身的,剩下的大多都能優免。再加上人口陡然少一截,被波及最嚴重的府縣恐怕地方賦稅和存留都會銳減。

舒柏卿覺得,恐怕會有好戲看。

那些他不管,現在他只有一個身份。

承德府的府尊老爺!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