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162章、這個知縣不收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2章、這個知縣不收禮

第162章、這個知縣不收禮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樂平縣的縣衙里,今天熱鬧異常。

只有三個人穿官袍,一青兩綠。

還有數人,如縣學教諭等,也穿綠色官袍戴官帽,只不過他們的衣服上沒有繡補。

再之外則是樂平當地的耆老、鄉紳、大戶。

今日孟希孔沒有去程家專門安排的一處雅苑,而是把見他們的地方設在了縣衙大堂與二堂之間的院子。

這樂平縣衙也是前后大致五進的格局。

大門進來的第一個大院落左右分布著大牢、三班直房、膳館、寅賓館等。從儀門進來后,左右兩排是六房,和吏舍、典吏衙等,正前方居中則是縣衙大堂,承發房和架格庫分布于大堂左右。

大堂再往后,才是排成一排的二堂和它左右的縣丞衙、主簿衙。

兩個佐貳官一般都有單獨的廳堂和居住小院,他們衙廳的后面則分別是銀局、稅庫,從左右挨著內宅門外的刑錢夫子院。如果知縣有刑名師爺、錢糧師爺,那就會住在這里。

內宅門之后,就是以三堂為核心的知縣居所了。

縣衙如何布置,也有定制。

知縣深居縣衙之內,佐官和吏員、屬衙佐衛于前。如果知縣有手腕,那就是屬官吏員俯首聽命、指使及時;如果知縣沒能耐,那么實則又處于包圍之中。

如今的孟希孔就是孤身一人,應對著更多雙暗自打量他的目光。

在這種場合,官吏之外耆老的地位最高。

皇帝登基之前,還要有耆老一同三勸進。

所謂耆老,就是年老而德高望重的人。在地方,普通百姓老則老矣,要說還有高德重望,那自然是士紳中的老家伙。

程家的族老程文明就是這樣一個耆老。

他并非樂平程氏本支的家主,卻是整個樂平程氏大宗族的族老,有生員出身。

五大桌擺在院中,主桌這邊孟希孔和陸新義、溫平作陪,其他六人就分別是樂平許、程、洪、馬、王、汪六大名門望族的族老。

“我僥幸聯捷登科,年資淺薄。忝任樂平,此后和衷共濟,還要多多仰仗諸位耆老。”

孟希孔已經不自稱本官了,場合不一樣。

“縣尊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聯捷高中、金榜題名豈是僥幸?”

孟希孔強調自己聯捷高中,他們自然也會捧一捧,卻沒有對后面所謂仰仗之類的言語謙虛一二。

這自然不是輕視,而是看看這個年輕知縣的反應。

年紀大了,糊涂了一點點,也應該受到尊敬,后半句留到后面反應過來了再說不也一樣。

孟希孔卻對那許家族老說道:“高陽郡侯故里樂平,聽說嘉靖三十五年建了忠臣祠,萬歷十一年又塑了像。過幾日,我也要親去秋祭的。”

“多謝縣尊大人。”

許瑗是追隨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了,任太平知府的許瑗在陳友諒來時與花云等死守落敗,被擒身死,后來被追封為高陽郡侯。

“如今高陽郡侯后人都在?”

“回縣尊大人,高陽郡侯子嗣蔭職廣東新會,后來就在那里開枝散葉了。”

孟希孔點了點頭,這樂平許氏卻算是高陽郡侯許瑗子嗣的本支所在了吧。

其他洪、馬、王、汪幾家,同樣是出過人物才能在樂平漸漸成為名門望族。

“聽聞縣尊大人是孤身前來任職,起居豈能無人伺候?”他們繼續試探著,“若是縣尊大人不棄,我等皆愿為縣尊大人分憂。”

“那卻不必,只待我去信京城,內子數月之間也會趕來團聚。傭人侍女,都無需操心。”孟希孔笑了笑,“今日不談這些,只與諸位先行一見,我也要請教一下樂平民情。”

看知縣如此不近人情,眾人雖然心有隱憂,倒不會現在就表現出來。

不論如何都只是初始,更多情況還要慢慢了解。

知道本縣的新知縣姓甚名誰之后,他們自然都發動了力量去了解。

但樂平程家剛剛出了那么大的事,不知是回信仍未至,還是許多人都畏懼牽涉其中,所以他們對孟希孔的了解很少。

趁孟希孔隨后去其他桌和其他人聊、喝酒的間隙,程家族老不由側身低聲問陸新義:“縣衙吏員,縣尊怎么……”

陸新義只微微搖頭,高聲道:“來,我敬一敬各位族老。縣尊大人是得陛下賜宴南下授職了,乃是泰昌朝第一科天子門生。樂平有這般簡在帝心的父母官,定會越來越好!”

那邊的孟希孔嘴角掛著微笑,同時也更加警惕。

昨天陸新義和溫平兩人就暗示了很多東西,包括什么侍妾,探問他有哪些喜好,說到哪些里的田賦該如何……

不肯收東西的知縣并不好做,但也不是不能做。

他孟希孔自己家雖然窮,但是岳父有錢啊,夫人嫁妝豐厚!

現在他既記著岳父的教誨,也記著皇帝當時說的話。

如果一來就和他們纏夾不清了,后面如何松土、除草、剪枝?

“知縣見面會”結束之后,他就回到了內宅門后面,說是不勝酒力。

專門前來的各家耆老、鄉紳、富戶看著溫平神情復雜。

“縣尊有令,今日是他宴請諸位,這些賀禮,如今卻是無功不可受祿。”溫平嘆了一口氣,“諸位都拿回去吧。”

孟希孔不在面前,他們的臉色就不那么加以掩飾了。

奴仆不要,吏員工銀不要,這人情往來的賀禮也不要,那還談什么結交?

即便是縣衙的胥吏們也感到很擔心。

這新來的縣尊大人莫不是要清高到底?那往后他們只怕也會被找麻煩。

陸新義也很發愁,縣里最怕這種愣頭青啊!

這時,一個中年文士帶著兩個年輕人終于游遍了這樂平的山山水水和幾個小鎮。

他們進了縣城之后又在這縣城的幾條街巷轉了轉,這才轉到了縣衙前面。

“嘿,站住了!沒見這是縣衙嗎?就往里闖?”外面守門的雜役攔住了他們,“你們是什么人?怎么沒見過?”

“……我這不是還沒往里闖嗎?只走進了兩步罷了。”那中年文士竟上下打量了一下他,“倒是忠于職守。”

“……閑人勿近,二老爺交待的!”那人被他打量得不舒服,“如果有事,要先通傳!”

“那就通傳吧。”中年文士笑了笑,“卻不要通傳什么二老爺。煩請傳告縣尊大人,就說翁承俊已經到了。”

“……尊駕有何貴干?”那雜役收斂了一些,然后給了個笑臉,“我去通傳,門房那邊也會問啊。”

“也好,往后總有許多交道。”翁承俊仍舊是笑瞇瞇的,“不才得縣尊大人看重,既聘為刑名錢糧,今日才從南京趕至。”

雜役渾身一激靈,肅然起勁:“原來翁老是縣尊大人聘的師爺,小的這就去通傳!翁老先移尊步……”

翁承俊見他前倨后恭,現在說話還有些文縐縐的,臉上是了然的笑。

對尋常百姓來說,縣衙是高深莫測的地方,上至縣尊大人,下至衙役胥吏,每個都是當地不好輕惹的人物。

但對翁承俊這樣的人來說,他更清楚地方上如何通過塞人把縣衙經營成大家的縣衙。

而每一個走進這縣衙的新知縣,都得憑自己帶來的人打開局面,或者直接拿這個機會與當地人家糾纏在一起。

孟希孔當然不可能真的孤身赴任。

翁承俊前腳走進縣衙,另外一個守門雜役后腳就把消息往外傳出去了。

縣尊大人的師爺來了,聽說姓翁,是個笑瞇瞇的中年文士,還帶著兩個壯漢。

陸新義聞訊趕來,見到翁承俊之后不禁愣了一下:“翁賢弟?”

翁承俊還是笑瞇瞇地拱了拱手:“陸兄,又見面了。洪巖一別,已有六日,小弟甚是想念啊。”

“……翁師爺瞞得我好苦。”陸新義語氣復雜。

那邊的溫平露出疑惑的表情。

孟希孔這時才從內宅門里趕出來:“翁兄,你終于到了。”

說罷正式向陸溫兩人介紹了一下翁承俊,而后就把他和那兩個跟班請到了內宅。

陸新義這時才露出凝重顏色。

“這到底是……”

“說是游學士子,在樂平已經逛了半個多月。前幾日我去紅巖賞秋,于汪家山居結識。”

陸新義看著內宅那邊,滿眼都寫著“來者不善”幾個字。

縣尊未至,師爺先行。

而其人才學、談吐、見識,在汪家山居那個酒桌上,陸新義是領教過的。

小小樂平縣這一天里就都知道了,縣尊的師爺很早就在樂平瞎逛。

但他真的只是在瞎逛嗎?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