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104章、首輔病遁,天官請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4章、首輔病遁,天官請辭

第104章、首輔病遁,天官請辭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閱歷豐富的王張二人只此一禮便試出她們應對突發狀況的反應。

但這還不夠。

只見張志征又朝后面招了招手:“我們還備了些薄禮,略表心意。明日,宮里王公公會過來領你們去待選。入宮之前,我們畢竟還是長輩,有一些話要囑咐你們。”

聽了王珣的話,自山西一路被送來的“十美”或者嬌羞,或者激動,或者忐忑。

那范家女子看著被送到前面的珍貴胭脂等各種禮物,還有諸多金葉子、小銀魚,更感覺到這次入宮的“使命”非凡。

敢于對她們直接說出“定有一人為妃”這種話,那當然真的是皇帝旨意。

來之前,她們其實就已經被千叮嚀萬囑咐過。

但王張兩家的家主仍要叮囑,可見入宮之后也并不見得會諸事順遂。

皇帝……為何會對晉地大商之家有這等殊恩呢?

王珣凝重地開口說道:“陛下有用我們各家之心,你們入宮卻不可驕縱。宮規森嚴,一心服侍陛下便是,萬不可有媚惑之舉,更不能有干政之心!”

分寸他是懂的,皇帝只是用這種方式安他們的心,但絕不會容忍他們內外勾結。

那是一個極有主見并且性格強硬的皇帝,所以他要先把話說明白。

當然了,獻入宮待選的本身就姿容絕佳,皇帝如果心喜而寵愛,那就更好了。

“應當也不會將你們黜落再放歸。故而留在宮中之后,若只一人為妃,其他人若沒有昭儀婕妤才人貴人這等名分,就算要先做宮女,也萬不可因此嫉妒。誰為妃,也不能明著照應其他人。”

王珣特地看了一眼那范家女子,而后才對其他人說道:“陛下此次只點選一后二妃,將來卻自然要子嗣繁茂……”

王珣早已將諸多問題想周全,在這里認真叮囑完她們,才讓下人領她們過去梳洗歇息。

一路從山西過來,眼下自然不是她們最好的狀態。

到后院里,不比一路上的旅舍客棧,總算是安頓了下來。

而明天又將去到新的環境,一群少女哪能靜下心呆著?

不一會又到跑到了那范家女子房中,嘰嘰喳喳地議論著剛才那些上好胭脂水粉和首飾、金銀……

“思容姐姐,若是你被陛下冊封為妃,干脆就讓我們九個都呆在你宮里吧?”

仿佛她們也認定了這范思容最為出色一樣。

“誰知道陛下喜好呢?況且,你們都忘了王世伯叮囑嗎?宮規森嚴,這些事哪容得我們想……”

她的年齡比其他九個要大上兩三歲,在老家其實已過十八,是很晚還沒談婚論嫁的了。

那是因為她父親眼光高,輕易不肯許配人家。

她父親是范家族中一個秀才,只是多年還不能中舉人。

昔年頗有才名,范家極為器重,這才幫她父親迎娶了一家遠近聞名的千金絕色。

如今卻只能在族中族學里為先生了,對要送她過來的事情,父親原本是不愿的。

禁宮兇險,讀過書的人看過不知多少歷朝歷代故事,本就憐愛女兒,又怎么會甘愿讓女兒去涉險?

但范思容覺得,如果就此能還了族中恩情,將來入宮之后能得恩寵,興許還是能為親生父親請些恩典。

她能學得知書達禮聰穎非凡,還是頗為崇仰父親才學的。

現在她看著這些天真的妹妹呢,心情頗為復雜。

如今是相處如同親姐妹一般,但王珣說得很清楚了:這次十人之中只點選一妃,其他人還可能會是宮女。

不能明著照應其他人,還不是怕皇帝擔心她們抱成一團,有干政風險?

到時候尊卑有別,有人養尊處優,有的卻形同奴婢……她們有些人可是打小千金小姐這么過來的啊。

就這么呆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王安就過來將她們都帶走。

大明選秀女早有十分完善的流程,她們還是要先到集中的地方先篩選的。

若按照過去的“盛況”,那是五千秀女入京。

在宮外通過數道篩選之后,只有三百人會真正入宮接受更長時間的宮規、禮儀培訓,然后才選擇區區三人,讓皇帝點選一個為后,另兩人冊封為妃。

至于嘉靖朝和萬歷朝都有過的封“九嬪”,那不是皇帝大婚時的常規選秀女。

王安忙這件事已經忙了很久。

先是直接通過錦衣衛、五軍都督府的序列去遴選了一批。而后才是與順天府對接,自民間也遴選了一批。

如今宮外專門進行初步篩選地方,其實已經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只待再挑出三百于正月十五之后送入宮中。

這十個從山西來的少女自然算是“加塞”。

“范姐姐,怎么辦?”

感受著已經在這里呆了很久的少女們異樣的目光,這“山西十美”仍舊不由得抱團。

范思容抿唇搖了搖頭:“聽吩咐便是,不爭執,不閑談。”

“山西十美”不出意外地在隨后一輪篩選中過關,也讓她們被更多人注意、隱隱忌憚。

而時間也來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

該來的總會來,泰昌元年第一場議事的朝會,人人心情嚴肅。

沈一貫那家伙果然請病假了!

這帶來了巨大的隱憂,也引起了更多的不滿。

蕭大亨站在那里面沉如水。

風雨欲來,浙黨黨魁不愿站在風口浪尖,那么接下來其他人難道不會把過去主政之人推出來背一些罪責?

沈一貫糊涂!

侯朝時候,隱隱聽得有人在議論。

“還是要補閣臣吧?申、王二公年紀也大了……”

“那又有誰人可入閣?”

蕭大亨默默咬牙。

非翰林出身不得入閣,難道又點朱國祚,或是其他封疆大吏、致仕老臣?

沈一貫以這種方式開始傳達堅定的去意,大家又想起了趙志皋病癱的那些歲月。

申時行和王錫爵站在孔尚賢身后,一個心中憂慮,一個心中不滿。

孔尚賢則琢磨著前天才剛從臨清送來的信。

只要留居京城,那么每次朝會,孔尚賢想來就能來,而且能站在文臣最前面。

他能一直站在這里,哪怕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做,天下士紳都會多一份感激。

畢竟皇帝看見他,心里就會多一分慎重。

三通鼓響,眾臣入朝。

馬林也站在了武臣班列里,心中頗有怨氣地走入右順門。

武臣班列之中還有一個人,戚繼光的兒子,新的鎮夷侯戚祚國。

因為登州離的比較近,他最先一個趕到京城謝恩。

入目處是又已經開工的皇極門,雖然現在時辰還早,工匠們還沒來。

乾清門下面,朱常洛坐到了御座之上,朝會開始。

謝恩得以排在最前面,戚祚國感激涕零。

馬林一樣要謝恩——上一次正旦大朝會,沒有這個流程。而他雖然是被降職,卻依舊算是皇帝恩典,畢竟沒有革職為民。

朱常洛也沒有對他們多說什么,無非公式化的勉勵一二。

到了要正式開始奏事之前,朱常洛卻先開了口。

“首輔因勞成疾,朕著實掛懷。陳矩,你召太醫一二,先代朕去視疾。盼能早日痊愈,回閣理事。”

一眾文臣心中震動。

遣內臣視疾,和“代朕視疾”可是兩碼事。

皇帝親自視疾的話,一方面是當真極有尊榮,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真的要去了。

現在皇帝突然來這么一出,申時行還沒想好要不要勸一勸,陳矩已經領了旨意邁步離開了。

“開始奏事吧。”

文武兩班里卻沒有咳聲,大家都還在猜測著皇帝是什么用意。

這到底是重視沈一貫,還是暗示他你要不就快點走?

“有本早奏!”鴻臚寺官眼見冷場,頓時開口提醒。

“咳……”吏部尚書李戴眼見申時行、王錫爵都沒開口,先站了出來,“臣李戴,忝任吏部尚書已三年。今益覺神朽體衰,難以久任。盼陛下憐臣老弱,早擬廷推,準臣辦好考功及新科進士授職后便得還居故里。”

大家果然心里一咯噔,忍不住瞧向了皇帝。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