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105章、反萬歷化,君勤臣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5章、反萬歷化,君勤臣怠

第105章、反萬歷化,君勤臣怠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新朝第一件當廷奏議的事是大天官請辭,不合適吧?

但其實這種狀態眾人都很熟悉。

首輔病遁,天官請辭,泰昌朝的暗流已經有難以遮掩的勢頭。

每每這樣的時刻,請辭之人都極多。

可李戴在朝會上當面請辭而非通過奏疏請辭,分量也著實夠重了。

“大天官如今虛歲才六十五,朕也不見卿有體弱之象,何以請辭?”

李戴也不管別的,跪下懇請:“萬歷二十六年,太上皇帝怒吏部,貶黜諸郎二十二人。時吏部尚書蔡國珍致仕,廷推代者七人,臣居末,本非才高望重。忝任三年,謹守新令,幸無罪過。然此回考功天下,補選缺員,臣才驚覺才干不堪重任,羞愧難當。勉力支撐,更是日益體虛,陛下明鑒,還盼陛下恩準。”

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說得這么一無是處,李戴也是破罐子破摔了。

申時行忍不住開了口:“仁夫何必如此自謙?若是考功補員有何難處,直言便是。陛下早有諭旨,朝會上盡可暢所欲言。”

李戴只是搖頭:“殘軀已不堪重負,還盼陛下垂憐。”

朱常洛看著他,沉默了一會才開口:“卿是說,將廷推納入日程,吏部仍舊會先把考功補員和新進授職一事辦好?”

“是,臣不敢為陛下添憂,只是實在慚愧不已。諸官考功,自有上官、臣僚公評;諸員補任,京官要員自有廷推、部推成例,咸聽上裁。在外府佐及州縣正、佐官,亦是掣簽選任。這些事,臣還是能辦好的。”

朱常洛聽出來了:我一個都不得罪,一個鍋都不背。

王錫爵卻挑了挑眉:“大天官莫非是意指內閣阻撓部權?若這些事能辦好,此后吏部更有何事難辦?”

大家聽得暗暗點頭:沒錯,吏部現在不就只是這些事?即便京察,也不是吏部一家承擔主持,都察院也會參與的。

怎么看怎么像是希望皇帝出面,讓吏部“重鑄昔日榮光”。

畢竟后面可能年年都有那勤職獎廉銀了,而且今年鈔關、市舶司、商稅的成敗也與吏治有關系。

啥叫諸官考功自有上官、臣僚公評?吏部只是做文書工作唄,考功司形容虛設!

本來議題眾多的朝會就這么離奇展開,李戴仍是一副誠心求去的模樣,卻也不反駁王錫爵。

朱常洛很輕松地把皮球踢回去:“既然是后面的事,何須現在提出來?大天官既然已出班,不如就先議一議遼東撫按人選的事吧。”

李戴這才先站了起來,開始了漫長的發言。

一眾文臣不由得愕然。

按舊制,地方巡撫和巡按都屬于都察院體系,巡按還明確位于十三道監察御史之列,巡撫則非都察院常職。

一般來說,巡按品級低一點,巡撫則可能從正四品至正二品不等。

巡撫更加位高權重,職責廣泛,涉及地方治理之諸多方面,徭役、里甲、錢糧等皆可由巡撫統籌;而奸弊糾正、重案審決、冤刑昭雪、官吏選拔、功賞記錄則由巡按專責,巡撫無權干涉。

但他們的選拔,巡按需經吏部審批并需都察院認可。而巡撫,則可直接由吏部決定。

此刻李戴幾乎把他那邊認為可以擔任這遼東巡撫、巡按職位的名單、履歷全部念了一遍。其中已經完成考功的,都是京官,地方官里只有北直隸、山西、河北等近一些的地方完成了。

眾人在正月十五天沒亮的寒風之中聽得瑟瑟發抖:你個老不羞,就差當廷拿個竹筒出來準備抽簽了是吧?

按如今官場上最可能的升遷路徑,最有可能升任監察御史的,包含了整個大明的知縣、各府推官,這個名單有多大?

朱常洛越聽眉頭越緊皺。

這么快就已經以罷工、怠工相威脅了?反萬歷化了是吧?

又或者真要大刀闊斧、全力壓制內閣、把諸多大權都還給六部才會有人有忠心和勇氣來用事?

王錫爵實在聽不下去了:“大天官部議就沒拿出個正陪名單嗎?哪怕陪者多一點。”

李戴只是冷冷說道:“吏部諸曹郎官缺員亦多,不便部議。吏部諸曹郎官缺員,按例也該由九卿推舉,尚書不得自擇其屬。”

“那仁夫奏請先行推舉補了吏部缺員便是。”

“考功未畢,那便主要是從在京六部諸衙中推舉了。臣這里也有如今在職可選之名冊,陛下容稟……”

眾人聽得有些絕望,難道便在這件事上一直說到天亮?

你還說自己體虛!寒風之中,你已經站著念名單念了快兩刻鐘了!

朱常洛耐心地等他念完了,這才長長嘆了一口氣:“自去歲十二月初一便安排了考功補員一事,到今日一個半月過去了,仍只能先補吏部諸員,而后吏部再部議拿出名單?申閣老,京內京外百官翹首以盼,內閣便沒有多催辦此事?”

申時行也不含糊,出班就說:“此次缺員眾多,補員之后便更有為數過千之改任。吏部確實事繁,臣等也不得不慎。”

朱常洛看著他們。

泰昌元年伊始,安靜了一月有余的百官們終于拿出了這個辦法。

不明著對抗,但事事按照流程和如今的規矩走,皮球可以推來推去。

若因此京營整訓不便推進、開源之策不好落實、考功補任久久未能結束導致地方官耐心漸失,那么斥責重臣不敢用事也毫無益處。

說不定個個都因為在醞釀的改革風暴而盼著離開漩渦中心。

不是誰都想做皇帝信重、要與天下官紳為敵的權臣的。

所以沈一貫病遁了,李戴開口就請辭。

朱常洛也可以直接點選,那自然沒問題。

但那就會讓一些人沒經過正常程序,屬于殊恩拔擢。做得好是應當的,稍有差錯,便會成為“幸臣”、“佞臣”。

擋了別人的路異常升遷,皇帝越過正規流程任用的人在體制里便大多是異類。

申時行先“體諒”了一下吏部,看到皇帝沉默不語之后又說道:“遼東邊鎮事重,大天官既已有可選之人,臣便先舉薦二人。邊鎮巡撫,事務艱繁更甚于諸省府。臣奏請遷河南巡撫李汝華巡撫遼東,起復萬歷十七年進士袁可立巡按遼東。”

朱常洛看向了申時行,這是他表現出來的忠誠和體貼了。

畢竟去年有過讓他們也去信請袁可立的事。

現在有臣子先站出來舉薦,事情便進入正軌。

申時行能舉薦,其他人自然也能推舉,無非最后由皇帝點選而已。

朱常洛默默聽他們提到一些名字,比如也有人提到了在保定府做推官的熊廷弼,去年旱災中他表現出色,被北直隸兩巡撫之一、從臨時暫設的天津巡撫又改為保定巡撫的汪應蛟贊為推官第一。

他記得汪應蛟這個名字,去年夏天里他還上奏抗旱之事,提了兩個建議:一是禁絕打旱骨樁的風俗,二罷礦監稅使。

現在竟又聽到他推崇熊廷弼。

等夠資格推舉要員的人都發言完了,朱常洛直接點了點頭:“能得卿等推舉,想來都是賢臣。遼東撫按便從申閣老所薦,科道言官既然向來多由知縣、推官升任,兵科都給事中如今正缺員,便先由左、右給事中挨次遞補,再補熊廷弼為兵科右給事中,再其余人……”

李戴也傻了眼,現在又換成皇帝一口氣念了很久。

第一,他竟然當廷記住了剛才被人推舉的那么多人和位置。

第二,他一口氣當場拍板補了許多科道言官和吏部郎官。

第三,這是不是做給他這個吏部尚書看的?

他呆住了,不少朝堂重臣也都呆住了。

亂哄哄的薦舉結束,不等各科、各道言官先議出一個正陪來就直接點選了?

說不上來錯處,畢竟缺得不少,皇帝也都是從他們薦舉的人里點選的人。

可是……那可是科道言官啊!

多少地方知縣、佐官翹首以盼的科道言官啊!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