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李云準備休養生息個兩三年,最多三五年,就要動手恢復幽燕,進而進取遼東。
但是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計劃這么遠的,整整七年時間,李云基本上都在忙著朝廷架構,以及王朝建設。
每一年,都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做。
比如說他的軍制改革,稅制改革,還有科考制度改革。
每一樣,其實都困難重重。
尤其是稅制改革和科考改革,得罪了太多大戶,七年時間,不算地方上那些小動亂,單單是出動軍隊鎮壓的叛亂,就有十幾起。
再加上前兩年一些地方或旱或澇,時間就一直耽擱到了現在。
去年,也就是章武七年,風調雨順,舉國多半地方豐收,再加上前些年積攢下來的錢糧,到如今,李某人的腰包終于鼓了起來。
以他的性子,要不是這幾年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絆住,早就按捺不住了,現在,時機終于成熟,李皇帝的目標當然不止是拿下幽燕這個關口,更是要把契丹人徹底打服,把遼東也收入自己掌中!
李正聞言,抬頭看了看皇帝陛下,笑著說道:“從越王離京之后,二哥的心思,朝野上下恐怕無人不知了。”
如今的李云,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皇帝了,很多事情,他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什么都明著說。
比如這一次。
他并沒有直接跟任何人說,打遼東的事情,只是在年初的時候,把二兒子越王李錚,派到了河北道孟青孟大將軍麾下從軍。
除此之外,皇帝本人就再沒有多說什么了。
然而越王出京之后,最近一個多月時間,已經有數十道奏本上書,請求天子發兵征討契丹,奪回幽燕了。
這就是圣心。
七年時間,新唐朝廷已經基本上成熟,成為了一個運轉無礙的朝廷,皇帝陛下已經不需要再說話,不需要拍桌子瞪眼睛,只需要放出一些苗頭,朝野上下自然會按照他的意思,把事情推動下去。
畢竟,這是他李某人一手締造的王朝,他可以帶著這個王朝,走向任何方向,沒有人能夠阻擋。
聽到李正這句話,李皇帝也跟著笑了笑:“已經拖得太久了,我也已經好些年沒有動彈,這皇宮里啊,住的憋悶,有時候我也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李正看了看李云,問道:“二哥想要去河北道?”
“還沒有想好。”
李皇帝起身,伸了個懶腰說道:“錚兒已經到了孟青軍中了,相應的錢糧,去年秋糧征收上來之后,朝廷就已經準備完備,如果要打,這一兩個月就可以準備動手。”
說著,李云看了看李正遞上來的奏書,笑著說道:“戶部這幾年干的不錯,錢糧都屬實,沒有欺瞞朝廷。”
李正笑著說道:“誰敢欺瞞陛下?”
“我又不會吃人。”
李云搖頭道:“而且,欺瞞我的人多了去了,只是一部分我不知道,另一部分我沒計較。”
說著,他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又翻開文書看了看,搖頭道:“杜和這人,能力還是夠的,拜相也夠,只可惜…”
只可惜,中書里已經有了一位杜姓宰相。
因為是國朝初年,官員們普遍都還沒有成長起來,因此現在中書的三位宰相,還是章武元年定下來的三位宰相,并沒有增員。
如果杜和再拜相,中書四位宰相里就有兩個人姓杜。
哪怕再添一個宰相,五個宰相里兩個杜家人,這也是不太合適的。
一旁的李正笑著說道:“不能拜相,可以封官嘛,給加個二品的文散官,老杜睡覺都能笑醒了。”
這段時間,李正常帶人去戶部查賬,一來二去,他跟杜和已經相當熟絡了。
李云瞥了他一眼,沒有說話,而是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開口說道:“大兄家里那兩個侄兒,過段時間,我想認了他們,你如今兼著李家的宗正,這個事你去辦罷。”
李云有兩個侄兒,今年都已經二十多歲了。
這個時代,侄兒跟親兒子,其實差距不是特別大,本來國朝初年,就應該認下這兩個侄子,并且給封王,從而壯大宗室的力量,但是當初因為一系列考慮,李云把這個事暫緩了下來。
現在,太子已經成年,李云家里的老二都已經封王,再加上新朝的政體已經相對穩定了下來,這個時候時機就已經成熟了。
李氏皇族人數太少,也應該擴充一些了。
李正聞言,先是點了點頭,然后開口道:“咱們家人太少,是該多一些人手,不過二哥…”
他看著李云,問道:“大兄那里?”
李云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哪天我去尋他,跟他商量商量,他若是愿意幫忙,以后你這個宗正就交給他來做,讓他來打理宗府。”
現在朝廷富裕起來了,多養幾個宗室,是感覺不到的。
而且,李唐宗室,目前還沒有世襲罔替的說法,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會代降,將來對于朝廷,對于財政,也不會是太大的負擔。
目前諸王之中,有機會世襲罔替的,大約只有晉王李正一人。
李正聞言,長松了一口氣,笑著說道:“大兄是讀書人,這差事早就應該給他,一會,我陪二哥一起去他家里尋他。”
李云看了看時辰,點頭道:“一會兒,我還要見兵部的幾個官員,還有蘇大將軍,等我見完了他們,咱們一起去串一串門。”
李正一怔,隨即連忙擺手,苦笑道:“二哥,我說著玩的,你現在這個身份,召大兄一家進宮見駕不就是了?”
“在宮里憋悶太久了。”
李皇帝搖頭道:“我也想活動活動。”
李正這才點頭,應了聲是,又跟李云說了幾句話之后,他便低頭行禮,告辭離開了。
李正離開之后沒多久,兵部尚書趙成,帶著兵部侍郎李槲,以及兵部的相應官員,進入到了甘露殿中,對著李云跪拜行禮,口稱陛下。
當年關中之戰后,李云兌現諾言,給原河東節度使李禎加封趙國公,李槲傷好之后,朝廷將李禎原有的侯爵改封給了他,封作了晉陽侯。
再之后,李禎稱病致仕,他的兵部侍郎職位,便也被李云改封給了李槲,如今,李槲在兵部侍郎位置上,已經坐了近四年時間。
當然了,趙國公李禎致仕之后,也沒有回到太原去,一家人主動要求留在洛陽居住,其樂融融。
只是,這位國公已經被剔除除了朝堂權力核心之外,空有地位而無有實權了。
兵部的官員到了不久,如今在樞密院任樞密使的蘇晟蘇大將軍,也匆匆到場,進了甘露殿之后,對著李云畢恭畢敬的低頭行禮。
“臣,拜見陛下。”
李云看了看眾人,臉上露出笑容,開口道:“今日議事,都坐著說。”
眾人低頭稱謝,都自己尋凳子坐了下來。
趙成與蘇晟,各自坐在第一列,彼此對視了一眼,便沒有說話了。
等到大家都坐好之后,李皇帝咳嗽了一聲,開口道:“今天請諸位過來,要商議什么事情,諸位心里,應該都有數了。”
“幽燕失落敵酋之手,已經整整十年時間了,十年時間,幽燕百姓飽受荼毒,苦不堪言。”
皇帝陛下沉聲道:“今年以來,朝臣多次上書朝廷,請求朕出兵恢復幽燕,今日,朕已經決意,對幽燕用兵。”
“怎么個打法,派哪些人去,今天,咱們就商議個大概出來。”
今天會議主題,大家差不多都已經猜到了,聽到了李云這句話之后,蘇晟第一個站了起來,對著李云抱拳行禮,然后沉聲道:“陛下,孟將軍駐兵河北道多年,經驗豐富,而且他常年與契丹人對峙,與契丹人作戰。”
“臣以為,這一次應當拜孟將軍為帥。”
蘇晟站起來,滔滔不絕,一口氣說了盞茶時間,顯然對于幽燕,他也已經思考了許久,胸有成竹。
蘇晟之后,兵部趙尚書也起身說話。
最后,李云看向李槲,笑著說道:“李侍郎愿不愿意,去河北道做個副帥?”
李槲連忙起身,正準備說話,一個宮人小心翼翼的走了進來,一路來到了李云旁邊,將一份文書遞到了桌子上。
李皇帝不動聲色,展開這份文書看了看,只看了一眼,他就有些愣住了。
文書,是九司送來的,內容極其簡單,歸結起來,只有幾個字。
江都王薨逝。
李云沉默了幾個呼吸,才收回目光,抬頭看向面前李槲。
“李侍郎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