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選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奇譚 >>唐奇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選試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選試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6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唐奇譚 
接下來江畋身為東海世子的日程,一下子進入了緊接無暇的繁忙階段。除了雪片一般送到門下的拜帖和禮單、各種名目覲見和拜揭的申請,各家門第赴宴或是游樂的邀約之外;還有一些連江畋,都沒法拒絕的社交。

比如參加南海嗣君組織的,各家子弟匯聚北山的大型游獵和逐射競技;或是校閱廣府境內的公室軍和各路鎮防兵、守捉、團結營的會操;又比如受邀參觀,位于南海、各區內的水利機關工場、冶煉工坊和大型礦山。

而到了抵達廣府的第四天,江畋甚至受到邀請,來到了位于廣府五城的中城區;也是包括各處署衙、官廨和豪宅府邸、高門甲第遍布,歷史最為悠久的核心老城區。作為特邀嘉賓見證著,兩嶺貢院正在舉辦的府試。

這可不是什么等閑的場所,而是為國選材的重大項目和官僚體系的基石所在。通常除了朝廷委派的主考官和助考、佐副;就連傳統的公卿貴胄,也沒有資格出現在這種場合。但顯然在當地一家獨大的南海公室例外。

在嶺南、兩嶺地區,或者說是廣州府境內,所定期舉辦的選材考試,有大、中、小三種區別。其中的廣府大試,就是通常情況下的國朝科舉;分為鄉試、府試、省試和殿試四等。只要能過省試,就是正兒八經進士。

而殿試只是專供天子和宰相們,當庭決定進士們的排序,以及選拔狀頭/榜首和探花郎的后續流程。而得益于穿越著前輩梁公的遺澤,直接沿用了后世諸多成熟經驗和教訓。這個時空的科舉考試已演變得相當周全。

不但有糊名和卷抄,考官同籍避嫌制度,還采取大臣舉薦數倍的候選人,天子隨機抽取/指定監考的方式,大大遏制了考試前的行卷(投機)活動。更建立了童(生)試和院試的預備階段,以認證士人的優待身份。

只要成為童生,就有資格靠私塾混飯吃。而通過院試哪怕自后終身不第,也可進入學官/學政的偏途,混一個末微的官身。等于是少量額外增加的科舉成本和體制身份,變相籠絡了天下大多數的讀書人/有識之士。

而省(臺)試更是被分為,進士、同進士、權同進士的三甲序列;其中頭甲的十幾名進士,直接可以當殿放官選任;二甲的同進士,需要進過吏部的釋褐試;三甲就只能成為選人,卻擴大了選官和候補的人材儲備。

因此,府試才是天下大多數讀書人,真正身份蛻變的關鍵階段;越過了這個門檻,就能成為所謂的舉人;雖然不能比同官身,卻可獲得朝廷補貼米布,面見底層官吏時,獲得不用跪拜、坐而議事的身份優待和權宜。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廣府中試,也被稱為公試/南試;就是以南海公室/封國的名義,比照朝廷的科舉制度;在所轄范圍內招攬和選拔人才的考試。區別在于省避殿試這一層,但直接可以選人身份,候補公室職缺。

還有就是府城小試,也被稱為藩試;則是有力的諸侯/大藩,委托或是借助廣府的公室/朝廷場地;以選拔和招募領國、藩邸所需的人才,填補相應官位/職事的空缺。通常情況下,這也是國內貧寒士子的備選出路。

或者說,這一切與南海公室所擁有的特殊地位,長期維持龐大勢力和影響范圍,息息相關。就連東海公室,也只在夷州境內舉辦鄉試,或保舉官學、書院的優秀生徒,前往揚州參加江南諸道府試,再進京參加省試。

作為東海公室的宗家/本族,南海公室所擁有的的領地和資源,人口和軍隊;也是影響力僅限于夷州大島及周邊,的東海公室難以相提并論的。其他的不說,除了作為祖地的整個海南島,一府十州的日常建制之外。

在兩嶺/五管和安南都護府、林邑/占婆、水陸真臘(柬埔寨)、驃國(緬甸)、呋喃(老撾、泰國)故地的其他地方,同樣擁有眾多直轄的沿海州縣/公室領地;通過發達的海運和貿易網絡,被緊密的串聯在一起。

由公室近支中委命的五大鎮候,總管各路的要沖和首府。這還沒有包括,作為南海公室三大重要支系的鎮海、寧海、靜海,所領有地盤和附庸的藩屬、城邦;散布在外海婆羅洲、呂宋洲等地,旁支二十七藩伯邦君。

因此,除了位于嶺東的廣府之地,需要與犬牙交錯的朝廷各方勢力,長期共存和相互影響之外;在其他的地方,就形同一個建制齊全的大型沿海/海外封國一般;在南海到昆侖洋間的廣大區域保持著影響和威懾力。

當然了,作為家大業大、支系眾多的結果和代價,就是其中的派系林立、利益訴求同樣眾多;只是因為名分大義和實力上的差距,而長期遵從身為主干的公室本家、大宗。這也造成了相對臃腫、龐大和執行力遲緩。

遠不如江畋在夷州大島上的一言而決,乃至是令行禁止的效率。但相對而言,南海公室也依靠這些廣大的領地、人口和資源,長期維持了號稱天下第一流的海面力量——光榮水師;以及數量眾多的直領、臣藩的軍隊。

光是在廣府一地,作為公室標配的儀仗和拱衛武裝,就比照《周禮新編》中,天子六軍的規格和儀制;擁有齊編滿員、裝備精良的四軍序列;遠遠高過其他公室編列的三軍/衛,僅次于遙遠同出一源的西國大夏而已。

分別是辰衛左軍、右軍、前軍、后軍;全是一萬兩千八百員的頂格配置,輕重甲步卒、甲騎、突騎、強弩和車營、中壘(輜重),等諸兵種號稱一應俱全。除此之外,通過公室成員出仕和兼領官職掌控的地方軍隊。

各種守捉、團結、團練、巡檢,鎮防兵、漕營/護路軍等十數種大小武裝,足以達到十萬之眾。這還沒有計算上,在海對岸的海南島上,南海公室名下直屬的藩軍、州郡兵,以及可以隨時征發的鄉兵、民壯的數量;

不過,根據江畋這兩天得到的內部消息,與外部收集的各種傳聞,對照和印證之下;卻發現包括辰衛四軍在內的公室軍隊,很大一部分被調離了廣府境內。按照明面上的說法,是去討伐五嶺山地之間的獸害和妖異。

沒錯,天象之變的影響同樣波及到了,擁有大片山地和河流水系縱橫的嶺南地區;傳統連接嶺南內外的五嶺各道,也被這些異變和災害所阻斷過一段時間。其中除了靠近海邊的梅嶺和蕉嶺道,被江畋早年順手打通。

水路發達的桂州/靈渠道,受到影響最小。其他連接湖南、江西、黔中、安南的幾條通道,南海公室都花費了不菲的代價發兵征討,才重新肅清和奪還回來;或是花了若大的功夫和人力物力,才將其重新恢復通敞。

盡管如此,作為境內山地遍布、河流縱橫,僅有少數平坦開闊的沿海地區/沖擊平原,才肥沃富饒、適宜人口繁衍生息的兩嶺之地;依舊有數量不等的異類和畸變生物,存留和活躍在山林之間,成為道途潛在隱患。

因此,作為嶺南最大的地方勢力,也是廣府的主導性存在;南海公室在打通和恢復了五嶺通道后,定期還要會同嶺內外各路的朝廷官軍,進行清剿和壓制作戰;同時,在沿途建立起更多戍壘、隧臺,進行長期駐防。

這固然是在短時間內,以面對異變、獸害的犧牲和代價,造就了一大批建立軍功的新晉將士;但在數年內大為增加的消耗和維持成本,也給長期相對四平八穩、循序漸進的公室內部,帶來了另一種潛在變化和趨向。

比如迫切改變現狀,更加激進的主張和積極進取的呼聲;從海外諸侯外藩調集和征發,更多的資源和人力、武裝;加大船稅和市稅的比例,以為進一步擴充光榮水師的規模,以及增強公室船團海上護航力量和范圍。

還有更進一步的解放民間的武器禁制,乃至諸侯外藩的武裝限制;令其就地自保或是聯防互助,或是在宗藩/大諸侯的牽頭之下,組成區域性的機動武裝;又公室派人進行指導和訓練。乃至招募更多義從協助清剿。

如此紛紛擾擾的各色思潮,充斥在當下公室內外……也由此根據不同的地域和利益群體,形成了諸多立場和訴求不同的潛在派系。再加上廣府境內,從屬于朝廷和大內天家、諸侯外藩的各方勢力,亦在其中有所主張。

所以也造成了當下,廣府境內有些暗流涌動的局面。而江畋眼前正在進行的府舉,同樣屬于這些變化和趨向的一部分;或者說,有些人迫不及待的需要拉攏東海公室,乃至制造出其變相聲援和支持跡象的陽謀措施。

不過,江畋對此也沒有特別排距,甚至饒有趣味的欣賞和鑒賞起來;因為,其中真的很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混雜在黑發黑眸的唐人之中,形形色色的灰發、褐發、粟發、金發和紅發、銀發綜發的腦袋們。

更有許多棕黑、深棕、棕紅、深麥、蜜色、褐色和蠟黃、淺白膚色的人等,穿著唐土風的斕衫幞頭、皂巾胯帶;舉手投足文質彬彬或是剛健樸實的,毫無間隙的相互小聲攀談著,等候著依次入場的全身和物品檢查。

也讓江畋不由生出一種明悟來,這或許就是源自那位穿越者前輩的陽謀;通過擴大到外域藩屬的選拔考試,一方面可以提拔和吸附,親近和向往唐土教化的土族人才,釜底抽薪的瓦解其舊有的精英階層和歷史傳承。

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歷代有組織的大量輸出,破產失地的農民,或是災荒流離的難民;填充海外的諸侯藩屬領地,讓他們獲得二等人、三等人的身份;而為同化和鞏固這些新擴張的地方,提供后續源源不斷的助力。

至于什么雀占鷲巢、養虎為患的風險,相對于大唐或是華夏文化圈,所擁有的巨大體量而言,實在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上一章  |  唐奇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