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95章 ,經濟過熱與高速擴張的大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5章 ,經濟過熱與高速擴張的大漢

第395章 ,經濟過熱與高速擴張的大漢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2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_


字體:


大漢歷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長安城,丞相府

“蜀郡,巴郡,南郡,九江郡,衡山郡,廬江郡,東郡,東郡,薛郡,濟北郡,臨淄郡,這么多郡都要增加作坊,好家伙,他們哪里來的錢財?”

徐凡這個天子還在墨子學院上課,但周章這個丞相卻已經開始在為下面的郡守頭疼了。

陳錘道:“這兩年朝廷財政增長的非常快,地方上的郡縣擠一擠還是能擠出一些錢財的,他們申請的不是煤礦場,就是水泥廠,紡織廠等小作坊,這些作坊不比鋼鐵廠,投入的成本極低,也不需要朝廷提供人才支持,作坊建設的周期又極短,按照現在的情況23年就可以回本。”

當然還有一點陳錘沒有說,就是出成績也快,兩三年時間就可以回本。

不像現在建設一個鋼鐵廠,10萬斤級別的高爐,光建設周期就有半年多的時間,加上各種配套設施,沒有一年時間根本不能點火,因為成本高,回本的周期也極大的增加。

于是就出現了很奇特的一幕,隨著大漢的高爐越來越大,越來越先進,地方上想要申請建設鋼鐵廠的,太守反而更少。

如果朝廷出資,對他們來說是意外之喜,但要是不出資,他們是不會想碰這種項目的。

他們更加認可短平快的項目,關鍵是這些項目,他們本地的小金庫就能支持開動,沒有朝廷這個婆婆在上面管著比較自由。

而這波大漢的盛世正好充裕了地方官署的小金庫,他們有能力弄這些小項目。

大漢朝廷和地方上的財政分稅非常簡單粗暴,三七分,七成歸朝廷,三成歸地方,地方上還有一部分官田作為地方府衙的日常開銷,一部分職田作為地方官的俸祿。

當然各個郡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像邊境小郡,人少地多,還保留了官田。但像關中,三川郡,陳郡這樣人口稠密的郡縣,這部分田地就被分光了。

地方上的日常開銷和官員的俸祿,都是靠著稅收支付。

漢承秦制,徐凡的生活經歷也導致他是一個大政府主義者,他比這個時代的人其實更加適應秦朝的大政府。

但徐凡比始皇帝更加實際,他明白龐大的官吏體系對財政消耗的巨大,秦朝就是小馬拉大車,結果導致國家都崩潰了。

徐凡對秦吏系統進行了大幅度精簡,省去很多壓榨百姓的官吏,最基層的村里以自治為主(忽然想到希望國居然還多了大秦的囹圄制度,不愧是集封建時代糟粕大成者),形成了現在的漢吏系統。

當然即便大幅度精簡,大漢朝廷的官吏也遠遠超過了后世的封建王朝,三成的稅收只夠勉強養活地方上的漢吏。

地方上的漢吏想要上馬大工程,像翻修城池,修馳道,軌道,建作坊,都極其依靠大漢朝廷的轉移支付,所以這幾年大漢的賢者會變得日漸激烈起來了。

因為自己本地多了一個作坊,地方上的發展就會加速,財政收入就會增加。同時本地富裕了又會虹吸四周發展慢的郡縣,形成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幾年的賢者會下來,地方上的郡守和本地的賢者已經明白他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反而很多以前的老朋友卻成為從政上的競爭者了。所以大漢郡守們在賢者會上的爭斗火氣特別大,很多老朋友在賢者會上都大打出手。

但大漢又和后世的封建王朝不同,和一成不變的封建王朝相比,大漢在徐凡的推動下,一直處于快速變革當中,天下的產業發展極其快,任何阻礙產業發展的個人和勢力都被徐帆打了粉碎,大漢產業發展的速度已經達到了第一次工業化的速度。

這讓整個天下的財富快速增加,大漢的稅賦也處于節節攀升的狀態當中。開國不到十年時間,大漢的稅金增加了三倍,這是所有封建王朝都難以達到的增長速度。

水漲船高之下,大漢的地方郡縣手里也有不少活錢,攻占大漠之后,大漢打通了紡織產業鏈上下游,加上整個大漢處于一波戰爭景氣的狀態當中,地方上的郡守看著民間作坊主大發其財,他們也不甘示弱,也把地方上的結余投入建設作坊當中。

于是陳錘這個少府令就發現,地方上的作坊爆炸式增加,他擔心出問題,只能找到周章這個丞相匯報了。

周章想了想道:“這是地方省下的錢用來發展作坊,朝廷也不好干預,不然容易寒了地方漢吏發展之心。反正兩三年就可以回本,讓他們自己弄吧”

上計令張蒼卻馬上道:“丞相,朝廷要是不管地方郡守,可能會出現大問題。”

而后張蒼解釋道:“這兩日屬下學習了天子的講義,其中有一段說的是影響價格的因素,說了貨物的價值與價格的關系,貨物供不應求,價格上升,屬于賣方市場,這和現在的情況是一樣的。”

張蒼身為一個想要上進的漢吏,自然要深入學習天子的講義,更加不要說天子本人也是學問的宗師,其講義是值得深入學習的。

周章道:“這說明天子也認為這是好事情。”

但張蒼卻繼續說道:“但天子也說了,供過于求,價格降低,就像我大漢的糧食一樣,戰亂事情糧食價格普遍超過了百錢,甚至還有千錢,但這兩年我大漢不斷豐收,糧食價格快速下降,現在已經普遍跌到30錢每石了。”

“按照天子的說法,我大漢的糧食就是處于產能過剩的階段,價格處于價值利潤最低的階段,比30錢低,農戶種地就會賺不到錢,他們就會主動減產,這也和這些年我大漢的糧食情況是一樣的,農戶大量改種桑麻,大豆,甘蔗等經濟作物。”

“而現在在發展產業上和我大漢的農業是一樣的,地方郡守看到建作坊能賺錢,蜂擁而入的建設各種紡織廠,面粉廠,水泥廠,煤炭場,磚窯廠,天下五十個郡有四十多個郡要建設這些小作坊,加上民間的作坊,屬下擔心作坊生產的貨物也出現供大于求,貨物和一樣糧食減低幾倍的價格,那么這些作坊生產出來的貨物必定虧本,甚至賣不出去,屬下不敢想象到時候地方官署會有多困難。”

說到貨物賣不出去,張蒼靈光一閃道:“這可能就是天子說的經濟危機。”

周章遲疑道:“這只是天子的一種假設,貨物即便現在賣不出去,但囤積在倉庫當中,等過段時間時間再販賣也是一樣的,想來沒有天子說的那樣夸張。而且現在開作坊賺錢,三兩年就可以回本,現在朝廷不讓他們開也說不過去。”

周章還有一點沒有談,到時候地方上的郡守以此為借口,讓朝廷給他們弄鋼鐵廠,器械廠那花費更加高,還不如就現在,讓他們自己發展。

周章道:“地方上的事情就讓這些郡守自己決定,朝廷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把河西之地,納入朝廷,設置郡縣,派遣官吏。

這可是朝廷花費了60萬金才購買的土地,要是沒有沒有發展好河西之地,我等都會是大漢的罪臣。”

今年大漢朝廷的重點關注的是河西之地,去年大漢朝廷通過稅改的方式,兜底了季布他們的欠賬,今年更是不斷把藍田糧倉的糧食,布匹,武器裝備運輸到河西去,連極其珍貴的火炮,迫擊炮也運輸300門交給季布他們用來進攻西域的敵人。

在四月的時候,季布就帶著河西諸侯的主力殺進西域,同時季布交出了自己的河西的諸侯國,大漢朝廷設置了金城郡,武威郡,余下的地盤還屬于河西諸侯的大后方,等待季布他們在西域站穩腳跟才會交到大漢朝廷手中。

但河西本就是新占之地,季布他們遠征大漠,又把河西主要的人口都帶走了,現在大漢想要站穩河西,必須在軍事和政治上配合行動。

周章這個大漢丞相本就大權獨攬,所以他對于軍權是極其小心的,一般情況下都不會這么聯系吳盛和鄧宗二人,而這次要把河西納入大漢的統治,顯然是不能少軍事支持的。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的忙碌朝政,徐凡卻在和一群商賈上課,周章就氣不打一處來道:“某在丞相府忙碌的連休息時間都沒有,陛下不是東游西逛,就是給人上課,天下就沒有如此輕松的天子了。”

張蒼道:“這也是丞相您本事大,陛下才能公垂而治。”

周章指著自己丞相長史道:“你去找來陛下,就說明日要開九卿會議,商討河西的事務,請陛下務必要出席。”

“諾!”

翌日,章臺宮大漢九卿匯集,連吳盛,鄧宗太尉府主事,田藏這樣的將軍府老將也參與其中。

上計令張蒼匯報此時河西兩郡的情況。其中包括人口,城池數量,田地,草場等數據。

從數據上來說河西的情況是極其糟糕的,兩郡的田地加起來也就百萬畝上下,戶籍只有一萬一千戶,城池倒是不少,有23座,但大部分都是連縣城都不如的小邑,除了土地的面積,金城和武威兩郡各項數據都比不上關中的一縣之地。

周章道:“現在朝廷最重要的就是要往兩地移民,屯田戍邊,要不然朝廷花60萬金購買的土地,可能會被四周的胡人占據。而且現在最重要的遷移百姓去河西。”

徐凡道:“天下已經太平了好幾年,不少的孩童成年,朝廷要是在河西均田,想來會有不少缺乏田地的百姓愿意去河西。”

均田絕對大漢最厲害的武器,100畝土地砸過來,根本沒有幾個農戶可以拒絕的。

但張蒼卻說道:“陛下,要是在大漢開國時期,均田還有效果,但現在百姓富裕,他們是不會為了百畝河西田地離開中原。”

叔孫通笑道:“我大漢也不全是富戶,總有貧窮之輩,在整個大漢招募,想要弄幾萬戶不難。”

但通政司長蕭何卻搖頭道:“關鍵是我大漢這幾年一直都在向外遷移百姓,想要找幾萬戶真很難。

以臣以前的陳郡為例,農戶子嗣成年,即便沒有土地可以分,但去城中找一份俸祿到達800錢的工作還是很容易的,陳郡工匠一年收入接近萬錢,當地的百姓是不會在意河西的百畝良田的,而邊遠地區貧困郡縣,那里本就地多人少,百姓完全可以在本地均田,根本不用去河西。”

徐凡看向內史葉騰道:“這些年關中人口快速增加,按照上計的數據,已經增加了兩百萬丁口,難道這些人當中就沒有想要土地的?”

葉騰道:“陛下,關中是天子腳下,有誰會愿意不待在關中而去河西這樣的寒苦之地,不要說是100畝田地了,就是200畝田地,只怕也沒有幾個關中百姓愿意去河西。”

一時間宮殿安靜下來,大漢這些年不斷擴張,不斷移民,人口增加的速度,顯然是跟不上土地擴張的速度。

吳盛道:“陛下,還是按照我大漢往年的政策,這兩年先暫停南洋的流放政策,把我大漢的囚徒全部流放到河西之地,有三年時間河西人口增加十萬不成問題。”

吳盛無奈,只能想到這個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

周章想了想卻搖頭道:“河西距離關中太近了,又沒有天險隔絕,這些罪囚很容易逃回大漢,霍亂關中,此事不可取。”

顯然現在大漢的人力資源很難支撐大漢開發河西,以前的辦法不夠用了。

徐凡回憶后世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發現最適合的政策就是軍屯了。

于是徐凡想了想說道:“今年大漢招兵的時候多招募十萬屯田兵,把他們安置在金城郡和武威郡屯田戍邊,完善兩地的基礎設施,只要基礎設施建設的好,自然會有百姓遷居兩地。”

周章發現這是最好的方法,想了想道:“如果是軍屯,兩地的太守最好是我大漢身經百戰的將軍,河西的羌人為數不少,要是他們看到我大漢在河西空虛,未必不會趁虛而入。”

徐凡道:“丞相是言有理,此時金城和武威還是需要身經百戰的老將為太守。”

而后徐凡看了看將軍府那些跟著自己開國的老將,還真沒有多少。

只能說分封制度有得必有失,大量的將領分封到大漢之外了,這減少了這些功臣對大漢朝堂的影響力,但留下來能打的老將真不多了。

徐凡問道:“田藏,陸賈你二人愿不愿意去河西為朝廷戍守邊疆。”

田藏,陸賈出列道:“末將愿意。”

徐凡道:“封田藏為武威郡太守,陸賈為金城太守,你們兩人要為朝廷牢牢控制好河西之地。”

“諾!”

而后徐凡看向鄧宗道:“季布他們在西域情況如何,有沒有站穩腳跟?”

鄧宗回道:“季國公帶領河西諸侯殺入西域,剿滅西域的山國、車師國、車師后城國,蒲類、蒲類后國,小宛國等西域12國。”

吳盛有的驚訝道:“不到半年時間季布大哥就滅了12國?”

在大漢將領看來,即便再落小的國家,那也就是韓國這個樣子,而季布他們去西域也就半年時間,具體滅了12國,平均一個月滅兩國,這要是把季布他們行軍幾千里的時間算上去,平均滅一個國家花不了10天時間,這個效率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鄧宗道:“西域小國很多都是部落,甚至連城池都沒有,有城池小國,也是只有一兩座小城池。”

徐凡笑道:“西域雖然廣大,但條件惡劣,的確沒有什么大國,三五千人就敢稱王,能有幾十萬部眾在西域已經是霸主國家了,但這樣的國家卻扛不住大月氏人和匈奴人的一擊,可見他們的虛弱了。”

而后徐凡命人找來季布他們傳過來的西域地圖,并且標注季心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發現季布他們攻勢如火,短短半年時間就占據了三分之一西域了。

看著這個勢力土,徐凡笑道:“季布他們做的不差,按照這個效率要不了五年時間,整個西域將會為我大漢所有。”

張良看到西域的地圖,無奈的搖搖頭道:“西域太遠了,朝廷難以給季布他們支持,現在西域的情況只能靠季布他們自己戰斗。”

徐凡道:“且不是季布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光朝廷給他的300門火炮就不是西域小國可以抵擋的。”

張良道:“臣說的不是軍事支援,而是人口的支援,季布他們只有幾十萬部眾,而在西域四周卻有幾百萬甚至更多的蠻族,要是沒有朝廷支援季布,那就不是季布他們化蠻為漢,而是我大漢的百姓被蠻族同化了。”

“現在大漢的版圖已經比秦朝時期大了5倍以上,遼東,大漠,南洋,現在又加上了一個西域,我大漢的擴張已經達到極限了,已經沒有人口來支援這些擴張諸侯國的漢化。”

想了想張良道:“陛下,我大漢的擴張應該止步了,等大漢百姓繁衍生息,有充足的丁口填滿這些新占據的田地,鞏固現在的根基。”

以擴張的速度而言,大漢完全是個高配版的大秦,張良真擔心暴秦那種崩潰式的毀滅方式,會落在大漢頭上。

熱門、、、、、、、、、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