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93章 ,快速漢化的遼東與天子的斥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3章 ,快速漢化的遼東與天子的斥責

第393章 ,快速漢化的遼東與天子的斥責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0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大漢歷九年,九月十七日。

張良在許重召的護衛下,沿著遼河一路北上襄平城,同時他也視察著,遼東諸侯對這片土地的開發情況。

雖然張良在奏折上知道,現在的遼東發展的很快,但奏折上的描述,和親眼看到的事物往前是兩回事。

就他在許國看到的情況,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諸侯王國。

在許國的沿海有無數的捕魚船穿梭,為許國提供海魚作為食物,張良可以看到一艘艘捕魚船進入海邊的魚肉加工作坊,海魚只要進入這個作坊,要不了多久就會成為美味的咸魚。

遼東咸魚也以物美價廉的品質產銷整個河北之地,漁業更是許國的第一支柱產業,也是遼東很多靠近沿海的諸侯國第一支柱產業。就張良了解的信息,遼東的漁業產能超過了會稽郡2倍,漁業有利的支持了遼東諸侯的發展。

而出了許國都城,張良看到四周水渠縱橫,一架架水車在河道兩旁緩慢運轉,曠野之上,阡陌縱橫,金黃色的稻谷隨風飄揚。

張良看到這樣的景色下了馬車,從田地當中拔出一顆稻谷,只見這遼東水稻顆粒飽滿,穗粒多,驚訝道:“一直聽聞遼東稻谷顆粒飽滿,清香怡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說句實在話,張良一直想不通,水稻明明是楚地的糧食,品質最好的居然會長在寒冷的遼東,要不是他在長安城吃過諸侯上供的遼東水稻,的確是香甜可口,和南方的水稻完全不同,他都以為這是漢吏弄出來的“祥瑞”,今天他總算是在遼東的田地當中,親眼看到了傳說當中的遼東水稻。

許召笑道:“張丞相要是喜歡的話,某留下最上等的遼東稻谷,給丞相帶回長安嘗嘗,天下的稻谷我遼東最好,這要去了河北之地沒有兩倍的價格根本買不到。”

遼東水稻托徐凡這個天子的福,名聲大噪成為天下最上等的糧食之一,大漢其他糧食價格跌到30錢左右,遼東稻米在本地都有上百錢。去了河北,齊地更是價格翻倍到達200錢,關中達到400錢,所以遼東稻米成為了遼東諸侯的一大特產之一。

中原的海商都愿意從遼東運輸大米回中原齊地販賣,正是有遼東大米這項特產,海商才更愿意來遼東行商,畢竟雙邊貿易的利潤才會高。

張良笑著點頭,而后繼續上路,這一路上每隔十幾里,就可以在馳道兩旁看到炊煙裊裊的鄉里,鄉里之外,則是黃金色稻田和高聳的水車,數量不少,甚至有的超出了張良的預計,雖然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開拓出來,但此時的遼東絕對不算是蠻荒之地。

田地當中已經有村民開始收割稻谷了,每個農戶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和在中原的同伴不同,遼東糧食的收益比中原高三倍,30畝田地的收益就可以抵得上中原百畝,所以遼東農戶的墾荒的積極性非常高,即便這里墾荒,非常艱難,不但要流汗,還要流血。但只要有足夠的收益,當地的農戶還是排干沼澤,墾伐樹木,在遼東開墾出一畝畝的良田。

而這也是徐凡愿意把遼東稻米弄成貢米的原因,遼東需要有造血功能,這樣才能加快大漢的諸侯在遼東的開發進度。

在這些收割的田地當中,張良還看到有很多扁鼻,圓餅臉,身體粗壯卻又比大漢百姓矮一截的農戶。

張良知道這些應該是遼東胡人轉化的農戶,而且數量還不少,幾乎能達到一比一的程度。

“爾等在遼東教化的不錯,此時的遼東和大漢本土無異。”張良感嘆道。

許重召笑道:“這都是天子對我等的教導,當初我等來遼東,天子就三番五次叮囑我等,之所以把我等分封在遼東,一是酬謝我等對朝廷的功勞,二就是要我等行太公召公之事,把遼東化胡為漢。我等在遼東可是一直不敢忘記天子的教誨。”

張良點頭道:“許侯教化之功,良必上報天子。”

許重召道:“國相田齊也是大功臣,某剛剛來遼東,國相就向某進言,要在許國境內所有的部落接受大漢的文字法律和制度,建村里,開田地,敢有不服大漢教化者,必定毫不留情的剿滅,這才有今日遼東入中原的景象。”

封建貴族和封建官僚終究是不同的。他們更加適合生產力落后的蠻荒地域。

封建貴族,把遼東看成是自己的產業,對于自己家的產業,那當然是巴不得越興旺越好,任何潛在的敵人,他們都會想辦法消滅。

所以遼東才能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化胡為漢,森林,沼澤被開墾成田地,空曠的遼東大地出現一座座城池,一個個炊煙裊裊的鄉里。

封建官僚怎么可能有這么強的行動力,責任感。

他們是流官,做事情得過且過,生怕地方上出現事端,讓他們政績變得難看。

這就導致封建官僚面對越老實的農戶,他們越敢壓榨,越鬧事的胡人,他們越要推讓,生怕引起地方上的叛亂。

雖然不是每個封建官僚都是這樣,但大部分的封建官員卻是這樣的。

要是從戰國設立遼東郡縣開始算,歷史這片土地的漢化過程持續了兩千年,反反復復,一時胡人實力強,一時漢人實力強。

比起快速被漢化的中原地區,遼東惡劣的氣候雖然是漢化緩慢的一個原因之一,但封建官吏不適合開荒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這也可以算是生產和分配不配套導致的結果。

而大漢的這些諸侯就很適應這樣的蠻荒之地,他們不會有那么多顧忌,當初推行漢化的政策的時候,遼東胡人引起的騷亂,那些不服氣的胡人四處作亂,拒絕漢化。

但遼東的胡人很快被大漢這些,從亂世殺出來的諸侯鐵血鎮壓了。

任何敢不服從大漢教化的胡人部落,紛紛倒在了這些大漢諸侯的刀前。

在大漢諸侯充沛的武德教育下,遼東這片土地的胡人,或是成為大漢的子民,或是成為大漢的盟友,聽從大漢的指揮,消滅這一片地區不服從大漢教化的部落。

這才不到10年的時間,遼東胡人的勢力減少了一大半,只有在更北方才存在一些大漢盟友的部落勢力。

遼東的南方,原本的胡人部落,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說漢話穿漢服的漢人。

草場變成了一塊塊田地,部落成為了一座座城池,遼東這塊土地多了兩百萬漢人。

大漢這些諸侯十年做的事情,超過了燕秦官吏上百年做的事情,可見在開墾地方上,封建諸侯還是比封建官員更加合適。

張良他們繼續前線,他看到了大量的百姓在遼東樹林當中辛勤伐木。遼東的原始森林,成片被伐倒,然后,扎成木排,順流而下,運去造船廠。

這些巨木也是遼東的特產之一。以前他們會被海船拖到廣陽郡造船廠。

而現在遼東有自己的造船廠,現在這些木料只需要順流而下,成為遼東造船廠的原材料。

而剩下的小木材,則會被送到一些小的造船廠,制造小的漁船,畢竟漁業也是遼東的支柱產業之一,

上下游的產業鏈極其廣大,有裝魚的木桶,有腌制的鹽田,甚至還有海外的香料,也會有少量的運輸到遼東,然后被制作出美味的魚肉罐頭。這個產業鏈雖然簡陋,但在遼東卻極其重要,養活的上百個作坊,大大小小幾萬的工匠。

大漢歷9年9月25日,襄平城。

大漢的各路諸侯早已匯聚于此,他們在襄平城城門口,等丞相張良到達。

“某早就說了,不能太貪心,不能太貪心,長安城可在天子的眼皮底下,天子雖然仁義大方,愿意補貼我等,我等也應該識趣見好就收,弄了10億錢就應該知足了,不能太貪心。”

“結果你們還要弄什么遼東軌道建設計劃,一出手就是十億錢,大有把長安薅禿的架勢,現在好了,天子怒了,等會還不知道會如何敲打我等。”

張良此地來遼東要做什么事情,遼東的諸侯早就知道的七七八八了,定然是因為他們在長安城集資的事情。

許玄氣憤道:“劉老三,你是我們當中最貪的,一個造船廠就弄了1億錢,現在你怎么好意思指責我等。”

劉邦當即大怒道:“當初要不是乃公提醒你們有這樣的好事情,你們只怕還在抱著野人婆娘在睡覺,能借到這么多錢,弄到這么多產業!現在反而恩將仇報了,果然好人不能做。”

呂臣道:“好了,不要吵了,當初我等弄出這么大的計劃,還不是為了遼東的發展,現在誰看不出木軌的便利,要是我遼東也建設了木軌,發展必定更上一層樓。但現在看來還是某拔苗助長了,遼東的發展還得一步一個腳印的來。”

陳嬰笑道:“大家都是兄弟,何必在這里起爭執,被天子罵就罵兩句,能有多大的事情。”

“反倒是推恩令這事情讓某頭痛,嫡長子繼承家業固然是王道,但其他的子嗣,也是為我等的諸侯國出了一份力的,也是我等的孩子,我等的家業都貼在諸侯國上了,想要其他子嗣過上富人的生活都難,這段時間鬧得家里都不安寧,真不知道該如何好啊?”

陳嬰的煩惱,也是這些諸侯的煩惱,很快他們就把話題轉向推恩令。

許玄煩惱道:“想要一碗水端平何其難也,我有時候都在想,干脆把諸侯國平分給這些孩子算了。”

呂臣道:“可不要亂來,看看陳馀的子嗣,再分一代,他們就是大漢的低級貴族了,要是這些人當中沒有人杰的話,陳馀的后代必定沒落,只有在草原上的這支才能富貴延年。”

“我等的諸侯國更小,真推恩的話,只怕到第三代就會淪落成為大漢的普通百姓。”

陳嬰看向劉邦道:“我們當中就你子嗣最多,你是如何抉擇的?”

這些諸侯當中就是劉邦的年紀最大,子嗣最多,庶長子的年紀都超過三十,所以陳嬰想聽聽劉邦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子嗣。

劉邦道:“乃公也和你們一樣,家里的妻妾吵得天翻地覆。不過我那大婦能壓得住局面,她們也只敢給自己的兒子弄個好前程,不敢有太多非分之想。

老大幾年前,某托陛下照看,現在已經是開發錢莊的分掌柜,管理著整個會稽郡的錢莊,經手的錢財比伱們這些叔伯都要多,也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事業了。

某現在把其他快成年的小子,都送到了長安城各大學府去學習,他們學成才了,就想辦法讓他們留在大漢發展。要是沒有才能,不成氣候,就想辦法給他們在大漢留一份家業,好歹做個富家翁,富裕的過一生。至于孫子輩,那就兒孫自有兒孫福了,乃公都照顧他一輩子了,他兒子就輪到他自己去照顧。”

呂臣驚訝道:“劉季你總是走在我等前頭,我等怎么就沒想到,可以把子嗣送到長安學府,交給天子來照看。”

“這個主意好,長安的學者匯聚,在長安學習成才率高,即便不成才,長安的生活也比在遼東要好的多了。”

劉邦的做法,一下子讓他們有一條新的選擇了。

這個時候張良的車隊緩緩的來到了襄平城外。呂臣帶著遼東諸侯前往迎接。

“臣等見過天使!”呂臣等遼東諸侯對張良行禮道。

“免禮!”張良持節道。

然后張良和幾位諸侯寒暄一陣,進入襄平城,諸侯大會的會場。

張良坐在首席道:“此次諸侯大會,某代表天子來巡查遼東的情況。”

呂臣等人按照往常慣例,向著張良匯報了自己諸侯國的情況,并且把他們應該上交的給天子的貢品轉交給張良。

做完這些流程后,張良道:“天子此次還交代本相,詢問你們通過長安城招募的資金,作坊建設的情況,盈利情況等。”

“啊!”對此呂臣等人意外又不意外。不意外的是,他們肯定知道天子會詢問這些事情。但問得如此仔細,就讓他們感到意外。

這些錢他們到手之后,一部分花在項目上,另外一部分填補其他的虧空,現在天子找他們要賬本,他們根本連賬本都沒做,到哪里去找?

張良嚴肅道:“長安的富商也是天子的百姓,天子有責任,維護他們的正當利益。”

“當然天子也考慮到股票是新鮮事物,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外和準備不足的情況。”

說完張良拍拍手,幾個中老年人來到大殿之內。

張良道:“這些人是中小股東派遣過來的賬房,他們是來檢查作坊的項目進度和賬目情況的,以后你們花錢都要在這些帳篷的監督之下,專款要做到專用,這一點不單是要在大漢境內實行,在你們這些諸侯國也要可以實行,賬目要是不清楚的,還是早點弄清楚為好。”

劉邦等人尷尬笑道:“這是自然,大漢的富戶,投錢給我的,就是我等的東家了,東家來查賬天經地義。”

劉邦倒是不擔心,他的造船廠建設好之后,專門給遼東的諸侯建捕鯨船,收益極其可觀,他只要補一些缺口就是了。

其他諸侯就沒有劉邦這樣幸運了,他們的項目大部分還沒有完成,還沒有開始賺錢,他們現在只能想辦法自己填補上缺口。

張良繼續道:“大漢成立了股票監理會,以后會監督所有在長安上市的作坊,任何貪污腐敗,欺詐的行為,都按違反漢律處置,朝廷必定會做出嚴厲的處罰,哪怕是諸侯貴族也一樣,要是不能償還投資者的錢財,朝廷有權利追責項目發起人的所有財富,包括諸侯國也在內。”

是的,這就是徐凡制約這些諸侯的手段,那就是股票正規化,規范這些上市作坊的責任。

做到權責對等,你做生意虧了徐凡不追究,但你要是轉移錢財,或者故意虧損,那就不要怪徐凡這個天子從重處罰了。

徐凡這個天子可以保證你們正規渠道融資,但想要弄欺詐,導致正規大漢的金融市場出現一個缺口,市場失衡,成為貴族豪強收割百姓的地方,這樣的行為徐凡是會嚴厲打擊的。

都可以從金融市場賺快錢,誰還愿意情況弄作坊賺錢,已經掉過一次坑的徐凡,不會讓大漢繼續掉坑里了。

最后張良嚴厲道:“天子還有最后一句話,要本相轉達給各位。”

“你們身為諸侯,已經富貴至極,要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這樣才對得起天下百姓對你們的供奉,要是想走歪門邪道,就不要怪朕這個天子替天下的百姓處罰爾等。”

呂臣等諸侯聽到徐凡如此嚴厲的話,嚇得戰戰兢兢道:“末將不敢!”

張良道:“好了,天子的旨意本相已經轉達了,爾等好自為之,即便真要有建作坊,也要三思而行,量力而為。”

張良離開之后,在場的諸侯才松口氣。

“太嚇人了,某跟著天子10年,還從未聽天子用如此嚴厲的口吻來斥責人。”呂臣有的心驚肉跳道。

陳嬰道:“我們還是要聽天子的話,要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我等已經是諸侯了,沒必要為了錢財得罪天子,要是失去封地,更是愧對家族了。”

陳嬰就覺得,以后他再也不碰股票了,甚至還要定下家規,不允許子孫后代碰股票。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