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80章 ,夸功游街與女婿爭奪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0章 ,夸功游街與女婿爭奪戰

第380章 ,夸功游街與女婿爭奪戰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5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漠北大戰勝利消息傳回長安城,引起整個歡樂,大漢朝廷以丞相周章為首的三公九卿也是松口氣,消耗如此巨大的戰爭終于結束了,朝廷能回到正規的軌道當中了。

當然戰勝勝利不代表漠北大戰就這樣結束,還有極其繁復的賞賜事務,功臣得到的賞賜做好,漠北大戰才算是做好了。

但周章卻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大漢近七十萬功臣的賞賜不是現在大漢朝廷可以拿出來的,按照大漢往年標準,即便高級軍官的賞賜排除(他們有封國,有封地的賞賜。)大漢朝廷還需要70萬金的賞賜。

周章派遣假相張良,御史大夫陳林,上計令張蒼,廷尉吳廣,少府令陳錘,宗正叔孫通等三公九卿聽取天子關于功臣賞賜事宜。

天子下令,今年的諸侯大會在平虜堡召開,大漢境內諸侯都要在平虜堡匯集。

大漢八年,十月五日,平虜堡。

假相張良對徐凡說了朝廷現在的難處,并且詢問天子意見。

陳勝不樂意道:“幾年前,朝廷進攻齊國不也征召了60萬大軍,當初能所弄好賞賜,現在我大漢的財政是當初的兩倍,怎么就不行了。”

上計令張蒼道:“當年朝廷清繳了六國豪強的財富,但即便是如此龐大的財富,賞賜給60萬士兵之后,剩下的也是寥寥無幾,而匈奴人卻比不上六國貴族富裕,朝廷獲得的戰利品遠遠比不上軍費的開銷,更不要說這些戰利品還是匈奴人活命的口糧,朝廷要統治大漠,這些牲口就不能分。”

而后張蒼看向徐凡勸說道:“陛下,這樣的舉國大戰,以后能不打,還盡量不要打,對朝廷的傷害太大了。”

在張蒼看來,這種舉國體制的大戰消耗太大,即便是大漢的體魄,也很難承受這種大戰的反噬,尤其是天下的財富之地,已經被大漢占據光了,天下邊邊角角的爛地,奪取只能白白消耗大漢的財富。

徐凡笑道:“這樣的大戰以后不會出現了,朝廷也沒有需要發動舉國之人的敵人了。”

徐凡看著張良問道:“朝廷能拿出多少錢?”

張良道:“根據丞相算出的財政結余,朝廷能拿出20萬金分封功臣。”

徐凡點點頭,大漢的財政還是很健康的,這要是換成我大宋,不要說結余20萬金,欠個四五十萬金都有可能。

宋仁宗那樣不喜歡動的人,打了一場西夏大戰,都得變法籌錢,可見當時大宋的財政窘迫到什么樣子

徐凡道:“為了這次的漠北大戰,朝廷囤積了大量的物資,馬匹超過20萬,輜重車超過六萬架,棉衣十幾萬件,上百萬匹各色布匹,這些貨物可以詢問士兵的意見,朝廷就以5折的價格算給他們做賞賜。”

“還有對于士兵的賞賜可以5年時間分批賞賜,如此能降低朝廷財政的壓力,當然朝廷也不能讓士兵吃虧,每晚領一年的賞賜,則多給士兵兩成賞賜,朕舉個例子,朝廷賞賜一個士兵一萬錢,今年領,則只有1萬錢,明年則是12,000錢,后年則是14,000錢,以此類推得到的賞賜越晚,能獲得的錢財越多。”

張良喜道:“臣明白。”

徐凡看著陳林,吳廣道:“北伐的大軍即將返回,對士兵功勞和賞賜一定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不能讓有功之臣受到委屈,出了差錯朕就找你們。”

陳林和吳廣道:“臣等定做到公平,公開,公正,不遺漏任何一個有功之臣。”

對于這點陳林和吳廣已經有準備了,他們這次把御史大夫府和廷尉府的精銳全部帶來,有上千人,就是為了對戰后對士卒功勞進行計算和核算。

徐凡道:“漠北之戰雖然結束,但我大漢統治漠才剛剛開始,大漠極其廣大光靠諸侯難以鎮壓,大漢境內伯,子,南爵,愿意在大漠領取封地者,朝廷都予以幫助。”

這事吳盛已經和他們討論過了,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樣的賞賜太厚,但如果只分封大漠,張良他們也能接受。

“諾!”

以張良為首的大漢,三公九卿,忙碌計算對于功臣的賞賜,還要把整個大漠劃分成這上百塊諸侯國,要肥瘦相當不能有太大的差距。

這就非常傷腦筋,張良等找出來了幾十幅大漠的地圖,又詢問了上百大漠各族的老人,弄出了一副極其精準的沙盤,上面記載著大漠的河流,草場,山川,戈壁,沙漠。

有了這沙盤之后,張良等人終于可以劃分各個諸侯國。

隨著北伐大軍緩慢回歸,各路參加諸侯大會的諸侯,各地的士子也開始匯聚在平虜堡。

尤其是各地的士子,就好像趕科舉一樣來到此地。

漠北之戰后天子要的再次大肆分封諸侯,據說分封的規模不差于當年大漢開國的那一次。

這消息早就引起天下人的轟動了,普通的百姓,只羨慕即將成為貴族的人。

但對于那些消息靈通的讀書人來說,這又是一次相當于大漢開國的盛世。

當年大漢開國,每年都要招募三千以上的漢吏,這樣大規模的招聘一直持續了5年。那真是讀書人的黃金歲月,只要熟讀任何一家的經典,那就可以成為漢吏,百家士子更是朝廷搶著要的精英。

只要能立下功勞,就可以馬上升官,當時的大漢,不知道有多少人只花了短短五六年時間,就從百石的小吏,變成了兩千石的郡守。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事情在那段黃金歲月,可謂是比比皆是。

不像現在,讀書人越來越多,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科舉越來越難考,即便考上了,也只能成為百石的小吏,在官場上難以升遷。

這一系列激烈的變化,不過是在短短五六年時間完成,大漢由人才不足,變成了人才充裕。很多士子看著自己的前輩,只比自己幸運的早,投靠大漢兩三年時間,雙方的地位卻是天差地別。

他們也只能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

而這次天子的分封,終于讓他們再次看到希望了,天下將會多上百個諸侯國,每個諸侯國即便是只需要上百官吏來管理,這也是上萬個名額,更不要說還有大量的伯爵領,子爵領,男爵領。

那些諸侯國都是草創階段,他們不需要排資論輩,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很快脫穎而出,成為新的卿大夫。而沒有一個讀書人,是認為自己沒有才能的,他們只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缺乏明主賞識。

而現在天下多了幾百明主,自認為是千里馬的士子,認為天下終于不缺乏賞識自己的伯樂。

所以此時平虜堡涌入的士子有好幾萬人,讀書人的數量甚至超過了長安城。

大漢八年,十月十五日。

大漢三路大軍主力終于發揮平虜堡。

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大漢三路主帥季心,韓信,呂臣。

在他們身后就是一排排端著冒頓,匈奴首領,將軍的首級,這些士兵排成了4列,整整端著40顆首級。

在這些士兵之后,則是兩千余立下大功的軍官和士兵。

這些功臣身材魁梧,騎著高頭大馬,身穿閃亮的盔甲,胸前掛著用綢布置的花朵,每個人都是雄赳赳,氣昂昂,一看就是英雄之輩。

當隊伍即將進入平虜堡之時,韓信等人看到,以假相張良為首的大漢三公九卿,他們身后還有兩千參軍漢吏隊伍,等候在城門口外。

而后在韓信他們愕然的目光下,張良牽著韓信的馬,陳林牽制季心的馬,吳廣牽著呂臣的馬。而后的參軍漢吏也各自牽著功臣的馬。

張良道:“幾位將軍為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值得我等牽馬。”

其實徐凡本想親自牽馬的,但張良的人都勸諫徐凡,說他是天子,身份不比以往。

看到所有的眾臣都反對,徐凡只能作罷,讓張良代替自己去迎接這些功臣

呂臣笑道:“一直都是某給別人牽馬,卻沒有想到某也有坐在馬上的時刻。”

季心也習以為然,以前他給功臣牽馬,現在只不過是換了個身份而已,這也是大漢的傳統。

反倒是第1次有這樣待遇的韓信有點坎坷不安。

后面牽著馬的吳盛看著坎坷不安韓信道:“安心接受這份榮耀即好,這可能是你人生最后一次夸功游街,以后的天下,大漢再也沒有強敵。”

“沒有敵人嗎!”

也是,匈奴人都滅了,舉目四望,整個天下哪里還有能被大漢稱之為敵人的國度。韓信內心一陣傷感。

就這樣張良等人牽著馬,帶領韓信他們入城時,整個平虜堡都轟動了。

街道兩旁有無數百姓,街道兩旁的小樓,乃至樓頂都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無數人伸長了脖子,看著這些大漢的英雄回歸。

當韓信他們入城之后,街道兩旁的歡呼聲達到了最高,無數百姓把準備好的鮮花撒向韓信等,一時間街道成為了花的海洋。

“從今以后我大漢北方再無敵人,太平盛世已然來臨!”韓信大吼道。

在場的百姓聽到了韓信的呼喊,先是一愣,而后也跟著歡呼雀躍道:“天下太平,天下太平。”

而在歡呼的人群當中,有無數讀書人,看著這些騎著高頭大馬,穿著閃耀的鎧甲英雄豪杰,眼冒金光。紛紛查看自己心中的明主。

“丞相張良牽著馬那個是漠南都督韓信,據說這次就是他擊潰了匈奴人的主力,斬了匈奴人的單于冒頓,此次漠北大戰他是首功之臣,當年齊國之戰,韓信都督已經封侯了,此次肯定會封為國公。”

“韓信都督的年紀不過三旬,已然成為大漢最頂級的貴族,要不了多久還會成為諸侯王,我等真活在狗肚子里去了。”

這段話很快在街道上流傳開了,無數人看著韓信眼冒金光。

“此次韓信都督必定會成為國公,以天子大方,必定會分封一個大的諸侯國,到時候都督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才,此乃吾等明主也。”

大量的士子把韓信當為自己的第一目標。

還有不少了解韓信信息的人,說出了他的故事,什么當年為南昌亭長門客,卻被南昌亭長趕走,嘲諷南昌亭長眼瞎不識千里馬。

因為吃不起飯,淪落為乞丐,被漂母養了幾個月,而后以千金回報漂母。

當今天子慧眼識英才,五六年時間,韓信就從一介小兵成長為天下最頂級的諸侯。

“大丈夫當是如此!”聽到這個故事的人,在羨慕韓信建立功績的同時,暗暗的以韓信為榜,也要參軍立下大功,成為諸侯王。

大漢的階級流動,算是幾千年來最暢通的時期,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情比比皆是,英布季布是他們以前的榜樣,而現在韓信是他們現在的榜樣。

正因為有這些出身低微的榜樣出現,他們自認為自己也可以達到。

當然還有不少務實人覺得最前面的頂級貴族競爭太激烈,他們把目光盯在后方,能有一伯爵領,子爵領,男爵領也是不錯的明主,這些人的競爭相對更低一些,更加容易獲得成功,以這些大漢中低貴族為跳板,獲得卿大夫的身份,再想辦法向著更高層發展。

街道中央的明主太多,很多士子都覺得有點看不過來,但他們內心卻是越來越興奮,明主越多,他們的選擇自然也就越多,成功的幾率也就越高。

但除了士子盯著這批大漢功臣,還有一個大漢的新興階層也在盯著他們,就是大漢的作坊主和商賈階層。

大漢開國以來,把產業也作為天下的根基,對這些作坊主進行了扶持,大漢的產業興盛發,給這些人帶來了天量的財富。

但他們內心一直有很重的憂患意識,他們清楚知道大漢是屬于漢吏和貴族的,他們手中擁有的財富越多,越容易被人當豬宰殺,這種事情太常見了,官商聯合才能存活下來。

很多人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想辦法轉行,歷史上這些人的選擇是把財富轉移到土地上,造成了大量的流民,但在大漢他們的財富根本沒有辦法向土地轉移。

這些人就開始想其他的出路,而在于軍功立國的大漢,就沒有比和大漢貴族聯姻更好的選擇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坊主覺得這是雙贏的事情,天子以諸侯鎮壓大漠他們也清楚。

而想建立一個富饒的諸侯國,花費的財富是極其龐大,季國公為了建設自己的諸侯國欠了天子十萬金。以此就可以看出建設一個諸侯國的開銷。

這些功臣雖然有諸侯國,但他們沒有錢財,而他們有錢財卻沒有權利,雙方的合作可謂是天作之合。

所以有不少人以老丈人的心態看著這些功臣稱贊道:“好丈夫,果然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管家,行動!”

一個嗓門大的老者吼道:“某太原王氏,公卿世家,今家中有一女,年方二八,相貌清秀,各位英雄豪杰可有屬意者,我王氏愿意出萬金加三座作坊作為嫁妝。”

此言一出,熱鬧的街道到處都是到處吸一口冷氣的聲音,為了嫁女,居然拿出富可敵國的財富,這是不是太拼了。

當第一個人開口之后,其他人也急不可待道:“某晉陽令狐氏,公卿世家,家中有三女,皆相貌清秀,國色天香,各位英雄豪杰有意者,某也愿意出萬金做聘禮,再加2000只羊,500匹馬。”

令狐氏這份言語,讓不少人都暗罵他無恥,其他人都只想抓一個英雄豪杰當女婿,他直接想要抓住三個,這是擺明了要壞規矩。

面對如此加價的情況,更加瘋狂的公卿家族出現,不但在聘禮上和前面兩家一樣,還答應派遣家族的子弟,幫助他們建立諸侯國,總之一句話,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一時間爭奪女婿的氣氛極其激烈,很多人甚至相互大罵揭老底,這種精彩的大戲,看的四周吃瓜群眾激動不已,本來是想看一些英雄豪杰的,卻沒想到能看到這樣吃瓜大戲。

當然這些都是舊時代的公卿,他們也有自己的傲氣,看上的都是大漢最頂級的貴族。

還有一部分相對在后方的英雄豪杰,他們就成為了漏網之魚。

一些次一點的商賈家族紛紛趕往后方,這些人的家主大喊道:“某家小女國色天香”

“某家小女貌比西施”

對那些英雄豪杰爆出了自己的嫁妝,上千萬錢,幾千的牛羊牲口,或者是一座作坊。

這些商家知道,這次的聯姻可能是他們家族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成了,他們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擺脫自己牛羊的尷尬身份。

要是沒有成功,隨著他們的家產越來越,他們的家族也會越來越危險,直到最后家破人亡。

所以沒有一個人想錯過這個機會,哪怕傾家蕩產,他們也想完成這次的聯姻。

而突然出現的天量老丈人,讓這場夸功游街拐上了奇特的方向。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