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79章 ,上行下效與安心種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9章 ,上行下效與安心種田

第379章 ,上行下效與安心種田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5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大漢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平虜堡。

朝廷的大軍出征已經有兩個多月了,大漢近百萬青壯,在廣闊上大漠進行最殘酷的廝殺。

而在大漢內地的郡縣,卻已經到來秋收時節,大漢內地的無數的百姓,都開始投入到秋收工作中,因為缺乏青壯,大漢內地郡縣田地當中多數都是婦女和老人,帶著孩子,在田地中勞作,他們將一穗穗的小麥,粟米收割,脫粒、歸倉。

而在雁門郡,平虜堡等地被俘虜的匈奴戰俘則被利用起來,秋收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就這樣白白看著他們在營地看押,卻不利益實在是太浪費了。

于是大漢和他們約定好,他們每收割百畝田地就給他們一只羊的私人財產,這讓匈奴人俘虜勞動力積極性空前高漲。

在雁門和平虜堡一帶到處都是這樣匈奴戰俘收割田地的糧食。當然為了確保安全,這些俘虜大部分都是集中使用,在他們一旁有一曲漢軍精銳監督他們。

平虜堡郊外農田。

徐凡揮舞著大鐮刀,快速割到身前的小麥,他每次揮刀都會有一丈多寬的小麥被割斷,徐凡本就力氣大,加上他手中的大鐮刀也是整個平虜堡最好最鋒利的,所以徐凡收割的速度極其快,陳勝也只能跟在徐凡身后忙碌的捆綁稻谷。秋日的太陽本就毒辣,很快陳勝就汗流浹背。

而天子都加入搶收當中了,平虜堡的漢吏和漢軍軍官,自然也要在徐凡這個天子面前表現,他們也極其熱烈的加入搶收當中。

所以今年平虜堡的百姓看到,鄉薔夫,縣里大大小小的老爺們到田地當中幫助他們收割糧食,說什么他們是大漢功臣家屬,你們的子侄在前線保家衛國,我們在后方就應當照顧你們。

這番話讓當地的百姓十分愕然,他們并不了解其中的情況,只是覺得漢吏變化太大,不但幫助他們干農活,而且還干的還非常賣力,還真不是做做樣子。

在雁門郡百姓也看到他們的郡守酈商,帶領雁門大大小小的漢吏,深入基層,幫助出征的士兵家屬收割糧食。

因為有徐凡的帶頭作用,平虜堡大部分人都在田地當中,哪怕是做做樣子也拿起鐮刀收割。

“開飯了!”一隊運輸食物的漢吏推著裝滿食物小車來到田地當中大叫道。

陳勝聽到這聲音喜道:“姐夫,開飯時間到了,我們歇一歇。”

徐凡拿下自己頭頂的草帽,用毛巾擦了擦汗道:“好。”

而后徐凡和陳勝兩人,走到一個樹影下面,那里早有漢吏弄好的桌椅,上面擺著四菜一湯。

陳勝灌了一大口涼水,癱坐一旁喃喃自語道:“終于活過來了。”

他早已經不是陽縣鄉下的小青年,雖然平虜堡的伙食還算豐富,但他卻累的沒有多大胃口。

徐凡卻拿去碗筷快速的開吃起來,并且對陳勝道:“你也快吃,不吃飯,等會沒有力氣收割。”

陳勝拿去碗筷有的抱怨道:“姐夫,你是皇帝了,在平虜堡處理軍務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頂著大太陽在田間收割糧食。你一個人能頂幾個農夫。”

因為徐凡這個皇帝經常去地方巡視,陳勝這個衛尉差不多成為了徐凡的私人保鏢。要是這樣也就算了,但偏偏徐凡去了地方經常不是給百姓修房屋,就是收稻谷。

這就很要人命了,他在長安城已經很少做重體力活,更不要說是更加辛苦的農活了,每次下田他真有一種死一次的感覺。習慣長安富裕生活的陳勝,已經很難適應大漢鄉村的生活。

徐凡笑道:“韓信他們都深入大漠三千里了,我能處理什么軍務,難道在平虜堡下命令讓韓信把弓弩調高三度?”

說完徐凡自己都笑了。笑著笑著他又一陣失落,這個梗只有自己能體會其中之意。

在這個世界他前所未有的孤獨,只有秦泊幾個少數志同道合之人能稱之為知己,把這個世界改造成為他熟悉的樣子,也一直是徐凡的動力。

“仗打到現在這種程度,戰場的事情只能交給季心,韓信,呂臣他們三人,后勤事務平虜堡的參軍可以弄好。

我這個天子在這里,只能起到一個身先士卒的作用,今年河北少了近百萬青壯,秋收肯定會受到影響。今天我在這里收割糧食,能讓河北的漢吏重視秋收,哪怕只是減少百分之一的損失都是值得的。”

徐凡后世經歷,讓他一直認為上行下效是非常重要的,你上面不能打好榜樣,下面肯定會更加亂來。

遠的都不說了,就說近的秦吏,用十年時間統一天下的秦吏,和用三年時間就丟光了天下的秦吏,大部分應該都是同一批人。

秦吏腐化如此快,如此嚴重。除了他們在天下一統之后,忘記初心,放棄理想信念是內因之一,但始皇帝沒有起好帶頭作用也是一個重要的外因之一。

你始皇帝收盡天下美女,廣建宮室,下面的秦吏自然認為打下的天下有他們的一份,他們也可以三妻四妾,也可以廣修豪宅。

始皇帝帶頭作用下,秦吏快速腐化,成為了壓垮大秦天下重要稻草之一。

漢吏肯定是這個世界最會揣摩心思的人,只要徐凡能保持簡樸做法,保持和基層的聯系,善待百姓。

他們即便做樣子也不敢奢侈無度,反而會以穿有補丁的衣服為榮,也不敢肆意妄為的欺壓百姓。

即便徐凡知道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做樣子,但總好過連樣子都不做了,或者是不愿意做,下個田也要鋪紅毯。能做出這樣腦殘的行為,就說明上層和下層開始脫節了,他們連做樣子都開始敷衍了事了。

就以徐凡這幾年實踐來看,效果不錯,漢吏群體還是保持開國的簡樸務實的作風。

他的行為總會感染一部分理想主義者,讓他們的理想不會因為漢吏的行為而破滅,這個世界多一個理想主義者,就會多一份光。

徐凡要做的事情是保護這些光,讓他們帶來天下前進,而不是讓他們被世道摧毀自己的信念。

徐凡看向陳勝搖頭道:“倒是伱缺乏勞動,要不是我帶著你下鄉,只怕你已經和底層脫節了,你還記得當年在陽縣家鄉秋收時的幸福嗎?”

陳勝有些尷尬,但很快反駁道:“我跟著姐夫造反,就是不想在鄉下種地。”

徐凡卻搖頭道:“長安城雖然富裕,但也很容易把人給養廢來,你有沒有建立諸侯國的想法?”

陳勝這幾年雖然一直跟著自己,但卻沒有實踐治理地方,他現在還沒有成為紈绔子弟,這還是多虧小時候在陳家里的生活經驗,但富二代終究不如打拼出來的富一代。

陳勝好歹是自己的第一個學生,徐凡也不想看到他就這樣淪為一個普通的外戚,在整個大漢就沒有比開辟出一個諸侯國更加能磨練一個人的了。

陳勝喜道:“可以嗎?但父親和姐姐都說要我保護好姐夫。”

徐凡道:“匈奴已經是大漢最后一個強敵了,此戰之后,匈奴也會煙消云散,我大漢的重心會放在治理天下上,我最多下基層巡視,不會太危險的。”

而后徐凡看到陳勝道:“倒是你,你想成為諸侯,但有能力能開拓出一片熱土,讓百姓安居樂業?”

陳勝喜道:“我跟著姐夫學了好幾年的治國之道,要是姐夫愿意給我這個機會,我會治理出一個不差給大漢的富裕諸侯國。”

陳勝看著英布這些人開疆拓土成為一方諸侯,早就心動無比,他也想有人叫他陳王,只是他的父親和他姐姐要一直要他保護好徐凡,他才止住成為諸侯的想法。

徐凡點頭道:“記住你現在的初心,不要做了諸侯王就忘記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徐凡他們聽到北方奔馳而來的戰馬聲音,徐凡遲疑的看向聲音的方向,發現有一條煙塵出現。

陳勝也看到這幕,他大驚叫道:“親衛警戒,護著陛下離開此地。”

雖然陳勝看出這支騎兵不多,但他卻不敢冒風險,畢竟這里太靠近匈奴的領地了,誰知道匈奴人會不會派遣一支騎兵殺過來。陳勝快速帶著徐凡離開此地。

徐凡也沒有矯情,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他還是懂的,他這個天子要真在平虜堡出現意外,大漢在漠北的軍隊都有可能出現潰敗,這種情況對大漢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很快四周收割稻谷的漢軍,丟下鐮刀,拔出戰刀把徐凡包圍起來,沒多久十幾匹就來到此地,陳勝帶著徐凡騎上戰馬撤回平虜堡內。而留在此地的漢吏也快速逃離此地。

但這支騎兵直接奔向平虜堡道:“開城門,有重要軍情。”

一個漢吏大吼問道:“前線情況如何?”

傳來的騎兵壓抑不住喜色道:“前線大捷,漠南都督殲滅8萬匈奴主力,樊噲將軍陣斬匈奴單于冒頓。都督在戰勝匈奴人之后在北海立碑,以后整個大漠都是我大漢的領地了。”

“萬歲!”城墻上漢吏漢軍士兵同時歡呼起來,冒頓被征斬了,匈奴人被殲滅了,以后大漢北方再也沒有強敵了,平虜堡再也不用擔心,匈奴人南下了。

而匈奴人卻是悲喜兩重天,悲的是自己的部落真滅亡了,他們的內心還是有點沉甸甸的難以接受,喜的是現在他們終于可以沒有顧忌的成為漢人了。

軍官打開城門放這支騎兵入城,勝利的消息也不斷傳開,這樣歡呼的聲音,跟著這隊騎兵身后不斷響起,傳捷報的騎兵到了平虜堡更是上百人不斷大吼勝利的捷報。平虜堡百姓聽到這個捷報,頓時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街道上倒是都是歡歌載舞人群。

胡亥知道漢軍勝利之后大喜道:“我等馬上出發,去大漠圈地。”

說完胡亥等人騎馬就向大漠趕過去。

而在平虜堡像胡亥這樣的人為數不少,他們也像胡亥一樣,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馬上奔向大漠。

平虜堡,議事廳。

“陛下!”陳勝激動道:“我軍大捷,韓信殲滅了8萬匈奴人主力,樊噲征斬了冒頓,漠南軍在北海俘虜了近百萬的匈奴牧民。韓信還在北海立碑,以后大漠就是我大漢的領地了。”

徐凡激動道:“好,韓信沒有讓朕失望。”

霍去病做到的事情,韓信也做到了,自己也算是沒有浪費他的軍事才能了。

沒有匈奴人,自己終于可以安心種田,安心堆科技樹了。

而后徐凡從陳勝手中接過韓信的戰報,略過那些恭維的話,韓信在漠北之戰,征斬匈奴精銳2萬余,俘虜6萬和近百萬的匈奴部眾,還有幾百萬數量的牲口。加上漠北大戰俘虜的匈奴部眾,匈奴人在漠北的勢力可以說是被大漢連根拔除了。

徐凡道:“此戰漠北大戰,我大漢百姓全力支持,三軍將士用命,中原攻克強敵,把此捷報公告天下,此戰過后,我大漢再無強敵,以后天下的百姓就可共享太平了。”

陳勝等人道:“諾!”

徐凡繼續道:“命《大漢月報》派遣人手去前線,命令戲曲團去大漠勞軍,同時收集我大漢有功之臣的事跡,而后記載在報刊之上,同時戲曲團以我漢軍士兵的事跡,改編戲曲,讓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此戰來之不易,天下太平是是漢軍士兵用鮮血鑄造的。”

陳勝等人道:“諾!”

這樣的大勝,當然要大肆宣傳,大肆宣揚,從集體到個體都要宣傳道,輿論陣地朝廷不占領,就會有其他人去占領。

歷史上占據這塊高地的是門閥士族,是鄉紳,但徐凡肯定不會像其他封建君王放棄這個高點的,反而會牢牢把控這個高地,因為只有掌握好這個高地,改革才能順,反之則有可能成為有心人阻礙改革的工具。

而想要進行改革,一個君主的威望是極其重要的,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君主,他想打破內部的階級利益,重新制定一個國家內部利益分配就很容易。

歷史上的秦王漢武,唐宗都是依靠軍事威望做到這點。

反而是對外戰爭很拉胯的大宋,從開國到滅亡,一直在改革,一直在失敗,就是因為大宋找不到一個有威望的君主,他們自然也沒能力分割國內的利益,君主被儒生忽悠瘸了,就是從宋朝開始的。

什么半部《論語》治天下就這還有人相信。

什么《資治通鑒》是讓君王吸取歷史教訓,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書(只看書,不實踐,難怪宋以后的君王的素質越來越差)。

大宋君主一想按照自己的心愿改革國家,就發現做不到了,因為大宋的君王既沒有足夠的威望打破國內的瓶瓶罐罐。也沒有真正給他們分析大宋各個階層利益的帝王書。

大宋的君王都被儒生忽悠瘸了,宋仁宗一輩子都受臣子欺凌,就這還被他們稱之為明君,對外不能戰爭勝利,對內不能打壓利益階層,完成富國強兵的改革,一生沒有做成功一件事情。不講功績,講人品,什么時候明君的標準如此低了。

(宋朝是一個很奇葩的朝代,動不動說什么明君名臣很多,但你在史書上找,還真找不到他們有什么功績,名臣反而弄出一個送地宰相司馬光,關鍵是你割地,能帶來幾十年和平也就算了,但你割完地,西夏人馬上過來打你,這樣的人都不說是奸相,我大宋名臣標準是不是太低了。)

你要改革就要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你沒有威望,或者是連人都不敢殺,那大宋的既得利益者為什么要吐出自己的利益,真因為仁慈?

徐凡記得有個大V說什么明朝無名臣,說人家是三無朝代,徐凡反而覺得以建功立業為標準,從沒有統一過整個天下,國土也是日漸縮小的大宋才是真正無名臣的朝代。

你國土日漸縮小,整個民族繁衍生息的地盤不斷減少,你這個朝代,你這個君主,你這個臣子對整個民族沒有任何貢獻,有什么資格說自己是明君名臣?

靠你們會寫書!

但《資治通鑒》出現不到60年后北宋就滅亡了,這就證明這根本不是帝王之書,他就是一部司馬光寫的帶自己節奏的史書。

《商君書》《韓非子》《六韜》都比《資治通鑒》有資格稱為為帝王書,更不要說后世出現的屠龍書。

對徐凡來說,這場大戰最大的好處就是他的威望再次提升,朝廷的威望再次提升,他可以解開束縛,去做一些更大膽的改革了。

即便是這些改革會影響很大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他們也只能忍痛挨刀吐出一部分利益。

漠北大戰終于勝利,他可以甩開膀子大干一場,徐凡躊躇滿志的下達命令道:“人監軍將軍鄧宗,開始統計此戰功臣,爾等也開始制作大漠的地圖,為下一步朝廷分封做好準備。”

“諾!”平虜堡所有參軍俯首而拜。

大漢四境終于沒有強敵了,可以沒有顧忌的開拓全新的家園,屬于大漢的昭昭天命終于來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