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66章 ,龐大的后勤需求與大漢版宅基地法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6章 ,龐大的后勤需求與大漢版宅基地法案

第366章 ,龐大的后勤需求與大漢版宅基地法案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9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第366章,龐大的后勤需求與大漢版宅基地法

第366章,龐大的后勤需求與大漢版宅基地法


大漢八年四月二十日,長安城,太尉府。

徐凡回到長安城之后,召集了大漢所有高層齊聚太尉府議事。

徐凡第一個看向丞相周章道:“朝廷不是明年才開始制定進攻匈奴人的計劃,漠南都督府怎么提前了?”

長安城到九原郡的軌道雖然提前修通,但要準備幾十萬人的北伐大戰,需要的糧倉物資是極其龐大的,這條軌道才不過運行三個月,大漢邊郡還沒有囤積足夠多的糧草器械。

周章苦笑道:“出現新的情況,在漠南的白羊部下有一個中小部落,叫什么白鹿部,他們的族長想要南下投靠我們大漢,卻被白羊王截住了。

于是他們就派遣使者向我們大漢求援,正好漠南都督韓信正出現在鎮寧堡,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就夜襲了白羊部,全部白羊部主力,還抓住了白羊王,漠南都督干脆趁著白羊部群龍無首之機,徹底吞并在白羊部。”

“此戰極其順利,漠南都督府抓住7萬余白羊部眾,繳獲的牛羊數以百萬計,匈奴白羊部可以算是被摧毀了,戰果極其輝煌。”而后周章把詳細的戰報交給徐凡,徐凡仔細觀看。

參軍將軍吳盛笑道:“從漠南都督進攻匈奴人的情況來看,這幾年匈奴人的實力并沒有太強的提升,陛下何不將錯就錯,提前展開對匈奴人的進攻,先占據漠南,等北方雨季過后,八月之后發動漠北大戰,一戰徹底解決匈奴人這個隱患。”

但張良搖頭道:“這樣的突襲戰,并不能真正代表匈奴人的實力,冒頓這兩年在大漠建立大型的兵工廠,為了擴張武備,他還前所未有的在大漠征收牛馬稅,得到的稅賦全部用來打造武器鐵甲,現在匈奴人的鐵甲數量正在快速增加,我們和匈奴人的戰斗力應該是拉近的。”

“而且大漠是匈奴人的地盤,他們占據地利優勢,我軍要是沒有做好充足準備,無功而返都是小的,最怕是損兵折將,到時候我大漢占據的漠南領地都有可能再次被匈奴人奪回去。”

徐凡看向周章問道:“現在朝廷在邊疆囤積了多少糧草,武器,裝備和其他物資?”

周章看向張蒼。

張蒼沉思片刻后說道:“現在朝廷在云中郡有300萬石糧食,雁門郡200萬石,云中郡武庫當中鐵甲5萬套,各類皮甲8萬套,刀槍劍戟等長短武器10萬件,弓弩2萬件,長箭500萬支。武鋼車500輛,輜重車1200輛,鐵絲鐵錠等原材料100萬斤。”

“雁門武庫有鐵甲4萬套,各類皮甲10萬套,刀槍劍戟長短武器12萬件,弓弩2.5萬件,長箭600萬支。武鋼車400輛,輜重車1000輛,鐵絲鐵釘等原材料200萬斤。”

“至于遼東都護府,朝廷想辦法運輸了上百萬石糧食去遼東,余下的戰備情況臣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

遼東都護府主要是大漢的諸侯軍,張蒼也沒有太多他們的資料。徐凡對他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起到牽制匈奴人的作用就可以,進攻匈奴人的主力還是鎮北將軍府和漠南都督府這兩路人馬。

徐凡道:“500萬石糧食,朝廷出動60萬大軍,其中遠征漠北要有10萬騎兵,朕都不算輜重馬消耗的糧草了,光大軍每個月消耗的糧食就要200萬石以上,這點存糧只夠打兩個半月?”

徐凡看向吳盛道:“你認為匈奴人連抵抗兩個半月都做不到?”

吳盛業覺得不可能,但卻說道:“朝廷可以先攻占漠南,把匈奴人徹底趕到漠北,再囤積一年糧草,從漠南出發,殺入匈奴人的王庭。”

陳平搖頭道:“冒頓是草原梟雄,他是不可能看著我大漢一步步逼近漠北的,即便我軍攻占漠南,冒頓必定會進行激烈的反抗,匈奴人是不可能等著我們恢復實力。

除非我們可以在漠南直接把匈奴人的主力打殘,但偏偏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冒頓早就把匈奴人主力遷移到漠北。這就決定了,漢匈之戰的主戰場只能是在漠北。”

徐凡也搖頭道:“戰前謀算不能只算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更加不能想當然的替敵人做決定,不是要把各種情況都預料到,尤其是最壞的事情,這往往是戰爭時期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只算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不把變量算到,還制定回合制戰略,這不成了昭和參謀。

徐凡道:“我要是冒頓,在大漢軍隊進攻漠南的時候,我就會想辦法把部落遷移到漠北,大軍滯留在漠南,也不和漢軍正面交戰,分散軍隊和漢軍打游擊,打漢軍的后勤部隊,有便宜就上,沒便宜就跑,遇到漢軍的大股部隊,我就分散逃離,遇到漢軍的小股部隊,我就集合殲滅,甚至可以襲擊大漢內地城池。”

徐凡看向吳盛道:“以漠南的廣大,匈奴人要和我們打游擊戰,如何抓得住匈奴人的主力?我軍要是被拖在漠南怎么辦?要知道67月是漠南的雨季,根本不能行軍作戰。”

吳盛想了想道:“那只能在漠南水源附近建立塢堡,設置烽火臺,只要發現匈奴人的位置,立刻點燃烽火,而后大軍四面合圍,現在漠南只有婁煩部,折蘭部這兩大部,他們加起來的人口大概有30萬,可以征調3萬騎兵,我軍只要殺傷這些有生力量,匈奴人的力量就會很快衰落。

為了限制匈奴人的活動空間,我軍可以遷移其他部落牧民到漠南,他們會是我們最好的鷹犬,發現匈奴人會狠狠的撕咬上去。”

徐凡驚訝的看著吳盛,其他的且不談,最后一點倒是神來之筆。

“你覺得如此的做法,我大漢要花費多少的錢財和時間,才能把匈奴人徹底趕出漠南?”

吳盛道:“可能要大半年乃至一年的時間,花費的錢財可能會超過百萬金。”

徐凡搖頭道:“現在我大漢糧草沒有準備好,各種武器裝備物資沒有準備,甚至連國內的各大工程也沒有結束,此非開戰之時。”

從前年開始,大漢已經在準備和匈奴人的大戰了,這兩年大漢的財政結余都用來打造武器裝備,購買各種貨物,衣食住行無一不包,然后把這些龐大的物資運輸到邊郡去。

現在大漢的邊郡不但糧倉滿是糧食,武庫滿是武器鎧甲,倉庫當中還堆滿了各色布料,食鹽,白糖,鐵錠等軍需物品,甚至連煤球爐煤炭都開始準備,雁門的煤炭甚至堆成了幾座小山。

一場接近百萬人的大戰,需要的物資是極其龐大的,按照上計府計算,光運輸糧草后勤需要的輜重車超過萬輛,各種馬匹超過15萬,還有食鹽白糖布匹,各種各種鐵器。從衣食住行,到柴米油鹽等物資通通都要準備,而且數量極其龐大。

大筆的訂單造成了大漢的手工商界空前繁榮,運輸物資的馬車絡繹不絕駛向邊郡,但大漢的財政卻限制了囤積物資的時間。

漠北大戰需要囤積百萬金以上的各種貨物,甚至能用上百萬金打下來徐凡都是賺。但大漢的財政結余,即便是東拼西湊也只能每年結余二十萬金,此時大漢裝備的物資,不足原本計劃的四分之一。

張良道:“也不是沒有辦法提前,陛下漠南商社愿意出10萬金支持朝廷大戰。他們只求朝廷在戰后分一塊十萬頃的草場給他們。”

“十萬頃,他們也敢說?”叔孫通不敢置信道,要是始皇帝還在,這些人的九族都保不住。

這要換成大漢的封戶,漠南商社相當于要一個十萬戶侯,這個等級的封侯相當于大漢的國公了。

鄧宗冷哼一聲道:“漠南商社這是想用錢來買軍功!要是以后商家都用購買的形式來霸占我大漢的爵位,還有誰肯愿意為我大漢流血犧牲,漠南商社其心可誅!”

吳盛也生氣道:“陛下當斥責漠南商社。他們這是想要動搖我大漢的根基。”

對于大漢的軍事貴族來說,任何想打破他們這套體制的人,都是他們的敵人,而通過戰爭獲取爵位則是全體大漢貴族最重要的利益。

張良道:“他們要的是大漠的草場非爵位,而且漠北現在還處于匈奴人的地盤,對朝廷而言,相當于用敵人的土地,來充實自己的力量,這對即將來的北伐大戰是極其有利的。”

田臧道:“大漠雖然荒涼,但他們要的土地也太大了,十萬頃土地,他們是想在我大漢建立一個國中之國嗎!”

徐凡道:“你們當中有誰愿意去漠北建立封國?”

吳盛等人不明白天子的意思,但吳盛道:“要真建立封國的話,兄弟們還是更想在漠南建國。”

這些年大漢軍方派遣無數探子去了解大漠的情況。所以大漢的將軍們對大漠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

大漠最富裕的地方就是河套地區,這些已經被大漢占據了,成為了不分封的祖地。

次一點就是漠南之地,比起大漢內郡來說是極其貧寒,但也算是水草豐茂,這些年來羊毛的價格越來越高,弄一個諸侯國,養上一些牛羊也不算虧。

但漠北卻是窮的連草都不怎么長,到處都是戈壁荒漠,冬日可滴水成冰,根本不像是人可以存活的地方。

他們都想不通匈奴人是如何在如此惡劣的地方生存。如此惡劣的地方,大漢的貴族自然不想在漠北建國。

徐凡道:“你們都不想去漠北建國,難道朝廷滅了匈奴人就把漠北空這哪里,等著新的胡人再次在這片土地上生長?”

“你們愿意去漠北,朕可以分封你們去,但要是不愿意去,賣給漠南商社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肥水不流外人田,對徐凡來說,這片土地只要是被漢人統治,他不在意是諸侯王還是商人,哪怕他們弄出一個商人之國,徐凡也是樂意見到的,好歹算是個變量,為大漢以后走的道路多一個選擇。

徐凡想了想道:“丞相可以召集天下的商賈,告訴他們,朝廷愿意發賣漠北的土地,每畝100錢購買下漠北的土地,他們可以有50年的經營權,50年之后再與朝廷商議。發賣的錢,全部用來購買戰事需要的貨物。”

大漢的文武百官,聽完個個驚得目瞪口呆,漠南商社的提議已經足夠夸張了,天子不但同意了,還干脆來了個加強版。

但徐凡就不以為然,這不就是一個變種的宅地法,漠北的土地不讓商賈占領,難道等他們再弄出一個胡人的部落。

而且弄出一個大漢版的宅地法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大漢的閑置資金吸引到漠北去。

這些年隨著大漢產業的發展,很多人趁著這一波東風都發了大財,有一部分人繼續擴大產能,但更多的人還是延續他們的老習慣,認為土地才是根本,開始在自己家鄉兼并土地。

而普通的農戶總是會有三災九難,天災人禍,土地就成為他們手中唯一可以救命的東西,已經有不少的農戶在黑市當中販賣自己的土地。

大漢各級的官吏都對這樣的事情查處的及嚴,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每次都是以土地是國家的,廢除了買賣合同,還罰了那些地主十倍的錢財。

但這樣的事情還是屢禁不止,甚至還弄出各種變種條款逃過法律,不能買賣,那我就租地總行吧,某租個100年朝廷總不能管。

徐凡了解這情況都被雷得炯炯有神,地主向農戶租地,這畫面怎么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

面對這種事情,朝廷強力鎮壓只會反彈越來越大,要是能把這些地主老財的錢都引導去漠北,這對大漢來說可謂是一舉三得。

周章馬上從驚訝當中回過神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雖然臣相信匈奴人不是我大漢的對手,但戰事未曾開啟,誰也不敢保證能百戰百勝,要是戰事出現意外,朝廷沒有拿下漠北,該如何面對天下粥粥的言論。”

徐凡道:“丞相所言有理,朝廷就以戰爭債券的名義,發行牧場票,一張牧場票值100萬錢,任何人都可以憑一張牧場票,在漠北獲得1萬畝的草場。

同時丞相也可以把這其中的風險告訴他們,只有朝廷占據了漠北,他們的牧場票才會生效,讓他們想清楚再購買,風險自擔。”

“能拿出100萬錢的人,想來也不是普通人,這點風險他們應該是承擔得起的,對百姓就沒有什么傷害。”

“至于那些商家,做買賣有賺就有虧的,一畝地100錢,即便是草場,那也是及其便宜的,說有10倍之利也不為,冒些風險也是應該。”

吳盛笑道:“100錢就能購買一畝土地,擔點風險又算什么,更不要說我大漢百戰百勝,匈奴人的勝算不足十分之一,這些商賈根本沒冒多大風險。”

天子這樣空手套白狼籌集軍費是他們喜歡看到的,只要這些人不進入軍功體系,那就相當于他們在花商人的錢給自己建功立業,這樣的好事,他們當然樂意。

周章只能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臉:“諾!”

徐凡對吳盛道:“召季心,韓信,呂臣三人入朝。”

吳盛道:“諾!”

4月25日,大漢的牧場票開始傳遍整個長安,不到三天時間整個關中商賈都知道這事情,一個月后,天下的商賈都知道這事了,頓時引起了整個天下的轟動。

對普通的百姓而言,100錢一畝地,那便宜是真便宜,跟白撿的一樣,要知道關中的一畝土地,可是要2萬塊錢以上(黑市)。

但這些土地一是草地二又在漠北,對普通的百姓來說,只是看個熱鬧。

他們最多八卦道:“天子真厲害,這匈奴人的地盤還沒打下來,土地反而先賣了,這手做生意的本事,那真是天下一絕。”

但對于大漢的商家,尤其是紡織業主,這消息對他們可謂是天降甘霖。

這些紡織業主苦原材料不足久以,對他們來說,原材料增長的速度永遠跟不上自己家紡織機增加的數量,他們永遠都處于缺原材料的狀態當中,這些年為了多弄點羊毛,多弄點蠶絲,他們真是求爹爹告奶奶,孫子都做夠。

而現在只要花上100萬錢,他們就可以得到一座萬畝的牧場,養上幾百上千只牛羊,健全自己的產業鏈,獲取最豐厚的利潤,對他們來說100萬錢根本不算事。

牧場票傳出來的第1天,景逸就找到周章道:“我兒子是大漢的將軍,我家可是大漢的忠良,朝廷缺少軍費,某愿意拿出一萬金支持朝廷。”

周章震驚道:“你瘋了?這可是上億錢?你不怕把景家的家業給虧光?”

景逸道:“某相信朝廷的實力,這么多年來朝廷就沒有敗過,憑什么匈奴人是例外。”

“老友,這么多年某沒有讓伱徇私枉法占朝廷一點便宜吧,現在朝廷發牧場票某全力支持,難道還有錯,你不會又想阻止某吧?”

周章沒好氣道:“你要發瘋,不要怪我沒有勸你。”

說完就給景逸弄了100張牧場票。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