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52章 ,屬于工匠的美好時代與關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2章 ,屬于工匠的美好時代與關稅

第352章 ,屬于工匠的美好時代與關稅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3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_


字體:


但這個年代能著書立傳,無一不是學問大家,被人尊稱之為宗師,卓虹這點成績在,屠申普面前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當然卓虹態度如此恭敬,更加是因為屠申普也是工匠出身卻可以著書立傳,春秋戰國幾百年時間,他是第二個做到這點的工匠(第一個的墨子),他現在就有一種看到偶像的感覺。

而后卓虹熱情的帶著陳平和屠申普兩人,來到來到船廠之外的一個工地。

工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兩三丈高的建筑物,無數的工匠在這些建筑物四周勞作。他們或是運沙,或是砌磚,雖然辛勞,但他們臉上卻看不出多少愁苦,反而是帶著笑意。

“這是我們船廠建設的工人宿舍里,全部用最新的水泥磚石結構制造樓房,一棟三層每每層可以住兩戶人家,這片地區總共有120棟這樣的工人樓房,工人宿舍里建成之后,我們吳縣造船廠,也可以做到居者有其屋了。”

這兩年隨著天下的百姓富裕,水泥和磚頭的量產化,加上徐凡帶來的建筑風格,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選擇建造水泥樓房,也是后世有出名的筒子樓。

卓虹顯擺道:“里面還有屬于我們造船廠的職工托兒所,小學,戲院,醫院,還有市集區,可以滿足我們工人的一切需求,讓大家不用再走十幾里路去縣城。

現在我們已經做到了居者有其屋,我們是工匠,不用耕者有其田,我們有自己的工作,有屬于自己的退休金。陛下不是說要建設大同世界,這里就是屬于我們工人的大同世界。”

整個大漢都在宣傳大同世界,大漢有志青年也用屬于自己的理解和方式來建設大同世界。

而吳縣造船廠卓虹就是這樣一個實踐者。

他按照自己對大同世界的理解,一點點的把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打造出來。

陳平有些擔憂道:“你們這是打算建設一個小型縣城,你們造船廠的收入能抵擋住如此大的開銷?”

陳平倒是不反對給工匠建設居住的房屋,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這是大漢的最大政治正確。誰敢反對這一點,就會在大漢待不下去。

大漢各地郡守因為有嚴格的限制,他們反而不好做出什么出格的舉動,因為只要做了,必定會受到朝廷的處罰。

相對而言,少府對下屬的廠長們,管制的相對少一些,給的主動權更多,只要不是作坊利益受損,一般情況下少府都不會太過于管下屬的作坊。

而正好大漢處于經濟上升期,整個天下各個產業都處于藍海當中,只要是生產出來的貨物,幾乎就沒有賣不掉的。作坊每年的收入都在增加,少府只監管這些廠長們有沒有貪污受賄,其他的事情根本不管。

這些廠長們手中有權,又有充足的錢財,想要進步,那自然是要追隨天子。

而天子想見識大同世界,他們自然要按照天子的設想建設一個大同世界。

居者有其屋是很多人建設大同世界的第一步。于是大漢少府下屬工廠,基本上都會為工匠提供房屋,這也是屬于他們的福利待遇。畢竟朝廷都說要建設大同世界,結果少府的工匠連房子都沒有,這算什么事情。

這兩年大漢的經濟在飛速發展,各地少府工坊節流下來的發展資金極其多,這筆錢要是敢中飽私囊必定會被絞死。但用來給全體員工改善居住環境,沒有一個人會反對。

于是在大漢少府下的作坊帶動下,大漢興起了一波建設房屋的熱潮,因為是為自己建設房屋,建設工人除了少數外請,大部分都是工廠自己的員工和他們的家人。

所以這種專門的工匠里,陳平見到太多了,他已經不感到奇怪了。

這樣建工匠里可以極大增強工匠的認同感,就陳平觀察的情況來看,少府下屬的工匠,普遍的積極性都比民間的作坊更高。

但其他地區最多也就建一個木板房,像吳縣造船廠這樣奢侈的用上水泥青磚建設上百棟樓房,這樣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其奢侈的程度,連他這個丞相都是第一次看到。

筒子樓在后世雖然是老破小,但在這個時代卻是造價最高的建筑物,光水泥就不便宜,價格是糧食的5倍,磚頭也算是一種比較貴的建筑材料,大漢朝廷也只是舍得在邊塞地區,用水泥建造軍事設施。

而這吳縣造船廠全部都用最昂貴的建筑材料,陳平甚至發現地面都是用水泥鋪設,這其中的花費簡直不敢想象。

卓虹笑道:“沒問題,現在我們造船廠訂單都排到三年后,上繳了朝廷的,還能留下上千萬錢,這些樓房一棟也就56萬錢左右,再做一些配套設施,花三年的結余就可以建設好。工人里是工人的家,有家在,大家也可以安心做事情了。”

屠申普臉色遲疑道:“你們把三年的收入都花光了,不留一點結余?要是出現問題怎么辦?”

他是墨者,按理來說應該站在工匠這邊,但如此奢侈的建設樓房,還不留一點結余,怎么看都像是寅吃卯糧。

卓虹笑道:“怎么可能會出問題,海貿興旺,造船廠訂單都做不完,在十年內我們造船廠只會越來越興盛,而且即便出問題,不是還有朝廷在,我們是朝廷的作坊,朝廷還能看著我們倒下!”

陳平和屠申普兩人無言以對了。

吳縣造船廠規模極其龐大,陳平巡視一圈之后,已經是傍晚了。

陳平打算留下過夜,卓虹專門讓人安排了一個干凈的地方給陳平等人居住。

吃過晚飯之后,陳平和屠申普兩人來到廠區閑逛,此時造船廠已經下班,道路兩旁都是三三兩兩精力充沛的青年在打鬧,這些青年或是在談論今日的工作,或是在討論晚上打算去看什么戲曲,一片熱鬧祥和的景象。

“各位工友請停一下!”忽然一個人站在高臺上大叫道。

“這個星期日,廠里組織活動,和吳縣紡織廠女工聚餐,聚餐的費用由廠里出,相中女方的人,還可以去吳縣最大的戲曲院看《天仙配》,劇院已經被廠里包下了,不用你們花一分錢。沒有成親的人記得一定要去。”

陳平有點驚愕了,他單知道造成了我們的福利好,卻沒想到會好成這樣。

但下面的青年工匠就是買賬。

“加了一個星期的班了,人都快累死了,我星期日還想睡懶覺,不去不去。”

“我們星期日還要去踢足球,哪里有時間去相親,找別人去。”

“《天仙配》都看了100遍了,我都背下來了,還有什么好看的,不看不看。”

管事怒道:“陳小二就你事多,乃公今天就通知你家老子,敢不去就讓他打斷你的腿。”

聽到這話,下面的工匠一陣膽寒,再也不敢反駁了。

陳平看著這景象道:“你認為卓虹做的如何?”

屠申普道:“能為工匠爭取利益,算是沒有忘記他工匠的初心,但某卻不看好吳縣造船廠的前途。他應該去成為一名漢吏,管理一縣,他會成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但他作為一個廠長卻是極其不合格的,用陛下的話來說,卓虹格局不夠,對吳縣造船廠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一個合格的作坊主不可能不留下預備的錢財,這就像打仗不能不留一支預備軍一樣。

沒有預備的錢財在手,作坊是不能承擔任何風險,現在是造船業紅利期,他這種模式還能維持下去,但只要大漢其他造船廠規模上來,海運又飽和,吳縣造船廠可能會是第一批倒下的作坊。”

“而且有一點卓虹是想錯了的,吳縣造船廠要是真入不敷出,天子不但不會救,反而會直接變賣了這個造船廠,他們最好的下場都是被少府下屬其他造船廠兼并。”

比起卓虹,屠申普和徐凡接觸更多,更了解他的想法。

陳平笑道:“有這么嚴重?某聽說現在大漢有不少作坊都開始借貸開辦工廠了,吳縣造船廠可沒有對外借債。”

屠申普搖頭道:“這是不同的,建設工匠里的想法雖然好,但卻是錢財都用在消耗上了,這筆錢花了也就花了,但其他作坊借貸卻是為了生產,從經營上來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一種是純消耗,一種錢卻會壯大。”

“就像幾年前,天子讓農業錢莊借貸給農戶生產,但卻要錢莊自己購買耕牛,農具等生產工具,而不是直接給錢。

對于農戶生病,或者長輩病逝想要辦葬禮的借貸卻不予理會,這雖然有點殘酷,但這種借貸確實成消耗,根本回不了本的。”

“天子對某說過,做產業就是做產業,做善事就是做善事,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事情,做產業就要想辦法賺錢維持效率。做善事就要想辦法維持制度公平。”

“千萬不要想什么魚和熊掌兼得的好事,也不要耍什么小聰明。”

“想要魚和熊掌兼得,往往造成的結果是魚沒了,熊掌也沒了。”

而后他擔憂道:“少府下屬的廠長們卻有魚和熊掌兼得的想法。很多事情明明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他們卻大包大攬,這并不是好事情。”

從這一路視察的情況來看,我大漢的這些廠長們能力堪憂,要真出現大風浪,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帶領這些作坊走出困境。

陳平愕然道:“本相看到這些作坊都在賺錢,能有什么困境?”

屠申普道“以紡織廠為例,他們用的是我大漢最先進的紡織機器,占據的也是最好的河道,但他們的利潤卻只比民間的紡織廠高一點,完全匹配不上他們擁有的先進的紡織機。”

“就某觀察的情況來看,很多工廠都有人浮于事的情況,管理者太多,生產者太少,按照商君書的說,管理者和生產者的比例最好是1:100,最多也不應該超過3:100,而現在很多作坊管理者已經達到了1:10的程度,做事的人少了,吃飯的人多了,利潤自然會下降。”

屠申普的話讓陳平一陣尷尬,少府的下屬作坊會變成這個樣子,和朝廷還真有一定的關系。

在大漢因為工匠的收入高,城市的基礎設施好,每年因為各種原因退役的公臣,朝廷都會想辦法把他們安插進少府的作坊當中。

而朝廷看到作坊安置了士兵和軍官,卻沒有出現什么問題,就把這個看成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今天屠申普算是打破了陳平他們這些幻想,告訴他們隱患已經如影隨形的要到來了。

普通的士兵士官培訓一段時間成為工匠,軍官則進行管理培訓成為管理者。

大漢朝廷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了,官場上容納不了那么多軍官成為漢吏,就讓他們去作坊廠成為一個管理者,拿一筆豐厚的俸祿也是不差的安排。

陳平只能轉移話題道:“吳縣造船廠如此賺錢,在我大漢也是少有,應該不會出事吧。”

屠申普嘆口氣道:“會稽郡距離關中太遠了,關中很多好的器械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他們都不懂,雙方在管理理念上就差了不止5年時間。

現在關中已經在提倡產業鏈了,把一條產業鏈上的作坊盡量集中在一起,減低成本,增加利潤,而會稽郡這里連產業鏈是什么都不懂。”

“某剛剛仔細看了看他們的廠房,雖然經過了打掃,但仍然極其臟亂差,地上的木屑、油漆、痰漬隨處可見,即便打掃過都算不上很干凈。尤其是作坊內部廁所,污垢嚴重還有濃烈異味。”

“這些和作坊的生產有關系嗎?”陳平愕然道。

屠申普道:“當然有關系,作坊想要賺錢就要提升效率,想要提升效率,那就是要零件標準,生產標準化,越簡潔越標準,效率越高。

保證生產環境的清潔化是標準化最簡單的要求,連最簡單的清潔要求都做不到,如何做好標準化的零件,生產的效率又如何提升的起來。”

陳平想了想自己參觀,長安馬車作坊的時候,的確是非常干凈,但他也只是在那一家作坊看到。

陳平道:“伱不能用自己一家的標準要求天下的作坊。”

屠申普道:“但長安城的作坊已經開始在學習這套標準,吳縣造船廠不學習,或者是不制定屬于他們造船廠自己的標準,那他們遲早會被超越。”

“私人的作坊主,只要能讓他們賺錢,他們學習的愿望是極其強烈的。”

“而我大漢的那些廠長,他們資格老,功勞大,并沒有很強烈的學習意愿。更不要說是學習其他人的經驗,對他們來說這是很丟臉的事情。”

說到這里屠申普嘆口氣,卻他廠學習的廠長大部分都是私人作坊主,他們每個人都問的很仔細,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要反復提問,并且還把他們廠遇到的問題拿給自己來解決。

反而是少府的廠長,他們都是接到任務來參觀,游馬觀花的看了一遍,夸耀廠房的干凈,生產的快速而后就走了。

就他了解的情況來看,那些廠長們并沒有做出任何的改變。

反倒是他制定的那些管理標準,開始在私人作坊普及。知道這種情況,他也只能一聲嘆息。

陳平聽到這話也是無可奈何,這年頭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學習。

長安城的政務學習班還有十幾個兩千石的高官在天子的壓迫下學習。

參觀完吳縣造船廠之后,陳平又繼續參觀了會稽郡其他作坊,總體而言,這些作坊都呈現欣欣向榮的狀態當中,并不像屠申普說的像要倒閉了一樣。

而后成陳平又進入會稽郡的府衙,查看他們這一年時間人口,稅收,產業發展等情況。

陳平驚訝的發現,會稽郡各方面數據都比自己想的要好得多得多,尤其是在稅金方面,居然快突破十五萬金,要知道這還只是大半年的數字,他記得去年會稽郡的稅金也不過才12萬金。

陳平迅速翻閱資料,很快就查到了原因,海貿大興之后,大部分的商船都是在會稽郡靠岸,同時在會稽郡販賣香料。

于是會稽郡的商稅呈現出快速增加的勢頭,現在這筆稅金已經成為了會稽郡最大的稅收來源。

朝廷為了建設兩個海外的據點花了上億錢,而且隨著移民的增加,土地逐漸被開墾,朝廷的花費還會繼續擴大。

結果香料帶來的稅金卻大部分都讓會稽郡獲得,這種結果讓陳平哭笑不得。

但陳平卻明白這種事情,朝廷要早做打算,朝廷這樣一直補血地方,必定會出現強枝弱干的情況,這對大漢的穩定是極其不利的。

陳平想了想道:“要向天子建議要成立一個海外墾殖部,海貿獲得利益朝廷要想辦法掌握在手,應該建立一個海關部,所有登陸大漢的海船稅金都應該由朝廷掌握。”

在陳平看來香料的利益本就應該全部由朝廷獲得,但現在天子向天下人開放了這部分利益,那么稅金這部分的利益,朝廷就不能再損失。

熱門、、、、、、、、、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