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53章 ,制定標準與技術擴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3章 ,制定標準與技術擴散

第353章 ,制定標準與技術擴散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3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_


字體:


大漢七年八月十日,長安城,軌道馬車廠場。

徐凡參觀馬車的生產線。長安軌道馬車廠房極大,比大漢最大的宮殿都要大,看上去有點像希望國電影那樣的蒸汽朋克,當然在技術上還是遠遠不如的,但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始了。

總大匠劉杰激動說道:“按照陛下的要求,我等辛苦一年,已經可以把所有零件的公差縮小到一分的差距。已經做到了相同格式的零件可以互通。”

徐凡拿起一個后世傳的神乎其技的穿越神器游標卡尺,對著一個馬車上承軸的零件量著尺度,發現基本上都在一個刻度上,雖然比不上后世的精細,但以現在大漢的技術,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而后他又實現了其他幾個零件公差,基本上都在一分以內,可以說是極其標準的零件了。

徐凡看到有的消瘦的劉杰道:“你真的辛苦了。朕只是動動嘴,你們卻是跑斷腿呀,”

徐凡在后世工廠里打了兩年螺絲,只可惜只是一個做熱處理的底層工人,汗水了流了上百斤,但卻沒學到一點技術含量的東西。

所以他也只能大而化之的吩咐下面人,做什么零件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再說細致一點的東西,那徐凡只能是抱歉了,他是一點都不記得了。

實際上的工作,他只能交給劉杰這些大漢本土的頂級工匠來完成。即便大秦已經有比較原始的零件標準體系,但你那也只是能通換一些簡單的武器零件。

想要對馬車這樣復雜器械進行標準化,難度直接大了兩個量級,徐凡集合了整個大漢最優秀的工匠,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才做到現在這點。

劉杰自豪笑道,“都是為了大漢的盛世,為了天下大同,某即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徐凡道:“這套標準已經是極其先進了,你們馬車場還要肩負著,把這套標準推向整個大漢的重任。要是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這一年多的辛苦努力就是白費。”

劉杰遲疑道:“陛下,您集結了天下在好的工匠,才勉強有現在的馬車廠,其他作坊根本不具備這種條件,我等于又如何把這套標準推出去?”

要知道徐凡可沒有像項羽那樣是燒殺搶掠。所以大秦珍貴遺產都被大漢獲取。

大漢的少府幾乎是全盤接管了大秦的少府工匠,大秦少府當中相當于后世八級工的工匠,幾乎都被集中在這個車馬場,憑借他們高超的手藝,才完成了這種跨越時代的標準化工廠。大漢其他的作坊根本沒有這種條件,所以劉杰才遲疑起來。

徐凡笑道:“人都是一步步逼出來的,當初誰能想到我等能制造出幾百個標準零件,讓上萬個同規格的零件,做的幾乎一模一樣。”

徐凡道:“你要把車馬廠當成是總包廠,制造一輛馬車的幾百個零件全部外包出去,外面的工廠只需要制造一個零件一個標準,你們還派遣自己的大匠,幫助他們建立標準化體系,這樣難道就下降了。”

后是蘋果公司特斯拉公司的故事,太耳熟能詳了,連徐凡一個普通人都聽說過,什么總包廠,什么全產業鏈。

真正帶動技術進步還得看人家資本家,地主老財也只會玩命的壓榨牛馬。

徐凡花這么大的代價,弄出這家車馬工廠,可不是只是為了賺點利潤,而是想通過這家工廠,把標準化的零件擴散在整個大漢的天下。

劉杰繼續問道:“誰會愿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即便是一個標準零件制造的難度也非常大。”

但公差限定在一分以內,即便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零件,也會變得異常難以制造。

而且這個時代可不講什么分工合作,不是小農經濟體系當中的那種自給自足模式。

長安車馬廠雖然制定了后世的標準化生產,但他們卻是從木材這種原材料打造出一個個零件,要不是煉鋼的技術太難,說不得這里還會有一個小高爐。一切的零件都是用原材料自己打造出來的,這才是現在車馬廠的生產方式。

但這種模式卻不是徐凡需要的,他需要整個天下都有一套生產的標準,只有這樣的話大工業的生產成本才能急劇下降。

徐凡道:“只要有足夠的利潤就會有人愿意做這樣的事情,你們把零件的價格定高點,會有人想辦法制造出你們需要的零件。”

劉杰再次問道:“大漢會需要如此多的馬車?”

半柱香就相當于后世半個時辰,長安馬車廠兩班倒,每日生產8個時辰,也就是說,一條生產線每日可以生產32輛馬車,一個月差不多能生產1000輛載重馬車,一年差不多能生產上萬輛載重馬車。

即便現在即便現在大漢產業興旺,重型運貨馬車需求量極大。但上萬輛還是太夸張了,這相當于他一條生產線生產的大漢小半的重型馬車。

市場不大也是封建時代工具自給自足的原因,10天半個月才造出一輛馬車,要什么標準化零件。

“死掉一批落后的馬車廠,這市場不就出來了。”徐凡淡然說道。

因為產業興旺,在大漢幾乎每個郡都有自己的馬車制造作坊,畢竟制造馬車雖然有一定技術難度,但馬車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取之方便,做昂貴的重型馬車不行,但做一些獨輪車,兩輪牛車,馬車還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說這種只有幾千錢的牛車馬車才是大漢市場的主流。

像長安城車馬廠這樣幾萬錢的載重馬車,只有少數的大城市能制造。

徐凡繼續說道:“把載重馬車的價格降低一半,2萬錢就可以購買一輛。整個關中的道路上一定會是長安的載重馬車。”

劉杰吃驚道:“那長安城其他馬車作坊怎么辦?朝廷不管他們的死活了?”

要知道長安城小的造車作坊數不勝數,大的馬車廠也有十家。

徐凡道:“市場就是這樣優勝劣汰的,他們想要活下來,就必須要學習我們這套標準,不愿意學的死了也就死了吧。能開造車場的都是有錢人,他們餓不死。至于工匠,只要有手藝在,很快會找到事情做。”

他本就是要把這些作坊逼進標準化的這套體系來,用這個時代的話來說,這是天下的大勢,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從今天開始伱們向《大漢月報》打,把你們的零件標準全部公布出去,直接向整個關中招募供應商。神器已經打造出來了,那就必須要讓世人見識他的威力。”

“諾!”

大漢七年八月十五日。

《大漢月報》刊登了招加盟商的,只要按照他們的標準制造出合格的零件。長安馬車場就以兩倍市場價格收購,而且數量都是上萬以上,轟動整個關中。

長安城,第二工匠里。

魯甲拿著《大漢月報》跑進自己的作坊,找到大匠賈逸指著上面車輪的數據問道:“我們能不能制造這種車輪?”

魯甲是長安城的原住民,以前也是工匠,但沒有太高深的技藝,只會打一些簡單的家具,所以在長安城也只是一個普通百姓,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為朝廷命被打工。

當大漢取代了大秦,大秦各種繁瑣限制人的規矩全部被大漢取消。

魯甲可以不受官府限制自由做做事情,再也不用擔心朝廷突然征召他服徭役。

他就以自己的院子做廠房,專門仿制大漢帶到關中來的獨輪車,獨輪車物美價廉,能解決百姓運輸貨物的需求,市場非常大,魯甲的創業一炮打響,事業越發興旺發達。

有了原始積累之后,他在長安城外的第二工匠里,建了一個半畝地的新作坊,請了十幾個學徒,還招募了賈逸作為大匠,開始從獨輪車發展到生產2000錢的牛車,4000錢的兩輪馬車。

這幾年大漢產業大發展,對于各種運輸車輛需求極其旺盛,魯甲的作坊也越發的興旺,現在魯甲已經成為了一個家產百萬的富一代了。

但他也不是沒有隱憂的,一個月前,大漢官營車馬廠,弄出一條什么生產線,吹的神乎奇跡,說什么標準化零件,標準化生產步驟,說是半炷香能制造出一輛載重馬車。

當時魯甲聽到這個傳聞是不屑一顧的,他就是造馬車,還能不知道造車的難度,不要說半個時辰,就是半個月能制造出一輛兩輪的馬車都極其艱難的事情。

當時魯甲認為是官營馬車廠的管事想要吸引天子的重視,才弄一個如此大的彌天大謊,畢竟人家是官營的作坊,賺不賺錢無所謂,能讓天子的高興,得到天子的矚目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長安馬車廠居然邀請他們去參觀。

而他就看到讓他瞠目結舌的一幕,一個馬車的底板在流水線上緩慢移動,幾十個工人不斷組裝,真用了不到半炷香生產出一輛載重馬車。

要知道載重馬車的運輸量是普通馬車的10倍,因為價格高昂,才有他們這些小作坊的生存空間,但現在大漢的官營作坊一日能生產幾十輛馬車,這還有他們的活路!

這一幕成為了他一個月時間的噩夢,他總是夢見無數的載重馬車沖長安馬車廠,占據整個長安,整個關中,乃至天下。他生產出來的馬車沒有人購買,作坊倒閉,他再次落魄下來,每次他都被這個噩夢驚醒。

魯甲明白自己的小造車作坊想要生存下來,必須要有改變,今天他從《大漢月報》看到長安車馬廠要招供應商的。他當即決定打不過就加入,成為長安車馬場下屬的一個供應商。

車輪看了看上面說的尺寸,而后皺著眉頭道:“制造車輪的木材都是用的廉價木材,難度不是很大,但難就難在,他們要幾乎一模一樣的車輪,公差不能超過絲一分。

掌柜,您知道這相當于什么嗎?這就相當于每個車輪的差距,不能大過一個指甲蓋厚度,這根本是在強人所難。”

“即便是老朽親自來造,按照他們的模子來做,一天也做不出一個這樣的輪子。”

魯甲嘆息了一聲,“這幾天我去過好多次長安車馬廠,看過人家生產的車輪,真可以做到一模一樣,公差不會超過一分。”

魯甲看看自己這個草臺班子無奈道:“我們的作坊差的太遠了。人家的工廠和酒樓一樣干凈,我們這個作坊跟個豬圈差不多。

我們這里想坐一輛馬車,只能靠鑿子刨刀一點點的做。而長安車馬廠里面車床,刨床,磨床各種效率是我們幾十倍效率的器械。

你看看上面的需求,光輪子就要4萬個,這相當于他們想要制造上萬輛載重馬車,我們不跟上,以后還有飯吃嗎?”

賈逸看了看月報道:“我們肯定是造不出這樣的車輪的,但上面還說提供技術?東家要不您過去問問?”

魯甲道堅定:“某這就去問問。”

翌日,魯甲興奮的帶著一個青年來到自己的作坊道:“所有人把手上的活停一下。”

伙計聽到這話來到魯甲身邊。

魯甲指著青年道:“這是長安車馬廠的大匠公輸佑,他可是我們工匠的老祖魯班的后人,大家鼓掌歡迎。”

“啪啪啪”所有的工匠都開始鼓掌。

但公輸佑制止后說道:“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我將會改造你們的作坊,改進這里的生產和管理,只有合格之后,你們才正式是我們長安車馬廠的供應商,這是非常艱難的改造,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而后公輸佑道:“你們現在的俸祿是多少?”

所以工匠看向自己的東家。

魯甲道:“公輸大匠問什么,你們就答什么。”

于是木匠們道:“我俸祿600錢。”

“800錢,500錢。”

大匠賈逸道:“5000錢。”

這里的工匠大部分都是六百到八百之間,只有幾個看上去剛剛成年的學徒只有500錢,魯甲沒有太苛刻工匠的俸祿,但也沒有太優待,這基本上屬于大漢工匠的標準工資。

公輸佑道:“要做標準化零件,工匠投入的精力和思考更多,俸祿不能低。學徒最低的俸祿要漲800錢,正式工匠的俸祿要漲1200錢。大匠的俸祿要在8000錢以上。”

這也是徐凡對長安車馬長提的要求,要利用技術的優勢規范整個市場,徐凡記的蘋果公司,就是連工廠的最低工資,工人的福利待遇都要管。這才是真正的一流的企業在做標準。

反而是那些地主老財,動不動說什么一流的企業要做標準,但他們的標準卻是。工人的俸祿先拖著,能拖多久算多久,哪怕是躺在銀行里面賺個幾毛錢的利息也是好的,實在拖不下去了才發。

發揮他們行業領頭羊的作用,做到店大欺客,建設費用能墊就墊,不想墊的給我滾蛋,你不墊,有的是人墊,把空手套白狼的封建老財思維發揮到極致。甚至還有想和我做生意,你就要先借我高利貸這種套路。

這就是我大天朝的標準,領頭羊帶頭把一個產業給玩殘了,拖著整個行業一起下地獄。

偏偏帶頭的還都是上面,真可謂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徐凡一個底層的百姓都知道,這肯定是有問題,但裁判根本不管,反而帶頭作弊。

而現在徐凡當然制定好的標準。他不會希望這些地主老財會有良心,他只會用技術的優勢壓迫這些人改進。用法令限制他們的貪婪。在我大漢朝這些作坊主才是被統治,自然是難事累事交給他們來做。

所有人工匠都驚喜的看向自己的東家。

魯甲惡狠狠道:“就按照公孫大匠說的辦,從這個月開始漲薪。”

“多謝東家!”所有工匠歡呼道。

公輸佑在作坊內轉一圈,找來紙筆下下了一大堆設備道:“你們這里的設備效率太低了,要全部要換,廠房要打掃,員工也要重新培訓,產品完全按照我們的要求做,做出來后,質量不合格則要處罰。”

而后公輸佑嚴厲的看著工匠道:“你們的俸祿比起長安城普通工匠漲了三成多了,得錢多了,要求就要更加嚴格,達不到標準的工匠只能把你們清理出去,可以接下來的一個月對你們很關鍵。”

所有人一震,果然出的錢不是那么好拿的。

公輸佑對魯甲道:“這些設備總價30萬錢,要是你沒有足夠的資金,我們長安車馬廠可以進行擔保進行貸款。”

魯甲咬牙道:“某還有些積蓄,足夠買這些設備。”

公輸佑道:“好,魯東家去購買設備,某現在就開始培訓員工。”

“所有人跟著我對整個作坊進行大掃除,不能留下一絲蜘蛛網和一絲灰塵。”

“諾!”

而后在公輸佑的帶領下,所有人把設備原材料搬運到空地上,而后對著廠房進行全面的打掃除。

魯甲購買了新式設備,公輸佑帶領他們在什么地方按照設備,培訓工匠任何使用新式的設備。

而后再帶領他們以長安馬車廠零部件從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到工藝圖紙等,開始制造車輪。

終于他們花了半個月時間制造出400個標準化的車輪,被送到長安車馬廠進行規格測試,質量測試。

大漢七年九月五日。

魯甲作坊廠的工匠都心不在焉的打掃衛生。

他們作坊是死是生就看這次的檢驗了,合格了,他們就可以獲得比長安城一般工匠多三成的收入。

但要是失敗了,只怕他們又要打回原形,甚至有可能重新找事情做。

雖然現在長安城找事情做很容易,但誰也不想再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去適應,他們還是極其熱意在現在的作坊做事情。

快到中午的時候,魯甲激動道:“我們做的車輪合格了,長安車馬場以每個200錢的價格訂購了一萬個車輪。”

“萬歲!”所有工匠激動道。

他們不但保住了工作,以后還可以多得三成的收入。

魯甲激動道:“我們有現在的成績,多虧了公孫大匠的教導,所有人鼓掌感謝公孫大匠。”

“啪啪啪!”掌聲極其熱烈。

公輸佑等他們停下后道:“我還會留在這里三個月時間,完成對你們產品質量保證體系的監管。

制造幾百個標準化產品和上萬個是不一樣的,我們還要找到問題,改進問題。只有真正能做到批量提供合格的產品,你們這個供應商身份才算是安穩下來。”

魯甲眼含熱淚對自己的工匠道:“你們辛苦了!今天我們得到了長安車馬廠的認可,都是大家辛苦做出來的,我們的作坊終于可以生存下去了,但下面的路還很漫長,還非常艱苦,還遠遠不到松懈的時候。我們繼續努力,我魯甲向你們保證,只要我的作坊還在,就有你們的一口飯。”

又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大漢七年十月五日,長安城,燕宮

劉杰向著徐凡匯報成績道:“陛下,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已經有上千家工廠完成標準化改造了,這些工廠的零件完全可以做到互通互用。即便沒有我們這個總包廠,這些工廠也能拼湊出一輛合格的載重馬車。”

徐凡喜道:“你的這個功勞不亞于打贏十萬強敵。”

但劉杰卻擔憂道:“生產線的產業如此大,車輛賣不出去怎么辦?”

這幾個月來,長安車馬廠直接把載重馬車的價格腰斬,徹底打破市場格局了,長安城生產馬車的小作坊倒了一小半,即便大型車馬廠也是在苦熬。

有不少商賈已經把載重馬車當成貨物販賣到其他郡縣去了,現在連長安城之外的馬車作坊都受到影響。

徐凡道:“朝廷每個月向你們訂購500輛載重馬車,用來改造客車,解決長安百姓短途客運的問題。只要你可以把馬車生產出來,就不用擔心賣不出。”

制造個市場還不簡單,直接上客車項目,長安光常住人口就上百萬,流動人口加起來超過了120萬人。上萬輛馬車運行在長安城中,不過是灑灑水的事情,和大漢有50個郡上千個縣,這些市場全部開發出來,10萬輛載重馬車可以輕松容納。

熱門、、、、、、、、、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