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第361章 與諸葛論政:大漢農業與商業的抉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1章 與諸葛論政:大漢農業與商業的抉擇

第361章 與諸葛論政:大漢農業與商業的抉擇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8日  作者:畫凌煙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畫凌煙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 

古代政治里有很濃厚的天命說。

例如昔年楚莊王問鼎,洛陽派來的使者是這么說的: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當改朝換代的時候,多方會一致認為舊王朝的天命已經結束。

天命說是掌權者說給天下人聽的,掌權者卻未必會相信。

就拿最忌憚圖讖的唐玄宗李隆基來說,他因為圖讖殺了不少人,他忌憚圖讖,卻未必相信天命,而是害怕天下人相信天命被鼓動造反。

李衡沒有直接回答諸葛亮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假設,周朝用郡縣來治理天下,會發生什么呢?”

諸葛亮沉默地思索著。

費祎說道:“那樣恐怕會天下大亂。”

“為何?”

“因為諸侯的權力受到了威脅,他們不會同意的。”

“沒錯,諸侯的權力受到了威脅,他們會反對。”李衡點頭,“那為什么諸侯的權力會受到威脅呢?”

“因為郡縣的官員向周天子匯報政務,郡縣官員管理地方民政、司法,這些原本都是諸侯的權力。”

李衡又問道:“如此說來,諸侯阻礙了周天子對民眾的管理?”

“是的。”

“既然如此,一開始周天子為何還要分封諸侯?”

費祎說道:“因為天下沒有州牧、刺史,也沒有太守和縣令。”

“沒有這些官員,周天子可以設立就是了,就像設立諸侯一樣。”

“不行的。”

“為何不行?”

費祎又答道:“周天子沒有那么多錢財和糧食去養那么多官員。”

“諸侯不用周天子給俸祿嗎?”李衡問道。

費祎笑起來,說道:“諸侯當然不會周天子給俸祿,而且諸侯還要定期朝奉。”

“那周天子也可以像大漢天子一樣,收天下良田,從丁戶那里征稅,來養官員,他為什么不那么做?”

費祎想了想,回答道:“第一、周天子并不知道天下有多少良田,他派的官員也無法測量,因為天下太大了,說著不同的語言,書寫著不同的文字;第二、地方上的勢力非常強大,他們也不允許周天子越過他們,直接向民眾收稅。”

李衡點了點頭,他補充了一句:“即便前兩點都做到了,周天子收上來的稅,也無法養活天下的官員,因為周朝一畝田的產糧比現在要少很多,在那個年代,路途不變,河運不同,船只稀少,本身產糧就少,再運輸到鎬京,或者運輸到各州衙署,已經所剩不多。”

“所以,我認為,周朝無法施行郡縣的原因還是在于糧食無法支撐周天子去維持一個疆土龐大的郡縣帝國。”

李衡繼續說道:“當天下的荒田被盡數開墾出來,農具越來越方便,糧食產量增加,實力大增的諸侯國,開始兼并弱小的諸侯國。”

“昔年趙子給奴隸分配了土地,讓奴隸去種地,增加了糧食,并且擴充了兵源,使得剛剛從晉分出來的趙國快速強大。”

“糧食的產量就是經濟基礎,糧食產量發生了變化,這背后是田畝的開墾、人丁的增長。”

諸葛亮似乎明白李衡說的意思了。

他說道:“所以你認為,糧食的產量決定了分封和郡縣?”

“是的。”李衡說道,“糧食不足,朝廷無法養官員。當天下糧食充足,諸侯國開始有了兼并他國的實力,兼并之后,有底氣安排官員去治理兼并的地方。”

諸葛亮點了點頭,這說的不就是秦朝的舊事嗎?

試想想,秦始皇在兼并六國的時候,糧食產量還是很低,秦是沒辦法供養一套完整的官僚的。

那樣的話,秦始皇在思考國政的時候,也只能無奈地選擇分封。

“周朝只能分封,為何維持天下的穩定,周天子立下了周德,讓天下遵守,天下諸侯、公卿皆以周德為行事標準,若誰違反了周德,周天子便統率其他諸侯去討伐。”

“但有一天,有一個違背了周德的強大的諸侯因為有了足夠的糧食和人丁,擊敗了周天子的軍隊,他不再按照周德行事,周德出現了裂痕。”

聽到這里,費祎已經震驚:“所以春秋時期,禮樂崩壞?”

“沒錯。”

“那這個過程中,糧食的增加,是由田制決定的,田制影響到了經濟基礎?”

“沒錯。”李衡道。

諸葛亮問道:“但田制不是上層建筑嗎?”

“田制是上層建筑,但里面更多的闡述了生產關系。”

“那生產關系決定了經濟基礎?”

“生產關系影響了經濟基礎,當井田制被廢除,農民更有種田的意愿,糧食產量會增加。但是,當農具變得更好,糧食產量也會增加。所以,還有一點對經濟基礎至關重要。”

諸葛亮立刻翻閱李衡這些文書,詫異地說道:“生產力?”

“是的。”

“如此說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影響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沒錯。”

諸葛亮腦海中快速回顧自己讀的所有的史書,一瞬間似乎全部想通了。

他震驚地看著李衡,然后回到了之前那個問題:“所以你認為,現在的經濟基礎,已經到了我們立法必須征求民眾同意的時候?”

“如果想要快速復興關中和荊州,我們采取的不僅僅是提升糧食產糧,我們還要進一步興盛商業,商業也是經濟基礎之一。”

“在商社興盛的時期,一部分人必須脫離農田,進入工廠作坊,進入城里,這部分人在作坊里有了月俸,市場上的商品增多,需要依靠他們購買。而他們購買商品有自主選擇權。”

“如果這個時候,朝廷要收商稅,若制定商稅太高,商品價格過高,民眾就不會購買,商業蕭條,商人破產,民生凋敝。這個商稅的制定,就必須考慮到絕大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為了提高朝廷的國庫收入隨意制定。”

“當我們需要考慮到絕大多數人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去詢問他們了,當我們去詢問他們的時候,就相當于去征求他們的意見了。”

費祎一臉懵逼,他顯然有些跟不上這里的談話了。

諸葛亮卻更加清楚,他說道:“在過去,稅賦只要百姓餓不死,一些當政者就可以不斷提高,不需要去詢問百姓?”

“是的,可是商業卻不能如此。”

“因為百姓有對商品的自主購買權?”諸葛亮道。

“沒錯,田賦不斷提高,百姓只能忍著,只要他們有一口飯吃,只能種地,可是商業卻不同了,它更加敏感,更加不好把控,需要與民間妥協。”

消費權都在民間,肯定得在一定程度上讓權給民間了。

諸葛亮陷入到沉思中。

費祎卻站起來,臉色陡變:“這樣會引起大亂,朝廷威信全無!”

“威信全無倒不至于,只是朝廷和地方官府,在以后都得在一些事情上,向民間妥協。”

李衡并不生氣,對于古代人來說,有這種想法,是再正常不過了。

“當然,若我們不這樣做也可以。”李衡繼續說道,“我們慢一點來,只需要把農業恢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商業。還是像以前那樣,以種田為主,用一代人的時間來恢復關中。”

(本章完)


上一章  |  我在三國搞經濟霸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