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偉的航天行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國院士 >>大國院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偉的航天行動~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偉的航天行動~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5日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貓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少一尾的九尾貓 | 大國院士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偉的航天行動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偉的航天行動

距離地球近兩億公里的火星軌道深空中,數顆隕石在精衛·隕石推進裝置以及航天飛機的控制下正穩定的圍繞著火星軌道旋轉著。

這些是數個月前從小行星帶中采集到第一批隕石,數量總計六顆,將用來進行馭星工程第一期撞擊實驗。

站在航天飛機居住艙的舷窗旁邊,一名來自華國的物理學家此刻正饒有興趣的透過舷窗觀看著外面的世界。

在航天飛機的遠處,距離大概一公里左右區域,有一顆銀灰色直徑約莫一百五十米,外觀看上去就像是一顆坑坑洼洼的土豆形狀的隕石正安靜的‘懸停’在深邃的太空中。

如果放大觀察的話,還會發現這顆隕石上有著數名工程師正像螞蟻一樣忙碌著。

他們正在檢查這顆隕石的情況,以及修復和更換長途跋涉而可能損壞的精衛隕石推進裝置的零部件,以及新增部分小角度控制的等離子推進裝置,以方便后續的撞擊角度控制。

與此同時,和他同住一間居住艙的另一名來自西班牙的天體物理學家,留著滿臉的絡腮胡須的塞恩思伯·納特教授這會正一臉驚奇的看著遠處偌大的隕石,滿臉感慨的說道。

“不可思議,你們竟然真的將小行星帶中的隕石搬到火星軌道附近,而且僅僅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這是怎么做到的!”

站在他的身旁,這名來自華國名為錢遙的物理學教授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當然是科技的力量了!”

是的,懸停在航天飛機不遠處的那顆隕石,正是馭星工程的第一批被控制的隕石。

編號‘馭星06’,是小行星帶中一顆最常見的硅酸鹽隕石,也就是普通的石隕石。

其直徑最長152.7米,最短123.5米,整體質量高達296.2萬噸,是馭星工程第一批控制的撞擊隕石中最小的一顆。

但即便是如此,對于目前的人類文明來說,這依舊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如果沒有馭星工程中的其他隕石,毫不夸張的說,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控制過的最大的‘天體’。

但現在,它即將成為一顆‘流星’,劃破火星那稀薄的大氣層,撞上火星,驗證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偉工程,成為點燃火星磁場的‘耗材’,為人類提供最寶貴的實驗數據。

一旁,塞恩思伯·納特教授欣賞著遠處隕石的同時也忍不住開口說道:“如果這顆大家伙撞上地球,它能夠毀滅至少一整座城市!造成數百萬甚至是上千萬人死亡。”

“你們掌握的力量真的太可怕了!”

不得不說,隕石或小行星撞擊地球,這一直都是最有可能毀滅人類的力量之一。

其他的不說,上個世紀1908年發生于現沙俄西伯利亞通古斯河附近的隕石爆炸事件,就是一顆石質小行星引發的。

爆炸形成的蘑菇狀煙云沖到近二十千米的高空中,相當于15002000萬噸TNT炸藥,即2000顆原子彈的威力。

這一次隕石爆炸,摧毀了該地區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的針葉林,推倒了約8千萬棵樹。哪怕是在距離爆炸中心七十公里之外的人也被爆炸形成的過熱氣體灼傷。

而這還僅僅是一顆直徑65米左右的小行星,且并沒有完全墜落到地球上,僅僅是在半空中爆炸就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威力。

如果面前這顆編號為馭星03的小行星以造成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一樣,撞上地球,其造成的危害恐怕難以想象。

毀滅一整座城市可能都是最輕的后果了。

這原本只有大自然才能掌握的恐怖力量,如今已經被華國掌握在了手中。

站在他的身旁,錢遙笑著開口道:“你的想法太激進了,科技從來都沒有好壞,關鍵在于掌握和使用它的人。”

“我們一直都是最愛好和平的人,就像現在,精衛·隕石推進技術帶來的并不是毀滅,而有可能是火星的新生。”

“它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顆全新的,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不是嗎?”

塞恩思伯·納特教授笑著開口道:“不不不,你知道的,我只是感慨而已,事實上我并不是很關心這些。”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的目光落在不遠處的馭星06隕石上,圓潤的臉龐上帶著肉眼可見的激動和興奮。

“我現在只想看到它撞上火星!”

“錢!你知道嗎?對于一名天體物理學家來說,隕石撞火星,這是多么美妙的時刻啊!”

“它會給我們提供大量的實驗數據!以供我們更深入的了解火星的地質結構!”

“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那宏偉的場面了!”

“我們的實驗,什么時候開始!?”

一旁,錢遙瞥了這名大胡子一眼,眼眸中的神情同樣帶著一絲興奮和期盼。

“按照馭星工程的計劃,馭星06隕石將是第二批撞擊火星的小行星,它將與馭星04號隕石一起在一周后同時加速,分別撞擊火星的極樂平原與水手號大峽谷中部區域。”

“具體的坐標點位和詳細的撞擊流程工作手冊上有。”

按照馭星工程的計劃,一期撞擊工程將分成三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是編號馭星01的隕石進行獨立撞擊實驗,日期就在兩天后,由另外一個工程小組進行執行。

而第二批次則是馭星06與馭星04號隕石進行不同角度的同時撞擊實驗,由他們全權負責。

至于最后一個批次則是剩下的三顆隕石排序相同的坐標點位。

這樣安排撞擊實驗,可以最大程度的確保這次耗費了1.6萬億巨資進行的一期工程可以采集到最多的實驗數據。

毫無疑問,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進行過的最大規模,也是最讓人興奮的航天活動!

與此同時,另一邊。

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總部大樓的辦公室中,徐川和平國棟聊了半個多小時和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相關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火星的地質勘探數據以及后續的撞擊實驗安排上。

雖然說他對火星的地質和歷史也很感興趣,但很顯然現在并不是研究這個的時候。

畢竟相對比一顆可供人類居住的適宜星球來說,其他的一切都要讓步。

哪怕是火星曾在過去幾十億年的時光中演化出了生命,甚至擁有著完整的生態系統,可以供人類了解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演化的。

而對于徐川來說,除非是火星上現在發現了外星高等智慧生命留下的‘遺跡’或者火星人,否則大概是沒什么其他的東西能阻攔他繼續實行馭星工程的。

但從過去半年的時間,從整整七十六支勘探小組、大量火星衛星以及各種儀器設備的探測結果來看,火星上除了極少部分的地區存在火星枯石菌與另外兩種共生細菌外,絕大部分的區域都是荒涼的生命禁區。

既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生命,也不存在部分科學家和學者設想中外星文明或外星文明遺址。

事實上,對于火星上是否會存在著‘火星人’‘外星人’或這些文明留下的遺址。

尤其是后者,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天文學界對其推測的概率增加了至少百分之十以上。

原因也很簡單。

在過去一年對火星枯石菌的研究,生物學家們已經確認這是一種人工制造或者是經過了人工修飾的‘生命體’。

無論是它的遺傳基因內部鑲嵌的‘碳硅聚合物遺傳基因’,還是架構在無效基因中的那一套‘數學構造問題’,都證實了它并非自然演化的結果。

而火星枯石菌與另外兩種火星細菌形成的小型循環生態系統,更是一個‘巧合’的生命奇跡。

它保障了即便是火星的地質與生態環境出現了劇烈的變化,三者也能生存下去。

這種人為制造出來的生命體被遺留在火星上,不管是火星十幾億年前衍生出的火星人還是其他的外星智慧生命留下的,都意味著火星上存在‘遺跡’的可能性很大。

甚至不少學者一度認為如果能找到這個留下的遺跡的話,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或許又將迎來一個新的大爆炸。

包括徐川自己,也有著類似的想法。

然而遺憾的是,在過去大半年的勘探時間中,無論是火星人還是外星人,亦或者是他們留下的遺跡。

倒是火星的地質環境勘探結果,遠比徐川預估的數據要更好。

尤其是水冰資源。

如果拋開這一次的勘探調查,從過去十幾年航天界與天文學界對火星的探測數據來看。

火星雖然的確存在著水冰資源,但數量并不會太多,大部分都存在于火星南北兩極的冰冠以及地底,主要以冰和少量液態鹵水形式存在。

就比如說火星南北極存在由水冰干冰(固態CO)組成的冰蓋,厚度達3公里,含水量相當于地球格陵蘭島冰層。

以及歐洲火星快車號雷達探測到南極冰蓋下可能存在20公里寬的液態湖(高鹽度鹵水)等等。

這些數據都表明火星上的確存在著水冰資源,然而相對比地球上的水資源來說,火星上的這些水冰資源還不夠塞牙縫的。

而對于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來說,火星上存在的這些水冰資源數量也遠遠不夠。

不過在二代航天飛機執行第一次載人登火工程,通過勘探儀器設備對火星進行了大規模的地質探測和數據采集后,火星上水冰資源的存量就變成了一個新的謎題。

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探測數據顯示,火星不僅擁有水資源,還擁有大量的水資源,其數量可能會顛覆以往人們對火星的認知。

當時的探勘數據顯示,在火星的赤道,距火星表面520公里左右的地底區間,存在大量的液態水資源與冰資源。

這些水冰資源大量存在于火星赤道的地底,且范圍及其廣闊,可能圍繞和遍布整個火星。

光是登火小隊通過降落火星地表攜帶的儀器設備,就檢測到了整整七個地底水冰湖泊。

而從當時的探測數據來看,這些水冰湖泊的厚度平均達到了驚人3.8公里左右。

這些水冰如果完全融化,水量可與地球上的紅海相當,約206萬億噸。

這水量已接近9個貝加爾湖(約23.6萬億噸),或者150個渤海(約1.3萬億噸),或者2780個青海湖(約740億噸),或者47,000個太湖(約44億噸),如果和杭州西湖的水量(約1400萬噸)相比,那就得1400多萬個了。

而如果將這些水放到火星表面,不滲漏不蒸發的話,可給整個火星表面覆蓋1.52.7米深的水。即使把這些水覆蓋到地球,水深也可達0.4米左右。

畢竟火星的表面積僅僅只相當于地球的28。

從這些數據來看,可見火星赤道的下面的水量是相當多的。

不過由于這個發現在當時過于驚人,且并沒有重復性和多方面進行驗證,所以并未對外公開。

但在過去一年對火星的地質勘探過程中,很顯然這是重點探測的對象。

而結果,也遠超徐川和絕大部分人的想象。

火星上的水冰資源,不僅僅存在于火星的南北兩極,還大量存在火星的地底。

在距離火星地表520公里的區間,存在著一條幾乎遍布整個火星的水冰帶。

這些水冰資源就如同地球上的地下水一樣安靜的躺在那里,唯一不同的是它們并不是液態的,而是冰水混合物為主的含水層存在。

其數量之夸張,遠超各國此前對火星的勘探數據。

在經過火星地質勘探小組的統計后,可以確認如果將這些水冰資源全部釋放出來,足夠完全將火星北半球淹沒,形成一個占據火星五分之二左右面積,深度超過三公里的海洋。

盡管如何將這些深埋在火星地底的水冰資源釋放出來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但這對于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而且,按照他的構思,理論上來說即將進行的火星撞擊實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些隱藏在地底深處的水冰資源融化,并激發到地表。

至于是否真的可行,就要看后天實驗數據了!


上一章  |  大國院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