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總部大樓。
總指揮中心,此時此刻正黑壓壓的站著一大群人。
這其中既有各國航天局的局長,也有航天領域、天體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等繁多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更有全世界各國的高官政要
以及前兩天才從金陵那邊趕過來的徐川,和那位特意從北海小島趕過來的老人。
在這個關乎全人類未來的重要時刻,幾乎所有火星地球化工程施工委員會的高層和各國代表都站在了這里。
無他,今天即將展開的工程,毫不夸張的說是人類文明自打有歷史記錄以來進行過的最為龐大宏偉的工程!
對一顆類地行星進行改造,投入超過百萬億的項目,預計持續時間超過50年,超過一百二十七個國家與地區共同參與
如果成功了的話,這將是人類文明有史以來收獲過的最大果實。
如果失敗了的話,這么多的資金打水漂,涉及這么多的國家,主導這個項目的人必然會承擔巨大的壓力。
想到這,總控制室中的老人看了一眼身旁的學者,開口道。
“如果今天的實驗失敗了,我們還可以再從小行星帶中采集幾顆隕石,重新進行。”
總控制的落地大屏幕前,聽到了身邊傳來的聲音,徐川笑了笑,開口道:“不會失敗的。”
今天的撞擊實驗,不僅僅是參與了火星地球化工程的國家在關注,更有全世界數十億人的都在等待著消息。
一期工程投入整整1.7萬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出現失敗的報道。
而且,他也從未想過會失敗。
畢竟這是成千上萬學者為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無數人共同努力創造的條件,不會失敗,也不可能失敗!
聽到徐川自信的發言,老人笑了笑,輕輕的點了下頭。
“能成功自然是最好的,我也只是問問而已。”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接著道:“放心吧,就算是在接下來的實驗室中火星的測試數據并不那么理想,我也可以在這里給你做出保證,我們絕不會放棄對航天的發展與投入。”
“航天是一場百年,乃至千年發展的大業,它是我們未來前進的燈塔。只要朝著這條路發展,就不會輸,也不怕輸。”
老人笑著給徐川透了個底,以他的身份說這話,毫無疑問,航天發展已然是國家未來數十年乃至百年都不會變的戰略規劃。
這不僅僅是民族復興新征程的宏偉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華夏文明展望未來,是關乎民族命運的長遠大計!
徐川點了點頭,他相信老人的話語,也相信腳下的這片土地能夠連續性和階段性將這份戰略規劃進行下去。
笑了笑,他開口說道:“放心吧,如果說火星的測試數據并不是那么理想,并不符合地球化改造的要求的話,我也并不會強求進行這項工程。”
“如果說火星的內核完全冷卻了的話,就算是我將小行星帶中的所有小行星和隕石都搬過來砸到火星上,也不會重新激發出它磁場。”
停頓了一下,徐川的目光落在面前不遠處的落地大屏幕上,那上面是從遙遠的火星傳遞過來的實時畫面。
目光落在那一顆紅色的星球上,他繼續說道:“當然,火星磁場激發失敗也并不能完全否定地球化的失敗,我們還有其他的備用方案。”
“最終的結果,還是需要考察磁場、大氣、水資源、溫度等一系列的條件。”
“不過.”
說到這,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老人,笑了笑,開口道:“就算是出現最糟糕的情況,整個項目完全的失敗,不可為。我們也還是可以繼續利用火星的。”
“比如在上面建造火星城市,同樣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和開發。只不過這樣一來,在上面生活的人無論是出行還是工作,乃至我們對火星的開發利用,都會受到極大的惡劣條件限制。”
事實上,火星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移民星球。
至少對于現階段的人類文明而言是的。
沒有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地表沒有多少水源、僅有地球三分之一左右的重力、晝夜極大的溫差、火星上季節性的超級風暴
這些條件每一個對于人類文明來說都是極其惡劣,甚至是致命的。
盡管火星的條件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不太適合人類文明的居住,但放到現階段的人類文明中,卻是最優的選擇。
畢竟以人類現在航天技術來說,所能做出的選擇也就只有屈指可數的那么一兩個而已。
月球、火星、金星、木星的部分衛星
在這些寥寥無幾的可移民星球中,火星的各方面條件都是最優秀的。
哪怕對于現在的人類來說依舊足夠惡劣,但它至少是目前人類文明最有希望先達到,并且展開大規模移民建設以及開發上面資源的新大陸!
一旁,老人輕輕的點了點頭,笑著開口道:“有你在,我放心。”
“說起來,距離第一次的隕石撞擊實驗,還有多久開始?”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抬頭看了一眼落地大屏幕上的時間,回答道:“還有十分鐘!”
事實上,今天他站在這里,只不過是等待火星那邊的撞擊實驗和結果而已。
真正指揮這場行動的人,并不是他。
畢竟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即便是現在已經到了27年的三月份,但兩之間依舊有著一億多公里的遙遠距離。
如此遙遠的距離,即便是光也要飛行數分鐘才能抵達。
如此夸張的延遲,他不可能選擇在地球上進行指揮正常行動,除非是國家愿意放他前往火星軌道。
但很顯然,目前來說這還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在徐川和地球總指揮中心無數人共同等待著即將開展的馭星工程的時候。
另一邊。
遙遠在上億公里的火星外太空軌道上,火星地球化工程施工團隊已經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所有人都各司其職緊張有序的忙碌在現場。
充當現場指揮中心的瀚海號·二代航天飛機的機艙中,在經過改造后的指揮室內,來自華科院的張榮橋院士正有條不紊的指揮著現場的工作。
理論上來說,這份工作原本應該是由徐川親自指揮進行的。
但考慮到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遙遠距離,以及航天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安全問題,最終由長期從事一線從事深空探測技術研究工作的張榮橋院士代替徐川在一線進行指揮工作。
作為華國行星探測工程總設計師,這位張榮橋院士曾主持完成了華國行星探測工程的規劃和實施方案論證,主持完成華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的研制和實施。
并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使華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實現火星巡視的國家,一舉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不僅如此,他還曾擔任過探月中心總工程師和探月工程副總師,負責嫦娥一號、二號工程測控系統研制和建設等等工作。
毫無疑問,這是位成熟穩重且經驗豐富的航天老人,任命他代替自己在現場進行指揮,徐川也沒什么意見。
浩瀚的深空中,隨著各小組完成了對設備的最后檢查,也隨著一切正常的應答從負責馭星一號隕石的航天飛機上傳來,站在瀚海號航天飛機指揮中心,一臉沉肅的張榮橋院士終于發出了‘馭星一號,啟動!’的指令。
隨著這聲指令的下達,遠在火星環繞軌道數千公里之外的馭星一號隕石背面的引擎陣列噴吐出藍白色的等離子流。
在精衛·隕石推進裝置與一系列的輔助推進設備齊心協力的控制下,這顆自小行星帶深處拖曳而來的隕石緩緩掙脫了它自身的軌道枷鎖,朝著下方那顆鐵銹色星球不斷加速俯沖而去。
與此同時,遍布在火星深空軌道上的繁多衛星也紛紛在智能系統的操控下全程跟蹤著馭星一號隕石的狀態與飛行軌跡。
這些數據將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實時傳遞到四周的航天飛機上,由上面搭載的分布式超級計算機進行處理,實時調整安裝在隕石上的精衛推進裝置,以保證最終的撞擊坐標、速度、角度等等一系列指標都符合預初的規劃。
而另一部分則會通過火星和地球之間的中繼衛星傳遞回地球的總指揮中心,放映在那面足夠現場所有人都清晰看見的落地大屏幕上。
當張榮橋院士發出了‘馭星一號,啟動!’的指令后,在經歷了長達六分多鐘的等待后,那一道沉穩的聲音,終于伴隨著精衛引擎陣列噴吐出幽藍等離子流傳遞到了總指揮中心眾人的眼耳中。
那搖曳在馭星一號隕石尾部的藍白色狹長尾焰,就如同一柄熾熱的光劍刺破了深邃黑暗的宇宙,在遙遠的星空中中拖曳出長達數百米的等離子軌跡。
在這一刻,它已經不僅僅是燃燒產物,更成為了人類工程學與宇宙物理共同譜寫的光之詩篇,在那顆銹紅色的星球與漆黑深空的交界處,鐫刻下短暫而壯麗的航跡。
落地屏幕前,徐川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目光緊緊的鎖定在噴吐出幽藍的等離子流的馭星一號隕石上。
總控制室中,其他人的表現也幾乎一模一樣,生怕自己的呼吸干擾到了這顆隕石的軌跡。
即便是站在門口的工作人員,也下意識的將自己的目光投遞了過來,眼神中寫滿了期待和希冀。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靜悄悄的流逝著。
終于,在精衛隕石推進裝置的推動下,已然加速到了數萬千米每小時的馭星一號接近了火星的外圈大氣層。
那稀薄的大氣,就如同白磷一般產生了若隱若現的烈焰,最終遍布了整個隕石。
盡管沒有聲音,但所有人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隕石高速摩擦稀薄大氣層而形成的等離子體激波正在它前方壓縮堆積。
摩擦生出的烈焰瞬間將它裹成一顆刺目的火流星,發出撕裂虛空的尖嘯仿佛在每一個人耳邊響起。
火星那稀薄的大氣在極致高溫下電離,拉出一條橫貫天際的灼熱電漿尾跡。
此刻,精衛推進裝置已然停機,但在它推動下的隕石已然在火星大氣中開始摩擦,開始熔融。
此刻,它不再是一塊冰冷的巖石,而是化作一顆熾熱的隕石炮彈,以雷霆萬鈞之勢逼近火星的北半球。
無數的烈焰從主體上分離,帶著一團團的炙熱如巖漿般的子體消散在火星的大氣層中。
下方,廣袤的紅色平原在視野中急速放大,那是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更是馭星一號隕石撞擊的目標點。
而按照地質學家對火星地質數據的分析,火星北半球相對比火星南半球來說,更容易通過隕石撞擊產生地震波牽引到火星的地幔與內核。
當馭星一號橫切入火星的大氣層,無論是總控制室中還是遙遠在火星軌道上的施工團隊,都在此刻屏住了呼吸。
那疾速俯沖而去的隕石,就如同攜帶著無數人希望的流星一般,驟然拔高了撕裂空氣的尖嘯。
撞擊前的一瞬,時間與空間仿佛在這一刻仿佛凝固。
緊接著,便是開天辟地般的大爆炸!
如同雷神之錘,馭星一號狠狠的撞擊上了烏托邦平原的中心,那紅褐色的土壤與巖層在絕對的力量面前脆弱如紙。
撞擊點在這一瞬間化為一片白熱的煉獄,難以想象的能量在億萬分之一秒內釋放。
無數的物質被直接氣化、離子化,一個直徑數十公里的熔巖火球在平原上轟然膨脹、升起!
沖擊波化為一圈肉眼可見的、由熾熱塵埃與蒸汽構成的紅色死亡之環,以遠超音速的恐怖速度貼著地表瘋狂擴散。
所過之處,紅色的大地如脆弱的玻璃般被碾為齏粉,龜裂的紋路猶如地震一般瘋狂向四周蔓延。
無盡的塵埃與爆炸云更是直接沖上了數百公里高空的火星軌道,甚至波及到了數顆正在近距離拍攝的低軌衛星。
世界,仿佛在這一刻毀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