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792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792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

第792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9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由于殲11WS驗證機的存在,即便是潛伏在北陵機場附近的臥草黨,也很難憑肉眼看出這架1121號原型機是一個全新的型號。

因此,整個試飛流程的安排都是比較低調的。

趕在晚上的慶功宴之前,常浩南帶領著現場的渦扇10保障技術團隊,把記錄著航發工作情況的儲存器給拆了回去。

很快,相關數據就被整理到了早已設計好的軟件程序里面。

“看一下環形機匣外側形變傳感器的數據。”

常浩南站在操作員身后,雙眼緊盯著電腦屏幕,開口要求道。

每次試飛,所產生的數據都是海量的,不可能對每一項都進行細致分析。

就比如發動機的基本工作狀態,在之前的臺架測試以及裝機測試環節都已經通過了驗證,那么只要數據處在正常范圍內而沒有報警,就不必再次進行深度分析。

而渦扇10被安裝在殲11B上面之后,常浩南所主要關注的,是飛行過程中的振動,以及發動機本身的強度——

為了適配這個經過升級之后的機體,發動機的固定方式和支撐位置都出現了變化。

按照計算,以及蘇27SM此前對AL31F的測試,這些修改應該不會影響到正常工作。

但具體適應程度如何,還是得看數據才能知道。

很快,幾個關鍵點位的形變情況曲線就出現在了電腦屏幕上。

“應該……比預計的情況還要好不少?”

站在操作員另一邊的的劉永全半彎著腰,幾乎把臉湊到了屏幕前面。

畢竟振動曲線的形狀又細又密還存在波動,對于一個有點眼花的中年人來說確實不太友好。

“嗯……至少從振幅上看是這樣的。”

操作員點了點頭,回答道:

“位移最大值并沒有隨時間推移出現明顯變化,只有在中間飛滾轉的過程中波動稍微大了些,但還是只達到了……”

說到這里,他把數據曲線放大:

“達到了該G值對應容許形變量的23。”

“嗯……看來之前的強度余量留的有點太多了。”

常浩南摸著下巴猶豫了道。

在航空領域,跟結構有關的東西,基本都不是越強越好。

包括飛機做靜力破壞試驗,也不是承受的力度越大越好。

而是在滿足設計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冗余。

因為這是最直接的減重手段。

“再對比一下不同位置的波形圖,看看有沒有共振風險。”

常浩南的語氣平淡,聽不出什么情緒。

這次耗費的時間比剛剛稍微長了點,畢竟對于這個時代的電腦(哪怕是超算)來說,要處理的數據量也著實不小。

好在最后的結果是沒有風險。

盡管后續還有更大過載的狀況需要測試,但常浩南還是微微松了口氣。

“或許我們可以考慮在機匣壁上面下點功夫?”

旁邊的劉永全也重新站直身子,對常浩南問道:

“比如換用更薄的外殼,然后上加強筋維持強度,這樣至少能減掉個百十公斤重量,之前做設計方案的時候,我印象里就有小組做過這方面的研究。”

“這個暫時不急。”

常浩南擺了擺手:

“先不說我們對機匣薄壁結構的研究還不太充分,就算設計出來了,那種菱形格加強筋也需要在鑄造之后對機匣做大面積精銑,咱們手頭沒有這么大體量的銑床,也沒有相關銑削加工工藝,貿然上新技術,可能會影響渦扇10的量產進度。”

在這條時間線上,華夏并沒有購買那124架蘇300MKK/MKK2,因此在短期內對于國產三代機的需求量很大。

再加上渦扇10又是航空動力集團成立之后第一個進入量產的重點型號。

所以,在發動機本身性能就滿足要求的情況下,目前最高優先級的工作還是趕緊投產。

甭管集團年報寫的多好看,都不如把裝著渦扇10的殲11B和殲10A盡早交付給部隊更有說服力。

還是那句話,上級在做出大刀闊斧改革的時候也是要面對壓力的。

而作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航空動力集團需要盡快給上級反饋信心,以證明他們的決定沒錯。

“不過。”

稍作停頓之后,常浩南又話鋒一轉:

“這方面的研究倒是可以給一些撥款繼續進行下去,等我們真正發展第四代航發的時候,肯定能用得上。”

常浩南一邊說著一邊舒展了一下筋骨。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腦子里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

之前設計渦扇10的時候,有很多新技術都是在渦扇9上面進行的驗證。

但渦扇10的A/B兩個型號設計定型之后,國內大概率不會再有一個渦扇9性質的東西可以拿來練手。

但東方不亮西方亮……

似乎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案。

“倒是可以在M88上面嘗試一下……”

正在穿外套的劉永全自然聽到了這句話。

他有些好奇地問道:

“我前段時間還聽說,法國人那邊好像沒什么誠意,一直在拖延時間來著?”

常浩南笑著搖了搖頭:

“一開始確實是這樣,但是最近他們的態度180°大轉彎,都已經跟咱們談到具體的合作方式了,估計是想要挾華自重,結果美國人根本沒搭理他們。”

達索和斯奈克瑪找華夏合作研發渦扇發動機這個事,因為前者并沒有保密,所以別說是航空動力集團內部的劉永全,就連外界都已經有了關于此事的各種傳聞和討論。

只不過因為消息源在大洋彼岸,而且表述不甚明確,所以絕大多數人直接猜錯了方向——

都以為跟前些年渦軸8的情況類似,是法國人要把M88發動機的技術轉讓到華夏這邊。

但國內似乎又并沒有一種需要高性能中推作為動力的型號。

因此,討論的方向很快又變成了華夏可能要搞新機型。

到這,就已經跟現實世界毫無關系了。

猜測范圍從殲8還要出終極大改,到殲10的雙中推放大版本,再到華夏可能要搞中型四代機……

總之就是愈發離譜起來。

還真別說,雖然都是瞎猜,但之前章亮平給常浩南的每周輿論動向簡報里面有一個雙發殲10的想象圖,跟目前正在制造原型機的殲10第二版設計真就有那么幾分相似……

“如果這事真能成的話,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倒也好。”

劉永全一邊說著一邊給常浩南拉開房門,緊接著二人一起離開了機房:

“我之前看過一些M88在航展上面的照片,從肉眼能看見的部分判斷,總體設計還是比較保守的,但應該是在材料方面下了大功夫,所以宣稱的渦輪前溫度很高,留給我們的發揮空間不小。”

這個判斷跟之前常浩南的想法差不多,引得后者轉頭看了一眼劉永全,然后突然放慢了腳步。

“劉工。”

過了幾秒鐘之后,常浩南突然開口道:

“如果M88這事能成,考慮到研發經驗,對外合作的主體還得是你們606所。”

“所以,從你的個人意愿出發,等到渦扇10走完定型流程之后,你是想繼續搞改進型或者航改燃,還是去幫斯奈克瑪優化M88?”

這個問題直接把劉永全給問住了。

他壓根沒想過。

之前剛以型號副總師身份加入重新立項的太行項目那會,劉永全甚至已經做好了“把職業生涯剩余的二十年全都奉獻給這個型號,只要能在退休之前看見它量產裝機就行”的心理準備。

畢竟總師常浩南的歲數比他還年輕,像大多數前輩那樣把總師熬退休然后接任總師的路子,顯然是走不通的。

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

還沒等他做好當一輩子副總師的心理建設,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已經變成了“等渦扇10定型之后你下一步準備干點啥”。

繼續搞渦扇10,他輕車熟路,有了常浩南給打好的“3.75代核心機”的設計基礎,也不會有太大風險。

但要說對于M88沒興趣,那肯定也是假的。

“算了。”

常浩南擺擺手:

“也不急這一時,這個問題你先考慮著,年底之前給我個結果就行。”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