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791章 需要預警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791章 需要預警機

第791章 需要預警機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9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140°每秒的滾轉率,如果放在整個戰斗機范圍內,那倒不能算是個多么驚人的數字。

遠的F16幻影2000,近的殲10和陣風,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高的甚至在凈構型下能達到300°每秒以上。

不過很明顯,這些飛機走的本身就是高敏捷性的設計路線。

對于一架并不以此見長——實際上過去還一直是短板的重型戰斗機來說,這個數字已經進步相當明顯了。

而這一切,也都被飛在略微靠后位置的那架殲11AS全部記錄了下來。

“1121,你的滾轉很快,而且滾轉過程平穩,幾乎不掉高度,非常好。”

哪怕是對于頂級試飛員來說,在兩個試飛科目之間也是需要休息的,因此天上的兩架飛機正趁著這段功夫進行無線電聯絡。

“我感覺這還沒到機體強度的極限,不過單靠襟副翼的話,恐怕也沒辦法提供更高的滾轉力矩了。”

付國祥的聲音中夾雜著略微急促的喘氣聲:

“我先轉向180°,把速度再提高100試試。”

與此同時,隨著第一次滾轉測試結束,塔臺里面也響起了一陣掌聲。

盡管如今的無線數據傳輸效率還不支持處理高清畫面,但通過在原型機內部集成一組額外的天線和傳感器,已經可以把一些基礎飛行數據實時回傳給塔臺。

這個改進對于一帆風順的試飛來說其實可有可無,但萬一試飛過程中出了什么故障乃至事故,那就有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雖然這種事情已經好幾年沒有出現過了,不過大家心里總還是得繃著這根弦才行。

航空安全這東西,一旦稍有放松,那很大概率就是直接山體滑坡。

“何總,看來你們的機體結構升級,卓有成效啊。”

常浩南看著面前屏幕上面顯示的飛行參數曲線,語氣也跟著輕快了不少。

旁邊的何明雖然表面上一副平靜如水的樣子,但直到說話時才被將將壓下去的嘴角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興奮:

“機體結構升級的效果,我們其實之前就確定了,現在能把這個理論效果給落實下來,還是要感謝包括常總您在內,給我們十一號工程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才是。”

他這說法當然也不全是虛的。

隔壁使用同款機體的蘇27SM在大半年之前就已經首飛,驗證了這個構型的有效性。

除了結構強度的提高讓飛控層面解除了對滾轉的限制以外,更主要的是,新構型下襟副翼的長度顯著提高,幾乎占據了整個機翼的后沿,因此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滾轉。

但設計歸設計,實物歸實物。

否則斯坦航空公司造出來的飛機也不會那么讓人難繃了。

對于才剛剛把基礎型號蘇27SK造明白不久的華夏來說,能在一次大的結構和工藝升級之后不出問題,這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其實老付的感覺沒問題,單論結構強度,這個機體其實還能有不少余量可榨,聽說蘇霍伊那邊正張羅著給一架蘇27SM原型機把AL31FU給裝上去,試試極限究竟在哪。”

AL31FU,就是711號技術驗證機使用的發動機,相比AL31F提升了推力,更重要的是具備推力矢量控制(TVC)能力。

側衛的機體本來就大,再加上兩臺發動機的安裝位置距離中心軸線很遠,所以轉動慣量很大。

在過去,制約滾轉率提高的主要是結構強度,所以這個問題倒不是很明顯。

而現在,正如付國祥所說,僅靠襟副翼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

不過,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如果裝上TVC噴口,那么原本單純的累贅就可以一轉提供轉動力矩。

這種情況下,發動機位置距離中心線遠,反而成了優勢。

“一步一步來吧。”

常浩南雙手背到身后:

“等渦扇10徹底走完生產定型之后,升級TVC能力的事情肯定會提上議事日程的。”

推力矢量這東西,真要說起來,未必有什么大用。

但有總比沒有好。

對于大推力發動機來說損失不了多少推重比,而TVC噴口在不工作的時候又不會消耗壽命。

只要用上一次就是血賺。

不過,優先級確實可以往后稍稍。

畢竟華夏過去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的技術積累。

一個可以旋轉的噴口本身并不難,難的是把這東西寫進飛控里面去。

何明倒也不是催著要,只是話說到這了才順便提一嘴,因此幾人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顯示屏上面。

在第一次測試之后,付國祥又在跨音速段內以100km/h的步長進行了幾次測試。

隨著速度提高,機翼外段襟副翼效率會出現降低,因此滾轉率也難免會受到影響。

不過哪怕在最低的1350km/h下,仍然維持了大約60°每秒的水平,遠遠超過改進之前。

“看來,帶的那四枚模擬掛載,對飛機的性能影響也不是很大嘛……”

何明摸著下巴點了點頭,顯然是對測試結果非常滿意。

“這也是蘇27的先天優勢。”

常浩南回答道:

“之前剛搞十一號工程的時候,601那邊還研究過能不能考慮在倆發動機中間設置一個保形油箱進一步延長航程,但后來研究之后發現得不償失,所以你們就沒看見過這個方案,而是增加了一套空中受油裝置。”

側衛的機體把最好的掛架位置放在了機體中間兩個進氣道中間的位置,這里是一段低壓區,因此阻力非常小,一般都選擇把大尺寸彈藥掛在這里而不是翼下。

如果以并聯形式掛載四枚R77或者霹靂12這種尺寸的中距彈,那么對于飛行性能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二人說話的功夫,屏幕上的數據也顯示1121號原型機開始減速并恢復到了平飛狀態。

今天的測試內容已經全部完成,是時候返航了。

“常總,按照現在這個進度,基礎飛行性能的測試恐怕很快就能完成。”

何明突然開口道:

“后面就是等著霹靂12和霹靂13的測試彈交付,然后進行機載航電和火控系統的測試。”

“霹靂12應該還好,靠1493雷達本身就能覆蓋全部包線,但要測試霹靂13的話,恐怕就需要預警機額外提供更遠距離的目標信息了。”

相比于剛才只是隨便一提的TVC,這件事情確實更重要一些。

無論是對于霹靂13,還是對于整個華夏空軍來說都是如此。

“圓環工程已經不能指望了,聽說大衛國那邊甚至開始禁止電科14所的技術人員接近那架飛機。”

常浩南一邊穿上大衣往外面走,準備迎接凱旋的試飛員,一邊對跟在半個身位之后的何明說道:

“不過年初首飛的空警200,現在已經把真正的雷達陣面給裝上了,如果電子設備和數據鏈都沒發現大問題的話,肯定能趕上你們的試射打靶。”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