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790章 靈活的胖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790章 靈活的胖子

第790章 靈活的胖子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9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當天下午,1121號原型機又進行了一次長距離滑跑試驗。

而最終的首飛,則被安排在了第二天。

試飛員還是常浩南的老熟人。

付國祥。

登機之前,常浩南還專門到飛行簡報室跟對方聊了聊。

然后才發現,后者此時已經晉升成了空軍大校。

就他的年齡來說,絕對算得上是進步神速了。

似乎是注意到了常浩南的目光正盯著旁邊衣架上的作訓服軍銜,付國祥一邊整理飛行裝具一邊開口道:

“這次晉升能輪到我,也是多虧了最近幾年參與的試飛夠多,幾乎全軍一半的新型號原型機和驗證機我都飛過。”

常浩南兩世都沒加入軍籍,因此這倒是他從未了解過的領域,于是好奇道:

“我知道飛行時長對飛行員來說很重要,不過你們還有機型數量方面的考核標準?”

“那是當然,”

付國祥點點頭,一邊回答一邊開始填飛行計劃單:

“試飛員嘛,能被選進來的,其實都已經是經驗豐富的老鳥了,4000小時和3000小時中間其實未必有太大差別,但是多飛一個機型和少飛一個機型,很多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比如我,不說更早的時候,光是最近四年就飛過殲8C、殲8IIACT、殲11A、殲11AM,還有全軍總共只有不到五個人飛過的F14,相當于把國產、蘇制和美制飛機都體驗過一遍,哪怕在試飛員這個行當里面,有這種經驗的都是極少數……”

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付國祥的語氣中滿是自豪,還有興奮。

其實單論型號,華夏試飛員里面飛過三個國家飛機的并不少。

只不過其中的第三種,多數情況下是法制型號。

80年代跟西方關系好的那會,有不少飛行員參與過法國空軍提供的訓練,還考慮過采購法國飛機。

所以,飛過阿爾法噴氣、幻影2000和幻影F1的人不少。

但F14,那可是稀罕東西。

或者說華夏飛行員接觸過變后掠翼飛機的,都是極少數。

上午十點,付國祥坐進1121號原型機的機艙,開始進行起飛之前的最后檢查。

旁邊一架經過專門改裝的殲11AS戰斗機也正在一群地勤人員的伺候下準備啟動。

按照計劃,這架飛機將會承擔伴飛和光學觀察任務。

“這是鳥槍換炮了啊……”

指揮中心里面,常浩南把兩只手對著揣進棉衣的袖子,看著遠處停機坪上忙碌的人車說道。

何明自然知道,這句話指的是那架用作伴飛的飛機。

“沒辦法,畢竟試飛機型的性能越來越好了,老型號很多時候跟不上要求。”

何明回答道:

“像之前殲8C首飛那會,伴飛的是一架殲教6,速度慢、視野差不說,關鍵是航程太短,現在這重型機試飛,一次上天兩三個小時都正常,靠老型號根本跟不下來,有時候中間還得換機。”

“所以我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03批次殲11AS后面額外排產了一架留在廠里面,除了做伴飛之外,也可以用來幫兄弟單位測試一些新設備什么的,畢竟飛機夠大,改起來也方便。”

華夏空軍的大量訂單,加上來自波斯空軍的兩個大活,112廠如今完全當得起一聲財大氣粗。

而且,這種也算是長線投資。

雖然何明說是“幫”著測試新設備。

但如果實際操作起來,肯定不可能白干。

尤其是最近一兩年,或許是受到從殲7F到幾個自籌經費項目連續成功的鼓舞,很多廠所都開始捉摸著在沒有軍隊訂單的情況下自行發揮主觀能動性,研發一些面向國際市場的產品。

而這些東西顯然不可能用空軍平臺來測試。

那么,112廠就可以從中賺上一筆。

而且,旱澇保收——

這就像淘金熱的時候,淘金者未必能賺錢,但賺淘金者錢的人肯定能發財一樣。

“所以……已經有人找過你們做測試了么?”

常浩南有些好奇地問道。

這個問題引來一陣沉默。

“好吧……暫時還沒有。”

何明先是嘆了口氣。

但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來:

“不過,我想以后肯定會有的。”

就在二人聊天的功夫,付國祥駕駛的1121號機已經沿著滑行道駛上了起飛準備位置。

“1121號原型機檢查完畢,可以起飛……”

日復一日,飛行員和塔臺的對話幾乎沒有什么區別,平淡到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無聊。

但對于這里的工作人員來說,他們寧肯整個職業生涯都能這樣無聊下去。

畢竟,試飛工作如果刺激起來,一般不會是什么好事……

站在塔臺的角度,常浩南可以看到,跑道側面被畫上了一條條等距的橫線,應該是為了直觀看出飛機的起飛或著陸距離。

站在窗前的一排人幾乎不約而同地緊盯著1121號機的后輪。

在剛過第六條線的時候,飛機輕盈離地。

“好!”

何明一手拿著望遠鏡,另一只手在空中揮了一下拳頭。

“這一條線是50米?”

常浩南大概有了猜測。

新機體的結構重量本來就低,再加上換掉了原來那個尺寸驚天動地的N001雷達,因此實際下線的殲11B空重相比老型號輕了足足800kg之多。

哪怕是雙發重型戰斗機的體量,這也不是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

因此,起飛距離相比于只是換發的殲11WS驗證機必定會有一個提高。

“沒錯。”

何明點點頭。

而這個時候,離地的1121號機已經開始了近乎垂直的爬升。

當然,垂直爬升這個動作本身,哪怕是老蘇27SK也能完成。

但是。

這架飛機從接近水平到機頭垂直向上的過程,卻異常迅猛。

甚至讓常浩南有了點當時看殲10首飛的感覺。

要知道,后者是一架鴨式布局的飛機,先天具備抬頭力矩。

而常規結構的殲11要想實現抬頭,本質上是需要像蹺蹺板一樣,讓負升力把水平尾翼往下壓。

考慮到總升力的問題,這個效率一般都會設計的比較保守。

越大的飛機,這個情況就會越明顯。

這也是為什么像F15、蘇27、F14這樣的重型戰斗機,明明推重比更強,卻依然會讓人感覺有些笨重。

因為機動性和敏捷性,本來就是兩個層面的性能。

而在用上了全新機體之后,敏捷性這個原本的最大短板,顯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補強。

就連座艙里面的付國祥,剛才都被那夸張的抬頭速度給驚了一下。

“有點意思……”

他注視著眼前的高度表,一直到上面的數字顯示為02500,然后才改平了飛機。

大概20秒之后,負責伴飛的那架殲11AS,也跟著爬升到了相同的位置。

“準備執行試飛科目。”

付國祥在無線電中報告道。

按照試飛計劃,最先進行的是十幾項常規項目,主要測試飛機的基本飛行能力。

不過,得益于殲11的超長航程,這個過程結束后并不需要馬上返航。

而是可以繼續進行其它科目。

當然,畢竟是結構大改之后的第一次飛行,不可能直接上特別高的強度。

但其中有一項是付國祥很感興趣的。

半小時后,完成一輪循環飛行的付國祥重新架機回到北陵機場上空。

他把飛機完全改平,然后稍稍推動節流閥,把速度逐漸積累到950km/h的高亞音速狀態。

在最老型號的蘇27SK上面,由于結構強度問題,整個跨音速段的飛行性能都會被飛控限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而殲11AM通過修改飛控,把產生限制的速度段精確到了兩個50km的范圍內。

不過因為硬件沒什么變化,所以總歸還是有缺陷。

但殲11B/蘇27SM使用的二階段升級機體,則計劃從硬件上徹底消除這個隱患。

確認速度達到測試標準之后,付國祥向右猛地一個帶桿——

熟悉的天旋地轉感傳來。

飛機開始進行滾轉。

作為試飛員,付國祥即便在這種環境下仍然可以保持絕對清醒。

“7.6秒。”

連續三圈滾轉結束后,付國祥看向計時器。

7.6秒,三圈,1080°。

差不多140°/s的滾轉率。

很明顯。

升級,有效!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