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第789章 殲11B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9章 殲11B

第789章 殲11B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8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十月廿二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這條時間線上面殲11B的進展,可以說是非常順風順水了。

1999年5月,也就是恰好半年以前,常浩南的重型模鍛壓機課題組在為國慶獻禮的試生產過程中,鍛造出了用于殲11B新機體的第一個國產隔框。

在隨后的三個月里,01和02兩架原型機的各個零部件,包括兩臺以量產型標準交付的00批次(試生產批)渦扇10A,以及電科14所提供的新型1493雷達,都被陸續送到了112廠。

原本廠里的打算是盡量趕在十一之前讓飛機下線,也來個50周年獻禮。

但殲11B畢竟使用了大量新工藝和新技術,考慮到時間有點緊張,因此為了保證萬無一失,避免欲速而不達,最后還是沒為了這事趕工期。

所以下線日期將將錯過了國慶當天。

當然,獻禮的橫幅和內部宣傳材料還是搞出來了,只是陣仗明顯不如趕在十一之前的那些項目。

又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地面測試,確認各子系統在地面都能運轉正常之后,也就迎來了首飛。

常浩南照例乘坐那架挑戰者601,回到了自己已經離開差不多半年的盛京。

只不過這一次,常浩南在飛機盤旋并下降高度的時候,就看到了二號總裝車間前面停著一架黃皮黑頭的戰斗機——

在他的影響下,如今這條時間線上的殲11B已經跟老型號有了更明顯的區別,但仍然不是能從遠處一眼看出區別來的。

常浩南之所以如此篤定,是因為那架飛機旁邊正異乎尋常地圍著一大群人。

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只有首飛原型機才有的待遇。

在一個緊湊的U形轉彎之后,常浩南的飛機降落在了北陵機場那條熟悉又陌生的跑道上面。

“常總,歡迎來我們廠蒞臨指導!”

迎上來的何明一邊跟常浩南握手,一邊半是認真半是開玩笑地說道。

此前常浩南的職位一直是火炬集團總經理和渦扇10項目的總設計師,前者相當于央企下面的二級子單位,跟112廠平級,而渦扇10就更不用說了,哪怕經過提級不再被視為飛機的子系統,但也只是跟十一號工程對等。

所以那時候,還相當于兄弟單位過來進行合作。

不過后來常浩南進一步擢升,航空動力集團已經跟航空工業集團對等,如今再來112廠,雖然二者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但說一聲蒞臨也沒什么問題。

當然,何明畢竟是從八三工程那時候就跟常浩南有過工作接觸的老熟人了,真要是按照接待上級領導的標準拉開架勢,反而會把氣氛搞得很僵。

而常浩南此行是來跟蹤這兩臺渦扇10A在量產機上工作情況的,自然也不可能講這些排場:

“何總說笑了,我這次是以渦扇10總設計師的身份,過來協調殲11B首飛工作的,所以和過去一樣就行。”

跟對方寒暄的時候,常浩南的目光就已經投向了遠處的總裝車間。

他在重生之前,也跟殲11B打過不少交道。

只不過都是間接的。

比如給某些批次的小改動做個測試之類。

實際上,前世殲11B直到2009年服役的時候,已經稍微有點跟不上時代了,畢竟那功夫國際主流戰斗機型號都已經基本完成了從標準三代到三代半的過渡。

不過對于華夏來說,從第二批次開始用上渦扇10發動機的殲11B算是真正步入了“三代機自由”,再結合充足的航程和載彈量,總算讓空軍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來自幾個方向的海空壓力。

也是大致從那個時候開始,某幾位老對手譴責“不專業攔截”的次數出現暴漲,吃瓜群眾們也總算能夠頻繁地在新聞中看到自家戰機。

因此,盡管殲20的技術驗證機在緊隨其后的2011年就亮相,奪走了絕大部分關注度,但受制于三代半和第四代戰機的產能,殲11B在2020年之前都屬于絕對主力型號。

而現在,常浩南把這個時間點提前了整整十年。

會引發什么樣的連鎖反應,連他自己都有些好奇。

北陵機場的停機坪面積不大,也用不著什么擺渡車,一行人步行走向廠房的方向。

除了112廠的職工以外,常浩南還在現場看到了幾位來自黎明那邊的技術人員——

這也很正常,新發上新機,肯定要有技術團隊來保障一下。

相比于前世,如今的殲11B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區別在于機翼內側下方多了一對2000kg級別的重載掛點,以及增設了空中受油裝置。

隨著幾架伊爾78和伊爾78M的到位,華夏空軍總算也有了相對穩定的空中加油能力。

雖說換發之后超過4000公里的航程基本夠用,但這種東西總歸是多多益善。

“說起來,何總,02架原型機的進度怎么樣了?”

路上,常浩南突然開口向旁邊的何明問道。

正在車間門口停著的,是準備首飛的01架,按照習慣,02架是沒有設備只安裝配重的靜力驗證機。

只有做完全部,或者至少大部分靜力試驗之后,飛機才能被允許進行比較劇烈的高G值機動。

這也是常浩南最關心的部分——

把渦扇10裝在飛機上四平八穩飛行這件事,在兩架殲11WS驗證機上面已經進行了總共上千小時,沒什么好擔心的。

但殲11B有一個全新的機體,與發動機之間的固定方式不同,并且新機體也帶來了更加極限的機動性和敏捷性,因此重點在于考察嚴苛工況下的工作狀態。

“已經造好了。”

何明的回答言簡意賅:

“我們在開工的時候就考慮到,殲11B作為一架只在結構設計上有所變化,但氣動設計基本完全維持原樣的飛機,試飛流程跟一般型號肯定完全不同,所以采用了兩架飛機同時總裝的方案。”

“或者不如說,02號機因為不需要安裝設備,甚至比01號機還要更早幾天下線。”

這絕對算是意外之喜了。

正如何明剛剛所說,大部分改進型飛機都是氣動調整但結構變化不大,他之前還擔心靜力驗證機會拖后腿。

“那靜力試驗……”

常浩南的語氣有些急切。

“基本完成了。”

何明也是老航空了,當然知道常浩南關心的是什么,指了指車間門口的方向。

“所以,殲11B第一次上天,就是全狀態原型機,而且已經獲得了飛復雜工況的許可。”

說話間,一行人也已經走到了01號原型機的附近。

按照慣例,試飛的時候會攜帶幾枚主力型號的訓練彈或配重彈。

而具體到殲11B上面則是……

機翼中間掛著的兩枚霹靂12。

“612所那邊已經確定了新型主動彈的氣動外形設計,雖然實彈還沒進行過測試,但他們已經把樣彈給送過來了。”

何明解釋道。

霹靂12倒是跟常浩南上一世看到的樣子沒什么不同。

不出意外的話,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它都會跟霹靂8和霹靂11一起,構成華夏空軍的主力空空彈陣容。

而走到近處之后,常浩南突然發現,在剛剛看不到的進氣道中間,竟然還串列掛載著兩枚堪稱碩大的彈藥。

常浩南快步上前,在導彈的雷達罩上面輕輕拍了拍,但很快看到了表面的俄語字母:

“哦……應該是R33。”

兩種型號的外形完全一致,因此把之前給波斯F14準備的一批訓練彈拉過來用用也并無不可。

想想對方吃著火鍋唱著歌,結果突然被200多公里外飛過來的巨大霹靂13灌頂的場面,常浩南不由得露出了一個略顯邪性的笑容……

(本章完)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