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23章 貌似不識字(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23章 貌似不識字(5)

9023章 貌似不識字(5)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13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方丈的六大理解條條有理有據,對佛理要義的深厚功底的掌握,由此可見一斑。”張柬之聽完一定頗有見地的六大理解后,忍不住贊道。

張柬之贊過一句后,轉向釋如,“不知大師可為然否?”

之前進來說起《維摩詰經》來還口若懸河的釋如,此時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似的,靜靜地端坐在禪堂之上,不停地翻閱張柬之送給他的那本藍皮封面,已有點泛黃的《六祖惠能傳奇》,猛然聽張柬之問他,才回過神來,“哦......哦”地點了幾下頭。張柬之見釋如這形狀,也就不免其難,看向一定道:“在中原人思想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六祖惠能,是不是真的如傳說所言一字不識?如果這樣,他怎么可能聽懂佛學巨著《金剛經》?”

“施主所言之有理。”一丁點稱是。“六祖惠能一生深受《金剛經》影響,而從學術角度而言,《金剛經》對中原人的思想文化,有哪些具體的改變?”一定順著《金剛經》的話題,來了個360度大轉彎,考起張柬之來。

張柬之在朝為宰相時,《金剛經》是他最喜歡的一部經書之一,且一有空就研究,深得其中精髓。此時,你一定把“《金剛經》對中原人的思想文化有哪些具體的改變”這一高難度的話題拋給他,欲要他解答。

張柬之想,何不先看看釋如是怎樣看的。于是對著一定道:“方丈不要亂了主次。”張柬之說到這里,看了一眼坐在禪堂之上的釋如,“大師從佛國印度來,應為尊,還請釋如大師先說,方顯我大唐禮儀之邦。”

“貧道素仰中原乃禮儀之邦,禮讓為先。”別看這個釋如坐在堂上老在那里翻書,心時刻清醒著,一聽張柬之指名道姓沖他來,還美其名為“大唐乃禮儀之邦”來要挾他。你可別說,釋如可是個中原通,常年往返于東西方之間,十足的老江湖。只見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貧道素仰中原乃禮儀之邦,禮讓為先,還請施主闊論。”釋如一句“禮讓為先”,不經意間就把這個難答題話拋了回去。

張柬之要的就是釋如這句話,“既然大師執意老朽先說,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待老朽先從“衣缽”之疑,看《金剛經》對中原人的思想文化的改變。”

釋如和一定乍一聽,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禁不住異口發出“哦,哦”聲。

“惠能擊敗神秀,是因為選對了教材。”張柬之未待他倆回過神來,又一句出語驚人!

緊接著,張柬之高談闊論:大凡對禪宗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根據《六祖壇經》的記述,惠能與神秀曾經分別題過兩首偈詩,他們的師傅五祖弘忍以此為依據,判斷惠能高出一籌,于是在半夜向惠能秘傳衣缽,使之成為六祖。這個說法已經被廣為接受。

但有人認為,事實并非如此。神秀的偈詩是這樣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他將“人心”比作“菩提樹”、“明鏡臺”,需要“時時勤拂拭”,抹去“塵埃”,其思想源于《楞伽經》。

事實上,從達摩到五祖弘忍以前的祖師們,一直都把《楞伽經》作為最重要的經典傳承。弘忍授予神秀的,正是《楞伽經》,而《楞伽經》強調的是“拂鏡塵以顯照”。

惠能于弘忍的后期才追隨其為師,受教的則是《金剛經》,因此,惠能的偈詩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其思想淵源是《金剛經》,是《金剛經》里的“空”。

至此,可以清楚地看到神秀和惠能的偈詩的兩個不同之處:思想淵源不同——前者來自《楞伽經》,后者源于《金剛經》;主題不同——前者講“修行”,后者講“佛性”。因而,他們的偈詩沒有可比性,不存在高低優劣之分。“那為什么弘忍卻舍神秀而選惠能作為接班人呢?”一定不解地問。

張柬之分析道:“神秀于弘忍的前期追隨其為師,學的是《楞伽經》,大有成果,為此,弘忍曾一度要傳衣缽于他。但弘忍后期傳法所依的重要佛典卻從《楞伽經》轉為《金剛經》,所以他要尋找的接班人的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惠能在未拜在弘忍門下時,已對《金剛經》有所領悟,現在又經弘忍專門單獨為其說《金剛經》,已經成為傳承《金剛經》的合適人選。因而,弘忍選擇惠能而不是神秀作為繼承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張柬之分析完后,又轉到“文盲”之疑的話題上來:

的確,當今朝野上下,有很多人都說六祖惠能并不識字,是因為聽到有人說《金剛經》而有所感悟,從而走上佛學之路,乃至成為殿堂級人物。但是,試想一下,一個不識字的人真的有可能聽懂《金剛經》,乃至有高深的成就嗎?

前段時間,老朽陪同友人到惠能的家鄉下盧村考察過,認為惠能不可能是文盲。據當地人介紹,惠能的祖輩是河北省涿縣的名門望族,到了惠能父親時,雖已衰落,被貶至新州。但這樣的家庭有一定的產業和家庭教育傳統。所以,通過分析六祖惠能成長的社會大環境、家庭環境和求法經歷,老朽認為六祖惠能不可能大字不識一個。

“施主所舉的這個鮮活事例,為‘六祖惠能不可能大字不識一個’的說法增添了更為有力的佐證。”一定一番恭維后,又道:“說起《金剛經》,老納倒有一問,中原在魏晉南北朝和唐朝,掀起了翻譯佛學著作的高潮,為何在翻譯《金剛經》方面,后秦的鳩摩羅什的譯本流通最廣?還請施主開示。”

張柬之:“《金剛經》在中原有六個譯本,四本由西方人翻譯,其中一人即印度的鳩摩羅什。兩個譯本由中國人所譯,其中一個是唐玄奘。而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是印度相門之子,他與龜茲國王的妹妹什婆結婚,生了鳩摩羅什。鳩摩羅什精通經藏、律藏和論藏,被稱為“三藏法師”,聲名遠播。前秦的苻堅為得到他,派大將呂光率兵攻打龜茲,得到鳩摩羅什。后來苻堅在淝水之戰兵敗,呂光在涼州建立后涼,將鳩摩羅什據為己有。這還沒完,后秦又兩次派軍隊攻打后涼,奪得鳩摩羅什,迎至長安,奉為國師。鳩摩羅什既熟悉梵文,又精通漢文,他翻譯的《金剛經》不是一句一句地去直譯,而是意譯,用最恰當的漢語準確地把梵文翻譯過來,既華麗生動又簡約暢達,被奉為典范。因而,連才華橫溢的唐玄奘的譯本,也不如鳩摩羅什的譯本影響大、流通廣。”

一定:“《金剛經》在佛學中處于一個什么位置?”

張柬之:“中原傳統文化應該包括儒、道、釋三個方面,佛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佛學體系龐大,窮盡人的一生都很難全部誦讀完。釋迦牟尼自己應該是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專門開講了《金剛經》。《金剛經》被稱為‘佛經之母’,學好了它,就掌握了佛學的根本內容。”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