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22章 貌似不識字(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22章 貌似不識字(4)

9022章 貌似不識字(4)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1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張柬之見釋如沉默不語,又道:“反正我不信。老朽認為六祖惠能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他的正確思想一定是從刻苦讀書,努力學習中得來的。”

定一頻頻點頭,眨著渾濁的雙眼,回憶:武則天曾派人問六祖惠能最精妙的佛理是如何?六祖惠能答:“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

張柬之接過這一話題:“這個說法就是從龍樹‘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的思想中學習來的。”

張柬之由表入里,侃侃而談:我們不能死板板地引用《六祖壇經》中的“我,惠能不識字”來做佐證。老朽認為,這句話不能拿來作為評定的標準。例如,有的大文豪到各地去云游,碰到同道中人,有時候在談及詩文也會很客氣的說:“本人不學無術,本人沒有讀過書……”像這樣的話,并不表示他們真的沒學問,真的沒讀過書,或是真的不認識字,這只是一種自謙之辭,是一種客氣話。所以,我們讀書要有慧解,不要執著,不能只讀死書,不可以只憑一句話,就把六祖惠能當成不識字。如果六祖惠能不識字,他能對義理理解得如此通達透徹?如果六祖惠能不識字,他怎么一聽《金剛經》就有所悟?而且到了五祖弘忍門下,又那么快的大徹大悟了?又怎么能作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么有深意的悟道偈呢?可見他對經文是有相當了解的。因此,對于這樣一代祖師,我們可不要給他的一些客氣話、自謙話,就蒙蔽了我們的眼睛。

老朽認為六祖惠能為無盡藏比丘尼講解《大涅盤經》大義、與法海禪師討論“即心即佛”、為法達法師闡述《法華經》、和智通和尚討論唯識要義、與僧智禪師討論“如來知見”的看法;六祖惠能解答了志道禪師“涅盤三昧”的問題,等等;以及在《壇經》中,處處可見引用佛經來開示、點化弟子的內容來看,我們還能說六祖惠能不認識字嗎?

“由此可見,六祖惠能一定識字。識字就要有書看,六祖若識字,必有藏書。《五燈會元》就記載荷澤禪師曾于曹溪寶林寺閱《大藏經》于內。由此可見一斑。”張柬之的腔門不高,聲音卻洪亮悠長,好像吊鐘敲出的聲音在禪堂內外回蕩。張柬之意猶未盡:“諸位也許會問,六祖惠能既然識字又為何否認呢?老朽認為,第一是人心效應。前面提到的尼姑無盡藏當聽說六祖不識字時,大為驚異。遂四處奔走,說惠能是得道之人,立刻招來大批財主,包括曹操的后人,大家踴躍捐獻,重建寶林寺,請六祖惠能主持。第二就是另立門戶,創頓悟成佛說,在長期的生活活動、社會活動過程中,形成其思想體系,形成了獨特而優秀的六祖文化,使得發源于印度的佛教真正開始走上了中原化的道路,這是佛教中原化的一個里程碑。”

一定忍不住將自己的看法和盤托出:六祖年輕和無盡藏論涅槃經,后到嶺南隨慧紀學頭陀經,悟道后在廣州聽印宗說涅槃經,聽達法誦法華經,六祖惠能說法常引經據典,明了諸大乘經,連吾等學這些經文都覺吃力,六祖惠能能不識字?但壇經和別傳都傳六祖惠能不識字,老納認為原因有二:1.六祖是利根;2.契合禪宗的離文字相。

對“六祖惠能不識字”,老納的認為,有關“惠能不識字”的文本記載來源于《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中的:“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此話為六祖惠能親口所說,字為其弟子法海所記,因此,“惠能不識字”之說成了確論。對此一說,老納以為可從六個層面來理解。

理解一:六祖惠能所說的是真的,文本記載也是真的,即惠能是真的不識字。因為小和尚很多都不識字,這是從古到今寺廟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事實,所以絕大多數人都籠而統之地認為惠能不識字。其實,這種解讀有個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因為惠能不識字只是他在黃梅此時此地的不識字,而不是他彼時彼地的一輩子不識字。即使他在黃梅參禮五祖、在四會與獵人相伴時沒有機會認字、識字,但在光孝寺剃度后當有時間與精力識字。他于公元676年剃度,677年到南華寺,697年在大梵寺開壇說法,其間有近20年的時間,當時已認識了不少的字。六祖惠能對《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觀無量壽經}、《法華經》《涅槃經》《梵網經》都相當明了。所以傳說六祖惠能不識字,或者覺得難以相信。

理解二:六祖惠能所說的是假的,文本記載是真的。即六祖惠能本是識字的,為了自謙而說不識字。

理解三:六祖惠能所說的是假的,文本記載也是假的。即六祖惠能根本就沒有說這句話,這話是整理者為了抬高六祖惠能而加上去的。六祖惠能在大梵寺開壇說法,不只一次,而是持續了很多次,因此從記錄到整理成冊就經過了多年的時間,其時,六祖惠能已有了崇高的地位,為了突出其神奇偉大,整理者有可能特意加上這句話,而且是有利于主人的,主人也就默認了,況且二祖、五祖都有奇異出生的傳說。如二祖出生時,整間屋子都是一片光明;五祖是其母食桃而孕。種種跡象表明,整理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整理文本中加進相關話語是代有個案的。理解四:六祖惠能所說的是真的,文本記載也是真的。即六祖惠能說了這句話,但表達的不是話語的表層意思,而是一種謙虛的說法。如有一僧人問六祖:“黃梅意旨,甚么人得”

六祖答道:“會佛法的人得去了。”

僧云:“那就是和尚你得了。”

六祖說:“我不會佛法啊!”

六祖惠能他已是六祖了,可他卻還說自己不會佛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溫、良、謙、恭、讓”是人倫的美德,而謙虛則是文人的美德,故自古文化人常常以“我沒有文化”、“我不識字”來言說自己,以此獲得他人的肯定與認可。“惠能不識字”也可能是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惠能的一種意思表達。

理解五:六祖惠能所說的話是真的,文本的記載也是真的。即六祖惠能說了這句話,但這話已不是日常的話語,而是禪語。

在禪宗看來,字只是皮相,是外在的東西,表達禪意不需要依靠它。如六祖惠能初到曹溪,尼就執卷問字,惠能說:“字即不識,義即請問。”

尼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

答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印宗初見惠能,即認為他“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這里的“非關文字”、“不由文字”,說的是不要拘泥于文字,即“佛理”是一種大徹大悟的智慧,不能執迷字面而得,與文字沒有關系,故六祖惠能才說“惠能不識字”。

理解讀:六祖惠能所說的話是真的,文本的記載也是真的。即使六祖真的不識字,但有超常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具有藝術“迷狂”的性質。在人類文化史上,某些人雖不識字卻可以背誦成千上萬行詩歌,如西藏牧人一天學也沒有上,卻在一場大病后能背誦上萬行的《格薩爾王》。這就是所謂的“文學迷狂”。六祖惠能也許就是一個具有“佛教迷狂”功能的人。六祖惠能他那么樣的聰明,在少年時期,就算是沒有讀過書,耳朵也聽到人家講過很多的事跡,他能對世間沒有了解嗎?我們再從他為無盡藏比丘尼講解《大涅盤經》大義、與法海禪師討論“即心即佛”、為法達法師闡述《法華經》、和智通和尚討論唯識要義、與僧智禪師討論“如來知見”的看法;他解答了志道禪師“涅盤三昧”的問題,等等;以及在《壇經》中,處處可見引用佛經來開示、點化弟子的內容來看,我們還能說六祖大師不認識字嗎?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