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16章 業由心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16章 業由心造

9016章 業由心造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06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我們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將善惡分得很清楚,例如小孩子看圖書,常會問父母書中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其實這個善惡的觀念,只存在形而下的世間,但是在形而上的道體上,不但沒有惡,也沒有善的存在。

真正得道的人,善惡兩頭都不起。若能不起善與不善的念頭,就進入空無相的本際,而通達佛道,進入不二法門。

所以,有時我們原本以為是很清凈的,哪知道更煩,聽的都是人我是非。為什么如此?因為沒有做到無相,僅在外表追求道德行為。中原理學發達,理學就像是佛教的律宗,講的是做人的道德規矩,都是君子與君子,小人與小人之爭。究竟誰是君子,誰是小人,搞不清楚。一些理學家的評語講得好:平時無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一點用也沒有!平日道貌岸然,頭頭是道,想到國家出了大事,一點辦法也沒有,只有上吊投海的份。

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于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眼同不有什么差別?所謂佛以慈眼觀眾生,所以畫佛不難,可是要畫佛的眼睛真難。我要一位畫師替我畫張菩薩像,過了兩個月畫好了,我看了一下,覺得差不多了,但是交代他點睛的時候千萬不要隨便,好壞都在此了。

尤其是畫佛像,眼珠子點對了,跟活的一樣。我要這位畫師點睛前吃三天素,沐浴凈身后,打坐靜下來,等靈感來了,拿筆就點,包他成功。善眼是有智慧之眼,看一切都通達了。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這么一對眼睛有千萬種不同形態,但是不論什么形態的眼睛,修行到某一個程度時,善眼就出來了,自然變得慈祥。你們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經由修行轉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業生,業由心造,能轉心就能轉業。若此心不能轉,又有什么用?

善眼菩薩的報告說“一相無相為二”,佛法中有個大法門叫作一相三昧,另有一個法門叫作一行三昧。

什么是一相?就是禪宗祖師說的“打成一片”,行住坐臥都是那個境界,這也就是一相三昧。若你只是上座有禪,下座無禪;口中有禪,心中無禪,那有什么用?就算你在修行,即使你在說佛法,也是造業,說不定錯誤引導人家,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啊!當老師的要特別注意,誤人子弟是罪過無邊的。像我當年有幾位老師把我誤了,可是我還是很尊敬他。

相,就是境界。念佛有念佛的境界,止觀有止觀的境界,學密宗觀想有觀想的境界。學密宗的觀想,每一個壇城(道場之意)觀想起來都不同,每一個佛像觀想起來也不同。

我們學佛修行要能做到不著相,怎么樣是不著相?就是不跟隨一切現象而轉。如果以為現象只是我們身心以外的現象,這樣的觀念對佛法是不夠深入的。

我們反轉過來看,內在的一切境界也都是外相;換言之,自己心性之體所起的一切現象都是外相。例如,有人打坐,因為生理上的氣機,地水火風的作用與心理上的寧靜,拿物理觀念說,彼此摩擦,就看到一些境界。這些境界都是相,是外相,不是道體。

這種外相多半是由于生理的不平衡而引發的。如果認為這種現象是道,久而久之就入魔了。這個魔不是什么鬼,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最后搞成精神分裂。這個道理就是因為自己著相。

到了沒有境界了,就是無相,這是與一相相對的,就成了二法門。實際上,無相還是相,空也是相。無相是空嗎?這只能勉強這么說,真正說來,空也是相。所以《心經》上觀自在菩薩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那么無相在哪里呢?無相在有相中。這比較難悟進去了,“一相即是無相”,因為相是生滅法,不住的,了解了,當下即是,一相就是無相,不用另外再去找個無相。但是也“不取無相”,所以你守住個空也不對,你起心要取個無相就又著相了。

其實,一相也可,無相也可,正如同我常說的:“有時且念十方佛”,起有相念佛之心,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事閑觀一片心”,是無相境界,是禪。

這是禪凈雙修。如此有相無相“入于平等”,沒有矛盾對立,那就是入不二法門。凈土與禪,凈土與密,都是不二法門。

我們做個實驗,你看書上這個“二”字,大家都了解兩橫是二的意思,這是因文字相而意識到它代表的意義。

你如果不通過思想意識,只盯住看“二”,過了一陣子,你會認不得了,不曉得是什么。

因為這兩橫是個觀念,所以你看這個字懂它的意思,聯想到二的觀念,后面是有個意識的作用。

這個文字本身,在我們眼前是個相,它本來是空的。

你打坐想證得空相,很容易,就寫個大大的“二”字,放在眼前盯著看,看了一陣就不知道在看什么了。所以一切現象本身就是無相。

在這里,講了許多不二法門的道理,很多都可以用現實體驗,進入道體的境界,你們自己要留意。

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不是獅子,是人天之師。罪就是普通講造業,福是修福報。人有福報是善行來的,遭遇煩惱是宿世業力和今生的行為來的。

罪與福相對,同善與不善有密切關聯,人活著都是受罪,尤其是年紀大了,更會受生老病死之苦。

完全無病無痛,心情永遠是快樂的,這是最大的幸福。

能這樣就是福報中人,福報不一定是錢多或是地位高,錢財愈多、權力愈大,他的煩惱可能比一般人更多。

所以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很難下定義。從中原儒道兩家的觀念看來,什么是幸福?知足常樂就是。

人能安于現實就是幸福,但是人類的心理,不論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統統是不安于現實的,這是人的通病,所以統統沒有幸福。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就如禪宗講的,“當下即是”,就在現在這一x那。

你現在有張椅子坐,手中有本《維摩詰經》,不管它是二是不二,就把心一放,那管你是講佛經也好,唱歌也好,安于現實馬上就舒服了,這一下就是福,就在一念之間,這就是不二。

前段有一位同道說他乘馬車過來,他開上一條剛剛新修好的公路,然后告訴我這一條叫馬殺雞路,我被搞得摸不著頭腦。

他解釋因為路修得不平坦,馬車跑過去,一路在顛,就像公路在給我們按摩,我聽了啞然失笑。

如果換一個心態,那不一邊乘車一邊罵修路的人才怪,這就是個安于現實的例子。由這個罪與福講到馬殺雞,你看它明明是受罪,給人又捏又的,還要吩咐師傅重一點。

嘿,再重一點就痛死人了,輕微的痛和刺激,我們把它當享受,在受罪當中求福。可見罪與福只是我們觀念的區別,因一念感受不同而生,它們的本性是一個東西。

再舉一個例子,泰國盛產的榴蓮,號稱是水果之王,但是很多人連聞那個味道都受不了,不用說吃了。我生平第一次吃是二十多年前在泰外,招待我的朋友極其慎重地端出來時,那個氣味真不敢恭維。但是同桌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都說這是珍品,勸我試試。

既然如此,我就把心中負面觀念拿開,當成是好吃的吃。頭三口真不好吃,不過我裝作好吃的樣子,到了第四口,我吃出滋味來了。從此就敢吃榴蓮了,每次碰上了也吃個一兩口。這真像是北方人吃臭豆腐一樣。你能把感受觀念拿掉,受罪與享福都是一回事。

有位同道開始帶人學靜坐,他告訴我有一個問題,學靜坐的人真到了空的境界,每個都會害怕的。我說,你們是窮小子發了財就忘了窮。一切眾生都怕空的,都抓著個有。

《金剛經》說,如果能在空的境界來臨時不怕的話,這人的善根是過去生親近了無量佛所種下的,空對他實在是一種享受。一個人單獨過生活,那種寂寞和無聊,能夠當成享受才能學佛。享受與不享受,罪與福,只是在一念之間,不是兩樣,如果當成兩樣就是有分別心,是不能學佛的。

能了解這個道理,就不是普通的智慧,是金剛慧。金剛是形容顛撲不破的意思。有這樣的智慧,自然不受一切相應理論所束縛,連解脫束縛的觀念也沒有了。如此,是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現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題了。修持佛法得道,是得無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種通:天眼通(現代有人稱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盡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盡通,那就不叫外道了。

什么是漏?我們的六根都在漏。這一代年輕人眼漏得很厲害,近視眼特別多。當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經,幾乎除了吃飯、上廁所、睡眠之外的時間統統在讀書,真做到了手不釋卷、眼不離卷,字又那么小,還要做筆記,這么弄下來,眼睛也沒弄壞。燈是油燈,用一小盤花生油和棉燈芯,如此而已。雖然燈不是很亮,但也會傷眼。

我們的生命就一直有六根在漏,不要以為只有漏才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煩惱不能停的話,意根也在漏,當然不能成道。得阿羅漢就是得無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動了,內外皆絕。

達摩祖師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話,是小乘法門的極頂,也是無漏法門的境界:“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

一切外緣都放下了,內在連呼吸都不動了,內外皆絕,就心如墻壁,才可以證入無漏的境界。這境界就是小乘無漏果的極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話,至少祛病延年不成問題,而且可以由小乘入于大乘道。

大乘菩薩是入世的,其實入世的菩薩隨時都在漏,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學出去教書,回來后對我說,老師,我現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書學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殺算了!我對他說,這就像人家說,養子方知父母恩。

他接著說,第二個痛苦是身體吃不消。他還不到三十歲,身體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厲害。

道家說法是,“開口神氣散,意動火攻寒。”你再好的功夫,開口講幾十分鐘之后,功夫就垮了。

燒飯的火候要夠,如果一下生火,一下滅火,自然無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樣,教書不能不動思想,動了意,火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乘菩薩入世是利人,不是為了利己,全盤犧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有人問我,耶穌是不是菩薩?

我說絕對是菩薩!他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所以不要用宗教外形來看人。

在那個時代背景,他要勸人為善,只有那個辦法,最后犧牲了自己。

他最后講,自己是為世人贖罪,這種心境是沒有埋怨痛苦,是行菩薩道。我覺得他的偉大,是最后被釘上了十字架,流出來的血是紅色的,表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行菩薩道是有漏的,要達到無漏之果,只有行小乘禪觀。

但是小乘羅漢的果位并非究竟,即使入定,終究要出定。出定就會明白,小乘的這個有余依涅盤非究竟,必須由小向大,轉向大乘。所以師子意菩薩說,有漏與無漏是對立的境界,如果了解到,真正大乘菩薩就是在有漏有為法中,證得無漏無為法的道,就證得平等法門。不起有漏、無漏的分別,不著于小乘的清凈、非出世之相,也不著于大乘的非入世之相。既然不著相,入世出世都一樣,這就是入不二法門。

凈戒菩薩曰: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凈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凈戒菩薩是表示,真正到達了諸法皆凈的境界。解是見解、知解,我們學佛就是為了得到知見上的解脫。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是有所修為,凡是有所依持的方法,都是有為法。例如念佛、數息,或是靜坐時用意識求個空的境界,都是有為法。

一切的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有為法。大徹大悟,成佛的人,才真正到達無為法。無為大致分兩種:有余依涅槃,習氣沒有完全斷根,依空為究竟,是羅漢果;無余依涅盤是佛境界,一切習氣凈盡,“凈解”了,是大無為境界。涅盤翻成中文有時候就是無為。

一般觀念以為,修有為法的不是外道,就是魔道。例如守竅、練氣脈、念咒扶鸞等,有所作為的皆是有為法。世間觀念是把有為、無為分開的,真正了道的人,看有為無為只是觀念的問題,皆是唯心所造。假如真能心如虛空(這是徹底的虛空,不是意識造出來的,否則又成了有為法),就能夠將有為無為合一。換句話說,就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都沒有妨礙。如何達到呢?就是要有清凈智慧,絕對清凈的智慧,以智慧而得解脫,這個就是不二法門。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