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10章 由是成正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10章 由是成正覺

9010章 由是成正覺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04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人分男女,這男女身的相,關系有多大?

究竟男身真是男人,女身真是女人嗎?

你深思下去會發瘋了,覺得都不是,那究竟是什么?

我常說,為什么這女性留了長發,在嘴唇上涂一下,眼睛上畫一下,就好像兩樣?為什么把頭發剃了就不同了?這男女身相,同我們眾生的關系有如此之大。

《維摩詰經》講了一半就有四五個話頭,大家不要聽熱鬧,聽過算了,那這《維摩詰經》是白研究了。

這《維摩詰經》的文字好懂,不過我現在正在發心,也有道友發心出錢,后世的注解不用,只把鳩摩羅什法師和當時參與翻譯工作的大法師們對于《維摩詰經》的見解,集中起來成為《維摩詰經集注》。

另外也有道友們發心,在整理《維摩詰經》念誦的節本。這項工作看起來不困難,但是做起來很麻煩。

一切眾生導師就是一切佛,是天上天下一切眾生的導師。一切佛無不是由智慧和方便所生。這里一開頭就把大乘佛法的重點告訴我們,光是盲目的崇拜和迷信不是究竟的佛法,那只是凡夫初步走向正道的加行法,是經由慢慢熏習,走向智慧功德和善巧方便之路。等于我們等電梯上樓,按下了按鈕而已,電梯還沒有來。

學佛的人以何為家庭?這不一定是世俗的家庭。法喜充滿就是福氣,你有配偶的卻不一定快樂。

什么是法喜?菩薩內觸妙樂,得到大定,不是小定,身心內外充滿喜樂的境界。

慈悲心是自己真正的女兒。

善心誠實是自己真正的兒子。

有善心一定對人對事處處誠實,修行就是修這個。不只是會打坐,會氣脈動了,會放光了,會燒香禮佛,這些只是善巧方便的初步加行法門。

經典這些文字很容易懂,但是懂了文字不是我們研究《維摩詰經》的目的,是要用經典來比對自己日常的思想行為。我們把對自己世俗家庭的夫妻、兒女自私的愛轉過來,就法喜充滿,慈悲心發起,善心充滿,這樣才是真正的家庭眷屬。

但是這個家在哪里呢?這個家是“畢竟空寂舍”。自己常在本性空的境界中,這才是真正的家。禪宗祖師說,這樣才叫做“歸家穩坐”。

早些年有位同道來找我,說自己對空性之理了解了。

我說,你不要胡扯,了解理論有什么用?

真正理到了事一定到,要住在性空境界里,就是無往不定、無事不定、無處不定。

那才是法喜充滿,慈悲心圓滿,畢竟空寂。這個家,才是我們的家,才是我們的妻子兒女。

普現菩薩問維摩居士的第二個問題,你的個人財產到哪里去了?

這是他的回答,塵勞是他的傭人。塵勞是塵勞煩惱,中原文學形容這個世界是紅塵,這是中原文化,因為中原地帶是紅土高原,風沙一起,空中都帶有紅顏色的塵埃。

塵,勞中的眾生勞苦。在塵勞中的眾生,每天都有無數煩惱。

佛說眾生在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

何謂一念?

一呼一吸叫作一念。

你說自己沒有這么多煩惱,對不起,那是你檢查不出來而已,那還不夠資格談學佛。盡管你在研究佛學,也到處去聽經,什么活動都有份,只不過是個佛油子,佛教中的老油條,一點用處沒有,對自己都認識不清楚。要是自己起心動念可以檢查出來,你學佛可以算入門了。

維摩居士說塵勞就是我的弟子,我利用塵勞煩惱促成我道業成長,怎么說我沒有傭人?我到處有傭人!

有個伊斯蘭教的故事說,有位國王打獵射中一只鹿,鹿帶著箭逃走,逃至一個山洞,有位老阿訇在其中修道,阿訇就用自己的衣服蓋住鹿。國王的隨從有位將軍追至,就問阿訇有無見到受傷的鹿。問了多次,阿訇都不理他。將軍就說,再不開口我殺了你。阿訇就張開眼問,你是不是某人(他直呼國王的名字)的部下?將軍大怒,說阿訇對國王不敬。阿訇說,國王也不過是我奴隸的奴隸,為何不能叫他的名字?將軍正想殺了阿訇時,國王駕到了,將軍把經過稟報,說阿訇欺君。國王就問阿訇為什么這么講。阿訇說,所有的人都作了欲望的奴隸,人當國王的欲望是要統治天下,國家強盛,你難道不這么想嗎?而我這修道的已經不用聽欲望的了,它現在要聽我的。你這國王要聽欲望的,所以你是我奴隸的奴隸,并沒有錯。國王聽了表示同意。阿訇就說,那只鹿跑了,不要再追殺它了,不要再作欲望的奴隸了。國王至此大為折服,就拜阿訇為師。這個伊斯蘭教的故事就可以用來說明“弟子眾塵勞”。

學佛的功夫就在下一句“隨意之所轉”,自己不要為情緒煩惱所困住,要把煩惱思想轉過來,轉煩惱成菩提。維摩居士說可以隨意轉煩惱,指揮它像指揮用人一樣。

他接著說“道品善知識”,三十七菩提道品與四念處、四正勤,等等,都是他的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學佛的人必須走這條路才能得道,才能大徹大悟。你去搞氣脈,畫符念咒……這些都不相干。而是要能在塵勞煩惱之中,隨意之所轉,轉煩惱成菩提,修習三十七菩提道品(就是三十七種修佛道的層次),如果不走這條路,不管你修什么法門,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成就。

“諸度法等侶,四攝為使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化,大富人家、王侯府邸養有自己的歌舞班,其中的歌舞女郎叫伎女,不是現代在大眾場合作秀的歌舞明星。講起來古代當大官的,可比今天的政府官員威風多了,出巡時要人清道,閑雜人等趕開。

“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凈妙華,解脫智慧果。”維摩居士是當地的大領袖,應該有個很大的后花園。你們沒看過,大陸上很多舊日王府宅邸,都有很大的花園。

講回維摩居士,他說自己的法眼,就是通達一切法門,總持法門。咒語也叫總持或陀羅尼,總持就是抓住了綱要,一通百通。花園中的樹木就是無漏法。證得無漏果的人,一切神通自在,要觀想任何境界,這境界立刻現前。要和佛菩薩講話就真能通話,不是你們做夢打坐所看見的幻相。

園林中的花是念念清凈,念念不迷,是八正道中的正覺成就。所以《法華經》的妙蓮花,是意的成就。學佛到了明心見性,悟道了,佛經上稱為“意解心開”,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了煩惱習氣的結使。拿密宗著相的觀念,是“脈解心開”,因為心里有八條大脈和許多小脈,比如八瓣蓮花。

學佛是求解脫,如果一有點事就想不開,有一點煩惱就去不掉,那學個什么佛?自己要反省。

維摩居士說自己得了智慧的果實,所以處處得解脫。你們何以氣脈不通?因為身心不得解脫,總有身體的感覺存在。

何以不能得解脫?因為智慧沒有成就,智慧成就了,氣脈自然也通了。你智慧還沒成就,不要吹噓說自己已通任督二脈,小心出問題。就算你通了,道家稱為轉河車,你要轉到什么時候為止?要通到哪里去?你答得出來嗎?不要亂搞了,你因此反而更不能得解脫,與學佛的目的相違。說學道嘛,你也沒得個逍遙,整日哭喪著臉,為何學佛學道呢?不學還好,一學就得了狹心癥,心量愈來愈小。

現在繼續講維摩居士為普現菩薩所說的偈誦。

偈誦是一種佛教特殊的文學體裁,偈誦的用處,是把經文的意思作個歸納和濃縮,以便于記憶。《維摩詰經》這一段偈誦,包括了全部大乘佛法的內義。

“八戒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凈華,浴此無垢人”。這里的重點在最后一句。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學到無垢,一切善法惡法都不受染污,而真正得解脫了,這是佛境界。

所謂無垢就是自凈,是真正的凈土,絕對地清凈圓滿。維摩居士說,用八解脫法門,洗練自己身心。八解脫不只是理論,是要用身心實證出來的。

解脫與道家的逍遙是一個意思,不為煩惱所困,但也同樣不為佛法的觀念名稱所困,所束縛,才是真正得解脫。然后才能得如來大定,無往不定,無處不定。

有解脫而無定,那解脫是狂禪、狂慧;有定而無智慧的解脫,那定也是外道定,都是不對的。

這里說,“八戒之浴池,定水湛然滿”,重點在湛然。凡夫何以不能得定?

這有兩種情況,一的散亂,二昏沈。能既不散亂又不昏沈就是定,是清楚的,是湛然的。不是那種什么都不知道的愚癡定,是很危險的。

真得定了才可以入世,才可以做人做事,像止水澄波,萬象斯鑒。在止水澄波的境界中,外界一切現象仍然物來相應,沒有不知不明的,這才是定。也就是大家早晚課誦所念一句出自《楞嚴經》的“妙湛總持不動尊”。

參禪的人開口唱念這一句時就會想,唱時是否算動念?話頭就來了。等于有個故事說一個小孩去拜佛,在大殿上對著佛像屙尿,他當然被僧人所罵。

小孩就說,十方三世都有佛,我要向哪里屙呢?所以在唱這一句時,動念了是凡夫,不動是木頭。動與不動之間就是佛法的真諦,也就是要參之處。動與不動都是寂然而定,永遠清明,沒有染污。

縱然到了這個境界,也才是佛法入門,還沒有圓滿。在禪宗算是第一關而已。因為只能空,不能有。所以“定水湛然滿”了之后,還要進一步“布以七凈華”。

七凈華就是七覺支。“浴此無垢人”這樣去修持,去洗練自己,最后才修證到清凈無垢。

“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御以一心,游于八正路”。普通人有了財產地位,當然會有交通工具,過去人類是降伏動物作交通工具,動物很可憐,這是人類可惡之處。古印度是用象和馬作交通工具。中國從上古用馬,古書也有用車馬數量表示財富地位的,所謂百乘之家,千乘之家。乘是車子,古時以四匹馬拉一車叫一乘。千乘之家就養有四千匹馬,還有駕車的、乘車的戰斗人員、照料馬匹的人,聲勢之大,可想而知。

修行的人以五神通為交通工具,為什么只說五神通?因為第六通是漏盡通,就不動了。修行的人以大乘之道為車,大乘在梵文作摩訶衍,就是大車之義,是形容用語。駕車的車夫稱調御士,是調伏駕馭車馬。修行人能一心不亂,隨時在定中,就是最好的調御。不能得定就是因為不善于調御。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