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03章 說與不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03章 說與不說

9003章 說與不說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26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舍利弗挨了天女的訓,就轉了個話題,他問天女,來到維摩居士的房間有多久了。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脫。”

這是禪宗式的答案。

耆年是年高德劭的人,就是老前輩之意。

我們要知道,舍利弗雖然皈依佛,他年紀比佛大,佛三十二歲出世弘法時,舍利弗已五六十歲了。

他早就出家在外面當人家的老師了,在印度稱沙門,是對離家修道者的通稱。

佛教出家稱比丘,本來不混用的,但是后來翻譯成中文卻不分了。

舍利弗皈依佛之后,就帶了自己的弟子一起過來。迦葉尊者、目連尊者也是同樣情形。

這些在經典上少有提及,但是在律宗部分就有記載。

天女在此尊稱舍利弗為前輩,舍利弗問她在這邊多久了,她回答說,同您老前輩得道的年齡是一樣的。

舍利弗究竟解脫了沒有?在本經看起來還是個問題。

天女答得很巧妙,您得道,我就在這兒。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舍利弗就再問,那么天女你在這兒有很久了吧!

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

天女又刮他一次胡子,請問前輩得道也很久了吧?

舍利弗默然不答。

舍利弗沒辦法接下去了。

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

天女就差點沒把舍利弗連眉毛都剃了,問舍利弗,前輩是有大智慧的人,為什么不說話呢?

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這句話說明舍利弗只是在“理”上解脫,而“事”上的解脫,至少在當時還沒有做到。

為什么這么講?

這從經典上很難看出來,研究戒律才知道,舍利弗雖然得道了,晚年身體很不好,這就成問題了。

中國研究佛學的人不大管經典,而鉆研戒律,因為這上面很實際。

舍利弗的答話是說,得了道的人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話可講,佛說“不可說”,所以他沒話講。

這“不知所云”成語也是源出自《維摩詰經》,又是鳩摩羅什法師所創作的中國佛教文學的名句,現在成了罵人的話,指人說話沒有中心,不知道在講些什么。

天曰:“言說文字,皆解脫相。”

天女的回應剛剛和舍利弗的觀念相反。

不說話就解脫了嗎?

說話同樣是解脫啊!再進一步,說與不說都是解脫,為什么落入一邊去了?

落入一邊的人,在禪宗祖師來講是“擔板漢”,背了塊板走路,只看到空,沒有看到有。

舍利弗的答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馬上被天女抓個正著。

“言語”就是“文字”,心中的念頭經過嘴巴表現出來就是言語,其實和思想是一個東西,如果用文字表現出來,就叫做文字。

所以者何?

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

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

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

天女自問自答,真得解脫了是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間。

明心見性得道了,心在哪里?

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無所在,也無所不在。

同樣的,文字也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比如為一封信,要表達自己的思想,當寫成白紙黑字了,這文字是你嗎?

不是你,那是文字,同你不相干。

你說不相干,我讀了你的信,你的感情你的思想就在紙上,不能說沒有你。

但是文字與你當下即空,信寫完了,雖然有文字痕跡,你的念已空了,是不是?

所以,舍利弗,你不要落入一邊,認為說話就錯了。

說話就是解脫,言語本空,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一句話說了當下就沒有了,不要你去空它的。

你要去空它,就是妄想了。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是解脫相。

什么理由?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它當下本是解脫的,你想做功夫求解脫,就著相了,就不算解脫。

上面這一段講解脫,非常重要,是一切精要所在,自己用功不論修密宗還是顯教,你記住,一切諸法是解脫相。

舍利弗言:不復以離淫怒癡為解脫乎?

出家的同學們要更加注意了,佛涅盤后,佛弟子以戒為師。

戒有好幾種,例如比丘、比丘尼戒是規規矩矩的,稱為“別解脫戒”。

那么中國佛教用的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又有什么差別?

這是佛的弟子們后來分了宗派,各個對戒律的不同見解。

當代的律宗,確定了中國的比丘比丘尼戒是依四分律。至于菩薩戒,中國用的是《梵網經》的菩薩戒,在西藏的菩薩戒,是依《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的傳承為本。

這些學問研究起來很大,但是所有比丘戒的第一條是戒淫,菩薩戒第一條戒殺,中間差別意義大得很。

大家知道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中國為了請他來,滅了兩個國家,這是世界文化史上從來沒發生過的。

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時,已三十二歲,中國已經改朝換代,前秦亡了,姚興建立了后秦。

當時曾有西域一位大阿羅漢,對的媽媽預言,有佛的相好,如果到三十六歲仍不婚,可即生成佛,若結了婚,也是佛門龍相。

姚興迎到了鳩摩羅什法師,就有了那種希特勒式的優生學想法,非要他留個種子下來不可,就硬派了十二個宮女陪侍他。

鳩摩羅什法師究竟有沒有成婚,我們不知道,但是當時跟著他的和尚,有些也想有樣學樣,被鳩摩羅什法師看在眼里。

一日,鳩摩羅什法師就請所有的和尚來吃面,但是面碗里盛的是針,沒人敢吃,只有法師把碗端起來把針吃下去了。

他表示要有這樣的本事,才可以另當別論。這是有名的“羅什吞針”故事。

天女講,一切諸法都是解脫相,舍利弗覺得詫異,就問:難道修行不用離開淫、怒、癡也可以得道解脫嗎?

換句話說,不用出家也能成佛嗎?

天曰: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這里很嚴重了,尤其年輕人,千萬不要曲解經典原意!不要拿這句話作招牌就去放肆,你沒有吞針的本事的。

貪嗔癡慢疑是我們生來就有的業習種性,貪嗔癡你們都了解,慢是我慢。

現在都講人要有自尊心,這是漂亮的名詞,實際上就是我慢。

不要說人,連動物都有我慢的,“螳臂擋車”講的就是。自尊心的反面是自卑感,但是天下沒有人有真正的自卑感,所謂自卑感是傲慢的反面心理。

你們懂這個心理嗎?因為很傲慢,格老子,我還怕你嗎?暫時讓讓你罷了。

看起來內向的人都是傲慢的,也有自卑感的。

有自卑感的人都是很傲慢的,這邏輯就是這樣。

脾氣大的人往往自卑感重,特別怕被人*****氣就如此。

我慢,我疑也。

如果沒有我們的習氣,一讀《維摩詰經》就成佛了。

憑“一切諸法是解脫相”這一句就成佛了。

你讀了《維摩詰經》,道理懂了,自己想這不過是理論,到底還沒有證到,對自己就多疑。

再回來講什么是增上慢,慢心是本有的,因為外緣而更加驕慢。

學問好的人就覺得自己了不起,這是學問的增上慢。

年齡大了看不起年輕人,就是年齡增長慢。

,就增上慢。那么又窮又丑又孤苦的人,應該沒有增上慢了吧?他有的。

格老子,我窮到了極點,誰都不在乎!還是增上慢。

天女回答舍利弗,佛是為了增上慢的眾生,說一個方便法門,要先處理了淫怒癡才能得解脫。

但是對沒有增上慢的眾生,淫怒癡即是解脫。

后面這句話對不對?

你們點頭的人慢一點,淫怒癡不是解脫,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不要漏了這個性字。這是說淫怒癡的本體即是解脫,淫怒癡和慈悲喜舍都是一念的變化,淫怒癡這一念翻過來,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又翻過去就是淫怒癡,是一體的兩面。

比如說水泡了茶,汁就成了茶,水釀了酒就不是水了,但是茶和酒的自性還是水。

所以淫怒癡是一種心理行為的變相,佛并不是說淫怒癡即是菩提。

差一個性字就完全不同。這個字掉不得的,掉了這個字你就要掉下去很遠嘍!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