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901章 了生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901章 了生死

901章 了生死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文殊師利又問:“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

這是一個大問題。

人生都在怕中過,今天怕明天,年輕怕老,老了怕死。

最大的問題是怕死,死了到哪里去?

生又從哪里來?

剛才講了個四川土話:“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

四川人風趣的話很多,他們還有句土話:“除死無大事,討飯到了家。”

人生除死以外再沒有大事,窮到了去討飯,是窮到家了,沒有再窮的了。

如果討飯都討不到,那就是第一句,就是死嘛。

這句話比皇帝的氣派都大,人生除了這個還有別的嗎?

生死是大問題,眾生在生死中都有恐懼。

尤其到斷氣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人肯死。

這是真的,我看多了。

有一次一個老朋友從醫院打電話給我,要我去一趟,因為他馬上就要走了。

我去了,他說,“這幾年受了你的影響,對生死看得淡了,但還剩下幾十萬塊錢,要我幫他決定是土葬還是火葬。”

我聽了火冒三丈,但硬忍下來了,就告訴他,你學佛幾十年,還寫了許多書和文章,像是悟了道的,為什么到了這個時候還這么不通?

佛說一火能燒三世,你死了剩幾根骨頭還要裝個棺材運回家鄉埋葬,為什么不把這錢用來做點好事?當然是火葬嘛!

他勉強點了頭,但是后來還是交代用土葬,把剩下來的錢全部用掉。

唉!這種事我看多了,中國人有句老話:“好死不如惡生”,最痛快的事都不愿意干。

我常去看臨死的朋友,人將死的時候,味道很難聞,有股尸氣,每次去都是準備生場病的。

文殊師利菩薩在這里問怎么樣了生死,學佛的人死后到哪里去。

這個問題要詳細地講,起碼好幾個鐘頭。

真得道的人一念空,到死的時候很容易明心見性,中陰身最容易得道悟道。

學佛的人常常講,自己要是修好就可以不用來了。

我就問,“你要到哪里去?你有去西方極樂世界嗎?能不能去得了,還是問題。你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那還有希望,否則就難講了。”

對不念佛的人,你死了不來,不來是去了哪里?所以叫你們修白骨觀,做空觀,你修得成,到時一脫離身體,一空靈馬上認得,就定住了。

幾千年幾百年不來,在這里定住很舒服,那是可以。

沒有這本事就不行了。

不過大乘菩薩還不住在這樣空靈的境界。

現在根本的題目來了。

維摩詰言:菩薩于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

這個話是密宗了。

從表面文字看,是說菩薩于生死中,靠如來的功德力量來接引。

佛當然是會接引你的,但你平時不燒香,靠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

萬一如來正巧感冒了,沒能來接引你,那你去哪里?

什么是如來?這就要批注了。

你們念過《金剛經》的,如來代表一切眾生、一切佛的自性本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生不死,如如不動,當下即是,是如來境界。

你沒有功德成就,就做不到如如不動,就空不了。

所以,了生死要依自性如來,不是靠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

“當依如來”,這如來一方面是代表佛的名號,所有的人成了佛都是如來,另一方面是代表自性。了生死要依自性,自己的生死自己了。

功德不是出錢布施,而是自己明心見性,修持到了,福德智慧就成就了,才可以了生死。

因此你可以了解,真正了生死非大徹大悟不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去留學的,因為那邊有幾位大師: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晝夜都在授課,去了是跟他們修習,還是要等你功德到了,見到自性如來,才算成就。

文殊師利又問:“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當于何住?”

文殊師利菩薩真厲害,一步步追問。

要了生死必須見到自性,既然要見自性,當于何住,住就是定。

大乘不講定,講住,是停留的意思。

你們雖然沒有開悟,但是能不能回答當于何住?

沒有人回答?

太謙虛了,我幫你們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可是維摩居士的答復不用《金剛經》的說法。

答曰:“菩薩欲依如來功德力者,當住度脫一切眾生。”

他說,應該住在什么境界呢?

是住在度一切眾生境界。

這同《金剛經》有什么兩樣?

《金剛經》講“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對不對?

六祖在《壇經》上也告訴你,眾生要“自性自度”,自己起心動念,乃至己身上的細胞細菌,都是眾生,都使他處在同于空的境界,見到空性。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了,要度心中一切的眾生,應當除去甚么?

“欲度眾生,除其煩惱。”

你們天天課誦都念“自心眾生無邊誓愿度,自心煩惱無盡誓愿斷”,只有自救,沒有佛菩薩可以幫忙你的。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要斷煩惱應該修行什么法門?”

答曰:“當行正念。”

又問:“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當行不生不滅。”

當下就是,不是很明白嗎?

我們這兒有位張居士,他寫了一篇文章《傳佛的心印維摩居士》,我特別欣賞,是別人沒有寫過的。

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文殊師利菩薩又再追問,“怎么樣叫不生?怎么樣叫不滅?”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維摩居士慢慢有點向邊上走了,只好方便度眾生。

不善的念頭就是惡念,不生。

善念頭就是正念,不滅。

這就是六祖《壇經》所說的無念法門。

我們一再說過,無念不是沒有思想,無者是無妄想,就是這兒說的“不善不生”。

念者是念真如,就是“善法不滅”。

又問:“善、不善孰為本?”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善與惡的思想來源誰作了主,哪兒是根本?”

答曰:“身為本。”

善念惡念是從你現有生命的身體上來。

又問:“身孰為本?”那身體又是以什么為根本呢?

答曰:“欲貪為本。”

身體是由男女兩**念而生,這一路是從問生與死,講到生命的來源。

又問:“欲貪孰為本?”

這個世界是欲界,其中的萬物不論人、昆蟲、植物、礦物都是陽陰兩性的欲念來的。

所以他要問,貪欲的根本是什么?

答曰:“虛妄分別為本。”還是由思想觀念來的,思想觀念是空不了,永遠空不了。

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

你們要問問題就要這么問,一步一步追。

答曰:“顛倒想為本。”

顛倒妄想是虛妄分別的根本。

又問:“顛倒想孰為本?”

答曰:“無住為本。”

剛才提出來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的思想是不停留的,無所住。

所以你們打坐時拼命想把思想停住,這真是吃飽了飯沒事做。

思想要你去聽它的嗎?

是它來停你,知道嗎?

我們活了一輩子,哪個思想留得住的?

你辦桌酒席、拿個鉤子去鉤,思想都留不下來的!

每個念頭,就像我講話一樣,講過了就沒有。

你坐在那邊,來個思想怕什么?

它根本不會留在那里的,本來無所住,要你去空它干什么?

自性本空,不是你去空它,是它來空你,本空嘛!你想空就已經不空了,你有這個念頭就是顛倒妄想。

你不要求空,也不要求不空,思想本來是你的,它不會留在你家里,所以你可以很安詳,當下即是嘛!要通這個道理才是。

又問:“無住孰為本?”

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維摩居士對文殊師利菩薩畢竟客氣一點,如果是對阿難或是舍利弗,可能就要罵“咄!”了。

“無住則無本”,告訴你無住,空。

空還有個本嗎?他接著告訴他,一切法本來無住。

所以你說《地藏經》念一千遍了,放在哪里啊?

你說每天念一萬聲佛,是放在保險箱還是存銀行呢?

本來無住啊!如此功德遍一切處,也無功德可得,是名真功德。

這一段好好去體會,學禪、學密、學什么都到了家了,是佛法最中心處。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