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72章 品《維摩詰經》(30)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72章 品《維摩詰經》(30)

872章 品《維摩詰經》(30)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8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下面《維摩詰經》一轉,開始講佛土,土要讀如“度”,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什么是佛土?就是佛的境界。修凈土的人發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什么樣子呢?《阿彌陀經》告訴我們那里之好,地是金剛鉆鋪的,光亮而平坦,七寶行樹等等。但是你要注意,《阿彌陀經》所講的種種好,非究竟法,而只是我們人世間認為最好的。佛土真正的美麗,是人世間的觀念沒有辦法理解的,但是佛要向我們介紹那里的好,要怎么說呢?好像有的鄉下人一輩子沒有見過黃金,要怎么對他說?只好講那金子同橘子皮一樣,這樣他就以為知道了,他的理解金子是橘子皮。所以佛用我們世間法來介紹,講金銀琉璃瑪瑙等等,極樂世界究竟是中國式的還是西洋式的?不知道啊!

佛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那是一切佛菩薩的共業所造。我們這個世界,是我們眾生共業所生。共業別業的問題這里不講了,到別的課程再說。譬如我們說五方佛,中間是毗盧遮那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佛,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東方再過去,還有阿閦佛,多得很。關于這方面,你要看大藏經里的一部《千佛名經》,講得很清楚。要了解釋迦牟尼佛如何介紹阿彌陀佛佛土,就要研究《法華經》《大寶積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我常對人說笑話,我說你們念阿彌陀佛那么誠心,真是好沒良心啊!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我們的,結果你每次念阿彌陀佛都不先念釋迦牟尼佛,真是新人入洞房,媒人爬過墻。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四十九年,介紹了很多佛徒,就這一點來講真值得敬佩,而且佛也沒有說自己了不起。大乘菩薩戒第一條,就是不自贊毀他,犯了這條戒就沒資格學佛了。有的人即使不自贊毀他,但是卻會間接的這么做,例如被問起某某人如何,就答,他,我沒有意見!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不說人家壞話,但是這個態度比罵人還糟。

佛土各個不同,依每個佛的教化和成就不同,佛土的境界就不同。這個原則把握住了,經文中所提到的佛土就不用一一詳細介紹了。

或有清凈佛土,寂靜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

有的佛土清凈,寂寞無言,萬一你到了那個境界,能受得了嗎?恐怕很難。

我們人越到老就越想找人講話,要找聽眾。乃至沒人可講了,心里面還在講,念頭不能止。學佛真的絕對清凈了,你反而會害怕的,要能夠享受清凈,享受寂寞,才可以學佛。

我有個道友,年紀很大了,學問很好,學佛也幾十年了,他用功也很有心得,在外面名氣也很大,去年他來看我,說到他到國外某某人的道場去了一趟,那邊只有一個人,人家要他住下來,他不肯。

我問為什么。他說自己只住了一夜,清晨起來看到主人一個人跪在房中念佛,那個場面好凄清寂寞,自己實在受不了,所以不肯住下去。

我聽了就說,那個人實在了不起。

修行能否做到清凈佛土暫且不談,能做到寂寞無言就不容易了。

如何才能做到寂寞無言呢?蒼雪大師有詩曰: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沒有煩惱,沒有事,善惡是非苦樂都沒有,這才是寂寞無言。

不是嘴里沒有說話,而是心聲都沒有了。

“無說無示”,沒有任何表示。

“無識”,沒有意識作用,這是第六意識之識。

“無作”,不作意了,是五遍行之作意。

不管你修凈土、禪宗、密宗,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佛境界。

無為而作佛事,佛的清凈法身就現前了,這也就是禪宗的開悟境界,也就是真凈土,心的凈土。

佛說的這一段話就是點題,今天的年輕人不懂點題,過去的人考功名做文章,看了題目,提起筆寫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點題,也就是能把握住題目,把題目破掉了,也叫破題。

如是,阿難,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威儀就是態度,生活的行為,歸納起來有行、住、坐、臥四大威儀。

有很多人連個走路的樣子也沒有,或者是畏畏縮縮的,哪還有威儀?

進止就是進退,中國文化的傳統教育,六歲入小學就學灑掃、應對、進退,就是學做人做事。

過去的建筑,一進人家客廳,哪是主位,哪是客位,分得清清楚楚。

今天的家居布置不同,許多家庭連主人自己也搞不懂哪是主位,哪是客位。

在今天也要搞清楚坐汽車那個是尊位。

常碰到同學幫我把門一拉就請我先上,要我鉆到那最難擠進去的位子,我就說讓他先進去,他死也不肯。

還有人一定要讓我坐后座中間的位置,你有什么辦法!

講這些不是空話,真學佛的人對威儀進止一定要了解,這都是佛事。

施為是做出來的行為,這里施不是布施,是表達出來的,為是行為。

一切施為沒有不是佛事。

大陸上有些廟子里有五百羅漢堂,那些羅漢的像塑得好,沒有兩個羅漢的面孔是一樣的,而且每個的姿勢都不同。

這表示每個姿態都可以入定,入定不一定要打坐。

如果只有在一個姿態才能定,換個姿態不能定,那也就不叫定了。

真的定是無處不定,所以,諸所施為,無非佛事。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于眾生?

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堅,如電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如佛煩惱習,如盲者見色,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煩惱,如夢所見已寤,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煙之火,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文殊師利言:若菩薩作是觀者,云何行慈?

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

行寂滅慈,無所生故。

行不惹慈,無煩惱故。

行等之慈,等三世故。

行無諍慈,無所起故。

行不二慈,內外不合故。

行不壞慈,畢竟盡故。

行堅固慈,心無毀故。

行清凈慈,諸法性凈故。

行無邊慈,如虛空故。

行阿羅漢慈,破結賊故。

行菩薩慈,安眾生故。

行如來慈,得如相故。

行佛之慈,覺眾生故。

行自然慈,無因得故。

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行無等慈,斷諸愛故。

行大悲慈,導以大乘故。

行無厭慈,觀空無我故。

行法施慈,無遺惜故。

行持戒慈,化毀禁故。

行忍辱慈,護彼我故。

行精進慈,荷負眾生故。

行禪定慈,不受味故。

行智慧慈,無不知時故。

行方便慈,一切示現故。

行無隱慈,直心清凈故。

行深心慈,無雜行故。

行無誑慈,不虛假故。

行安樂慈,令得佛樂故。

菩薩之慈,為若此也。

文殊師利又問:何謂為悲?

答曰:菩薩所作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共之。

何謂為喜?

答曰:有所饒益,歡喜無悔。

何謂為舍?

答曰:所作福佑,無所希望。

文殊師利又問: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

維摩詰言:菩薩于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

文殊師利又問: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當于何住?

答曰: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者,當住度脫一切眾生。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

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答曰:當行正念。

又問: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當行不生不滅。

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又問:善不善孰為本?

答曰:身為本。

又問:身孰為本?

答曰:欲貪為本。

又問:欲貪孰為本?

答曰:虛妄分別為本。

又問:虛妄分別孰為本?

答曰:顛倒想為本。

又問:顛倒想孰為本?

答曰:無住為本。

又問:無住孰為本?

答曰:無住則無本。

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天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

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

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

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爾時,天問舍利弗:何故去華?

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

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

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

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

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

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

結習未盡,華著身耳。

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脫。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

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

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曰: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

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

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是解脫相。

舍利弗言:不復以離淫怒癡為解脫乎?

天曰: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

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

以何為證?辯乃如是?

天曰: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所以者何?

若有得有證者,則于佛法為增上慢。

舍利弗問天:汝于三乘為何志求?

天曰:以聲聞法化眾生故,我為聲聞。

以因緣法化眾生故,我為辟支佛。

以大悲法化眾生故,我為大乘。

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

如是,若入此室,但聞佛功德之香,不樂聞聲聞、辟支佛功德香也。

舍利弗,其有釋、梵、四天王、諸天、龍、鬼、神等,入此室者,聞斯上人講說正法,皆樂佛功德之香,發心而出。

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聞說聲聞、辟支佛法,但聞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之法。

舍利佛,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何等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晝夜無異,不以日月所照為明,是為一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常有釋、梵、四天王、他方菩薩來會不絕,是為三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常說六波羅密、不退轉法,是為四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樂,弦出無量法化之聲,是為五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有四大藏,眾寶積滿,赒窮濟乏,求得無盡,是為六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阿閦佛、寶德、寶炎、寶月、寶嚴、難勝、師子響、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無量諸佛,是上人念時,即為皆來,廣說諸佛秘要法藏,說已還去,是為七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諸佛凈土,皆于中現,是為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復樂于聲聞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

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

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

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云何乃問不轉女身?實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

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

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復如是。

雖現女身,而非女也。

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是時,天女還攝神力,舍利弗身還復如故。

天問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無在無不在。

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在無不在。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

舍利弗問天:汝于此沒,當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沒生也?

天曰:眾生猶然,無沒生也。

舍利弗問天:汝久如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還為凡夫,我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無有是處。

天曰: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是處。

所以者何?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當得,如恒河沙,皆謂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羅漢道耶?

曰:無所得故而得。

天曰:諸佛菩薩,亦復如是,無所得故而得。

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養九十二億諸佛,已能游戲菩薩神通,所愿具足,得無生忍,住不退轉,以本愿故,隨意能現,教化眾生。我們要把握本經一個觀念,《維摩詰經》的重點是的解脫,是無所謂出世入世、修道與不修道。

佛與眾生,本來已經解脫了,沒有人束縛你。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