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67章品《維摩詰經》(2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67章品《維摩詰經》(25)

867章品《維摩詰經》(25)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你們自己的心理都檢查不出來,常在起心動念的下意識里另有目的,這是阿賴耶識帶來的,也就是業力,自己都不知道,因為無明嘛!假使你能找得出來,就是修行人了。

“于六和敬,起質直心”,你因為依六和敬修正自己的行為,就能漸漸地生起道心。

“正行善法,起于凈命。”要如此自處,如此處于團體中,才是正行善法,這叫作正行法門。

早晚課一開始都叫你修《華嚴經》的凈行品,凈行做到了才是凈命,生命才是清凈莊嚴。

這些都是道德的完美CD是法布施、法供養,都是修法啊!

你以為要用密宗的方式傳你個咒子,教你個手印,你嗡啊嗡地念才是嗎?

這些密宗方法我多得是,但是我一概不用,也不傳,這都是小法,大法都在這兒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密法?

做不到,聽不懂,就是大法。

有形的密法很容易,像我們把千古不公開的密宗手印都印出來了,每個手印都是手語,就像是聾啞人使用的,我們用來和菩薩通話,但是這些是密教,而不是密法。

真正的密法就在顯處,在明顯的地方,可是你不懂。

手印是修法,結了手印,至少你的手被拉住,就不做壞事了,十根指頭就是自己生命上十條大的雷達網,可以跟法界菩薩相通的。

當然有些人指頭生得短,有的手印把指頭扳斷了也結不起來,這也很苦。

那什么是正行?

以大乘菩提道來講,正行是很難的。

你拜佛算是正行嗎?

不是。

吃素算是正行嗎?

不是。

守戒算是正行嗎?

不是。

六度萬行算是正行嗎?

也不是的。

戒定慧算是正行嗎?

都不是的。

三十七菩提道品算是正行嗎?

都不是!

沒有一樣是的!什么才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悟到了本來自性清凈,無修無證,那才是正行。退回來說,什么是正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三十七菩提道品中的八正道才是正修行。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在修行,誰在正修行?除了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以外,沒有的。我們只不過能說是在學習正行,譬如拜佛、吃素、六度萬行、戒定慧都是修行的加行法,一切都是加行法而已。

再講善法,善法是證得菩提,起心動念無一不善。真正的善法是凈土,內在心的凈土,外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凈土。「正行善法,起于凈命」,因為正行善法,我們的生命活在世界上才算是凈命。這個世界叫做五濁惡世,五濁中有一濁是命濁,所以不是凈命。能把我們的生命,還不只是這個身體而已,轉成凈命,只有靠正行善法。五濁惡世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心凈歡喜,起近賢圣。”

接著上面一句,“正行善法,起于凈命”,能做到,于中起歡喜心,親近善知識,就是親近一切有成就的圣人、賢人。

在中國的儒家文化里,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弟子三千人,其中了不起的有七十二賢人。

佛法的圣賢有三賢十圣,三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做到這三位才夠得上佛法所稱的賢人。

十圣是初地到十地菩薩,十住之前有十信,那還是預備班。

三賢是修菩薩道的資糧,有了累積資本才可以開始修行。

十地是正位。

好了,這個里頭一共分五十幾位,等于是五十幾層次,我們還在門口沒進來,十信都不夠。不要才學了幾天佛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傲慢起來了,那是釋迦牟尼佛,不是你。

要想親近善知識有一個條件,要心凈。

但你的心不凈,不是上面所說的“質直心”,是說你的心都有所夾帶。

好像很多人學佛打坐,目的是身體好,那你去吃藥去運動不更好嗎?

動機不對,有所夾帶,認識不清,做不到心凈。

怎么樣叫凈心?

就是善念不起,惡念也不生,念念清凈,念念在空,修凈與空的三昧,引起自心歡喜。

我常說你們不要成天繃緊著臉,要學中國的彌勒菩薩像,一臉笑容。

有一副對子最好的,你不要只把它當文學,它就是佛法,“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你做得到嗎?

“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我們就可笑啊!

講什么《維摩詰經》啊!

道家也有兩句話值得參考:“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每天都是歡喜的,自然陽氣充滿。

你縱然好像是起了歡喜心,只是凡夫的歡喜心,是親近不了善知識的。

在心境中有充滿法喜的歡喜心境界,才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善知識、親近圣賢。

很多同道修法、拜佛修持很久,好像諸佛菩薩都沒有感應。

當然不會有感應,因為你沒有做到心凈的關心。

就是子女向父母親討點錢,也得說幾句好聽的。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嘛!

這雖是笑話,但是我們自己反省,一天之中能有幾分鐘幾秒鐘,對佛法起了歡喜恭敬心?

沒有吧!可能在家人反而比專門修行的人還恭敬一點,為什么?

在家人是用做生意的心理嘛!

他忙了一天然后燒枝香,那一下是很誠心的,要發財、兒女好……

我要是菩薩就不理他,本錢花得太少了嘛!用不敬的心理來求感應是行不通的。

“不憎惡人,起調伏心。”學菩薩道的人,上要親近善知識,下要“不憎惡人,起調伏心”。

對壞人也要慈悲他,憐憫他,即使這個人真正不好,也不要憎恨他。

學佛不是要度一切眾生嗎?善人固然要度,惡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愛護,不好的人更值得憐憫。

調,是協調,伏是降伏,使他轉成善心。

你看在大叢林下,佛菩薩的蓮花座下是些什么人在呢?

當然它是表法,都是些金剛、餓鬼、死尸、毒蛇,尤其是密宗的畫像更是如此,蓮花寶座都靠它們扛的。

萬一我成佛了,這可是假定這么說的,我都不忍心讓你們這些弱不禁風的善人來扛蓮花座,我就需要他們這群很勇猛很壞的來扛。

你看佛像就懂了,就悟道了,因為世界上有壞人,所以要佛來教化他們。

沒有壞人,要他來成佛干嘛?

要了解這個精神,佛菩薩的寶座下面都是惡鬼扛住的,決不是善人來背的,你們善男子善女人還是回去吃飯,打坐睡覺吧!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出家是為了證得菩提成佛,因為出家所以能擺脫世俗很多的障礙和拖累,能夠專心一致去修法,找出自己的本心,而起深心。

可是大部分人出家是偷懶法,逃避現實,當然偷懶法也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法,真的,不是說笑,你看有好幾個禪宗祖師都是以懶法成道的,但是你沒有那個本事學。

為什么要出家?是為了起深心。

這個深心在佛典上經常出現,《楞嚴經》的偈子: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愿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恒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實則名為報佛恩出家不是讓你來偷懶的。

什么是深心?

非常值得研究。

一般在家的大學者,好像歐陽竟無、熊十力師徒,我與他們是忘年之交,還有好幾位,包括王恩洋、呂秋逸等人,他們雖然是在家人,可是終身不娶,所以他們學問成就是這樣扎實。

出家法不要講戒律了,用中國道家的觀念,黃石公的《素書》所講:“絕嗜禁欲、所以除累”。

為什么要出家?

也就是要離情棄欲,離開世間一切情感的困擾,拋棄世間一切的欲望,這樣就擺脫了一切拖累,可以專心一致用功。

講到出家的大師,像是太虛法師,我年輕時都見過的。當年我們學佛,比你們這些人調皮多了,你們是希望他們離開遠一點。

我們當年碰到這些真修行的法師,不顧一切,敢在大街上就跪下來拜。

但是當時對太虛法師,雖然他盛名傳遍世界,我們看到他卻是不理的,覺得他只是講講佛學的,沒有修持。

一直到了后來,我才跟我的老師講,“先生啊!我們看錯他了,太虛法師是有修持的。”

老師還把胡子一拉,“哦?真的啊?你有何所見?”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太虛法師坐馬車回京都,京城歡迎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很多還是很有地位的人,是他的弟子。

他威風也大了,連京都國府林森都親自拿著香,率領文武百官跪在碼頭迎師父下船。這些大法師受人尊敬擁戴,真是菩薩各有各的眷屬。話說太虛法師,乘火車一到南京,他老先生下了車尿急了,不管前面的軍民男女人等,轉過身把袍子拉開就小便,狀若無人,尿完了旁邊跟著的人就對他說:「師父,他們都來歡迎你的。」他說:「噢!好!阿彌陀佛。」我看到這一點,心想,哎喲!這位和尚不得了啊!他對這所謂的榮耀沒有動過念頭,他無所謂,管你那么多男的女的,袍子拉開來就屙尿了。有些老太太女居士都不敢看,他可自然得很。你不要說他得什么大定,就算是個昏沉定也不得了啊!目中無人,都空了。這是一,因此我就開始注意了,覺得過去多年對他的成見太深了。

太虛法師的左右不用小和尚,也不擺威風,他一輩子那么多著作,全部精神都在佛經上,真是發起深心的。他旁邊只用兩個在家人,那時候叫茶房,現在叫服務生,他給人家薪水的。那么多人來皈依他,膜拜他,都要給供養,他一輩子持戒律不摸錢的,都是由茶房捧進去了,太虛法師決不會到后面問茶房收了多少錢,用出去的也問都不問,這都是我們所見到的。

講這些故事給你們聽,不要說他的修持如何,就算不修持,他晝夜都在經典上,在佛學的學理上專修,就了不起了。所以,「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啊!不只是你們,許多國內外的教授來了這里,我都把他們當小孩子,不只是年齡,也是學識上的小孩子,為什么?現在人讀書做學問,都沒有發起深心。學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三學都要深入。例如你們都受過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絕對答不出來,你二百五十條戒都背得出來也還是不懂戒,為什么不去研究大藏經的律藏?古人說:「為求無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為什么事更多呢?更要精進,晝夜專心一致在求道,找出這個深心來。出家人不清楚這個觀念的,就是在逃避現實,非出家法也。“以如說行,起于多聞。”多聞是知識學問淵博,佛法淵博,不是你多聽就是多聞啊!

要怎么樣求得多聞呢?要如說行。

什么叫如說行?就是佛在各種經典上講的,你能做得到,能依教奉行。

“以無諍法,起空閑處。”這句話難懂啊!不要以為文字好懂。

根據《金剛經》,佛的弟子中,須菩提得無諍三昧,真正清凈修行。

無諍三昧是身、口、意無諍。人和人相處都有相爭的地方,真能做到無諍,只有證得到了空,無相三昧才做到。

須菩提得了無諍三昧,佛送什么學位給他?

樂法。得了無諍法門的人愛清凈,但還不是大乘道,要起空閑處,不要怕入世,入世也無諍。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宴坐就是打坐,習定。

打坐是土話,例如說打水洗臉,水怎么可以打?

打坐就是坐,有學生告訴我最近“打”得很好,硬是不講坐。

當然有許多在家朋友是有打有坐的,他的打是打麻將,麻將打疲勞了就打打坐,所以他可以說是打坐。

但是你們專門打坐的為什么要講打得很好?

明明應該說坐得很好,連話都不會講!言語表達不清楚,怎么口和?

真正的打坐叫宴坐,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你們打坐通常是依身,歪著脖子、皺著眉的……都被身體困住了。

再不然就一心,就連一個空也不對。

你們都沒有宴坐,是在熬坐,干熬,熬腿子。

那么你說我不依也不依,算是得定了吧,這算是佛法嗎?

不是的,那是定相。

真正成佛是菩提智慧的成就,大徹大悟了。

你要大徹大悟,不在宴坐,但是也不離宴坐,動也對,靜也對,就徹悟了,所以說“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我經常對愛打坐的同道說,“不要貪圖打坐了,多去做點事培養福德吧。”

你福德不夠想開發智慧?沒有這回事啊!

真正的福德是智慧!

你不信嗎?

父母有幾百億家財,能夠幫子女買到個聰明的頭腦嗎?

做不到的!

智慧不是財產或世間福德所能換來的,是要多生累積福德來的。

不要講菩提智慧,就講普通學問,那笨的就沒辦法。

為什么頭腦如此笨?因為不修福德。

智慧是福德中來的,要想證得佛道,沒有習過定的人不成的。

我常罵他們不打坐不修訂,他們奇怪我為什么經常說來說去。

我哪有說來說去?

是你顛倒糊涂!教育手法不是固定的,你太老實的人教你開放,你太開放的人教你規矩,你笨蛋才聽不懂。

看我上午這樣講,下午那樣講,我又不是神經病!

我教育的方法是開個藥,你有這個病就吃這個藥,你沒這個病就別吃這個藥嘛,怎么這樣笨!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你能做到無一切心嗎?那是佛境界,你做到了就大徹大悟了。

所以對那些只貪圖打坐而不修行,不在行為上去修的人,我就呵斥。

要修得夠了,智慧才開。

我自己一生的體會,有時忽然智慧開朗,心想這個道理怎么會參透的,再想,原來是某件事上有些福德,立刻有報應,智慧就開了一層。

就有這樣嚴重。

我告訴你,一天到晚不修福德,自私自利,拼命求自己樣樣好,然后還想開智慧,智慧有這樣容易開嗎?所以“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要起來修行啊!

“解眾生縛,起修行地。”解眾生縛是自己得解脫不算數,要幫忙一切眾生得到解脫,如此者晝夜不斷地為人而修道,幫忙人家,利他就是利己啊!

教育上都曉得“教”、“學”相長,你肯去利他就是利己。

老實講,天下沒有利他的事,利他就是處處利己,你們自己去體會這個道理吧。

“以具相好及凈佛土,起福德業。”剛才講過,一個人要想這一生少病少痛,相貌莊嚴,是要靠修來的,要前生福德修來的。

你這一生多用笑臉迎人,他生來是長一個人人都喜歡的面孔。

見到人用那個討債的死相,他生來是長一個處處惹人討厭的臉。

要相貌莊嚴,甚至于依報好的環境,比佛國土都要好,就要修福德啊!

福德和功德有差別,譬如你修苦行,這是勞苦功高帶來的功德。

福德不同,是犧牲自我,所有的利益都讓給人家。

行四攝法等等,就是福德,六度也是福德。

修福德修智慧都要精進啊!很多同道拚命用功,想得定想悟道,但是做不到。

為什么?

你福德不夠!

例如有年輕同道要求馬上閉關,我雖然答應他,但是也同時罵他,你當心會消去了福報啊!閉關要有人護關,護關的人要招呼你的生活,倒可以培福報。

你在里頭又拜佛又打坐,能磨出一個什么東西來?磨不出來的!你的福報受得了嗎?尤其是我給你護關,因為是我找人去護關的,你何德何能啊!要注意啊!學佛修行最重要是培福德,以實際行為幫助別人,不要只圖自利。

下面,我現在繼續講法布施、法供養。

一切布施以法布施為第一,一切供養以法供養為第一。

上面已講過“于六和敬,起質直心”,這就是法布施。

“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于智業。”

什么是真正的法布施?

各位將來要出去弘法利生的人,特別注意自己的修養、自己的修持,要到達能夠了解一切眾生心念的地步,當然最好是修到有定力,有少分的他心通,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你都了解,不過裝糊涂不說而已,然后才好教化。

了解眾生的業力,了解他接受的程度,了解他的根器,應該教他修什么法。

有所謂逆性順性,鬼神所不能知。

你的教法是相反,用魔鬼的方法來教化;順的教法是正面教,使他為善學佛。

“如應說法”的應,是感應相應,也勉強可以說是應該。

“起于智業”,起于智慧的業力,使一切眾生生起智慧,弘法的人自己的智慧也一天天有不同的成就,教學相長。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門,起于慧業。”不取不舍是中道觀,譬如你學空,學偏了就成為小乘的空,就是舍。

舍法,真正不是佛法還是問題。

不取不舍,非有非空,你們這次寒假專修要注意這個問題。

“入一相門”,一切法只有一相,都是法相,這也是《楞嚴經》教我們的修持法門。

要一門深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最后成功是一樣的。

“起于慧業”,使一切人,包括自己,智慧道理越來越增加。

我們經常提醒大家,佛法的究竟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不是功利。

如果有功利的話,就是智慧的功利。

不管是性宗、相宗,最后智慧的成就是無上果。“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這每一條都是戒律。

為什么出家?為什么學佛?是不是能斷一切煩惱?以我的經驗,很多人不學佛還沒有多大的煩惱,真正出家學佛以后,反而不是斷,好像被所斷,像斷了善根似的。

學了佛煩惱更大,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佛經中文翻譯“煩惱”這兩個字非常好,煩惱不是痛苦,痛苦有時有,有時沒有;煩惱是隨時離不開的。

今天你一點脾氣沒發,喜怒哀樂一點都沒有,心里頭悶悶的就是煩惱,今天情緒特別高興也是煩惱。

煩,有惑亂之意,是迷惑你的。

惱,是擾亂你的思維,令心不清凈。

因為對這些翻譯的名詞沒有搞清楚,在自我的字典上,把煩惱解釋成痛苦,是錯的。

痛苦在佛學上是苦集滅道的苦,痛苦,煩惱不。

喜怒哀樂一切情緒變化,都屬于煩惱。

“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真難,譬如我們打坐,第一個障礙是兩腿不聽指揮,坐久了發麻,屁股也坐不住了。

你坐不住是心理障礙還是生理障礙?這要深究。

為什么腿會麻?因為坐久了氣血不流通。

為什么不流通?因為壓太久了。

再推究下去,這個身體是阿賴耶識的種子業力所變的,那就是業力的障礙了。

所以要障礙,甚至不善法,生起一切善業。這都是法布施、法供養。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諸佛道法。”這是最后的結論。

我們所有的學習,在求得一切智慧,譬如作早晚功課的四弘愿:“法門無量誓愿學”,請問大家懂了哪幾個法門?

不要認為你在這里跟我學禪宗啊,我不承認的,我沒教過禪宗,因為這里沒有人夠資格學,你只能算是在學禪定,但連禪定都沒學好。

天天念“法門無量誓愿學”居然不臉紅,我覺得你們的定力怕是太高了。

這種句子我一提到心里都發抖,打寒戰,難過極了。

“煩惱無盡誓愿斷”,斷得了嗎?

至于“眾生無邊誓愿度”,不要吹牛了。

我幫你每一句加個批注:

“法門無量誓愿學”─太偷懶;

“煩惱無盡誓愿斷”─心里想;

“眾生無邊誓愿度”─吹大牛;

“佛道無上誓愿成”─慢慢來。

注意啊!縱然得一切智慧,修一切善法,不過是起于一切“助佛道法”,是學佛的助道品而已,幫助的法門而已,等于是原料去加工而已,你還不是佛,還差得遠。

千萬不要傲慢,不要懂一點點佛學就傲慢起來,這是最障礙道的。

維摩居士是一位在家佛,他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也就是妙喜佛,成佛很久了。

這一篇佛經,就是他當時對善德菩薩的訓話,現在做個總結:

“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亦為一切世間福田。”他在這里告訴善德菩薩,像我剛才講的這些,才是真正的法布施、法供養。

學大乘菩薩道的人,能夠隨時做這樣的法布施法會,才夠得上是大施主。

注意!不是你出兩個錢,甚至于捐個幾百上千根金條也不算,那只是財布施,是世間法的施主。

真正的大施主是佛,布施智慧。

真正做到了法布施,才是一切世間的福田。

“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德菩薩說,維摩居士教訓我這一頓之后,在當場的婆羅門眾,就是印度的最高階級的種姓,有兩百人受他感化,發了無上大徹大悟求佛道的心。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