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56章品《維摩詰經》(1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56章品《維摩詰經》(14)

856章品《維摩詰經》(14)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6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他作了另一首意境相同的好詩:

乍著吳棉強自勝古臺荒欄一憑陵

波飛太液心無住云起魔崖夢欲生

偶向遠林聞怨笛獨臨虛室轉明燈

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我有時作詩,一首接一首,正在陶醉,又意識到了,馬上自我警惕,不要沉迷。文學也是情,墮不得。不過你不會文學,可不要抓住這一點來解嘲,要學會而能解脫。你本來不會,根本沒有幫助,解脫個什么!怕是文學家,恰恰墮在情里。實際上情也是一種情意,文人當然有情,漸漸就會好名好勝,然后就“天下文章在三江,三江文章在我鄉,我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跟我學文章”,這樣我見就來了,情意就生了。

學佛時起心動念都要檢查,這是觀的法門,一旦意識到自己對什么事情沉迷上癮的時候,要實時甩掉,決不受它拖累。當年我下工夫練字,有老前輩看了夸我將來一定成為名家。我聽了從此不練字,不要成了書法家反而被這竹管子、黑墨困住了。當年于右任一天到晚為人家寫字,真是辛苦,就為了書法家這三個字,我才不上這個當呢!

但是這些你說不會也不行,要樣樣會,又樣樣解脫丟得掉,這才是佛法。樣樣不會,然后說自己是學空的,那是莫名其妙。

修觀法,講身體像火焰。你看某人紅光滿面,就是身體放的煙火,所以精神好,身體狀態好。身心不健康,就沒有光澤。這是怎么來的?從情意來的。咦!剛才不是還在講情誼不可取嗎?佛經上說佛在說法的時候面門放光,是真的,就是虹霓之身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下反映,由不同的眾生不同的眼睛,看到的色彩均不同。

佛在世時,很多人在佛的跟前只消半天甚至片刻功夫,就證果了。如果碰到“十年浮海一身輕,乍睹梨渦倍有情”,嘿!那就他生再說吧!

佛說:“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難聞”,共有四難。佛形容人身難得,如大海中的盲龜浮上海面,正巧頭能鉆進浮在水面上的一只車輪孔中。這個機會是如此之難!我們年輕時總覺得佛說得太夸張了,

《維摩詰經》每一句話好像都很淺近易懂,仔細研究下去,每一句關于修持的內容有這樣多。因此再一次告訴大家,看起來容易的反而艱難,看起來困難的卻沒什么了不起,這道理在世法出世法都一樣。

“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芭蕉樹的樹干是中空的,不是實心的。

“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我們都認為現在這個身體是存在的,你看看以前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就會覺得如幻夢,照片中的人與你的樣子已經不同了。這個身體只是暫時屬于你,不能算是你永遠所有,終歸是要耗盡的。究竟此身是不是我?這是個大問題。其他的顯教皆認為這個身體不是我,四大是假的,四大皆空。但這個空又從何而來?何以會起四大?又都是問題。“是身如夢,為虛妄見。”認為身體存在能做一切活動,是在做白日夢,是虛妄的見解,把假的當作是真的。

“是身如影,從業緣現。”人人都有五官,但是人就是長得不同,健康不同,肢體也許有殘缺,這沒什么遺憾,都不是這一生的事,是多生多世因緣業力湊合而來的,身體只是果報所顯現出來的影像。此中道理很深,要在法相唯識里去解決,普通經典沒有說,但《瑜伽師地論》就講得很清楚。

“是身如響,屬諸因緣。”音響音聲是由因緣而來,身體也如是。

“是身如浮云,須臾變滅。”這看起來是文學境界,真實詳細分析是科學的。

“是身如電,念念不住。”各位不要光用耳朵聽這些句子,要拿心來聽,你把這些句子聽到心里面,看看清楚,是不是如此,這樣聽經才有用。你聽經時拿耳朵聽,再拿眼睛盯著文字研究,那只是搞普通文學,是白搞了,屬于妄想境界。這里講如電是一閃即逝,思想一個接一個,無法停留。大家喜歡講空,什么是空?空是形容不住,不是你去空它,是它要空你。你打坐求空,覺得空了,清凈了,都是在假造妄想,那可不是空。你不打坐呢?空就沒了嗎?空者是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它。這個道理不懂的話,你坐一萬年也枉然。

“是身無主,為如地。”如同大地不是屬于哪一個人的,身體也是無主的。你說買塊地有所有權,那是人類社會假定的,反而人是屬于大地的,人最終都歸于大地。

“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身體像火一樣,燒完就滅了。身體無所謂壽命或時間,幾十年就像一陣風吹過去了。

“是身無人,為如水。”我們看到大家每人都有個身體,人世間的觀念把每個身體叫作“人”,但每具身體都是骷髏堆上血肉,外表長了五官,你稱這是人,真實就像流水一樣,你看到的就已經過去了,決不回頭,身體正如此。智者如孔子看流水就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三國演義》一開頭也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是身不死,四大為家。”地水火風四大房東湊齊這個身體給我們住,我們也要交租金,餐餐要喂它,天天要洗它。

“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這個身體是空的,離開我,無我,也沒有我的。身體自己沒有知覺的,一口氣不來就如同草木瓦礫一樣。

“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凈,穢惡充滿。”我們的身體會動作是因為有口氣在,是風大。風大不來就不會動了。屁股底下盡是臟的、臭的,你進開刀房去看看,或者看看受災而死的尸首,就不會覺得身體可愛了。

“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人們為身體洗浴穿衣抹香水,還給它吃喝,但它畢竟是留不住的,會消失的。身體一切災難的根本,地水火風四大,每一大各會引發一百零一種病變,使人死亡。

“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身體像是陷阱,人陷在其中,看著老死向自己逼近,終歸有一天要死亡的。

“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身體如此可怕,我們檢討自己的生活,都為了這個肉體的需要在忙,都是為了我們暫住的這個家伙在忙,不是為真正的自己。肉體需要吃,又拉出來,不是在整你嗎?它要睡,你就得睡下去,它要起來,你也得跟著起來,不是冤家嗎?空聚就是旋風旋氣流,中間沒有東西的。“陰界諸入所共合成”,簡單地說,就是心理和生理合攏起來,假想地構成了今天這個假我。

上面是維摩居士,對來探視他的人說法,把這個肉身說得一文不值。下面地做個結論:

“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各位!我們的肉身極可厭,你們不要上當。我們要追求每一個人自己生命真正的身體,那就是佛身。佛身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他們才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個個都有佛身;你找到了這個身,你就成功了。禪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是悟這個身,就是法身。法身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我們真正的生命,而我們都找不到。法身并沒有藏起來,它就擺在你肉身上,但是和肉身沒有關聯,可是它又隨時在這里。你找到了這個身,就證到了法身佛。這是個要點,學佛追求的也就是這個。常有年輕同學問要怎么去學禪,用維摩居士在這邊講的一段話就可以回答了,這是正統的禪宗。

“從無量功德智慧生。”接著說法身是怎么證得的。不是你小忠小信小根器表現一下就證得的,而是來自無量的功德和智慧,這是學佛的兩個資本,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這是講證得法身的原則。

“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這是求證法身的下手功夫了。修戒定慧成就了,就得解脫;解脫之后的所知所見就開發了,透徹了,法身就可以成就。光功夫還不夠,下面說還要從各種做人做事的行為上著手。

“從慈、悲、喜、舍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由四無量心證得法身。由各種波羅蜜證得法身。

“從方便生。從六通生。”無量法門誓愿學,遍學一切方便法門證得法身。從神通具足證得法身,就是法身成就。

“從三明生。”三明是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由此證得法身。真悟道的人沒有不知前生事、將來事的。雖然道不在神通上,但三明六通都是知道的。你自己有沒有開悟,從這里自己可以印證。

“從三十七道品生。”是證道的三十七種資糧,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從止觀生。”前邊已講了止觀的道理。

“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這些名詞也不細說了。

“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切佛法不用發什么大愿,你能做到這兩句話就成功了。

“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凈法,生如來身。”從上面這些無邊無量的清凈法門,才生如來身,得到成就。

“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是維摩居士的總結,真正得了法身就能了生老病死,否則這個肉身免不了生老病死。縱然肉身修成金剛不壞,還是有病哦!不是這一種病,是另一種病。如修禪時得的禪病,那還不是世間藥治得了的。沒有到大乘菩薩第八地不動地以前,小病小惱,乃至大病大惱都在所難免。所以菩薩要具備的五明中,有一明是醫方明。而要得法身,了生老病死者,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發大心,發無上正等正覺,追求大徹大悟的心。這才是真正的發心,發菩提心。菩提心也是慈悲心,其發了心的人,對眾生一定慈悲。

“如是,長者維摩詰,為諸問病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維摩居士藉病說法,令無數來探病的人,都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長者維摩詰,自念寢疾于床,世尊大慈,寧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舍利弗!不必侍坐,為宴坐也。

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舍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于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盤,是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時我,世尊!聞說是語,默然而止,不能加報,故我不忍詣彼問疾。

佛告大目犍連,汝行詣維摩詰問疾。目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入毗耶離大城,于里巷中,為諸居士說法。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大目連!為白衣居士說法,不當如仁者所說。夫說法者,當如法說。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

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法無壽命,離生死故。法無有人,前后際斷故。法常寂然,滅諸相故。法離于相,無所緣故。法無名字,言語斷故。

法無有說,離覺觀故。法無形相,如虛空故。法無戲論,畢竟空故。法無我所,離我所故。法無分別,離諸識故。法無有別,無相待故。法不屬因,不在緣故。

法同法性,入諸法故。法隨于如,無所隨故。法住實際,諸邊不動故。法無動搖,不依六塵故。法無去來,常不住故。法順空,隨無相,應無作。

法離好丑。法無增損。法無生滅。法無所歸。法過眼耳鼻舌身心。法無高下。法常住不動。

法離一切觀行。唯!大目連!法相如是,豈可說乎?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譬如幻士,為幻人說法,當見是意而為說法。

當了眾生根有利鈍,善于知見,無所罣礙。以大悲心,贊于大乘,念報佛恩,不斷三寶,然后說法。

維摩詰說是法時,八百居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無此辯,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大迦葉: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于貧里而行乞。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大迦葉!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從貧乞。迦葉!住平等法,應次行乞食。為不食故,應行乞食。為壞和合相故,應取摶食。為不受故,應受彼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見色與香等,所聞聲與響等,所嗅香與風等,所食味不分別。

受諸觸如智證。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迦葉!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脫,以邪相入正法。

以一食施一切,供養諸佛,及眾賢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煩惱,非離煩惱;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間,非住涅盤。其有施者,無大福無小福,不為益不為損,是謂正入佛道,不依聲聞。迦葉!若如是食,為不空食人之施也。

時我,世尊!聞說是語,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薩,深起敬心。復作是念,斯有家名,辯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從是來,不復勸人以聲聞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