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51章品《維摩詰經》(9)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51章品《維摩詰經》(9)

851章品《維摩詰經》(9)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7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你可能會問,有些禪師不是教人一切不用心嗎?這里不用心是要你不用妄心,沒有要你舍去正念。他講了前半句:后半句你要參啊!如果什么心都不用,那去學死好了,何必學禪呢?再不然學睡覺吧!所以,真正禪定要攝心不亂,攝是收攝,一切妄心雜念要收回。

有些人說,那我只管心念收回就好了,身體不用管了,那又完全錯了。四大的身體和思想的念頭,身心合起來是一心,一心不亂,要身也不亂,不用談氣脈而氣脈自然調和。我經常要你們注意,隋唐以前的佛像是對的,得定的人坐像就是如此了,還是細腰身,沒有肚子,尤其胃沒有凸出來,更不是彎腰駝背的。

真的制心一處,或者念佛的一念專一,這個時候,身自然也專一,這個叫做攝心不亂,初步得定。這種禪定的因,是菩薩凈土,這是講初步。那你可以問,成了佛果就可以不要攝心嗎?當然不要攝心了,成了佛果是無功用道以后的事,不要用心去攝心不亂而自然不亂了,還是一心不亂。所以禪定是一切大小乘學佛的基礎,這里說禪定是菩薩凈土,就是這個道理,這些有定力的眾生才能夠來生佛國。

“智慧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智慧就是般若,般若的智慧不是聰明,世間的人有學問,頭腦聰明,有思想,不一定是智慧,而是散亂。真智慧必定是得一切三昧的正定,由攝心不亂開始,到不需要攝心,無往而不定,無時而不定,定中有菩提心,有覺心,這是正定,所以說智慧是菩薩的凈土,因為一切菩薩成佛的時候,都靠定慧等持才能夠往生佛國。修智慧修訂就是修凈土法門,修這個法門的菩薩,自己成佛的時候,因為智慧的力量來化生他的佛國。來生佛國不單是指眾生往生佛國,也指菩薩自己化生佛國,這里特別交代清楚。

“四無量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舍眾生來生其國。”學佛的人第一步發心要講四無量心,尤其年輕同學特別要注意培養這一種胸襟,這種心地,就是慈悲喜舍。初步學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個個來,先培養慈心或者悲心。這兩個有什么分別?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來講,是愛心,愛一切人、眾生、萬物。慈心是帶陽性的,像父親愛子女的心。悲心是陰性母性的,等于母親愛兒女心情的擴大。

學佛的人口口聲聲講慈悲,真正慈悲的行為很少見,都以自己為中心。跟幾個都是學佛的人在談到這個理想的時候,大家都同意,恐怕只有天主教的修女最合適。人家硬是在行的功夫上做得比我們佛教徒實在,有服務的精神,組織的能力也比我們強,學佛的卻只是求自己清凈,利他的精神不夠,講到這里心情實在很沉重,這是個大問題。再講到四無量心中的喜心,年輕師父們將來要去弘法的,但是一點基本的演講技巧都沒有,臉又繃得死緊,毫無喜悅感覺。不像天主教基督教的神父牧師的演講技巧好,又面帶笑容,讓人想親近。我們這樣子怎么與眾生結緣呢?能舍得掉自己的時間、意見、身心嗎?學佛不是光搞打坐,你們千萬注意啊!要先學會會建立這四種心理,而且要注意是無量的心理,慈悲喜舍都是沒有限量的。你能夠這樣修,成就了才可以往生佛國。

“四攝法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道,上面講的慈悲喜舍是學佛人心理上要建立的第一步,四攝法是行為上要建立的第一步,包括了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以布施道來攝化眾生,有內布施、外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布施就是奉獻。愛語,不是不理人家,是用慈悲性的愛語招呼人。理性是做任何事都對人家有利,交朋友一定要朋友能受到你的好處,乃至罵人打人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做。做到同事菩薩很難,比如你愛打牌我就陪你打,打厭了,我們一起學佛去。所以菩薩道沒有哪一樣不會的,懂得解脫,四攝法做到了,使一切人解除苦惱痛苦,自己在行功德而不自覺,是解脫法門,所以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

“方便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于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方是方法,便是利便,你有很多方法便利大家成就叫做方便。佛家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便不是隨便,不是馬虎,但也有隨便也有馬虎的意思,怎么說呢?什么是真正的方便?是于一切法方便無礙,任何魔法邪法外道法,到了真正菩薩手中,都可以用來讓人走入正道的佛法,這就叫方便凈土。

“三十七道品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要學佛,這三十七個學佛的因素必須去實習過、修持過,這是學佛的正道。三十七道品的內容就不在這里細說了。

“回向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大家做了善事或者念了經就說回向給什么人,但什么叫回向?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它的意義?回向是梵文翻譯成中文的名詞,回是回轉,向是方向。天地間的事物都是回向的,宇宙是回轉的,輪回是旋轉的,回向也是這個道理。一切心念自然會回向的,你念經要回向給誰,只要這個念頭一動就已經回向了,不需要拼命去想或者特地去說出來。你心念專一了,心波放射的力量量就愈大,就能起影響。心念不能定,不能專一,就不能影響。一切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也是回向。

“說除八難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貪嗔癡是人心理上的劣根性,佛學上叫“三毒”。貪心起因,所遭遇的惡果是水災、饑荒、餓鬼道。嗔心的果報是火災、刀兵、地獄道。癡心的果報是風災、瘟疫、畜生道。人在世遭逢到不好的果報,是多生累積的貪嗔癡三毒引來的。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