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45章 品《維摩詰經》(3)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45章 品《維摩詰經》(3)

845章 品《維摩詰經》(3)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1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釋如:下面講邪見、斷見、性空緣起。

佛法講緣起,一切都是緣起。小乘法門注重的緣起,以概括了三世因果,三世皆從無明而起。以境界上講,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就是不知道生來死去,睡眠也是無明。在理上講,宇宙如何開始,第一個人如何生出,等等問題,不知答案,也是無明。

總而言之,不論是境界上或是道理上,這兩種無明都是因為沒有修持,沒有悟道而有。境界上的無明必須用定力來破除,值得如來大定的人晝夜長明,隨時隨地都在自性光明定中。但是縱然到了這樣的境地,仍然沒有解脫。解脫是靠智慧,但是真正的慧還是要從定而生,沒有定的慧是狂慧,或稱作干慧。

小乘講因緣法都從十二因緣的無明一念而起,但無明又是怎么起的?在《楞嚴經》中富樓那就拿這個問題替我們問佛,因為佛既然說一切皆空,他問如果一切自性本來是空,為何忽然生出山河大地?

也就是問:這世界怎么來的?第一念怎么來的?無明怎么來的?這個問題就是大小乘佛法最基本的問題。所有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就是掛塊“謝絕參觀”的牌子,因為到這里問不下去了,叫你只要信就好了。但是富樓那一定要問第一念無明怎么來的,佛回答他無明是從明來的,“覺明為咎”。這個回答好像沒有回答,難怪許多后人認為《楞嚴經》是外道或是偽經。其實佛說得沒有錯,無明是因覺明為咎而生,一念靈知,覺性常明,久之復生無明。佛沒有再交代,富樓那也不再問了。

要知道佛是以修證功夫的境界來答的。當然現在能修訂慧功夫的人少了,若真修訂慧,進入光明定中停留,就走偏了,不得解脫,千萬注意!若說不要修光明定,那又絕對是個凡夫。既然得了自性光明定,為什么不得解脫呢?這就是見地的偏差,是見取見,修行到了某一個境界執著了,不知道再進一層解脫,所以是見取見。

小乘容易落入這些毛病,那大乘怎么講緣起呢?都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都知道這是佛法的中觀正見,實際上一點修證修持功夫都沒有,所以始終不能擺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何以如此?因為自己的著作、言論、說法犯了更錯的因果,斷了人家慧命;認為一切法緣起性空,空就是沒有。假如空就是沒有的話,我們也不用學佛了。

佛學的中心是修證,但是全世界都把它當成一種思想學問,幾乎與唯物論不分,嚴重曲解了緣起性空,認為空就是什么都沒有。沒有可不是空哦!沒有是斷見!佛說一切法皆從因緣所生,這當然沒有錯,但要注意,因緣所生講體相起用,現象界的東西、應用的東西都是緣起,是因緣所生。但是自性功能并非緣起的,這一點千萬要注意!不過,人們說自性功能是用語言來講,可不要又自性、功能,因為凡事有所執著就不對了。佛一路講唯物的地、水、火、風,一切物質是緣起性空的。由四,說到五空、六大的地水火風空覺乃至識大,最后說到“非因緣,非自然性”,這是講物質的最高理論物理。關于這一點,有一次打禪七時,曾經有幾位老參們還議論紛紛,認為是我說錯了。我可沒說是我說的,這是佛經上寫的,要問去問佛吧!

佛說非因緣,非自然性,是指本體而言,是法身境界。性空的空,可不是因緣空得了,也不是自然空,自然空就成了自然外道了。所以講本體而言,是非因緣,非自然性;講起用而言,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并非自然生,也無主宰,因為它是性空緣起。所以講緣起之理,這還沒講修證,要能深入緣起,才能斷諸邪見。換言之,如果你沒有證悟到緣起性空的境界,你即使學佛,許多的知見仍然還是邪見,因為沒有證到。

當下流行參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許多禪宗的祖師都是從緣起上悟道的,不是理上悟入。有丟一塊石子開悟的,有看到花開悟了,就是由緣起而悟入。如香嚴禪師,因為擊竹開悟。這類的例子很多,不是全體。溈山祖師說:“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從因緣上悟道才不會退掉,光是從定力上參出來還不對。這是一種說法,可是我反對這個說法,從緣入者,反而容易退失,偶爾瞎貓碰著死老鼠身心一下空了,進入空性,雖然定在空性,若這個身子、業力、習氣一切都還沒有轉,還是要退轉的。所以趙州和尚八十仍行腳天下參善知識,因為此心不穩。大乘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如果沒有真修實證,盡管理論上講得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中觀正見,那只是口頭佛法,甚至是邪見。所以經文說一切菩薩要“深入緣起,斷諸邪見”。

什么是邪見呢?有無二邊就是。有,就是有法可見,無,就是空。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學,乃至學佛人的見解,不是落入空,就是落入有。一般人學佛、打坐、修法門,都是以有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法,背道而馳,都落入!有“見。相反的則是落入“空”見的人,什么都沒有,“空”了,結果什么都沒學好,成了懶漢、白癡。各位打坐時要自省,是落在哪一邊?要知道不單是我們凡夫落在空有二邊的見解,沒有到達八地以上的菩薩,照樣落在二邊,所以他們只是菩薩,不是佛。

余習又叫積習,《維摩詰經》后面講到維摩居士說法,天女散花,花落在大阿羅漢身上就黏住了,大菩薩身上一瓣花都不黏。什么道理?這些大阿羅漢雖然成就很大,但積習未斷,所以天花著身。他們雖然空了,不動念了,阿賴耶識里愛花愛漂亮的影子還在,積習未斷。

“演法無畏,猶師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此處是師而不是獅,是大師,是佛的意思。大菩薩們,說法無畏,猶如佛在說法,其聲如雷,眾魔為之腦裂。照佛經上講,十方三世諸佛,一切大菩薩,晝夜六時都在說法,但是為什么我們聽不見呢?可以用《老子》一句話形容:“大音希聲”。講到這里,有些人很用功,在打坐或睡眠時會聽到音聲,聽到人說法,有時這些音聲還會答復你遇到的問題。大家千萬注意!不要著相,很多人一著相就進入了魔境。還有人執著咒語的音聲,也是不對。

執著這些音聲咒語會走入魔道:不執著呢?又落入邪見,是斷滅空。你說念這些咒子容易得定,其實是你自己的關系,與咒子無關,你念個咒子不懂它的意思,但是信了。如果教你念個懂得的咒子,南無阿彌陀佛,你反而不用。佛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就是咒語。但一切音聲皆是無常,你執著這個咒語或念佛號的音聲,認為能修有為法而成道,終究一事無成。因為一切音聲皆是無常的,所以你在定中或睡眠中聽到的音聲,不要理它。但是不理也只對了一邊,不理就落空。執著理或不理就落二邊邪見。《楞嚴經》告訴人們修持方面特別注意:“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不要認為這些祥瑞、感應是好事,就會進步,所以你聽了等于不聽。“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千萬要注意!

為何人們用起功來容易聽到聲音呢?因為人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在后腦是連著的,年輕人眼睛不行,近視的多,用起功來稍稍有些進步時,頭腦神經起了變化、聲音來了。這個問題就請到這里,否則離題太遠了。

上面講到“大音希聲”,太空中許多聲音大到人們聽不到,因為太大聲了所以我們聽不到。有的昆蟲所發聲音如螞蟻,頻率高到人耳聽不見,但入定的人卻聽得像雷鳴。有定力修持的人聽到一切的音聲,能了解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能知道不同的咒語有什么特別的用處。

“無有量,已過量”,這是接著說菩薩說法音聲大到什么程度。這里我講的用法很特別,你們可能覺得為何不直接講成“無量無邊”呢?這就是莊子所形容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了。虛空算大嗎?一講虛空,觀念上已經有個邊際了,既然有邊際的東西就不算大;大到無外,沒得邊際了才算大,那個大到什么?大到極點就是最小。什么叫小?小到分子、原子,到了最后是空,所以小而無內。小大,大小。這個是邏輯的道理,也就是佛法真修實證的道理。有親證定慧功夫的人就能了解到“無有量,已過量”的道理。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