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35章玄妙(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35章玄妙(2)

835章玄妙(2)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2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過了一會,張柬騎馬來到一個谷底,他忽然發現,前邊山溪的小橋上,仰面躺著一個和尚。

那是一座獨木橋,一根長長的、圓圓的木頭,橫在湍急的溪流上。浪花翻飛,水沫四濺,膽小的人走在上面都會眼暈,經常有人從上面失足滑落。然而,那個和尚卻仰面朝天,躺在獨木橋正中央,居然還悠閑地蹺著二郎腿!那逸然自得的神態,活像是躺在天下最舒服的臥榻上,沉醉在美妙的夢鄉。身下流水潺潺,當空白云悠然,他就這樣隨隨便便仰臥在山水之間,猶如融進了天地之中,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和諧,自在自然。

更令張柬之感到奇異的是,他似乎與這個和尚有著某種淵源,好像在許久許久以前,他就認識他似的。可是,他又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不管是新州還是長安,都從未與他相遇。

他正感到不可思議,對面山坡上傳來一陣吟唱聲:

霞光神仙府,紫云道人家。

葉落清風掃,夜臨有月華。

是方定道長。自然,橫臥在獨木橋的和尚也阻住了他的道。

方定道長說道:“和尚,這里不是你的僧房,更不是你的禪床,快快起來。”

和尚開口說道:“丈室容納三千界,大千世界一禪床。你且說,此獨木橋在大千世界之內,還是在大千世界之外?”

據《維摩詰經》記載,與佛陀同一時期的維摩詰居士,他的臥室只有一丈見方,然而千百萬人進入其中,不見其擁擠。他坐在禪床上,身體不動不搖,卻能以神通之力,將三千大千世界像泥丸一樣置于掌心,哪怕是無量遙遠的他方世界,亦能將之挪移過來,展現在眾人面前。

方定道長雖然不曾參禪,但道家亦有“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河山”的境界,他分明感受到了和尚話語里蘊藏著的凜冽禪機。

他一邊走上獨木橋,一邊說道:“和尚,你別看道士我身輕體瘦,可是我心中藏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胸中裝著海上三仙山、神州七十二洞天。我一腳踏上去,管教你身癟體裂,心碎膽破。”

和尚紋絲不動,徐徐說道:“你有太極、洞天,我心胸之中豈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能分得開日月星辰么?能踏得碎山河大地么?”

和尚與道士斗得不亦樂乎,張柬之聽得意趣盎然。山中風云多變幻。風起于青草叢中,云生于泉水之畔。一陣風吹,一陣云飛,淅淅瀝瀝的小雨便飄落下來。張柬之說道:“兩位,下雨啦,快到那邊避一避吧。”

于是,張柬之打頭,兩位異人跟隨他來到山崖下一個自然凹進去的洞窟里。細雨迷蒙,山野朦朧,于是洞窟內外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又統一和諧的世界。如同和尚與道士,機鋒相斗,又心意相通。

洞窟里天然形成了一張石桌,不知何時,有閑情逸趣者在上面刻畫上了縱縱橫橫的棋盤紋路。方定道長無不惋惜地說:“可惜,沒有棋子。不然,便可以上演道士戰和尚的好戲了。”

早有古人說道:自從混沌初開,人類啟蒙,圣人便立了三教。太上老君創立了道教,佛祖釋迦牟尼開創了佛教,孔老夫子的門庭形成了儒教。儒教太呆板,佛教很枯燥,唯有道教長生不老,羽化登仙,最灑脫。果真,道士生活,梅妻鶴子、棋伴琴友;而和尚,青燈古卷,木魚古佛,終日盤腿枯坐。所以,若論棋藝,道士自然要高出許多。誰知,那和尚卻說:“盤上無棋,而心中有棋,請教道兄高著。”

“這……”道士沒想到和尚竟然能下盲棋,而他從未嘗試過,不禁有些手足無措。善解人意的張柬之及時送上了一些折斷的樹枝與小石子。黝黑的枯樹枝和晶瑩的石英石,與人工打磨的黑白棋子相比,也別有一番雅致。

方寸棋盤乾坤大,黑白雙色風雷急。方定道長輕輕地捏起一顆白子(古代圍棋以執白子為先),點在了小目上。由此,道長的白棋猛撈實地,和尚的黑子取了外勢。

道士看看自己遙遙領先的實空,得意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和尚,看來,你不諳此道啊!”

和尚當即不讓,說:“且說,如何是此道?”

道士知道他說棋也在說禪,便也借棋論道:“小尖守角,連三擴邊,又一路互通,即是此道。如同我道家煉形歸氣,煉氣歸神,外服丹藥,便可身輕體健,長生不老。”方定道長銀髯飄飄,儼然不老之仙。

胖和尚呵呵一笑,道:“水無常形,兵無常勢;棋無常規,道無常法。道士,你只知閉門求活,不能當機取勢沖關,其后自有磨難。”

果然,和尚的黑勢開始發力,逼得白棋手忙腳亂,幸好,道士及時屈服,總算做出了兩只眼。

和尚調侃他說:“你守著一具僵尸,個中滋味如何?”

道士長長吐了一口氣,說:“有這兩口氣,如同我丹田之中煉成了長生不老的丹藥,怎奈我何?”

和尚大喝一聲:“就算你經過八萬大劫,最終還要落空而亡!”

道士與一旁觀戰的張柬之都凜然一顫。是啊,心性的超越,遠比肉體的長生不老更為重要。人,若是不能領悟宇宙人生的真諦,任你騰云駕霧,呼風喚雨,萬壽無疆,不過是一具行尸走肉!細細的雨絲,填滿外面的空間;靜靜的沉默,凝結洞窟里的世界。

道士看著棋盤上相互交織又井然有序的黑白棋子,忽然有所感悟,說道:“太極生兩儀,天地分,陰陽存,黑白立,大道定。和尚,你以為然否?”

和尚將棋盤上的黑白棋子混作一團,手指指著一片混沌問道:“休說太極,莫提神仙,天地陰陽暫不問,且道黑白未分之際,這一著落在什么地方?”

一句話問得道士瞠目結舌,驚得張柬之魂飛魄散,不知不覺大汗淋漓,濕透了身上的衣衫……

良久,和尚見他兩人無言以對,用手掃落滿盤棋子,說道:“從來十五路,迷卻幾多人!”說完,他也不管兩人如何發呆,獨自走入雨幕,消失在蒼茫之中。

且道黑白未分之際,這一著落在什么地方?

神秘的和尚來無蹤,去無影,連方定道長也驚呆那里不動。但張柬之心頭依然存留著巨大的問號。是啊,棋盤上縱縱橫橫的一十五條路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從未混雜、紊亂,而人卻迷惑其中,茫然不解。

張柬之見方定道長一直呆在那里沉思不動,也不好意思打擾他,步著和尚的后盾走出了山洞。

雨后的山野,十分寧靜,寧靜得有幾分喧鬧:有殘存的雨水從高高的樹葉上滑落,打在野芭蕉的闊葉上,發出戰鼓似的轟鳴;有微風回旋于低矮的灌木叢中,活潑的葉片來回擺動,沙沙作響……張柬之一顆敏感而靈動的心,充分契入到自然中,感受、領略著那種妙不可言的境界……忽然,寂靜山野中,像幻覺一樣,飄來一陣吟唱:

空手把斧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過,橋走水不流。

張柬之停步,側耳傾聽,吟唱聲早已無影無蹤。他自嘲地一笑,邊走邊喃喃自語:空手把斧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過,橋走水不流……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不知不覺,他走到了山間小溪上的那座獨木橋中央。“橋走水不流……”小橋下的溪水嘩嘩流淌。橋那邊,走來一位行腳云游的僧人。是他,又是他,自然又是他,那個神秘的和尚。

張柬之問:“大師,剛才是你在吟唱?”

和尚說:“唱沒唱我知道,聽沒聽你知道。若是我唱過,此時此刻怎么聽不見聲音了?若說沒有唱,你又如何會因此發問呢?”

張柬之情知遇到了高手,所以不與他斗禪機,而是直截了當說:“大師,我覺得這幾句話似懂非懂,乍一聽,像是挺明白的,細一想,又稀里糊涂了。”

和尚問:“沒聽懂?”

“沒有。請大師給我詳細解釋解釋。”

“那好,這次給你說個明白的,你聽清了。”

和尚吟誦道:東西大街南北走,出門碰見人咬狗。拿起狗頭砸磚頭,又怕磚頭咬著手。

張柬之張口結舌:“這、這、這……”和尚哈哈一笑,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和尚吟罷,揚長而去。

張柬之呆立獨木橋頭,橋下綠水依舊長流。

仿佛神差鬼使,張柬之不經意間聽到幾句經文,莫名其妙地感到十分親切,似乎還有幾分熟悉。他若有所思,隨著細細品賞和尚吟誦的這幾句經文,他的臉色越來越祥和恬靜,心如止水,一波不生,一波不起……

忽然,他覺得自己的心好像正在悄然打開,融入經文之中: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所謂我相者,即恃有財產、學問、地位而輕慢他人;所謂人相者,雖然行仁義禮智信,但以此為資本而驕傲自負,蔑視普通人;所謂眾生相者,將好事攬入自己懷抱,把壞事推給別人;而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分別取舍者,即是壽者相。

有此四相者,當然是凡夫,而不是菩薩!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張柬之心神躍動,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經歷過的前塵舊事……這一切,都不過是一種虛妄!那么,如何才能透過假相而見諸相非相呢?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聲,好像來自宇宙中心的呼喚;這一聲,恰似發自靈魂深處的呢喃;這一聲,他仿佛已經期待了很久很久,好像從一生下來,他就在等待著它的到來……他像是突然之間受到了強烈的電擊一樣,愣了,呆了,傻了——然而他又能清晰地感到一股氣息從他的節節脊椎向上射出,直貫腦髓,沖出腦殼,與這渴望了千百萬年的聲音融為了一體……

他百感交集,淚流滿面,身體情不自禁地微微顫抖……

他臉上的表情在急劇變化!他心中無以言狀地激動,充滿了巨大的喜悅。像是有一股生命的暖流,從他的靈魂深處源源涌出,滋潤了身體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生命的智慧之泉沖破一切障礙,汩汩噴涌……

他原來在生活和勞作中所領悟的心的妙用,所有的一切,都有機地聯系起來,融會貫通了。心靈開竅的感覺真好。他感到他像一片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飄蕩,又像回歸到童年,躺在娘親溫暖的懷抱里聽著娘親慈愛地哼唱。無限的幸福、無限的光明,愉悅著他的身心,世界在他眼里變得那么美好,那么和諧、清澈。透過房頂,他似乎看到藍天上幾縷白云悠悠飄動;穿透墻壁,遠方一抹青山淡淡如煙;綠草茵茵的田野,仿佛近在眼前,無名野花在微風中搖曳,連小樹的每一次晃動,都是最曼妙的舞蹈……

……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張柬之從和尚的吟誦中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遭遇雷擊開悟,整個人仿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張柬之信步在九曲十八彎的天露山崎嶇山路上。此時的天露山上,雨過天晴,碧空如洗,好像一塊碧玉般澄澈。

一片閑寂中,蟬聲透巖石。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