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29章 彌勒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29章 彌勒佛

829章 彌勒佛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5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作者:→

熱門小說

法明徐徐說道:“貧僧笑你斷章取義讀佛經,一知半解說佛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張行廉被嘲笑得臉紅脖子粗,強忍著才沒有發火,悻悻說道:“法師既然熟讀佛經、精通佛理,就請你說出個所以然來。五十多億年,怎樣縮成了一千年?”

法明款款說道:“佛法既講分別,更講圓融。佛陀在許多經典之中多次說過:“‘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念頓超百萬劫。’所以,以佛理看來,時間與空間是相對的,是圓融無礙的。你所說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在佛菩薩的境界里,不過是一瞬間。”

辯佛理,大臣們如何是法師的對手?所以,裴居道與張行廉只好乖乖退回了朝班之中。然而,他們卻無論如何也收不回武則天對他倆的厭惡,一個月之后,先后被割掉了腦袋——這是后話。

武則天看到兩位敢于強行出頭的大臣被法明辯駁得啞口無言,很是高興,說道:“大師真是博學強記,辯才無礙。正好,本宮有一個問題向你請教。”

于是,武則天重新將自己的那個夢境敘說了一遍。她最后說道:“我一到那個地方,忽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一種恍若隔世的記憶。那七寶所成的宮殿,那琉璃的河流,以及那仙花異草,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既像是舊地重游,又仿佛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我好像就在那里長久居住過。這究竟是夢?是幻?還是……”

話音未落,馮懷義立刻五體投地,匍匐在武則天腳下,大聲嚷嚷道:“天哪,原來陛下真是從兜率天宮轉世的彌勒尊佛!沙門懷義,拜見彌勒如來。”

武則天好像有些疑惑,轉而詢問法明法師:“大師,您深入經藏,見多識廣,本宮神游的地方,果然就是兜率天宮么?”

法明十分肯定地點點頭,說道:“陛下夢中回到的,恰恰就是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內院。你所講述的情景,與南北朝時期居士沮渠京聲所翻譯的《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所描繪的一模一樣!”

法明的師弟云宣,像是情不自禁地插話道:“這絕對不是巧合,由此可見,陛下更加確定是彌勒菩薩轉世無疑了!”

法明又說:“不僅僅如此。根據云宣師弟剛剛完成的著作《大云經疏》,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李氏合微。”

武則天十分興奮地說:“云宣法師,請將您著述的《大云經疏》經本宮看看。”

云宣連忙將自己的新著呈了上去。

武則天一邊翻看,一邊像是不知不覺念出了聲音:“……卅六小兒念唐唐,次第還歌武媚娘……隴上一叢李,病枯葉稀疏,枝干將欲傾,終得鸚鵡扶……”

武則天從書中抬起頭來,笑著說道:“有意思,有意思。云宣法師,您的注疏真有意思!”

云宣雙手合十,躬身答道:“陛下所念的,是弟子搜集的一些民間歌謠。它們雖然淺顯、通俗,卻也恰恰反映了民心、民意。”

法明緊接著說:“《佛說彌勒菩薩下生經》云:彌勒出世,國土豐樂。如今,陛下攜彌勒菩薩下凡而君臨中土,中土也必將成為一個極樂世界。”

在這場好戲中,武則天的侄子、時任文昌左相(第一宰相)的武承嗣,早已期盼著粉墨登場的機會,他聽了法明的話,急不可耐地出班奏道:“聽高僧們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臣這才明白了為什么陛下這么神武、這么英明,原來是當來下生彌勒佛轉世!陛下您應該奉天承運,改朝換代才是。”

武則天反而很沉得住氣,說道:“卿之所奏,雖然不無道理,但本宮并不想代唐自立。”

武承嗣很是著急,奏道:“上天之意不可違,民眾之愿不可逆。萬望圣母神皇早登大位!”

武則天沉默不語。

馮懷義退而求其次,說道:“法明、云宣等九名法師關于《大云經》的奏章,是佛祖的旨意,陛下應該宣告天下。”

武則天微微頷首,說道:“本宮依慧光大師之意,將高僧們的奏章頒布全國傳閱,同時,將新譯《大云經》以及《大云經疏》頒示天下。”

由此,天下民眾人人都知道了武則天皇太后是彌勒菩薩轉世。而“彌勒下生,五谷豐登……;彌勒尊佛祖天下,億萬斯民享榮華……”等等民謠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彌勒出世,人民安樂”的信念深入人心……

兩個月之后,九月三日,關中九百名民眾跋涉數百里來到洛陽皇宮,呈遞奏章,請求廢除李氏天下,建立周王朝。武則天雖然沒有答應他們,但將領頭的傅游藝擢升為正五品的御前御史(給事中)。

于是,第二天,文武百官,以及皇親國戚、四方酋長、平民百姓,共六萬多人紛紛上疏,請求武則天以周代唐。連名義上的皇帝李旦也呈上奏章,要求跟隨母親姓武。

第三天,朝廷所有的官員聯名上疏,呈獻《勸進表》云:天下之愿,勢不可違,萬望太后認可群臣及百姓之請,早登大位,改國號為周……

九月九日,武則天順應民意,登上則天門城樓,向民眾宣布:大赦天下,建立周朝,更改年號為“天授”元年……

武則天終于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尊號為“慈氏越古天冊金輪圣神”。

慈氏,是彌勒佛的稱謂。由此看來,武則天堂而皇之以彌勒尊佛降世臨凡自居了。

上行下效,所以,就有寺院在塑造彌勒佛像時,將彌勒佛的形象塑造成了頭戴王冠、身穿龍袍的帝王模樣——簡直就是則天皇帝的翻版。——本來威武雄壯的天冠彌勒,成了一幅俏麗的脂粉像。

頭上三尺有神明。武則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何能瞞得過彌勒菩薩的法眼?他老人家在兜率陀天彌勒內院,將她的種種伎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時常為她或拙劣、或精彩的表演而忍俊不禁,呵呵大笑。

這一天,彌勒菩薩無意之中向下瞥了一眼,看到洛陽城內,一群信眾正在將自己的一尊塑像請進大雄寶殿,不免有些惱火——自己雖然未來之佛,但現在娑婆世界正處在釋迦牟尼佛的像法時期,其教主,自然是釋迦牟尼佛。因此,信眾們的這種做法,是不符合佛制的。好在一百多年之后,唐武宗將要開展一場瘋狂的滅佛運動,這些大殿、塑像也必將化為灰燼,所以他便不再理會。

彌勒菩薩剛想登上七寶臺內摩尼殿上的獅子床座,繼續為兜率陀天的五百億天人講述《不退轉地**之行》,忽然有童子來報,說是清涼世界的文殊菩薩來訪。

在諸大菩薩中,彌勒菩薩是大慈的象征,而文殊菩薩是大智的代表,以通天徹地的大智慧而深得人們的敬仰。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連彌勒老師的老師——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古佛,也是他的學生。

彌勒菩薩趕緊將文殊菩薩迎接進來,請上獅子座。

文殊菩薩未曾開口說話,便先看著彌勒笑了起來。彌勒變成了丈二和尚——被笑得摸不著頭腦了。文殊菩薩總算開口說道:“彌勒,一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的優波離(以持戒著稱),說你‘具凡夫身,未斷諸漏;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看來,現在又一次應驗了。你瞧。”

彌勒菩薩順著文殊指示的方向,看到在娑婆世界南詹部州大唐國內,一個名叫敦煌的地方,有一片正在大規模開鑿的石窟。其中一座石窟之內,正在塑造一尊自己的彩像。塑像通高一百二十尺(三十六米),頭戴王冠,身穿龍袍,儼然與則天皇帝一模一樣。

文殊菩薩指著塑像笑道:“此,彌勒佛也?武則天也?若是彌勒,卻長了一副武則天的嘴臉;若為武則天,人們卻將之當作彌勒佛禮拜。”

彌勒菩薩并不在意,說道:“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此,彌勒也好,武曌也罷,都是虛妄之相,姑且聽之任之,順其自然吧。”

文殊正色說道:“道理雖然不錯,但是,武則天卻利用民眾對彌勒的信仰,以彌勒菩薩轉世自居,不但因此取得了政權,而且她的許多陰謀詭計以及殘忍的殺戮,就有了一個神圣的外衣。而這一切,不可避免地褻瀆了佛教名聲。更可惡的是,武則天假冒彌勒轉世,為世人作了一個極壞的榜樣,必將產生極為惡劣的影響,后世的許多形形色色的野心家,必然群起效仿,以彌勒降生的名義,或起義造反,或迷惑民眾。這些行為,不但歪曲了彌勒的本來面目,更玷污了佛教的圣潔。”

說著,文殊菩薩一彈指,將數十年之后要發生的一件事提前呈現在了彌勒面前:到唐玄宗時期,貝州(今河北省清河市)王懷古效仿武則天,也以“新佛”下生,妖言惑眾……

文殊菩薩又一彈指,時空轉換到北宋仁宗時期,還是在貝州,又發生了王則之亂。他鼓動彌勒會教徒叛變,自稱東平郡主,立國號為安陽,年號得圣……

文殊剛要再彈指,彌勒菩薩笑著擺擺手,說道:“如此看來,若不加以制止,以我之名為亂的事情必然會蔚然成風。因此,不能再聽之任之。此鈴雖非由我所系,卻多多少少與我有些關系。那么我就分身去凡間走上一遭,現身說法,以正視聽。”

文殊菩薩頷首稱是。

彌勒菩薩笑道:“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你是古佛再來,請助我一臂之力。”

文殊一笑,隨即將手中的如意拋撒出去,飄飄悠悠落在了天河之中,化作了一只蓮蓬模樣的小船。彌勒菩薩隨即乘舟順流而下,從兜率陀天向凡界人間飄去……

文殊菩薩望著彌勒漸行漸遠,輕輕吟誦道: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

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轉眼之間,一百五十年歲月悠然而過,大唐帝國已經步入了血色黃昏,江山搖搖欲墜。軍閥割據,群雄爭霸,烽火連天,戰亂頻發,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浙江明州(今浙江寧波)一帶,因遠離北方權力中心,位于東海之濱,時局雖然動蕩,總算還能避開戰火,偏安一隅。

明州所屬的奉化縣境內,有三條主要河流:剡江、東江和奉化江。其中奉化江水穿城而過,因此,本城老百姓都稱它為縣江。可是,縣城里的居民卻既不叫它奉化江,也不稱它縣江,而是頗為驕傲地稱之為“龍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津之水不深,靈不靈姑且不說,卻是有龍的——傳說,東海龍王的第九子敖牙,深得父王寵愛,老龍王舍不得讓他遠離,就把他封在奉化江。奉化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里干流,這樣,敖牙駕著波濤,一眨眼就能返回東海龍宮。江水之中也因為有龍居住,所以稱之為龍津,理所當然。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龍津畢竟淵源太短,水流太淺,所以龍子敖牙每年春天都要發大水,以便乘著洪峰出海,去看望老父親。

“清明時節桃花水,江岸何處不留紅”——這是浪漫的江南春水;“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明媚的江南春水。或許是因為那個傳說吧,縣江春汛,既不浪漫,也不明媚,總是洪水滔滔,濁浪翻滾。這一年春天也不例外,清明未到,江水便漲了起來,飄著柴草,浮著泡沫,從上游呼嘯著向縣城方向流淌過來……

奉化縣城北面三里遠近,縣江西岸,坐落著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做長汀村。村里有戶人家,男主人名叫張重天,娶妻竇氏。張家世代務農,淳樸善良,由于夫妻二人格外勤勞家底頗為豐盈。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張重天成婚多年,卻一直膝下空空,尚未生育子嗣。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