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828章 石中有乾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落難情緣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 828章 石中有乾坤

828章 石中有乾坤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5日  作者:洪門十一少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一天,武則天在朝上一大臣呈上一塊美玉。

武承嗣佇在一旁,念道:“‘圣母臨人,永昌帝業。’”接著解析,“圣母,指的就是皇太后您啊!這是昊天大帝的旨意,讓您代唐而立,君臨萬民,江山永固。”

武則天不置可否地微微一笑,對侍立在朝堂兩側的大臣們徐徐說道:“你們看呢?”

武則天內心的喜怒并不形于顏色,數十年來,朝臣們一直摸不透她的真實心思;雖然有人懷疑這玉石的來歷,卻不敢言明,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只是模棱兩可地說:“洛神獻寶,天降瑞祥,可喜可賀。”

武則天并沒有過多發揮,只是順水推舟說道:“既然大家都說它是吉兆,那就叫它‘寶圖’吧。唐同泰聽旨。”

唐同泰趕緊跪了下來。

武則天親口宣布:“唐同泰進獻寶圖有功,擢升為五品游擊將軍。”

“謝圣母神皇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又不喜不怒地說道:“唐同泰,當今皇上是我兒子,本宮也沒有圣母神皇的尊號,你謬贊什么?”

唐同泰看了武承嗣一眼,大膽說道:“您為圣母神皇,是上天的旨意,萬民的心愿。”

武則天似乎陷入了兩難之中,仿佛不知如何是好,猶豫著說道:“洛神獻瑞,上天垂愛,的確勢不可違,否則于江山不利。可是,女人稱帝,前所未有啊!”

武承嗣:“您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圣人啊!試想,這三十年來,若不是您獨力支撐,大唐朝的天下早已經分崩離析了!您本來就是實際上的皇帝啊。”

武則天一笑,說道:“那好吧,為了順應昊天大帝的旨意,我就加個‘圣母神皇’的稱號吧。當然,這僅僅是個虛名。”

五月十八日,武則天正式加尊號為“圣母神皇”。盡管天降祥瑞,吉兆紛陳,但是,武則天并沒有像人們揣測得那樣代唐自立。是因為她本來沒有當皇帝的野心,還是在等待什么?

兩年時光悠然而過。公元690年,歲在庚寅,新年伊始,武則天便開始了一系列頗具深意的變革:其一,將一直實行的夏歷改為周王朝的歷法,并將該年號改為“載初”;其二,改制“天、地”等十二個新字,例如武則天之名——武照的“照”字改成了“曌”;其三,武則天親自在洛陽洛城殿舉行“貢士考試”,面試天下讀書人——這是皇家殿試選拔官員的首創……

春日既浮,萌者將動;陽和啟蜇,萬象更新。則天皇太后的這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變革,向世人昭示了一個全新時代呼之欲出——人間要改朝換代了,一個空前絕后的女皇即將誕生!

然而,光有這些變革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她雖然可以將李家王朝玩于股掌之中,但民心、民意極難征服。千百年來,儒家有“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之類的古訓。女人當政,在民眾心目之中不但沒有合法性,而且大逆不道!那么,武則天怎樣才能使得老百姓甘心情愿向自己頂禮膜拜,從而將李家江山和平易姓,平安登基呢?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七月,武則天忽然自稱患病,連續兩天沒有上朝。這可是多年未曾發生過的事情,朝臣們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整日惶恐不安地守候在萬象神宮(明堂),祈禱太后鳳體安康。

第三天,武則天突然出現在了群臣面前。她那神采飛揚、喜形于色的綽約風姿,哪里像患病的模樣!她登上高高的龍椅,未等眾人開口詢問,便滔滔不絕講說起來:

“前天夜里,本宮在昏昏沉沉的睡夢之中,忽然感到自己飄飄忽忽地飛了起來,仿佛飛到了天上的另外一個世界。

“那里有七重城垣,每一道城垣都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七寶所成,各自放射著色彩繽紛的光芒。城垣之內,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盛開著金色的蓮花,每一朵蓮花花蕊中都有一個小小的天女在翩翩起舞。園中有八色的琉璃渠,渠中鑲嵌著各種寶珠,八味水流淌其中,像美酒一樣散發著醉人的芳香。水中亦有蓮花開放,花朵中化生出的天女婀娜多姿,妙不可言,如同菩薩一樣莊嚴。她們手中托著種種寶器,寶器中儲滿了甘露,喝一口,可以長生不老,永葆青春。

“因此,那里的人們個個美若天仙,人人無憂無慮,處處載歌載舞,時時歡聲笑語。沒有爾虞我詐,沒有鉤心斗角,沒有生死輪回,沒有尊卑貴賤,祥和平等,自由自在……

“那里的宮殿,更是七寶所成,高大巍峨,壯麗輝煌。宮殿之中,有一座無比華美、無比尊貴、無比高大的獅子座。寶座上空懸掛著陀羅尼網,每一個網結上都連綴著一顆摩尼寶珠,寶珠放射著七色光芒。有無數天仙在大殿空中飛舞,演奏著美妙的音樂……

“不知為什么,那些天使似乎都在等待著我的到來,又是在我頭頂上散花,又是圍繞著我載歌載舞。真是花瓣如雨,歌舞如潮。天使們居然將我簇擁到了那高高的獅子座上。更奇怪的是,我好像是故地重游,似乎對那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仿佛原來就住在那里一樣……”

武則天臉上洋溢著夢幻一般的光彩,宛若沉醉在美夢之中……

過了半晌,她好像才從夢中醒了過來,詢問眾臣:“眾位愛卿,你們有誰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

朝臣們何曾聽說過這等奇妙的地方,一個個大眼瞪小眼,誰也說不上個所以然來。這時,忽然聽得宮殿之外侍衛通報:“慧光大師釋懷義,率領東魏國寺九名高僧求見。”

這法號“懷義”之人,雖然手拿念珠,身披袈裟,雖然被武則天封為“慧光大師”,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假和尚。他原名馮小寶,本來是一個街頭賣假藥的無賴,因為某項功夫十分了得,深得武則天喜愛。為了方便他隨時出入后宮,武后遂命他剃了光頭,名義上出家為僧。因為人人都知道他是個冒牌和尚,所以,仍然以他的俗姓相稱,叫他“馮懷義”。

武則天聽說馮懷義等人求見,馬上傳令召見。馮懷義帶領著九位高僧魚貫而入,來到了朝堂。武則天滿面笑容,降階來迎接這位高僧,并在朝堂上賜座。馮懷義微微欠了欠屁股,向武則天奏道:“陛下,東魏國寺僧人法明等人,在重譯《大云經》的時候,有一個十分重大的新發現。所以想當面向您稟報,并把新譯出的《大云經》獻給您。”

武則天頗感興趣地問道:“噢,你們有什么重大發現?說來聽聽。”馮懷義用眼神示意法明。法明法師有些拘謹地站立起來,雙手合十,奏報道:“貧僧等九人,在白馬寺大德沙門懷義法師的帶領下,將后涼時期傳入我國的由天竺三藏曇無讖所譯的《大方等無想經》,也就是《大云經》,重新翻譯。在譯經過程中,我們發現,在經文之中,佛祖釋迦牟尼,對陛下您早有預言。”

武則天似乎很吃驚:“什么,早在千年之前,佛祖就預言過本宮?”

法明不太自然地點點頭。武則天追問:“佛祖預言了什么事?”

法明略微有些口吃地說道:“佛、佛祖預言,陛下您、您當為閻浮提主。”看到朝臣之中有人不太理解,法明法師解釋說:“閻浮提,是梵語,指的就是人世間。根據佛主的預示,陛下您將現女身而歸王國土。”

這句話不用解釋,站在朝堂兩側的文武大臣心里都很明白:天哪,原來是這么回事,武后要當皇帝了!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李家王朝所任用、享受大唐俸祿的大臣們,認也不敢站出來,以項上人頭作賭注,向武則天進諫。他們一個個或呆若木雞,或冷眼旁觀,靜靜等待著事情的進一步發展。

武則天好像不太明白,嘴里念叨:“閻浮提主……當王國土……”她抬起頭來,看著法明說:“根據佛祖預示,我應該當皇帝?那么,唐朝呢?”

法明說:“家無二主,國無二君。圣母臨世,李唐合微。”

武則天突然一拍龍案,大喝道:“大膽和尚,口無遮攔,居然敢曲解佛祖圣意!汝等說本宮當為國主,有何憑據?若是胡編亂造造成,小心腦袋!”

聽到武則天的嚴厲呵斥,法明反而挺直了腰,說道:“貧僧若是信口開河,甘愿受罰。我若以我們新譯的《大云經》為據,難免有作偽之嫌。那么,我就以北涼時期天竺三藏曇無讖所譯的《大云經》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法明打開一只杏黃色的包袱,指著里面四大本佛經說道:“這是二百三十年前印度高僧所翻譯的舊版《大云經》,在卷四《大云初分如來涅盤健度等三十六》中,有這樣的記載:爾時佛告天女,我今先當說汝因緣……天女,時王夫人,即汝身是。汝于彼佛暫得一聞《大涅盤經》,以是因緣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復聞深義,舍是天形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領處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優婆夷,教化所屬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護正法,摧伏外道諸邪異見。汝于爾時實是菩薩,為化眾生現受女身。

“陛下,二百多年前,大唐王朝尚未建立,您更未出生,前人無論如何也不會為幾百年之后的人作偽吧?”

武則天故作謙遜,說道:“盡管如此,本宮何德何能,以女人身而君臨天下,難以讓天下人信服。”

法明說:“佛祖不是說過了嗎?你實際上是菩薩,為化眾生才現為女身的。況且,我們在重新翻譯《大云經》時,發現陛下不是一般的菩薩,而是當來下生彌勒菩薩的化身!”

“啊!”像是看戲一般的朝臣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一陣百感交集的驚嘆。此時,有一個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下意識地站出來,問道:“彌勒菩薩不是住在兜率天宮嗎?”

問話的人,是國家重臣,太子太保、鸞臺納言(國家最高監督長官)裴居道。看到他挺身而出,連武則天也不由得心頭一震,有些緊張地注視法明,看他如何答復。

法明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菩薩神通廣大,可以分身千百億。再說,彌勒是一生補處菩薩,我們在念誦時,總是將彌勒菩薩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是因為彌勒佛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中,屬于未來之佛,佛祖釋迦牟尼親自授記他為接班人。他在兜率天宮,就是為了下生世間,廣度眾生,得道成佛。”

大概是受裴居道的鼓舞,另一位身居高位的大臣、尚書左丞張行廉也走了出來,向法明問難道:“佛祖釋迦牟尼的確授記彌勒是未來之佛,不過,據我所知,佛經上明確記載,彌勒佛是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后才下生世間的。而今距佛祖涅盤不過千年,不知是釋迦牟尼佛錯了,還是法師您算錯了?”

是啊,一千年,無論如何也無法與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相混淆。若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當時說錯了,無疑是謗佛;若法明法師現在錯了,所謂武則天是彌勒化身,肯定是無稽之談!

群臣不由得一陣輕輕騷動。人們都密切關注著法明法師,看他如何應對這個兩難問題。

在這種緊張得幾乎透不過氣的情況下,法明居然沖著張行廉呵呵一笑。張行廉被他笑得有些發毛,趕緊追問道:“法師,你不回答老夫的問題,笑個什么?”


上一章  |  落難情緣目錄  |  下一章